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出 師 表 諸 葛 亮.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出 師 表 諸 葛 亮."—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出 師 表 諸 葛 亮

2 三國鼎立圖

3

4

5 作 者

6 世系表 泰山郡丞 諸葛瑾(吳) 諸葛珪 諸葛亮(蜀) 諸葛瞻 尚 諸葛均(魏或蜀) 諸葛玄(叔父) 豫章太守—依劉表

7 家世 1字孔明 2瑯琊陽都人 3隱居襄陽(或稱南陽) 4享年54,病死五丈原頭 5早孤,叔父養大,隱居隆中,人稱臥龍,自
比管仲、樂毅,結交龐統(鳳雛)、 徐庶(進曹營,不發一言) 6 好吟「梁父吟」 7 27歲至54歲輔蜀漢 ,六出祈山,北伐曹魏

8 7【隆中對策】:取荊州,聯吳制魏, 下益州,三分天下。 8封武鄉侯,諡忠武,世稱諸葛武侯 立祠成都,軍事家、政治家 9劉備託孤: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 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10死後唯留予子弟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 10諸葛名篇:前後出師表、戒子書

9 自比管仲 樂毅: 管仲(夷吾)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 樂毅(望諸君)為燕昭王聯合五國破齊

10 生命形貌 忠臣賢相的形象 論語.曾子言:「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悲劇角色: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生命抉擇與盡忠精神。「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1 古梁父吟 步出齊東門,遙望蕩陰里。 里中有三墳,纍纍正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12 二桃殺三士 根據原文所述,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傷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晏子設了一個局: 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當然,三個人是無法平分兩顆桃子的,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公孫接與田開疆都先報出他們自己的功績,分別各拿了一個桃子。這時,古冶子認為自己功勞更大,氣得拔劍指責前二者;而公孫接與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出自己的功勞之後,也自覺不如,羞愧之餘便將桃子讓出並自盡。儘管如此,古冶子卻對先前羞辱別人吹捧自己以及讓別人為自己犧牲的醜態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就這樣,只靠著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

13 後人以二桃殺三士一詞表示「運用計謀殺人」的涵義;但在晏子春秋的隱晦原文之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古代權力分配與君王殺功臣的斧鑿。梁父吟抒發了對三位勇士犧牲的感嘆,對晏子的權謀也稍稍做了諷刺。

14 隱居隆中 懷才以待明主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鳳雛:指龐統

15 小虹橋

16 六角井 是諸葛亮當年隱居隆中時生活用水井

17 老龍洞

18 臥龍潭

19 三顧堂

20 古隆中牌匾

21 白帝城託孤

22 諸葛武侯祠

23 五丈原武侯祠

24 五丈原武侯祠牌匾

25 諸葛武侯祠塑像

26 諸葛坐像

27 諸葛墓

28 諸葛衣冠塚

29

30 題解補充 昭明文選 原名文選。 1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編 2凡六十卷,選錄先秦,至齊、梁之詩、文。
昭明文選 原名文選。 1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編 2凡六十卷,選錄先秦,至齊、梁之詩、文。 3古今總集之首。(是書為弁冕--弁冕:音ㄅㄧㄢˋ ㄇㄧㄢˇ,禮帽,猶言魁首。) 純文學總集。 4選錄作品的標準是「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 選集部詩文,經史子不選,史部只選論贊

31 5全書分為三十八類,按時代編排,是中國現存最早文學總集。
6唐顯慶中,李善為之注;至開元間,呂延祚復集呂延濟、劉良、張銑、呂向、李周翰五人,共為之注,稱為「五臣注」。 7南宋以後,取李善注與五臣注合刻,稱六臣注文選。其中唯李善注最有名。 

32 表 戰國時代,人臣言事於君,皆稱「上書」(如:李斯諫逐客書); 秦始皇改書為奏; 到漢代則依上書性質而分四類: 謝恩曰章; 彈劾曰奏;
陳情曰表; 執異曰議。 劉勰稱許出師表為:「孔明之辭後主,志盡文暢」,堪稱表文中之傑作。

33 出 師 表 諸 葛 亮

34 三大抒情名篇 讀諸葛亮〈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 讀李密〈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 讀韓愈〈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慈

35 前後出師表比較 前 後 時間:建興五年 建興六年 主旨:親賢遠佞 漢賊不兩立、王道不偏安 結果:失街亭 糧盡退兵
前 後 時間:建興五年 建興六年 主旨:親賢遠佞 漢賊不兩立、王道不偏安 結果:失街亭 糧盡退兵 見於本傳及文選 見於裴松之注

36 〈前出師表〉-背景 〈出師表〉:出兵打戰前,主帥寫給君王的奏章。 時間:建興五年三月 人物:諸葛亮命令中書令陳震、丞相長史張裔、
參軍蔣琬留守成都,在諸葛亮出征期間, 負責處理國家事務;命令向寵管理留守部隊。 諸葛亮與趙雲、魏延等將領,領兵五萬, 踏上北伐的征途。

37 出兵原因ㄧ─時機恰當 (ㄧ)蜀國處於政治安定時期:建興三年,諸葛亮平定南方四郡之亂,無後顧之憂。
(二)戰爭勝利:曹魏兵敗於祁山且孫吳挫於石亭。 (三)曹魏政局不穩:蜀漢建興四年,即魏黃初七年夏五月,魏文帝曹丕去世,其子曹叡嗣位。他是魏國的第三代皇帝。諸葛亮決定乘機向政局未穩定的魏國發動進攻。

38 出兵原因二─不得不出兵 蜀國的穩定也意味著魏國同樣的穩定。只要吳、魏之間不發生戰爭,魏國國力將迅速增強,遠遠超過蜀國。除非出現奇蹟,否則,蜀國暫時的穩定,幾乎不可能積蓄起凌駕於魏國的力量。這樣一來,蜀國終要成為弱肉強食理論的犧牲品。與其成為強者的餌食,束手待死,不如千方百計,爭取機會打擊魏國。

