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节 泵房通风 泵房内的热量:电机散热 电气设备散热 辐射热 泵房内温度过高的危害: 电机功率下降(T=50℃,W下降25%) 绝缘老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节 泵房通风 泵房内的热量:电机散热 电气设备散热 辐射热 泵房内温度过高的危害: 电机功率下降(T=50℃,W下降25%) 绝缘老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节 泵房通风 泵房内的热量:电机散热 电气设备散热 辐射热 泵房内温度过高的危害: 电机功率下降(T=50℃,W下降25%) 绝缘老化
第三节 泵房通风 泵房内的热量:电机散热 电气设备散热 辐射热 泵房内温度过高的危害: 电机功率下降(T=50℃,W下降25%) 绝缘老化 效率降低 影响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通风方式:自然通风(热压、风压) 机械通风

2 通风计算内容包括: 自然通风: ①根据通风量→进风、排风窗面积; ②根据已有门窗面积→校核通风效果。 机械通风: ①确定风道布置与截面尺寸、风压损失; ②选择风机。 *一般先考虑自然通风,主要是确定门窗面积,在自然通风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考虑机械通风。

3 一、通风量计算 1.电动机散热 式中:N——电动机输出功率(kW); η——电机效率; Z——电机运行台数; W——电机输入功率。
2.电气设备散热、辐射热 上述两项考虑为10%的电机散热。 所以,总的散热量

4 进入泵房的冷空气传入室内的热量+泵房内散热=排出室外热空气带走的热量
3.通风所需的空气量 热量平衡方程 进入泵房的冷空气传入室内的热量+泵房内散热=排出室外热空气带走的热量 Cp——空气的定压比热(kJ/kg·℃) *设计时,t内-t外=3~5℃

5 二、自然通风 1.根据已开窗面积,校核通风量 设进风窗面积F1,排风窗面积F2,两窗中心线高差H。 存在等压面N—N,该面室内外压力均为PN
下窗中心:内压力:P1内=PN+ρ内gh1 外压力:P1外=PN+ρ外gh1 因为P1外>P1内 所以下窗中心处压差: ΔP1=P1外-P1内=gh1(ρ外-ρ内) 同例:上窗中心:内压力:P2内=PN- ρ内gh2 外压力:P2外=PN- ρ外gh2。 P2内>P2外 所以,上窗中心压差:ΔP2=gh2(ρ外-ρ内)

6 F1、F2、H已知,可得: h2=H-h1 式中:ξ1——进风窗阻力系数; ξ2——排风窗阻力系数; ρ排——排气窗口处空气密度。 如上、下窗选用同种型号,则ξ1=ξ2 在上式中,一般认为ρ外≈ρ排,即ρ外/ρ排=1,则 :

7 求进风窗、排风窗口风速: 如q1,q2>q,则说明自然通风满足要求,否则需要机械通风。

8 2.根据通风量推求所需进风、排风窗面积 设进风窗面积、排风窗面积分别为F1、F2,两窗中心高差H。 由此进行窗的布置
根据上述布置,按1再进行一次通风量校核。 *门窗面积一般要占墙面积的30%以上,一般在吊车梁上面布置排风窗,吊车梁下面布置进风窗。 *窗由定型产品可供选择。

9 三、机械通风 泵房机械通风的两种形式: 全面通风——向整个泵房通风。 局部通风——对电动机局部通风
(效果好),电机散出的热风由风道集中排出。

10 电动机冷却方式: (1)开敞式自然通风——小型立式、卧式电机; (2)半管道式通风——大中型立式同步电机;

11 (3)管道通风——卧式电机、风扇处加罩,将热风抽走;(送风)
(4)冷却器——大中型立式同步机(封闭循环式)。

12 1.通风量 t1——电机内允许最高温度; t2——吸入空气温度 *此公式与前相比少了Z,即每台电机均设专门的机械通风。

13 2.风压损失计算 (1)风道布置:有多种布置形式,与电机类型、泵房型式有关。 (2)风压损失: 对矩形管,
若h>hF (hF——电机风扇叶片转动是产生的风压) 则需加大管道面积或设风机。

