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劳动经济学 Economics of Labor 湖南城市学院经济管理系 胡双发.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劳动经济学 Economics of Labor 湖南城市学院经济管理系 胡双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劳动经济学 Economics of Labor 湖南城市学院经济管理系 胡双发

2 教学目标和要求 《劳动经济学》是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专业的基础课程。 劳动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通过学习主要掌握劳动需求、劳动供给、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投资、劳动报酬、劳动力市场歧视、就业与失业、收入分配差距等理论。

3 第二章 劳动需求 本章在分析劳动需求若干范畴的 基础上,主要分析完全竞争、不完全 竞争下企业的劳动需求行为,劳动需
第二章 劳动需求 本章在分析劳动需求若干范畴的 基础上,主要分析完全竞争、不完全 竞争下企业的劳动需求行为,劳动需 求弹性等问题,以便为分析劳动力市 场的提供理论基础。

4 第二章 劳动需求 第一节 劳动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5 劳动需求(labor demand)即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或劳动力)的数量。
第一节 劳动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一、劳动需求的概念及分类 (一)劳动需求的含义及特点 1. 什么是劳动需求 劳动需求(labor demand)即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或劳动力)的数量。

6 一、劳动需求的概念及分类 (一)劳动需求的含义及特点 (1)劳动需求是雇主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缺一不可。
2. 劳动需求的特点 (1)劳动需求是雇主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缺一不可。 (2)劳动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7 (一)劳动需求的含义及特点 2. 劳动需求的特点 (3) 劳动需求是一种间接需求。 用人单位对劳动的需求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不同的。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所谓的直接需求,即满足需要的需求。 对劳动的需求来自厂商。是满足利润的需求。是间接需求、派生需求。

8 一、劳动需求的概念及分类 (二)劳动需求的分类
1. 根据对市场变化反应程度及就业的稳定性分类,劳动需求可分为正规部门需求、非正规部门需求、农业部门需求。 正规部门受市场波动影响小、就业相对稳定、工资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对劳动的素质要求较高。 非正规部门主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工作条件差、工资率低、就业不稳定。

9 (二)劳动需求的分类 企业劳动需求:是劳动需求的主体。 行业劳动需求:是本行业企业劳动需求之和。
2. 根据劳动需求主体的层次分类,劳动需求可分为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 企业劳动需求:是劳动需求的主体。 行业劳动需求:是本行业企业劳动需求之和。 市场劳动需求:是劳动力市场上所有行业劳动需求之和。

10 (二)劳动需求的分类 3. 根据要素投入量能否改变分类,劳动需求可分为短期劳动需求、长期劳动需求和超长期劳动需求。
3. 根据要素投入量能否改变分类,劳动需求可分为短期劳动需求、长期劳动需求和超长期劳动需求。 经济学上所讲的短期与长期不是根据时间长短来划分的,而是指能不能根据产出来调整生产要素的时期。 短期劳动需求 长期劳动需求 超长期劳动需求

11 二、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资本价格的变化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率提高会导致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表现在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1. 工资率、产品需求和价格、 资本价格的变化 (1)工资率的变化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率提高会导致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表现在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12 工资率变化与劳动需求表 工资率(元/小时) 劳动力需求(人) 2.0 2400 2.5 1850 3.0 1450 3.5 1150 4.0 900 4.5 550

13 L W 劳动需求曲线 工资率 O 劳动需求量 + 6 + 5 + 4 3 + 2 + 1 + + + + + +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O 劳动需求量

14

15 二、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1. 工资率、产品需求和价格、资本价格的变化 (2)产品需求和价格的变化 (3)资本价格的变化

16 二、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2. 技术的变化 我们常常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Q = F(L,K)来分析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用技术系数来反映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要素投入之间的配合比例关系。技术系数可以划分为固定技术系数和可变技术系数。