39 戰場及戰力比較:建興五年率軍進駐漢中,準備伐魏,奪涼州。魏主曹叡為對付這支北伐軍,命令司馬懿指揮二十萬人的先頭部隊和三十萬人的後續部隊,前去迎擊。相比之下,蜀國五萬北伐軍的人數實在少得可憐。

40 結果 馬謖失守街亭而告失敗 揮淚斬馬謖:三國時代的諸葛亮與司馬懿在街亭對戰,馬謖自告奮勇要出兵守街亭,諸葛亮心中雖有擔心,但馬謖表示愿立軍令狀,若失敗就處死全家,諸葛亮才勉強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將軍隨行,并交代在安置完營寨后須立刻回報,有事要與王平商量,馬謖一一答應。可是軍隊到了街亭,馬謖執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聽王平的建議,而且沒有遵守約定將安營的陣圖送回本部。等到司馬懿派兵進攻街亭,圍兵在山下切斷糧食及水的供應,使得馬謖兵敗如山倒,重要據點街亭失守。事后諸葛亮為維持軍紀而揮淚斬馬謖,并自請處分降職三等。

41 敗戰原因 (ㄧ)兵源不足,且缺乏經驗豐富的將領。關羽、張飛離開人世,而後黃忠、馬超等名將也相繼去世;老將,只剩下趙雲一人。
(二)在財政方面無法支撐長年征戰,南征、東征、南征,北伐,

42 第一部分—臨行忠言 1廣開言路—第一段 提出勸戒 2執法公正—第二段 3親賢遠佞—第三段(重心

43 前出師表(建興五年) 臣亮言:先帝1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2;今天下三分3,益州疲敝4,此誠危急(同義)存亡(偏義在亡)之秋5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6於外者(對偶):蓋(實在)追先帝之殊遇7,欲報之於陛下8也。 指已故的蜀漢昭烈帝劉備 崩殂音ㄅㄥ ㄘㄨˊ,天子死曰崩殂,王侯逝曰薨 天下情勢由魏蜀吳三國割據鼎立 蜀國所在地益州,人力、物力均感疲憊困乏 。益州,管轄今四川及貴州、雲南部分地方,為蜀漢當時主要國土,故此處以益州借指蜀國。 時刻、關頭 捨身忘死 追念先帝特殊優厚的待遇 古時臣民對帝王的尊稱。

44 誠宜開張聖聽9,以光(v.)先帝遺德,恢弘10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同義)11,引喻失義12,以塞〈ㄙㄜˋ〉忠諫之路也。
擴大聖上之聽聞,意指廣泛的聽取臣下意見 (同義複詞) 發揚光大 隨意看輕自己。妄,胡亂、任意。菲薄,輕薄、輕賤。菲,音ㄈㄟˇ 言談間引用不當的譬喻,即言談 失宜、說話不恰當。引,稱引。喻,譬喻。義,義理、原則。 指引用公孫述、劉璋等據益州失敗 之例。

45 執法公正 宮中府中13,俱為一體;陟罰臧否(錯綜:陟臧罰否)14,不宜異同15:若有作奸犯科16,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17,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18;不宜偏私,使內外(宮、府)異法也。   皇帝宮殿中及丞相府第中 遷升、降罰官吏或褒貶評論官吏。陟,音ㄓˋ,提升。罰,懲罰。臧,音ㄗㄤ,善。否,音 ㄆㄧˇ,惡。 不應該有差別。異同,偏義複詞,詞義著重於「異」。 做奸邪之惡事,違犯法令條文 。科,法規刑律 職有專司,即專職的主管官吏 公平、開明的治理

46 親賢遠佞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19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錯綜:志忠 慮純)20,是以先帝簡拔(同義)21以遺陛下:愚22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23之,然後施行,必得裨補闕漏(同義)24,有所廣益。 侍中、侍郎皆漢時官名,為天子左右親近的侍從、侍衛之臣。郭攸之,字演長,南陽(今湖北襄陽)人;費禕(音ㄅㄧˋ ㄧ),字文偉,江夏(今湖北黃岡)人,二人皆為侍中。董允,字休昭,南郡(今湖北江陵)人,為侍郎。 心志思慮,忠誠純正 志忠慮純 選拔 。簡,通「揀」。 自稱之謙詞 通「諮」,諮詢、商量 彌補缺失遺漏。裨,音ㄅㄧˋ,裨即補,裨、補二字為並列同義複詞 ;缺、漏:同義複詞

47 將軍向寵25,性行淑均(錯綜:性淑行均)26,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ㄏㄤˊ〉陣(代軍隊)和睦,優劣得所27也。
向寵字臣違,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人,劉備時任牙門將。劉備伐吳兵敗,唯向寵部隊損傷最少,故劉備稱許其能幹。劉禪即位後,封向寵為都亭侯,後又為中部督。 善良平正 選用人才,依其優、劣,使之各得其所 。 優劣:並列複詞

48 親(v.)賢臣,遠(v.)小人,此先漢所以(為何)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對比)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28也!侍中29、尚書30、長史31、參軍32,此悉貞亮(同諒)死節33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為期不遠) 東漢桓帝劉志、靈帝劉宏,二人在位時,皆寵信宦官,放任外戚,使得東漢朝政日壞,終至引起東漢末年大亂 侍中指郭攸之、費禕 尚書指陳震,字孝起,南陽(今湖北襄陽)人,時任尚書,掌管圖書、秘記、章奏、宣示等職。 長史指張裔,字君嗣,成都人,任諸葛亮丞相府長史。「長史」為丞相府屬官,掌管文書。 參軍指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今湖南湘鄉)人,時任丞相府參軍,諸葛亮往漢中時,丞相府便由張裔、蔣琬二人共同掌管。「參軍」即為參謀軍事之簡稱,掌管軍事謀劃之幕僚。 忠貞誠信,能為節義而死。亮,通「諒」,信。

49 1廣開言路 2執法公正 3親賢遠佞 最後:漢室之隆、指日可待 由勢入理,起筆崢嶸。 先析形勢(起:出師之必要) 先帝遺志未竟:
益州疲弊危急: 忠良忘身不懈: 結論:後主該光先帝遺德、弘志士之氣 做法建議: 1廣開言路 2執法公正 3親賢遠佞 最後:漢室之隆、指日可待

