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1.掌握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措施,熟悉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临床表现 2.掌握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及主要护理措施.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1.掌握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措施,熟悉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临床表现 2.掌握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及主要护理措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1.掌握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措施,熟悉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临床表现 2.掌握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及主要护理措施

2 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

3 颅内压是指颅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
脑组织、脑脊液、血液三者的体积与颅腔容积相适应,使颅内保持着稳定的压力,称颅内压

4 颅内压持续地超过200mmH2O 颅内压 增高 脑疝

5 健康史

6 原因是颅内压增高使脑膜血管和神经受刺激与牵拉所致
最早最主要的症状 在清晨和夜间加重,多位于前额及颞部 原因是颅内压增高使脑膜血管和神经受刺激与牵拉所致 头痛 身心状况 喷射状 因视神经受压、眼底静脉回流受阻引起 呕吐 视神经乳 头水肿

7 临床表现 头痛 颅内压增高三主征 呕吐 视乳头水肿

8 急性病人 进行性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 慢性病人 神志淡漠、反应迟钝

9 颅内压增高后先出现血压升高,脉搏缓慢有力和呼吸加深变慢,继之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呼吸浅快不规则,终于呼吸停止,最后心脏停搏而死亡
生命体征变化 多见于急性颅内压增高 Cushing (库欣)综合征 颅内压增高后先出现血压升高,脉搏缓慢有力和呼吸加深变慢,继之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呼吸浅快不规则,终于呼吸停止,最后心脏停搏而死亡

10 脑疝 脑疝 脑疝是脑组织从压力高处向低处移位,压迫脑干、血管和脑神经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病变 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
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

11

12

13 小脑幕切迹疝 颅内压增高:剧烈头痛,进行性加重,伴烦躁不安,频繁呕吐 进行性意识障碍:嗜睡、浅昏迷、深昏迷 瞳孔改变
患侧瞳孔略缩小,光反应迟钝 患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应消失,伴上睑下垂及眼球外斜 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

14 运动障碍:病变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麻痹,继之波及双侧,可出现去大脑强直
生命体征变化:紊乱,晚期出现血压骤降,脉搏快弱,呼吸浅而不规则,呼吸心跳相继停止而死亡

15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项强直,生命体征紊乱出现较早,意识障碍出现较晚,早期可突发呼吸骤停
病情变化快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项强直,生命体征紊乱出现较早,意识障碍出现较晚,早期可突发呼吸骤停 枕骨大孔疝 临床 表现

16 诊断检查 腰椎穿刺:颅内压增高明显时, 应禁忌腰穿,以防诱发脑疝 CT检查 为确诊脑疝最常用的方法

17 护理措施

18 最高分15分,为意识清醒,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3分
意识障碍分级法:意识状态分五级 意识状态 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分级评分法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最高分15分,为意识清醒,8分以下为昏迷,最低3分 瞳孔观察 生命体征变化 脑疝

19 体位 一般 护理 饮食与补液 床头抬高15o—30o的斜坡卧位 间断吸氧
量:成人每日输液量控制在1500ml,其中钠盐不超过500ml,尿量不少于600ml 输液速度:20滴/分 饮食与补液

20 冬眠低温疗法 使用冬眠药物之前可使用镇静剂 冬眠药物使用30分钟后再加用物理降温 治疗时间:3-5d
降温速度:1 ℃/h;以肛温32℃—34℃(腋温31~33℃)较为适合 冬眠低温疗法 治疗时间:3-5d 停止冬眠疗法,应先停物理降温,再停冬眠药物

21 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的护理 1、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避免腹内压增高 4、预防和及时治疗感冒,避免剧烈咳嗽
鼓励多吃蔬菜水果,防便秘 已便秘者,勿用力排便,禁 忌高压灌肠

22 快速静脉输入20%甘露醇200-400ml+10mg地米(15—30分钟内输入),并静推40mg呋塞米
脑疝的急救与护理 快速静脉输入20%甘露醇 ml+10mg地米(15—30分钟内输入),并静推40mg呋塞米 立即脱水治疗 保持呼吸通畅,给氧 可急症行手术治疗

23 脑室引流的护理 引流管护理原则 引流袋放置位置、日引流量要注意:引流高度10-15cm,每日引流量<500ml。 血性脑脊液 脑室内出血
血性脑脊液 脑室内出血 观察: 浑浊脑脊液 颅腔内感染 脑室引流的护理 引流一般不超过5—7天,开颅手术后不超过3—4天 拔管要求:先夹管或抬高引流袋