17 二、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经济学家通常将短期定义为只能改 变劳动投入量的时间范围;将长期定义 为可以改变劳动和资本投入量的时间范
3. 时间长短 经济学家通常将短期定义为只能改 变劳动投入量的时间范围;将长期定义 为可以改变劳动和资本投入量的时间范 围;将超长期定义为不仅可以改变各种 生产要素投入数量,而且可以改变生产 技术的时间范围。

18 二、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4. 企业目标 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5. 社会制度 影响劳动需求的制度因素可分为两类: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19 二、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 劳动需求的因素 有很多,如果把影响劳动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劳动需求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揭示劳动需求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个函数称为劳动(力)需求函数。 D = f(X1,X2,X3,‥‥‥Xn)

20 劳动需求的表达方式 由上可知,劳动需求的表达方式有三种: (1)劳动需求函数 (2)劳动需求图表 (3)劳动需求曲线

21 第二章 劳动需求分析 第二节 完全竞争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22 第二节 完全竞争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1. 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1)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
第二节 完全竞争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一、完全竞争下的短期劳动需求 1. 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1)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 企业的收益函数等于产品产量与产品价格的乘积,用公式表示是: R(Q)= Q · P (2. 1)

23 一、完全竞争下的短期劳动需求 1. 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1)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 由于产品价格固定不变,企业的收益
便可以看成为决定于产量。因此,总收益 R被看成是产量Q的函数。由收益函数求 收益对产量的一阶导数即得到所谓的“边 际收益”。边际收益表示企业增加一单位 产量所增加的收益。

24 1. 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生产要素的函数。完全竞争企业在短期 内只能变动劳动这种生产要素,则产量
(1)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 在生产要素市场,企业的产量又是 生产要素的函数。完全竞争企业在短期 内只能变动劳动这种生产要素,则产量 为劳动的函数,即生产函数为劳动的一 元函数。劳动要素与产量之间的这种数 量关系,可用生产函数表示为: Q = Q(L) (2. 2)

25 1. 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R(L)= Q(L)· P (2. 3)
(1)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 将公式(2. 2)代入(2. 1),则可以将收益看成劳动要素的复合函数: R(L)= Q(L)· P (2. 3) 收益对产量的导数就是产品的边际收益MR。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这个边际收益等于产品价格,即MR = P。

26 1. 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2)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成本
成本函数是企业的成本与产量水平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成本仅被看成为产量的函数,用公式表示为: C = C(Q ) (2. 6) 由于产量又取决于所使用的劳动数量,故成本也可以直接表示为劳动的函数。 C = W · L (2. 7)

27 1. 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3)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目标在劳动使用上的具体体现,也就是使边际成本等于相应的边际收益。可用公式表示为: VMP = W 或者 MP · P = W (2. 9)

28 2. 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完全竞争企业对劳动的需求量 L 与劳动价格W之间的关系。
劳动的需求函数反映的是企业对劳动需求的数量与劳动的价格之间的关系。 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完全竞争企业对劳动的需求量 L 与劳动价格W之间的关系。

29 3. 完全竞争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

30 二、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 1.等产量曲线与要素投入选择 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包含两种行为:一是在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二是在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当工资率变化时,企业的这两种行为怎样发生?也就是说,工资率如何影响企业使用劳动力数量?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引入等产量曲线这个分析工具。

31 1. 等产量曲线与要素投入选择 都可以变化的时间范围。 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以常数Q0表 示既定的产量,则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长期是指技术不变,劳动和资本 都可以变化的时间范围。 假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 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以常数Q0表 示既定的产量,则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Q = F(L,K )= Q0

32 1. 等产量曲线与要素投入选择 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 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劳动和资本两种生 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或者说由不同生产要素的组合可以带来 相等产量的线就是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见下图。

33 等产量曲线图 K 资本 A KA Q3 B KB Q2 Q1 L LA LB 劳动力

34 等产量曲线的四个基本特征 第二,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距离原点越远即位置越高的曲线具有越高的产量。
第一,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 第二,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距离原点越远即位置越高的曲线具有越高的产量。 第三,等产量曲线是连续的。 第四,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 曲线,没有常数斜率,在左边较陡峭,右 边较平缓。