50 第二部分 表明忠誠 討賊決心

51 臣本布衣34,躬耕35於南陽36,苟全(苟且保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n
平民百姓。(借代) 親自耕種 漢南陽郡,諸葛亮所隱居之隆中,即位於湖北襄陽城西郊。 聲名顯達。聞,音ㄨㄣˋ 卑下粗野,諸葛亮自謙之語 委屈自己,枉駕屈就。此指劉備屈尊就卑,三顧茅廬。猥,音 ㄨㄟˇ,曲;(敬詞,指先主); 顧,看望、拜訪。 40.應允 41.奔走效力。

52 後值(遇到)傾覆43,受任於敗軍之際44,奉命於危難之間(錯綜:換詞):爾來二十有一年45矣。
後來遭到戰敗失利。此指東漢獻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劉備於湖北當陽長阪坡為曹操打敗 ,借代戰敗 此句意謂:諸葛亮受劉備任命於敗軍之時。劉備於戰敗之後,派遣諸葛亮出使東吳,聯結孫權,於赤壁大敗曹操。 自那時以來,至今共有二十一年。此言諸葛亮於建安十二年,自劉備三顧茅廬,答應出仕以後,一直到後主建興五年(二二七),上此出師表時,一共經歷了二十一年。爾,即「彼」。有,「又」之意。 後值(遇到)傾覆43,受任於敗軍之際44,奉命於危難之間(錯綜:換詞):爾來二十有一年45矣。

53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借死前)寄臣以大事46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歎47,恐託付不效(成功v
指劉備臨終前,於白帝城託孤予諸葛亮之事 日夜憂勞歎息 蜀漢後主建興元年(二二三),南中諸郡(雲南境內少數民族區域)發生叛變,諸葛亮於建興三年率軍南征,恩威並施,平定了蠻荒亂事,此即著名「七擒孟獲」故事之由來。渡瀘,渡過瀘水,即指南征之事。瀘,瀘水,金沙江支流。 草木不生之地,指荒涼偏僻的蠻荒之地。毛,此處指生長草木,作動詞 不毛,借代不長草木

54 今南方已定,兵甲(借代:軍備)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借喻劣才)50,攘除(同義)奸凶51,興復漢室,還於舊都52:此臣所以(用來)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50.希望能竭盡自己平庸拙劣的才能。庶,庶幾、冀望。駑,音ㄋㄨˊ,劣馬。鈍,刀刃不鋒利 。喻低劣才能 51.此指消滅曹魏。攘,音攘,排除。 ㄖㄤˊ 52.指東漢故都洛陽

55 至於斟酌(同義)損益(並列複詞)53,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等之任也。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事業n. 轉品),不效(成功v
權衡得失,考慮取捨。斟酌,本義是適量的注酒至杯中,引申為考慮、思量之意,斟酌:同義複詞;損益:並列複詞 怠慢、疏忽 以表明這些人的罪過。咎,罪過

56 陛下亦宜自課(v.轉品)56,以諮諏(同義)善道57,察納雅言58,深追先帝遺詔59,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60,不知所云
56.自我督促 57.諮詢好的治國道理。諮諏,徵詢、訪問。 諮、諏為同義複詞。諏,音ㄗㄡ 58.明察接納正直之言。 雅言,正言 59.劉備臨終留給劉禪的詔書,告誡後主:「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60.涕,本義為淚,後來才演變為現今鼻涕之意,此處仍指眼淚 ,泗:才是鼻涕 陛下亦宜自課(v.轉品)56,以諮諏(同義)善道57,察納雅言58,深追先帝遺詔59,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60,不知所云

57 對象--蜀漢後主劉禪 字公嗣,小字 阿斗,亮死後,任用宦官黃皓,後降魏,封安樂公,有樂不思蜀之典故

58 追述平生並以復興漢室自勵。 1表明忠誠 先帝三顧、遂許驅馳: 臨危受命、夙夜憂勤: 南方已定、當事北伐: 所以要報先帝、忠陛下之策:北伐

59 其聲嗚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勤勤懇懇之態如現,耿耿忠心盡袒。
2示討賊決心 老臣:負討賊興復之效 攸之、褘、允:善盡言責 陛下:諮諏察訥 臨表涕泣、不知所云:表感慨沉重至極  其聲嗚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勤勤懇懇之態如現,耿耿忠心盡袒。

60 文章特色 文中稱先帝者凡十三次,實為老臣口吻,也用以顯示先帝對他的恩寵和信任--足以使 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文中稱先帝者凡十三次,實為老臣口吻,也用以顯示先帝對他的恩寵和信任--足以使 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先寫勢,再寫理;先談人,再談己;先談分,再談情,冶議論、敘事、抒情於一爐。

61 @為何要敘寫自己二十一年來的情況,歷數先帝之殊遇?
第一,披露感恩戴德之情,除後主之疑。 第二,示後主不忘先主之業。 第三,創業艱難,激勵其不可半途而廢。 第四,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第五,表明忠心不改,使後主託之以討賊     興復之任。

62 自謙詞 1此則「不佞」之幟也:不才,自謙之詞 2橫「不敏」,昭告神明,發誓述作 3「竊」以為與君實遊處相好之日久:私下
4方溫經,「猥」不敢相煩:鄙陋﹑微賤。 5「僕」初到九江,已涉三載,形骸且健 6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長干女自稱 7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寡 德的人。古代國君自稱的謙詞。 8庶竭「駑鈍」:低劣的才能

63 修辭分析

64 映襯修辭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對偶 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 作奸犯科

65 錯綜修辭 〈交蹉語次〉 陟罰臧否→ 陟臧罰否 提升好的 懲罰惡的 志慮忠純→ 志忠慮純 心志忠誠思想純正 性行淑均→ 性淑行均 性情善良行為公正 錯綜修辭 〈抽換辭面〉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66 借代 「益州」疲敝:以部分代全部。益州,東漢州名,管轄今四川及貴州、雲南的部分地方,為蜀漢當時主要的國土,故此處以益州借指蜀國。
臣本「布衣」:以衣飾代整體。 「陛下」:陛,臺階。 「兵甲」已足:借代泛指軍備。