24 颅脑损伤 头皮损伤 颅骨骨折 脑损伤

25 头皮损伤 皮肤 连接紧密,不易分离 皮下组织 头皮解剖 头皮 帽状腱膜 帽状腱膜下层 连接疏松,较易分离 骨膜层

26 表皮层 皮下结缔组织层 帽状腱膜层 帽状腱膜下层 骨膜层 头皮解剖示意图

27 分类

28 健康史

29 身心状况 皮下血肿 头皮血肿 帽状腱膜下血肿 骨膜下血肿 头皮裂伤 头皮撕脱伤

30 临床特点 头皮血肿 头皮血肿多因钝器伤所致,3种血肿特点如下: 血肿类型 临床特点 皮下血肿
血肿体积小,位于头皮损伤中央,中心硬,周围软,无波动感 帽状腱膜下血肿 血肿范围广,可蔓延全头,张力低,波动感明显 骨膜下血肿 血肿范围不超过颅缝,张力高,大者可有波动感,常伴有颅骨骨折

31 具体治疗方法 头皮血肿 较小血肿,不需特殊处理,可加压包扎,早期可冷敷,24—48小时后可热敷
较大血肿,加压包扎,一般不穿刺抽吸血肿液,控制感染

32 出血较多,不易自行停止 局部加压包扎止血,争取在24小时内清创缝合

33 头 皮 裂 伤

34 剧烈疼痛及大量出血,可导致失血性或疼痛性休克
头皮撕脱伤 加压包扎止血、防止休克,应保留撕脱的头皮,用无菌敷料包裹,隔水放置于有冰块的容器内,争取6—8小时内手术,同时应用抗生素和TAT预防感染

35 头 皮 撕 脱 伤

36 二、颅骨骨折 简 述 颅骨骨折是指颅受暴力 作用所致颅骨结构改变,常合并脑损伤

37 颅骨骨折

38 健康史 骨折 直接暴力 间接暴力

39 一般不需作特殊处理,但注意有无合并颅内损伤
身心状况 发生率最高 线性骨折 颅盖骨折 局部压痛肿胀 一般不需作特殊处理,但注意有无合并颅内损伤

40 局部可扪及局限性下陷区 凹陷性 骨折 处理 凹陷直径超过5cm,深度超过1cm或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者, 手术复位或摘除碎骨片

41 粉碎性凹陷骨折示意图

42 眶周、球结膜下(“熊猫眼”征、“兔眼”征
颅底骨折 骨折部通过鼻腔、耳道等处与外界相通, 属于开放性骨折 骨折部位 瘀斑部位 脑脊液漏 可能累及的脑神经 颅前窝 眶周、球结膜下(“熊猫眼”征、“兔眼”征 鼻漏 嗅神经、视神经 颅中窝 乳突区、颞部 鼻漏或耳漏 面神经、听神经 颅后窝 乳突部、咽后壁、枕部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43 熊猫眼征

44 颅后窝骨折

45 诊断检查 颅盖骨折可确诊 头颅X线 摄片 颅底骨折一般需通过临床表现加以诊断

46 护理措施 护理重点 脑脊液漏的护理 一抗二要 三避免四禁

47 一抗:应用抗生素和TAT预防感染 二要:要床头抬高15~300C卧位5~7天;要保持鼻、耳道外面清洁 三避免:避免擤鼻涕、打喷嚏、剧烈咳嗽 四禁:禁止耳鼻道填塞、冲洗、药液滴入和禁腰穿

48 脑损伤

49 分类 按病理顺序: 脑震荡 脑挫裂伤 颅内血肿 脑水肿

50 脑损伤分类 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 脑损伤病理改变的先后 开放性脑损伤 闭合性脑损伤 原发性脑损伤:暴力作用于头部后立即发生的脑损伤
继发性脑损伤:头部受伤一段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

51 颅内血肿分类 依血肿的来源和部位 依时间 硬脑膜外血肿 硬脑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 急性颅内血肿:3天以内发生
亚急性颅内血肿:3天到3周以内发生 慢性颅内血肿:超过3周