35 2. 完全竞争企业的 长期劳动需求曲线的推导 (1)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 完全竞争企业如何对长期中工资率变化作出调整?有两种情况:
2. 完全竞争企业的 长期劳动需求曲线的推导 完全竞争企业如何对长期中工资率变化作出调整?有两种情况: (1)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 (2)推导长期劳动需求曲线

36 三、长期劳动需求曲线 与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的相互作用
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相对较为陡 峭,而长期劳动需求曲线则较为平坦 换句话说,长期劳动需求曲线具有更 大的弹性。 工资率变动对劳动需求的长期调整幅度要大于短期调整。

37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 市场结构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 市场结构下的劳动需求分析 不完全竞争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 断和垄断竞争三种情况。本节只分析完 全垄断市场结构下企业和市场的劳动需 求问题。垄断企业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作为产品市场上的垄断卖方; 二是作为劳动市场上的垄断买方;三是 作为产品市场的垄断卖方和劳动市场上 的垄断买方。

38 一、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卖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在产品市 场上是垄断者,但在劳动市场上是完 全竞争者。因此,劳动价格不变,但
产品价格不再是固定不变的常数,而 是取决于产量和销售量的一个变量。 因此,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 收益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

39 一、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1. 卖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1. 卖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由于卖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收益为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为要素价格,故卖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可用公式表示为: MRP = W 或 MR · MP = W

40 一、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曲线 为了得到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仍然 2. 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3. 卖方垄断企业的市场劳动需求
2. 卖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3. 卖方垄断企业的市场劳动需求 曲线 为了得到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仍然 要求得到每一个企业在各自行业调整情况 下的劳动需求曲线。 40

41 一、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分析 不存在的。但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 对劳动需求进行分析。一般来说,买 方垄断对劳动价格和劳动需求数量的
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在劳动市场上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是 不存在的。但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 对劳动需求进行分析。一般来说,买 方垄断对劳动价格和劳动需求数量的 影响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

42 第四节 劳动需求弹性 前面我们分析了劳动价格即工资率与劳动需求之间的关系,工资率发生变化时,企业对劳动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工资率上升,劳动需求会减少,工资率下降,劳动需求会增加。但这只是定性分析。我们还要进行定量分析,即分析当工资率发生一定变化时,劳动需求会发生多大的变化。这就是分析劳动需求弹性问题。

43 第三节 劳动需求弹性 弹性这个概念可以用来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一、劳动需求弹性的含义 假定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第三节 劳动需求弹性 一、劳动需求弹性的含义 弹性这个概念可以用来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弹性系数 = 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假定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Y = f (X),则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Y/Y △Y/△X e = ——— = ——— △X/X X/Y

44 一、劳动需求弹性的含义 劳动需求弹性(labor demand elasticity),全称为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是劳动经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工资率变化一个单位劳动需求量的变化程度,即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

45 一、劳动需求弹性的含义 二、劳动需求弹性的类型 计算公式是: ed = - (△L/L)/( △W/W) 劳动需求弹性一般有五种类型:
1. 劳动需求弹性等于零

46 二、劳动需求弹性的类型 2. 劳动需求弹性小于1 3. 劳动需求弹性等于1 4. 劳动需求弹性大于1 5. 劳动需求弹性无穷大

47 劳动力需求弹性图 .