67 轉品 「光」先帝遺德:名詞轉動詞 深入不「毛」:毛,指草木,此處指生長草木,名詞作動詞用。 「親」賢臣,「遠」小人:親近,疏遠。皆為形容詞作動詞。 頂針 宮中之事,事無大小 轉化〈擬物〉 遂許先帝以「驅馳」

68 鑲嵌 定義:在詞語中,故意插入數目字、虛字、特定字、同義或異義字,來拉長文句。 有鑲字、嵌字、 增字、配字

69 鑲字 刻意用虛字或數目字,插在有實際意義的字間,來拉長詞語的方法。 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詩-大序)
刻意用虛字或數目字,插在有實際意義的字間,來拉長詞語的方法。 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詩-大序) 古董鋪陳列著五光十色的古玩玉器。(蔣夢麟-故都的回憶) 橫三豎四。(曹雪芹‧劉老老) 七手八腳、七上八下、一清二楚、五顏六色

70 嵌字 故意用特定的字來嵌入語句中。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說明 故意用特定的字來嵌入語句中。 例句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這樣才算頂天立地做一世人,決不會有藏頭藏尾、左支右絀的醜態。(梁啟超-為學與做人)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樂府詩〉

71 增字(同義複詞)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師表) 開張聖聽(出師表)--打開
說明 「增字」是同義字的重複。目的也在拉長音節,使語氣更為完足,使語意更加充實。 例句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師表) 開張聖聽(出師表)--打開 妄自菲薄(出師表) ---微薄 裨補闕漏(出師表) ---裨即補,缺即漏 諮諏善道(出師表) ---諮詢、商量 攘除奸兇(出師表) ---攘即除 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台灣通史序)-式、憑,皆依靠 秋冬之際,致民畋獵以講武。(教戰守策)---畋:狩獵。

72 配字--在語句中,用一個平列而異義的字作陪襯,祇取其聲以舒緩語氣,而不用其義。 危急存亡之秋--亡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異
配字(偏義複詞)或(雙義仄用) 說明 配字--在語句中,用一個平列而異義的字作陪襯,祇取其聲以舒緩語氣,而不用其義。 例句 危急存亡之秋--亡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異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桃花源記--遠 長鋏歸來乎!(馮諼客孟嘗君--歸 公今可去探他虛實,卻來回報。--實 去來江口守空船。(琵琶行并序)-去

73 方舟補充 一、〈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 )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一、〈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 )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 )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臺階呈現自然的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徒然婉囀鳴唱。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請他定奪天下,輔佐兩朝開國繼業,忠誠滿腔。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長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74 二、〈詠懷古跡五首之五〉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 )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仲伯之間見(伊 呂 ),指揮若定失蕭 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諸葛亮的英名永垂人世,千古流芳;世人所尊崇的重臣遺像,肅穆清高。天下三分的局勢,是經他策劃運籌;千百年來,他才能像鸞鳳振羽雲霄。他輔佐劉備,與伊尹、呂尚難分上下;指揮從容鎮定,蕭何、曹參不能比擬。時運不好,東漢帝業實在難以復興;心志雖堅,終因軍務繁艱死於積勞。

75 宗臣:後世所尊仰的大臣。 肅清高:對其高風亮節肅然起敬。 紆籌策:費盡苦心地計謀策 伊、尹: (1) 伊:伊尹(:名摯。尹,官名。),輔佐商湯伐夏 桀,被尊為阿衡(宰相)。 (2) 呂:呂尚,輔佐文王、武王滅商有功,封於齊 (呂尚:即姜尚、姜太公、太公望、師尚父。姜, 姓。呂,氏名。) 蕭、何: (3)蕭:蕭何,輔佐劉邦滅項羽,邦稱許為功勞第一,封酇侯。漢之律令典制,多為蕭何訂定。 (4)曹:曹參,輔佐劉邦滅項羽,封平陽侯。惠帝時,繼蕭何為相,崇尚無為,「蕭規曹隨」。

76 三、〈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遺恨失吞吳:指諸葛亮未能勸止劉備征吳之事,以致破壞了聯吳伐魏的策略。這是諸葛亮的最大遺憾。

77 作者為了表現諸葛亮「有才無命,徒垂空名」的遺憾,在這兩首詩裡,都是用蓄勢法,以見波瀾起伏之妙。

78 方舟 一、這個故事的成語是  ( 三顧茅廬 )           徐庶向劉備熱誠地推薦諸葛亮(也叫諸葛孔明),劉備很高興,便決定去訪聘。當時諸葛亮正在襄陽城外隆中隱居。劉備攜同關羽、張飛到隆中,不巧諸葛亮出了門,沒見到。過了幾天,劉備再冒著風雪去拜訪,諸葛亮又跟朋友閒遊去了。兩次見不到孔明,劉備有些失望,但是為了成就大業,他求才心切,不顧張飛 關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訪。這回諸葛亮並沒外出,不過還在草堂上睡午覺沒醒,劉備便謙恭地拱手站在石階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面。 諸葛亮為劉備的真誠所感動,答應出山輔佐劉備,終於成就了一番事業。

79 三顧茅廬

80 二、這個故事的成語是 ( 如魚得水 )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孔明)出山之後,「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終日共論天下大事,把孔明當作老師,關羽、張飛看在眼,很不痛快,就對劉備說:「孔明年紀輕輕,有什麼才學?大哥你對待他實在是好過頭了,又沒見到他顯示出什麼真本事!」 劉備勸解他們說:「我得到孔明,如魚得水,兩位弟弟不用再多說了。」