52 加速性损伤(injury of acceleration):运动的物体撞击于静止的头部(打击伤)。

53 减速性损伤(injury of deceleration)运动的头部撞击于静止的物体(坠落伤)。

54 挤压性损伤(crush injury)头部两侧同时挤压所致脑损伤。如婴儿的产伤,头颅变形引起颅内出血。
挤压伤

55 挥鞭样损伤(Whiplash injury)头部运动落后于躯干所致的脑损伤。

56 如坠落时双足或臀部着 地,暴力沿脊柱传导作用 于头部,引起颅颈交界处 损伤,重者当场毙命。 传递性损伤

57 身心状况 脑震荡:是指颅脑外伤后出现一过性脑功能障碍,无明显的脑组织器质性损害者 脑震荡

58 临床表现 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一般不超过30分钟 逆行性遗忘:神志清醒后大多数不能回忆受伤经过及伤前一段时间内的事情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脑脊液中无红细胞,CT检查亦无阳性发现

59 脑挫裂伤 意识障碍:程度深,时间长,受伤后立即出现,一般超过30分钟或更长 头痛与恶心呕吐 局灶症状与体征:偏瘫、失语、失明等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60 颅内血肿 为颅脑损伤中最常见的而且是最 危险的继发性损害。临床最主要的诊断 手段是CT检查,可明确血肿的部位、大 小、数目等

61 硬脑膜外血肿 原发性脑损伤较轻 昏迷 清醒 昏迷 中间清醒期

62 硬膜外血肿

63 原发性脑损伤较重 无“中间清醒期” 原发性脑损伤很轻或无 早期无意识障碍

64 急性 无“中间清醒期”,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脑疝症状出现较快 硬脑膜下血肿 慢性 有局灶症状和体征,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晚

65 硬膜下血肿

66 脑内血肿 ①典型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 碍为主 ②如血肿累及脑功能区,可出现偏瘫、失 语等

67 脑内血肿

68 脑脊液检查 头颅X线摄片 诊断检查 CT扫描 颅脑超声波 脑血管造影

69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治脑水肿 对症支持治疗 手术 脑挫裂伤 治疗原则 一经确诊,手术清除血肿 颅内血肿

70 现场急救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妥善处理伤口 防治休克 做好护理记录

71 病情观察 意识状态的观察 生命体征的观察 神经系统体征

72 伤后出现一侧 瞳孔散大 原发性动眼神经 瞳孔 观察 双侧瞳孔时大时小, 变化不定, 对光反射消失, 伴眼球运动障碍 脑干损伤

73 1.诊断颅底骨折最有价值的临床表现( ) A.眼睑瘀血 B.眼结膜下出血 C.鼻孔出血 D.脑脊液漏 E.严重头痛 2.下列不符合颅前窝骨折临床表现( ) A.“熊猫眼”征 B.脑脊液漏 C.眼球结膜下瘀血 D.周围性面神经瘫痪 E.一侧嗅觉丧失 3.严重脑损伤病人的急救首先应( ) A.CT检查明确诊断 B.检查神志、瞳孔、眼底 C.监测生命征 D.保持呼吸道通畅 E.准备手术

74 4.脑损伤病人的病情观察项目中最重要 A.神志 B.意识 C.生命体征 D.肢体活动 E.瞳孔 5.颅脑损伤病人卧位,下列哪项正确( ) A.平卧 B.床头抬高15~30cm C.头低足高位 D.床头和床尾各抬高10~30cm E.侧卧位 6.为保持颅脑损伤深昏迷病人呼吸通畅,最可靠的措施是( ) A.及时吸痰 B.放置口咽导气管 C.气管插管 D.用舌钳牵拉舌头 E.平卧、头转向一侧

75 7.颅脑损伤患者意识改变出现中间清醒期时,应注意发生( )
A.脑内血肿 B.脑挫伤 C.脑疝 D.硬膜外血肿 E.硬膜下血肿 8.颅高压三联征包括( ) A.头痛、呕吐、抽搐 B.头痛、呕吐、血压升高 C.头痛、复视、意识障碍 D.头痛、呕吐、恶心 E.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9.脑振荡主要临床特点( ) A.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B.脑膜刺激征 C.意识障碍超过30分钟 D.使命体征改变 E.短暂意识丧失和逆行性健忘


Download ppt "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1.掌握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措施,熟悉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临床表现 2.掌握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及主要护理措施."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