48 三、劳动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E(A,B)= (△DA/DA)/ (△WB/WB) 同理,亦有:
假设企业劳动需求分为两类:A和B,那么,可以将A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B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其计算公式是: E(A,B)= (△DA/DA)/ (△WB/WB) 同理,亦有: E(B,A)= (△DB/DB)/ (△WA/WA)

49 三、劳动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可能为正值也可能为负值。当为正值时,它表示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引起另一类劳动力需求量的增加,那么,这两类劳动力为总替代关系;反之,当为负值时,它表示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引起另一类劳动力需求量的减少,那么,这两类劳动力为总互补关系。

50 三、劳动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例题:某一劳动力市场中存在A、B两类劳动力,当B类劳动力的工资率由每小时10元降低到9元后,该类劳动力的需求量由10000人增加到12000人;同时这种变化也使得A类劳动力的需求量由5000人增加到5500人,请回答: (1)计算B类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2)计算A、B两类劳动力的交叉工资弹性。 (3)判断A、B两类劳动力属于总替代关系还是总互补关系。

51 三、影响劳动需求弹性的因素 现在派生需求的四个法则中,派生需 求的概念及其法则最早由英国经济学 家马歇尔创立,1934年英国经济学家
影响劳动需求弹性的因素主要体 现在派生需求的四个法则中,派生需 求的概念及其法则最早由英国经济学 家马歇尔创立,1934年英国经济学家 希克斯对此又作出了重要贡献。因 此,人们将其称为“希克斯——马歇尔 派生需求四大法则”。

52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 这四大法则表明,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
① 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可替代性越大,则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 ② 最终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则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 ③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则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 ④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则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

53 . . 阿尔弗雷德 · 马歇尔 约翰 · 希克斯

54 三、影响劳动需求弹性的因素 1. 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 即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的可能性,是决定劳动需求工资弹性的第一个因素。这种可能性越大,劳动需求弹性就越大。这种可能性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技术方面的;其二是成本方面的。

55 三、影响劳动需求弹性的因素 2. 最终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 即最终产品需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结论:最终产品需求弹性越大,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就越大;反之,产品需求弹性越小,则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越小。

56 三个推论 (1)奢侈品行业或企业的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大于生活必需品行业或企业的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
(2)企业的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大于市场的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 (3)长期中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大于短期的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

57 三、影响劳动需求弹性的因素 3. 其他要素的供给价格弹性 即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3. 其他要素的供给价格弹性 即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结论:一般来说,资本的供给弹性越大,资本价格上升的速率就越慢,企业以资本替代劳动力的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影响就越大,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58 三、影响劳动需求弹性的因素 4. 生产成本中要素的份额 即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4. 生产成本中要素的份额 即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假设有A、B两家企业,A企业的产品成本中,劳动成本占总成本50%;B企业的产品成本中,劳动成本只占总成本的10%。两家企业面临工资率提高10%,那么,哪家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大?

59 三、影响劳动需求弹性的因素 4. 生产成本中要素的份额
4. 生产成本中要素的份额 结论:一般来说,在劳动密集型企业或产业中,由于劳动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高,所以工资率的变动会对劳动力需求或就业水平产生较大影响,因而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大;反之,在资本密集型企业或产业中,工资率的变动对劳动力需求或就业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因而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小。

60 第五节 劳动需求理论 在政策上的运用 一、最低工资立法的经济学分析 1. 最低工资立法的沿革 最低工资立法是各国政府保护劳动者权
第五节 劳动需求理论 在政策上的运用 一、最低工资立法的经济学分析 1. 最低工资立法的沿革 最低工资立法是各国政府保护劳动者权 益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国家政府为保证维 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最低需要,以一定立法 程序规定的,用人单位对在正常劳动时间 履行正常劳动义务后的劳动者必须支付的 最低限度的劳动报酬。其中心目的是以

61 一、最低工资立法的经济学分析 1. 最低工资立法的沿革
法律形式来保证工薪劳动者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工资能够满足其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存需要。 19世纪末,新西兰首先开始最低工资立法。1890年新西兰颁布了《工业调解与仲裁法》,1896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制定了《工厂与作坊法》,对当时工资特别低的几种行业中工人的最低工资进行管制。 之后,英国等国先后建立了最低工资制度。

62 一、最低工资立法的经济学分析 1. 最低工资立法的沿革
美国在1938年颁布了《1938年公平劳动标准法》,其条款中规定了最低工资率、加班工资津贴和禁止使用童工等内容。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制定最低工资法。我国的最低工资立法始于1992年,迄今为止,我国各地制定了不同标准的最低工资标准,但最低工资立法还不完善。