81 三、這個故事的成語是 ( 初出茅廬 ) 諸葛亮隨劉備到新野後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惇 (ㄉㄨㄣ)領兵十萬,到達博望城,逼近新野。劉備
三、這個故事的成語是 ( 初出茅廬 )               諸葛亮隨劉備到新野後不久,曹操就派了夏侯惇 (ㄉㄨㄣ)領兵十萬,到達博望城,逼近新野。劉備 叫來關 張二人商議迎敵,張飛原本對劉備說的「得了 孔明如魚得水」很不服氣,便賭氣地說:「哥哥何不 就派『水』去迎敵?」劉備說:「智謀靠孔明,勇武 須二弟,怎麼可以推諉呢?」劉備叫孔明指揮作戰, 孔明怕關 張等人不聽從號令,便要了劉備的寶劍和 印章,顯示他真正掌握兵權,「違令者斬」。孔明 派兵遣將,在博望坡火攻曹兵,大敗夏侯惇。這場 漂亮的勝仗,使關 張打心眼開始佩服諸葛亮,從此 誠心誠意聽從他的調遣。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有首 評議詩讚揚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 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82 四、這個故事的成語是( 錦囊妙計、賠了夫人又折兵 )
孫權為了控制挾持劉備,接受了周瑜提出的「美人計」,假意要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剛剛死了妻子的劉備,騙劉備到南徐招親,然後打算將他軟禁,作為人質,再派人去奪還荊州。劉備接見了孫權的使者,心存疑慮,諸葛亮卻叫他放心大膽地前往,滿有把握地表示會「略用小謀,使周瑜半籌不展;吳侯之妹,又屬主公;荊州萬無一失。」並叫趙子龍護送劉備。臨行,諸葛亮把趙子龍叫到跟前,交給他三個錦囊,跟他耳語道:「你保主公入吳,應該領受這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你可以依照順序施行。」趙子龍依計而行,迫使孫權嫁妹弄假成真,後來又護衛劉備和孫夫人安全地離開吳地,逃出虎口。

83 五、這個故事的成語是(一時瑜亮)或(瑜亮情結)
 周瑜一直要置劉備與諸葛亮於死地,但是他的計謀卻一個一個地被諸葛亮破壞,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至五十六回描述了「孔明三氣周公瑾」的故事,周瑜心胸狹窄,身上本來帶有箭瘡還末痊癒,氣怒之下,終於死去,他臨終時仰天長歎:「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出了個周瑜,為什麼又還要再有個諸葛亮呢!」

84 六、故事的成語是(七擒七縱)或(欲擒故縱 )
或(七擒孟獲)    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劉禪登上帝位,蜀國興盛起來。當時南中地區(現在四川 大渡河以南和雲南、貴州一帶)幾個郡卻作亂造反,諸葛亮親自率領大軍,前去討伐,戰事節節勝利,最後剩下南中首長孟獲還繼續反抗。諸葛亮了解到孟獲不但打仗勇敢,而且在各部族中很有名望,便決定攻心為主,把孟獲爭取過來。 諸葛亮善用計謀,第一次交鋒就把孟獲活捉了。他游說孟獲歸降,但是孟獲不服氣,孔明也不勉強他,把他放了,讓他再來較量。就這樣,捉了放,放了捉,一直把孟獲捉了七次。到了第七次,孟獲終於心服口服,不再反叛。諸葛亮命令孟獲和各部族首領照舊管理原來的地區,不派出官吏,也不留軍隊,使漢人和各民族長期相安無事,穩定了蜀國後方,為北伐創造了「無後顧之憂」的條件。

85 七、這個故事的成語是 (淡泊明志)             劉備第二次拜訪諸葛亮的時候,進了草廬大門,到了中門,只見門上寫著一副對聯:「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意思是用淡泊簡樸來顯示自己的志趣,用心境平靜來遠離名利。這副對聯表現了諸葛亮品德修養的一個方面。諸葛亮 戒子書則是用了雙重否定的表達方式:「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思還是一樣。

86 一、這首詩描寫的對象是 ( 諸葛亮 )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87 二、這首詩描寫的對象是 ( 趙子龍 )      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 □□□!

88 三、這首詩描寫的對象是 ( 關羽 )      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鼕鼕。 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89 四、這首詩描寫的對象是 ( 呂布 )        洪水滔滔淹下邳,當年□□受擒時。 空知赤兔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 縛處望寬今太懦,養鷹休飽昔無疑。 戀妻不納陳宮諫,枉罵無恩大耳兒。

90 五、這首詩描寫的對象是(關羽) 六、這首詩描寫的對象是(關羽) 掛印封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達途還。 馬騎赤兔走千里,刀偃青龍出五關。
五、這首詩描寫的對象是(關羽)      掛印封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達途還。 馬騎赤兔走千里,刀偃青龍出五關。 忠義慨然沖宇宙,英雄從此震江山。 獨行斬將應無敵,今古留題翰墨間。 六、這首詩描寫的對象是(關羽)       人傑惟追古解良,士民爭拜漢 雲長。 桃園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與王。 氣挾風雷無匹敵,志垂日月有光芒。 至今廟貌盈天下,古木寒鴉幾夕陽。

91

92 七、這首詩描寫的對象是 ( 張飛 )        安喜曾聞鞭督郵, 黃巾盡掃佐炎劉。 虎牢關上聲先震, 長阪橋邊水逆流。 義釋嚴顏安蜀境, 智欺張郃定中川。 伐吳未克身先死, 秋草長遺閬地愁!

