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屈 原 部分內容取材自三民書局教學資源光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屈 原 部分內容取材自三民書局教學資源光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屈 原 部分內容取材自三民書局教學資源光碟
漁 父 —屈 原 部分內容取材自三民書局教學資源光碟

2 大魚吞不下的傲骨 ——屈原生平

3 傅抱石〈屈原〉 圖片來源

4 傅抱石〈屈原〉 圖片來源

5 傅抱石〈屈子行吟圖〉 圖片來源

6 橫山大觀〈屈原〉 圖片來源

7 屈原素描 屈原瘦細,美髯,丰神朗秀。 長九尺,好奇服,冠切雲之冠。 性潔,一日三濯纓。 屈原的遠祖傳說是古代帝王顓頊高陽氏。

8 名與字的涵義 屈原:名平,字原 出生於正月初七庚寅日,楚國稱為「人日」。 故取其名叫「平」(像天一樣的公正無私),
又取其字為「原」(像地一樣的均調萬物)。 暗合「天」、「地」、「人」三才的美德, 希望他能頂天立地地做一個人。 《離騷》:「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正則」含「平」之義。「靈均」含「原」之義。

9 初受重用 屈原出身王族,具有強烈的宗族觀念及國家意識。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稱其「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二十多歲時,即憑其博學多能而深得懷王寵信,官居左徒。其對內、對外之主張皆獲人民擁護,卻遭異己破壞。

10 政治傾軋 當時天下,秦國最強,齊國最富,而楚國土地最廣。楚國內部有親秦、親齊兩派政治勢力,前者以上官大夫、靳尚、令尹子蘭為代表;後者以屈原為代表。 屈原才能本為人所嫉妒,又因政治主張歧異,遭上官大夫等小人讒譭而去職,轉任不管政務的三閭大夫。

11 小人讒譭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編寫)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誇耀)其功,以為『非我莫能也』。」王怒而疏屈平。

12 流放漢北 親秦派得勢後,惑於私利,為秦國所利用﹙誤信張儀割地之計﹚,先與齊斷交,後與秦交戰,大敗,終致喪土辱國。
屈原雖曾再度起用,擔任聯齊特使,無奈懷王遭群小包圍,屈原無所作為。 屈原使齊未歸之際,秦欲與楚修好,曾以張儀抵罪消懷王之怒,張儀卻以計脫身。屈原歸楚,知此事,諫請懷王追殺張儀,但為時以晚。 懷王末年,屈原又遭親秦派排擠,閒居漢北,並在此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離騷〉。

13 再放江南﹙一﹚ 楚懷王二十八年,秦欲攻楚,復用張儀之計,誘楚與秦親善、聯姻,懷王受騙入秦,客死異國。
《史記》:「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後,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同納)。復之秦,竟死於秦而歸葬。」

14 再放江南﹙二﹚ 懷王被拘於秦時,楚奸臣另擁立頃襄王。頃襄王繼位後,值楚國仇秦氣氛高漲,王卻誤信子蘭等人,屈原遂因批評奸佞誤國,再遭誹謗,頃襄王遂將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區。

15 自沉汨羅 屈原在江南之野流浪多年,「至於江濱,披髮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陷郢都,屈原遠在江南,聞訊痛哭。眼見國事日非,而救國無門,懷著滿腔悲憤,作〈懷沙〉之賦,直言:「知死不可讓(拒絕)兮,願勿愛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將以為類(法則、榜樣)兮。」 寫下沉痛的心聲後,屈原懷抱石頭自沉於汨羅之淵。

16 詩人之勇者、強者 屈原並非為逃避個人鬱愁而死,乃為喚醒楚王覺悟,激發全民愛國之心,故以生命投入歷史激流。
從此數十年,楚國各地風起雲湧,奮勇抗秦。屈原之死,絕非弱者無聲之死,而是敲響警鐘、震撼山河之死。

17 屈原故鄉─秭歸的傳說 傳說一:有人以為屈原的姐姐可憐自己的弟弟慘死,前往汨羅江收其尸骨歸葬故里,所以將縣名改爲「姊歸」,後演變爲「秭歸」。
傳說二:屈原投江之後,神魚托著他的屍體,逆江而上,到了故鄉才上浮。他的姊姊女嬃正在河邊洗衣,見其屍體,收而葬之,故稱其地為「秭歸」。

18 熱鬧非凡的龍舟賽事 圖片來源

19 湖北秭歸 屈原祠 圖片來源

20 湖南汨羅 屈原紀念館 圖片來源

21 文學成就 屈原失意於政治,而文學創作則大放異彩。
所作〈離騷〉、〈天問〉、〈九章〉、〈九歌〉等二十五篇,突破《詩經》四言格局,句法參差多變,句中、句末多用「兮」、「些」等助詞調和音節,篇幅亦較長;文辭瑰麗而富浪漫氣息,情感細緻而帶感傷色彩。 這一具有楚地風格的新興詩體,後世通稱「楚辭」或「騷」,與《詩經》並列,同為百代韻文之祖。

22 屈原的《漁父》 本文採假設問答的方式,藉著與漁父不期而遇的一番對話,慨嘆當時世俗的黑暗,抒發了自己誓不同流合汙的高潔情懷。
漁父未必實有其人,他所說的種種,不妨視為屈原在自我衝突時,內心深處偶現的另一種「迎合世俗」的聲音;然而內心的聲音如此微弱,屈原還是否定了漁父明哲保身的消極態度,就如同漁父突然出現又飄然遠去一樣,終究改變不了屈原因性格而鑄造出來的命運。

23 漁父 vs.屈原 一個不分黑白,隨波逐流;一個明辨是非,至死不渝。 一個從個人出發,意圖在於全生;一個從社會著眼,目的在於濟世。
一個「避世隱身,釣魚江濱,欣然自樂」;一個「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以身殉國。 「道不同,不相為謀」,結果只好異途殊趨,各行其志。作品正是在這鮮明的對比中,對屈原作了熱情的讚頌。

24 屈原的《卜居》(一) 屈原忠君為國,卻「信而見疑,忠而被謗」,所以難免憂傷哀怨、憤世嫉俗,乃創作《卜居》,假借與太卜鄭詹尹的問答,表現出處進退的取捨和安身立命的堅持,也真實地流露了屈原一片孤忠的悲壯情懷。 請教太卜鄭詹尹,太卜備好龜殼蓍草以對。屈原提出八組的出處進退來問卜,涵蓋他在居心、行事、言語、作風、節操、志向、屈伸、與處世方面的矛盾和困惑,感歎價值混亂,世道失序。

25 屈原的《卜居》(二) 屈原感嘆:「…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
詹尹釋策,以「神有所不通」謝絕占卜。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雖出自詹尹之口, 實乃屈原的自明心跡。 《卜居》假託問卜,凸顯屈原高潔、清廉、忠貞、正直的形象,與《漁父》有異曲同工之妙。

26 《詩經》與楚辭的比較 《詩經》 周初至春秋中葉五、六百年間之作品 平民文學 北方文學代表 黃河流域 以四言為主 取材社會生活,多寫人事
韻文之祖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屬「經部」─六經之一 楚 辭 戰國時代(包括漢朝以後之仿作) 貴族文學 南方文學代表 長江流域 以六、七言為主 描寫個人之情志幻想 辭賦之祖 開漢賦之先河 屬「集部」


Download ppt "—屈 原 部分內容取材自三民書局教學資源光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