63 2011年我国部分城市最低工资标准 排名 城市名称 最低工资标准(元/月) 1 广州市 1300 2 上海市 1280 3 北京市 1160
排名 城市名称 最低工资标准(元/月) 广州市 上海市 北京市 南京市 济南市 63

64 全国各地,2011年是否是继去年后的又一个最低工资 标准调整年? 以下是2011年部分城市最低工资标准。
2011年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已从上海开始漫延到 全国各地,2011年是否是继去年后的又一个最低工资 标准调整年? 以下是2011年部分城市最低工资标准。 . .

65 一、最低工资立法的经济学分析 2. 最低工资立法的种类 (1)制定统一数额的最低工资标准。如日本、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等。
在已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的国家中,确定最低工资标准有不同的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种: (1)制定统一数额的最低工资标准。如日本、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等。 (2)不同行业规定不同的工资标准。如法国、比利时等。

66 一、最低工资立法的经济学分析 2. 最低工资立法的种类
(3)只在某些部门中实行最低工资限额,而且不同产业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同。如英国、爱尔兰等。 (4)不实行最低工资制度,或者仅仅对极少数工人实行最低工资保护。如奥地利、挪威、瑞士等。 (5)按地区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制度。如中国等。

67 一、最低工资立法的经济学分析 3. 最低工资立法对就业的影响 (1)完全覆盖下的最低工资立法对就业的影响(就业效应)
即最低工资立法对那些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的部门的影响。 影响是:一方面提高了工资率,另一方面减少了就业数量。

68 一、最低工资立法的经济学分析 3. 最低工资立法对就业的影响 (2)不完全覆盖下的最低工资立法对就业的影响
在未实行最低工资立法的部门,最低工资立法可能会降低工资率而提高就业量。 总体来看,整个经济是增加还是减少就业量、平均工资率是上升还是下降,是不完全清楚的。

69 第五节 劳动需求理论 在政策上的运用 二、生产要素的替代性和互补性与需求分析
第五节 劳动需求理论 在政策上的运用 二、生产要素的替代性和互补性与需求分析 在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以下问题:技术工人数量发生变化会影响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妇女参加工作会影响男性工人的工资等。这些问题都被称为劳动之间的替代或者互补的问题。可以用劳动需求理论进行分析。

70 二、生产要素的替代性 和互补性与需求分析 互补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数量增加时,生产要素B的边际生产率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的,或者称生产要素A是生产要素B的互补性生产要素。 替代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数量增加时,将会导致生产要素B的边际生产率下降,则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替代关系,或者称生产要素A是生产要素B的替代性生产要素。

71 .劳动力需求案例 .

72 劳动力需求案例:招工难 .

73 劳动力需求案例 目前,在我国企业中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员工短缺正称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高级蓝领”万金难求的现象纷纷见诸报端。据报道,2007年深圳一家企业为高级钳工开出8000元的月薪,但仍未得其人,只能发出“好钳工比研究生难找”的感叹;青岛一家制造公司开出年薪16万元的天价,急切招聘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模具工,最终也因面试者寥寥而无下文;杭州汽轮机厂将数控机床工人的月薪提高到7000元,在人才市场上

74 劳动力需求案例 仍一无所获。高级技工成为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据统计,全国7000万技术工人中,高级工比例极低,只占5%;中级、初级工比例分别为30%和65%。而发达国家中,高、中级技工的比例分别高达35%和50%。 山东是制造业大省,目前全省职工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技术工人的比重仅为7%,低于 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山东省每年急需技工40多万人,缺口达30万以上。此种现状,不得不令人担忧“中国制造”谁来制造?

75 劳动力需求案例 (2)为什么“蓝领工人”供不应求?
谁来升级?技术工人的结构失衡和高级技工的缺乏,不仅制约单个企业的发展,也将对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产生不利影响。建设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既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工业化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1)制造业大发展对“蓝领工人”的要求。 (2)为什么“蓝领工人”供不应求? (3)如何适应“蓝领工人”的需求增长?