93 八、這首詩描寫的對象是 ( 趙雲 )      紅光罩體困龍飛, 征馬衝開長阪圍。 四十二年真命主, 將軍因得顯神威。

94 九、這首詩描寫的對象是( 劉備) 運籌決算有神功,二虎還須遜一龍。 初生便能垂偉績,自應分鼎在孤窮。

95 由楹聯識孔明 ~ 請圈選識別孔明的關鍵字詞 艱難留廟祀,一堂上下共千秋。 歷齊楚,幽燕,越吳,秦蜀, 輔翼在人綱,百代存亡爭正統﹔
合祖孫,父子,兄弟,君臣, (備諶)(亮詹、羽興、飛苞) 祭蜀漢君臣 1. 由楹聯識孔明 ~ 請圈選識別孔明的關鍵字詞

96 上聯:是說昭烈廟中合祀的諸人,體現了祖孫(劉備與劉諶)、父子(關羽、張飛與其子關興、張苞)、兄弟(劉備、關羽、張飛)、君臣(劉備與其文武群臣)的各種關係,他們意在輔佐翼護蜀漢,維繫人倫綱常,爭得歷代封建王朝統治相沿的正統(正統是歷代統一天下、一係相承的系統,和偏安、僭偽是相異的)。     下聯:是說劉備在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後,起兵與群雄爭奪江山,經歷了齊(今山東)、楚(今湖北、湖南)、幽燕(今河北、北京)、越吳(今浙江、江蘇)、秦(今陜西)、蜀(今四川)等地,最後才在蜀稱帝,建立了蜀漢政權,立國是很艱難的。後人為立祠廟,使他們一堂上下共傳千古。 1.近人劉鹹滎(字豫波)撰書。

97 霸圖餘古柏祠堂。 巴蜀系漢朝終始,遺民猶在, (從漢中始,至蜀漢沒) 王氣鐘樓桑車蓋﹔ 使君為天下英雄,正統攸歸, 2.詠劉備

98     上聯:陳壽《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載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使君本係使者的尊稱,後代常用來指州郡長官,劉備曾為豫州牧即州長官,故稱使君)。又載劉備屋舍東南角有一株桑樹高五丈餘,遠望如車蓋,時人說他家有王氣。作者據此說劉備是天下英雄,為漢王朝正統攸(所)歸,樓桑如車蓋就是王氣所鐘(聚集)的明證。     下聯:史稱劉邦創立漢朝,先從漢中還定三秦,然後統一天下,劉禪在成都降魏,漢朝才最後滅亡,所以說巴蜀關係到漢朝的始終。遺民還在,懷想當年霸業,只剩這座古拍森森的祠堂了。 2.清人完顏崇實撰書。

99 縱極王侯非富貴,英靈照天地,身經百戰為斯民。
惟此弟兄真性情,血淚洒山河,志在五倫存正軌﹔ 3.祭結義三兄弟

100     上聯:說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為兄弟,具有至性真情,他們浴血奮戰爭取江山,立志要維護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五倫的道德準則和禮法正軌。
    下聯:說他們後來雖然分別作了王侯,卻不是為了貪圖富貴,而是英光靈氣,照臨天地,不恤身經百戰,只為造福人民。 3.近人劉鹹滎撰, 今人黃雅荃補書。

101 祖孫父子千古明良,今日丹楹畫棟,崇廟貌而志后漢丕基。
兄弟君臣一時際會,當年鐵馬金戈,樹神旗而開西川大業﹔ 4.蜀漢兄弟、祖孫

102     上聯:是說劉備和關羽、張飛及文武群臣遇合在一起,躍馬橫戈,轉戰疆場,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才樹立起堂堂正正的大旗,在西川開創了蜀漢的帝業。
    下聯:是說蜀漢王朝祖孫父子英明賢良,足以流勞百世。今日大殿裏紅色的楹柱,彩繪的棟樑,莊嚴雄偉的氣象,尚標誌著蜀漢當年宏偉的基業。 4.清人張清夜撰, 今人方濱生補書。

103 死好見先皇地下,英姿凜凜,放眼早空南北人。
生不視強寇西來,天意茫茫,傷心慟洒河山淚﹔ 5.祭劉諶(備之孫)

104             這副對聯懸挂在劉諶龕前,讚美他英勇殉國的壯烈精神。劉諶是劉備的孫子,劉禪的第五子,曾封北地王。史載魏軍進逼成都,劉禪束手無策,準備投降時,劉諶憤激地諫說:“若理窮力屈,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指劉備),無奈劉禪不聽,諶便哭訴於備廟,先殺妻子而後自殺。故聯文頌美他生不忍見到強敵曹魏軍隊來到西川,但天意難說(指劉禪不聽忠言),只得痛哭流涕,殺身殉國,去見劉備於地下。這樣英勇壯烈、大義凜然的氣概,當然是早沒有把南吳北魏的人看在眼裏的。 5.近人劉鹹滎撰, 今人劉東父補書。

105 指揮若定失蕭曹。(蕭何、曹參) 伯仲之間見伊呂﹔(伊尹、呂尚) 宗臣遺像肅清高。 諸葛大名垂宇宙﹔ 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
志見出師表﹔好為梁父吟。 一番晤對古今情。 三顧頻煩天下計﹔ 10. 9. (隆中對) 7. 6. 詠亮

106    上聯:摘錄杜甫《蜀相》詩原句,意思是劉備曾三次拜訪諸葛亮於隆中(今湖北襄陽),不辭辛勞地向他請教平治天下的大計。諸葛亮提出的策略具見於《隆中對》,主要是分析天下大勢,先取荊州、益州、安撫南方,內修政治,外聯東吳,北伐曹魏,統一全國。     下聯:是作者讚美他們這番晤對,縱論古今大勢,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奠定了以後事業的基礎,古今傳為美談。  6.  董必武撰書。

107 7. 郭沫若 撰書。 《出師表》是諸葛亮統軍伐魏時上給蜀漢後主劉禪的奏章,他平生的志向抱負都體現在裏面。
    《出師表》是諸葛亮統軍伐魏時上給蜀漢後主劉禪的奏章,他平生的志向抱負都體現在裏面。 《梁父吟》是一種古樂府曲調,並非如有些書所說全屬葬歌類。諸葛亮在隆中時,喜愛吟誦這支歌曲,以抒發他憂國憂民的懷抱。傳說他曾寫過一首《梁父吟》的歌詞,裏面有感慨不平的意思。 7.  郭沫若 撰書。

108     上聯:是說諸葛亮的兩個《出師表》酬答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情誼,因為裏面提出了用人唯賢,賞罰嚴明的治國方針,體現了竭智盡忠     興復漢室的願望,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下聯:是說諸葛亮的《隆中對》足以流傳千秋萬世而不朽,因為裏面提出了蜀漢建國治國的整個方針策略。 8.近人遊俊撰書。

