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地方自治法之基礎理論 范文清 SS 2011.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地方自治法之基礎理論 范文清 SS 2011."—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地方自治法之基礎理論 范文清 SS 2011

2 地方自治法與地方自治 地方自治法:關於地方自治團體之組織及其任務,以及其行為之法。
地方自治:地方自治團體在法律規定範圍內,有權利及能力以自我負責之方式,規範及處理地方事務。

3 地方自治之目的 地方人民對當地公共事務,不僅有切身利害關係,而且知之最詳。由地方人民對當地公共事務自為規畫管理,可以確實符合地方需求,也可以激發人民之關注與積極參與。 自治行政原則(Prinzip der Selbstverwaltung)

4 垂直權利分立,降低權力濫用風險 地方自行發展,期達均衡發展目的 縮小規範者與被規範者之距離

5 為達此目的,需有地方自治團體:在國家內之一定區域,為實施地方自治,由地方人民組成,具有公法上權利能力,能獨立行使權利負擔義務之公法社團。
權限僅及於轄區之地域以及其中之人民。 地域社團法人

6 地方事務是這樣的任務,它產生在地方公共團體裡,或在地方的共同體上有特別的連繫,並且可以由這個地域共同體來自我負責地自行行使此等權限。(BVerfGE 79, 127(151) - Rastede)

7 地方自治之意義 獨立法人格 在法律規定範圍內 有權利及能力處理地方事務 以自我負責之方式處理地方事務

8 獨立法人格 地方自治團體在法律上與國家或上級地方自治團體並非同一。 地制§ 2 1:地方自治團體:指依本法實施地方自治,具公法人地位之團體。

9 在法律規定範圍內 地制§ 2 1:依地方制度法實施地方自治。 憲法保障vs法律規定範圍內:制度性保障

10 有權利及能力處理地方事務 地方自治團體就地方事務有管轄權。 就地方事務有立法並執行之權利。 應有足夠的人力物力來處理,而非僅僅空有權利。

11 以自我負責之方式 在處理地方事務範圍內,地方自治團催體可以自主決定,是否以及如何為之,不受國家或上級地方自治團體指揮。
得以法律所賦予之權限、人力物力資源,獨立對外作成決定並負擔責任。 釋498:「地方自治團體在憲法及法律保障之範圍內,享有自主及獨立之地方,國家機關自應予以尊重。」 國家仍有監督權,確保國家法秩序之統一性

12 法律基礎 憲法§ 112, 113:省縣自治通則 我國行憲以來,一直以行政命令為法律基礎:省政府組織法、省政府合署辦公暫行規程、台灣省政府合署辦公施行細則、台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以及縣市議會組織規程、台北市與高雄市的各級組織及實施地方自治綱要、市議會組織規程

13 1992年憲法增修條文§ 17 :省縣自治法、直轄市自治法 1997憲法增修條文§ 9 釋467:修憲後之台灣省已非公法人 1999:地方制度法:直轄市、縣市、鄉鎮市三種,並皆為公法人。

14 地方自治作為憲法之組織原則 地方自治作為準基本權。
地方自治團體非人民而是公權力團體,自無基本權。但若立於和人民相同之地位,則例外地賦予其「準基本權」。

15 地方自治作為制度性保障 僅為了有自治事項,方有自治高權 領域高權 組織高權 人事高權 財政高權 計畫高權 立法高權

16 地方自治團體之本質 固有權說 承認說 人民主權說 制度性保障說

17 地方自治作為行政法各論 地方自治作為間接國家行政


Download ppt "地方自治法之基礎理論 范文清 SS 2011."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