76 . .

77 .

78 .

79 .

80 二、规范分析方法 断。如果交易符合以下三种情况之一,就被认为是互惠的: (2)部分人受益,但也无人受损。
2. 规范分析方法的标准 规范分析首先使用“互惠”标准来判 断。如果交易符合以下三种情况之一,就被认为是互惠的: (1)所有人都受益没有人受损。 (2)部分人受益,但也无人受损。 (3)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损,但受益者所受之益超过受损者所受之损。

81 (4)市场缺位。 二、规范分析方法 互惠障碍 (1)信息障碍。如不知情或信息不充分、不对称。 (2)交易障碍。如户籍障碍、资金障碍等。
(3)价格扭曲。如工资过低。 (4)市场缺位。

82 第一章 导 论 第三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83 第三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劳动经济学的特点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特点是:(P15) 第二个特点是:(P15)

84 第一章 导 论 第三节 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85 第四节 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劳动经济学与人口经济学的关系 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的生产和 再生产的经济问题。
劳动经济学将人作为生产者而非消 费者来研究。

86 第四节 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劳动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管理 的关系 三、劳动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的 关系

87 . .

88

89 (二)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 一年 为界限区分 (三)固定收入投资与非固定收入投资 固定收入投资: 中长期国债 公司债务 市政债务 抵押贷款与抵押支持债券 优先股 非固定收入投资: 普通股

90 四.证券投资与证券投机 (一)投资及特点 投资是预期能够带来收益的资产购买行为。 1.投资目标的稳定性 2.交易部位的一致性
3.投资时间的长期性

91 (二)投机及特点 证券投机,是指在证券市场上,短期内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获取较大的收益为目的,并愿意冒较大风险的经济行为。 1.交易目标的灵活性 2.交易部位的多变性 3.交易部位的敞开性

92 (三)投机存在的必然性 1.投机是市场经济的常态 2.投机是理性经济人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行为 3.投机是证券交易的必然现象 股票市场的固有属性 新兴市场的必然阶段

93 (四)投机的积极作用 1.投机是市场达到均衡的条件 2.投机分担和分散风险 3.投机增强市场流动性

94 收入: 债息、股息 资本增益: 差价收益 五.证券投资的风险与收益 (一)收益 P0=证券的期初价格 P1=证券的期末价格
(一)收益    收入: 债息、股息   资本增益: 差价收益 P0=证券的期初价格 P1=证券的期末价格 D1=一年内的收入

95 (二)风险 风险的概念: 风险是各种意外事件和不利影响发生的机会或概率,从证券投资角度,风险是指证券投资所获得的实际报酬低于事前预测的水平,甚至导致本金亏损的可能性

96 风险的构成: 总风险 由共同因素引起, 影响所有证券的收益, 不可分散的风险。 由特殊因素引起, 影响某种股票收益, 可以通过证券组合来分散
系统性风险 市场风险 利率风险 购买力风险 其他:如政策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 经营风险 财务风险 违约风险 其他:如流动性风险 由共同因素引起, 影响所有证券的收益, 不可分散的风险。 由特殊因素引起, 影响某种股票收益, 可以通过证券组合来分散 或回避风险。

97 证券风险的度量 差价率法: (单一证券) 范围法,最高收益率与最低收益率之间 差价率=(H-L)/[(H+L)/2]
标准差法:或方差(单一证券)

98 风险的估量 1.标准差 用标准差估量风险大小,标准差大的证券其风险大;相反,其风险小。由于有数量的规定性,不同证券之间的风险可以对比。标准差的作用在于度量一个数量系列变动性的平均大小。因此,利用证券各年收益率资料来计算其标准差,即可表现出其各年收益率变动性的大小,从而估量证券投资的风险程度。 计算标差的公式 X= = N=单位数