109         這副聯語摘自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五。上句:讚揚諸葛亮的大名長垂宇宙而不朽(古說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下句: 頌美諸葛亮是國家元老重臣,遺像端肅清高,令人十分敬仰。
9.今人沈尹默摘句並書。

110         這副聯語從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五摘來,意思是諸葛亮經邦濟國的政治軍事才能,比商初名相伊尹、周初名相呂望,只在伯仲兄弟之間,不相上下。伊尹輔佐成湯、太甲兩代,呂望輔佐文王、武王兩代,勳勞特著,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禪兩代,情況亦極相似。至於說到老謀深算,指揮如定,則比漢初相繼為相的名臣蕭何、曹參,更高一著。 10.今人馮灌父摘句並書。

111 仰風流于遺跡,萬古清高。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謹慎﹔ 11.董必武 撰書。

112 11.近人馮玉祥撰書。 上聯:是說成就大業必須兢兢業業,謹慎從事,諸葛亮一生可為典範。
    上聯:是說成就大業必須兢兢業業,謹慎從事,諸葛亮一生可為典範。     下聯:是說今日晉謁武侯祠,瞻仰武侯風采,感到真如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五所說:“宗臣遺像肅清高”,“萬古雲霄一羽毛”。諸葛武侯的豐功偉績,高風亮節,是足以流傳萬古的。 11.近人馮玉祥撰書。

113 (願保佑此蜀地遺民) 愿佑茲蜀部遺黎。 今日四方靡騁,(四方混亂) 濟大事,人為本, 始延得漢家正統﹔ 當年三顧頻煩, 親賢臣,國乃興,
12.

114     上聯:用諸葛亮《出師表》“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及杜甫《蜀相》詩“三顧頻煩天下計”語意,說劉備能三顧茅廬,重用諸葛亮這樣才德兼備的賢臣,始得創建蜀漢,延續了劉邦創業,劉秀中興的劉氏王朝的正統。     下聯:本劉備“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語意,說人民才是一切事業得以成就的根本,今日四方多難,願能保祐四川人民得享安寧的 生 活。“四方靡騁”出自《詩經》“我觀四方,促促靡所騁”。靡的本義是無,四方靡騁即四方多難無處馳騁,黎即黎民, 指一般人民。 12.清人馮煦撰, 今人郝謙補書。

115 后來治蜀要深思。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 從古知兵非好戰﹔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 (心不安者)

116 13.清末權四川鹽茶使者雲南劍川趙藩撰書。 這副對聯總結了諸葛亮軍、政兩方面的經驗,向為廣大人民所傳誦。
    這副對聯總結了諸葛亮軍、政兩方面的經驗,向為廣大人民所傳誦。     上聯:說能使用攻心戰術,如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那樣使其心服,則一切懷異心、圖反叛的陰謀就自會消失,所以古來懂得用兵之道的軍事家並不是單憑武力取勝。我國大軍事家孫武在所著的《孫子兵法》裏就主張攻心為上,攻城次之,要“不戰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者也”。     下聯:著重指出審勢是為政的關鍵,意在勸勉後來治蜀的人,要深思熟慮,如諸葛亮那樣謹慎地審度時勢,當寬則寬,當嚴則嚴,才能建功立業,而不至於犯錯誤。聯文意義深遠,可供借鑒。 13.清末權四川鹽茶使者雲南劍川趙藩撰書。

117 經濟自清心寡欲中得來。 文章與伊訓說命相表裏﹔ (尚書中二篇文章)

118 14.這副聯語是清人陳矩集宋代文學家蘇軾、理學家朱熹的原句所成,清人趙藩手書。
    上句:是說諸葛亮的文章可以和《尚書·商書》的《伊訓》、《說命》兩篇相比美;     下句:是說諸葛亮經國濟世的功業,係從“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中涵養培育得來。 14.這副聯語是清人陳矩集宋代文學家蘇軾、理學家朱熹的原句所成,清人趙藩手書。

119 (岳飛讀出師表夜濺淚) 墨痕同濺岳將軍。 千秋涕淚, 出師表驚人文字, 史筆猶褒陳庶子﹔ 三世忠貞, 勤王事大好兒孫,
(陳壽雖是晉史官仍褒揚他) 15.

120     上聯:諸葛亮曾經對臨終時的劉備說過:“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後來六出祁山伐魏,積勞病死於五丈原。他的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都在蜀亡時殉國,真不傀是勤勞國事,三世忠貞。所以曾任過太子中庶子職務的陳壽,雖然是繼仇視蜀漢的曹魏立國的晉代史官,在他所著的《三國志》裏,仍然對他們大加讚揚。     下聯:是說諸葛亮的《出師表》是天地間驚人的文章,致後世也有“讀《出師表》而不下淚者不忠”的說法。傳說千年後的民族英雄岳飛出師抗金,夜宿南陽諸葛廬時,閱讀《出師表》,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便和淚和墨一氣書寫下全文,以志其景仰之忱。書法氣勢磅薄,龍飛鳳舞,拓本廣泛流傳,至今祠內翻刻的石碑,尚吸引著眾多的遊人盡情地欣賞。 16.近人劉鹹滎撰書。

121 世又陳強古冶子,應笑同根煎急,誰開誠心?誰廣忠益? 統一古今難,效死不渝,遺恨功名存兩表﹔
安危天下計,先生以往,緬懷風義拂殘碑。 世又陳強古冶子,應笑同根煎急,誰開誠心?誰廣忠益? 統一古今難,效死不渝,遺恨功名存兩表﹔ 公本識字耕田人,為感殊遇驅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終, 16.