99 β系数: (系统风险) 某一证券的收益率对市场收益率的敏感性和反映程度。贝他分析法就是用求出贝他系数来代表某种证券受市场影响而产生价格波动性的大小,以测定这种证券的风险程度。 基本公式是 Y =因变数 a =与Y相交之处,称Y的截距 b =回归系数 X =自变数

100 (三)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投资者风险偏好分类: 风险厌恶型 风险喜好型 风险中性

101 图:收益与风险的搭配 投资者根据其对风险与收益的态度来选择投资 B1 Y B2 M H A1 A2 L M’ X

102 六.证券投资过程 1.确定投资目标 个人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 2.进行投资分析 基本分析 技术分析

103 3.构造投资组合 积极投资组合战略 消极投资组合战略 4.修正投资组合 5.评价投资债效

104 第三节 证券市场的特点与类型 一.证券市场的特点
第三节 证券市场的特点与类型 一.证券市场的特点 证券市场是证券发行和流通的场所,它是包括证券投资全过程在内的证券供求关系的网络和体系,有着广泛的外部联系和复杂的内部结构,它是金融市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05 金融市场体系 承对贴现市场 拆借市场 短期债券市场 货币市场 回购市场 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 金融市场 股票市场 资本市场 证券市场 债券市场
银行短期存贷款市场 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 金融市场 股票市场 资本市场 证券市场 债券市场 基金市场 外汇市场 黄金市场 105

106 证券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区别: (1) 交易对象不同; (2)交易物职能不同; (3)交易价格不同; (4)市场风险不同; (5)体现的交易关系不同。

107 1. 以是否具有组织规范角度划分----场内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场外交易市场(柜台市场、第三市场、第四市场)
二、证券市场分类 1. 以是否具有组织规范角度划分----场内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场外交易市场(柜台市场、第三市场、第四市场) 2. 以市场基本职能角度划分----发行市场(一级市场) 、交易市场 (二级市场) 3. 以证券交易客体类型角度划分----股票市场、 债券市场、基金市场 4. 以上市公司标准角度划分----主板市场、二板市场

108 第四节 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一、证券市场产生原因 1. 社会化大生产 2.股份公司产生和发展 3.信用制度的存在和发展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证券信用

109 二、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 16世纪发展的初期 20世纪初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高度繁荣

110 三、证券市场的作用 1.证券市场是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 2.证券市场是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的重要动力。
3.证券市场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4. 证券市场是传导经济信息的重要媒介。 5. 证券市场是国际间资金融通的重要工具。

111 图:公司融资方式选择

112 证券市场负面影响: 加剧经济波动 引发恶性投机 引起资源误配置

113 五、当代证券市场的新特点 (一)证券品种多样化 (二)证券市场现代化 (三)证券市场自由化 (四)证券市场国际化

114 第五节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一、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原因 企业体制改革产生对资金的大量需求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五节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一、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原因 企业体制改革产生对资金的大量需求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 金融意识增强,是证发展的推动力。 财政体制改革,国债发行为证券市场发展起导向作用。 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债券发行对证券市场发展提供条件。 股份制试点,利用股票方式筹资, 推动证券市场扩大。

115 二、我国证券市场取得的成就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加强法规建设和市场监管 积极推进证券市场国际化

116 三、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证券市场深层次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市场诚信制度尚不完善 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不高。 信息披露等制度性建设有待完善。
区域性市场、分层次市场结构尚未形成。 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导致证券市场发展失衡。 政府角色定位正在探索,法制建设、监管体系远未完善。 证券市场全面开放尚待时日。

117 3.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 证券市场深层次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市场诚信制度尚不完善 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不高。
信息披露等制度性建设有待完善。 区域性市场、分层次市场结构尚未形成。 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导致证券市场发展失衡。 政府角色定位正在探索,法制建设、监管体系远未完善。 证券市场全面开放尚待时日。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Download ppt "劳动经济学 Economics of Labor 湖南城市学院经济管理系 胡双发."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