122     上聯:是說諸葛亮本在讀書耕田,為感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從隆中一對,三分定局開始,直到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病死,始終為國事奔勞不息。遺恨的是統一天下這件古今大難事未能成功,只留下前後《出師表》,猶可想見他的勳業。     下聯:是說如今世上又出現了陳強、古冶子(我國春秋時齊相晏嬰用二桃殺三士中的兩個武士)一類恃強逞勇的人物,不惜同根相煎(語出曹植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相殘殺。有哪個能象諸葛亮那樣“開誠心,佈公道,集眾思,廣忠益”,係天下安危在一身呢?撫今追惜,拭拂祠內殘碑,懷想一千七百多年前的賢哲風義,不禁感懷萬端。 16.近人王天培撰書。

123 出師兩表留楷模。 公忠體國兮, 諸葛武侯誠哉武﹔ 鞠躬盡瘁兮, 17.

124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見《後出師表》,意思是獻身國事,自當不恤勞瘁,死而後止。生封武鄉侯、死謚忠武侯的諸葛武侯,   確是十分忠勇英武的。至於他“開誠心,佈公道,集眾思,廣忠益”體國恤民的精神,則有出師兩表留下宏規碩範,足為後世準            則。 17.兩句影刻自郭沫若《蜀道奇》手跡。

125 鞠躬悲盡瘁,剩有謳歌。 隻手挽殘局,常歸談笑﹔ 萬古雲霄一羽毛。 三分割據紆籌策﹔ 19. 18.

126 18.今人沙孟海摘句並書。 這兩句從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五摘來。
    這兩句從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五摘來。     上句:讚美諸葛亮隆中一對,分析當時大勢,定下三國鼎立局面,與魏、吳各自割據一方,然後聯吳伐魏,統一天下的大計。這種深謀遠慮的籌議策劃,是屈曲艱難,煞費苦心的。(紆的本義是屈)。     下句:本《梁書·劉遵傳》“此亦威鳳—羽,足以驗其五德”立意,說諸葛亮的才德器識,有如雲霄鸞鳳,三分功業,屈處偏隅,胸中抱負,未能盡展,萬古而下所見到的,不過是雲霄的一片羽毛罷了。鳳有威儀,故名威鳳,是世間稀有的祥瑞,常用以比喻難得的賢才,這裡用來頌美諸葛亮是萬古唯一的人傑。 18.今人沙孟海摘句並書。

127     上聯:讚美諸葛亮大力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挽回漢朝天下殘破的局面,常是成竹在胸,指揮若定,在談笑間即操勝算,使敵人聞風喪膽。
    下聯:說諸葛亮為國宣勞,大功未成,就積勞病死在前線。這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使萬民景仰悲悼,歷代都立專祠祭祀,至今廣大人民還是對他謳歌頌揚。 19.清人陳廷楷撰, 今人關山月補書。

128 令人想漢代官儀。 剩此石麟古道, 三足鼎,今安在? (曹操的假墓) 何處尋漳河疑塚? 問他銅雀荒台, 一抔土,尚巍然, 20.

129     上聯:“一抔土”即一捧土,借指墳墓,意思是劉備的墳墓(史稱惠陵)現在還高高地聳立著,那曹操修築的銅雀臺卻早巳荒蕪,他埋在漳河邊的七十二個疑冢(假墳,曹操埋七十二疑冢係宋元以後的傳說,正史沒有記載)也無處尋覓了。     下聯:是說三國分立的局面,已成歷史陳跡,但憑這剩下的古路和石雕的麟獸,還能令人想見當年漢代皇帝的儀式排場。 20.清人完顏崇實撰, 今人劉孟伉補書。

130 對聯選粹 武侯墓聯 ‧王業不偏安,兩表于今懸日月 臣言當盡瘁,六軍長此駐風雲。 ‧大業定三分,伊呂洵堪稱伯仲 奇才真十倍,蕭曹未許些經倫。
‧已知天定三分鼎 猶竭人謀大出師。

131 武侯祠聯 ‧數畝疏筠,山光猶似南陽臥 一林翠柏,鵑血常啼蜀道難。 ‧扶漢心堅,惟謹慎方能擔當事業 伏龍譽卓,必深潛而後騰入雲霄。 ‧義膽忠肝,六經以來二表 託孤寄命,三代而後一人。

132 ‧文章兩漢兩司馬 經濟南陽一臥龍。 ‧兩表翻三顧 一對是千秋。 ‧心在朝廷,原不論先主後主 名高天下,何必辯襄陽南陽。
‧文章兩漢兩司馬 經濟南陽一臥龍。 ‧兩表翻三顧 一對是千秋。 ‧心在朝廷,原不論先主後主 名高天下,何必辯襄陽南陽。 ‧此老不工畫,不善書,不精詩詞, 壓倒蜀吳魏中幾多儒士 其人可託孤,可寄命,可臨大節, 算來夏商周後一個純臣。

133 諸葛亮相關詩詞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驪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134 諸葛之歇後語 諸葛亮皺眉---計上心來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諸葛亮保劉備—忠心耿耿 諸葛亮斬馬謖—不念舊情 諸葛亮兼伙伕---能者多勞
諸葛亮當軍師—料事如神

135 諸葛亮借東風—將計就計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諸葛亮遇孔明---如魚得水 諸葛亮哭周瑜---各懷心事 劉備三請孔明---專找明白人 孔明給周瑜看病—自有妙方

136 三國志 VS 三國演義--方舟第四冊 書名 三國志 三國演義 性質 斷代紀傳史〈正史〉 章回小說 地位 四史之一 小說四大奇書之一 作者
晉 陳壽 元末 羅貫中 卷數 六十五卷 二十四卷 一百二十回 時間 記魏文帝元年至晉武帝元年之史事 演述東漢靈帝黃巾賊起,至吳之滅,共九十七年之史事,正史之外多所增飾 正統 以魏為正統 以蜀為正統 版本 裴松之注,勝於原書 毛宗崗本最為流行

137 諸葛孔明 杜甫 長星昨夜墜前營, 訃報先生此日傾。 虎帳不聞施號令, 麟臺惟有著勳名。 空餘門下三千客, 辜負胸中十萬兵。 好看綠陰清晝裏, 於今無復雅歌聲! 羅貫中 紛紛世事無窮盡, 天數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夢, 後人憑弔空牢騷。

138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139 羅貫中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濤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Download ppt "出 師 表 諸 葛 亮."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