14 第四节 泵房整体稳定分析 设计步骤: 整体稳定——泵房整体在各种荷载组合下不发生倾覆、滑动、浮起等破坏。 一、计算内容
第四节 泵房整体稳定分析 设计步骤: 规划提供资料→机组选型→装置设计→泵房型式、尺寸确定、设备布置→稳定分析→结构计算→施工图 整体稳定——泵房整体在各种荷载组合下不发生倾覆、滑动、浮起等破坏。 一、计算内容 抗滑、抗浮、抗倾、地基应力、地下轮廓线设计等。

15 二、计算情况 1、竣工工况(完建期) 工程刚建成尚未投入运行,后墙及侧墙等已回填土,有一定埋深的地下水,但进出水侧均无水,泵房承受自重(包括设备重)及土压力、地下水压力作用。 2、设计工况(正常运行期) 泵房在设计水位下运行 堤身式泵房:进水侧——设计水位 出水侧——设计水位 堤后式泵房:进水侧——设计水位 出水侧——地下水位(由渗流计算确定)。 站身除受自重及设备重量外,还承受作用于站身上的水重、水压力、土压力、扬压力等。

16 3、校核工况 4、检修工况 泵站出现校核水位情况。 指湿室、块基型泵站检修时,进水池或进水流道无水情况。
抽水站的检修一般在低水位情况下进行,进水池无水或取最低水位,出水侧或墙后取可能出现的相应水位。

17 5、止水失效工况 6、调相期 7、地震工况 指水平止水或垂直止水失效(断裂、破坏),从而引起渗径减小,渗透压力增大的工况。
对堤身式泵房来说,这种情况尤需校核,此时,进、出水侧均取▽设。 6、调相期 指大型同步电机调相运行时,流道内无水,机组空车运行。(空车调励磁,调节无功功率) 7、地震工况

18 三、荷载计算 恒载:泵房自重:屋盖、前后墙、梁、板、门、窗、底板……;机电设备:电机、泵等。
活载:土压力、水压力、水重、浮托力、渗透压力、浪压力、风载、雪载、人群荷载、地震荷载等。

19 1.土压力 无粘性土: 粘性土: * 如土的上部有均布荷载作用,则要考虑附加土压力的影响,P=qKa。
* 对粘性回填土,一般不考虑凝聚力C的影响或对C要折减(按20%考虑)。 * 墙后回填土如有一定地下水位,则水中部分土压力计算时取浮容重。

20 2.水压力 3.浮托力 4.渗透压力 P=rh 浮托力由下游水位产生。 由上下游水位差产生。
*止水以下直墙上的水压力计算方法。 3.浮托力 浮托力由下游水位产生。 4.渗透压力 由上下游水位差产生。 计算方法:直线比例法、阻力系数法、改进阻力系数法。

21 5.浪压力 对进出水池水面比较宽阔的情况进行浪压力计算,一般情况不考虑该项。 根据水位的深浅,浪压力呈以下两种图形。
影响因素:风速、水深、吹程、水面形状。 计算方法:《水闸设计规范》推荐。 《泵站设计规范》亦推荐以下二个公式: 官厅—鹤地公式;薄田试验站公式。 设计水位时,风速宜采用相应时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的1.5 ~2.0倍,最高运行水位或洪水位时,风速宜采用相应时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

22 6.风压力 作用在泵房表面上的风荷载按下式计算 P=KⅠ×KⅡ×P0 式中:P0——基本风压(kg/m2)
(查“全国基本风压图”。它是指空旷平坦地面以上10m处3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形成的压力。P0= v2/16。如P0<25kg/m2,则按25kg/m2考虑。) K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查表)。 KⅡ——建筑物风载体形系数。

23 7.地震力 地震烈度为7°及7°以上时考虑。 地震情况下会产生:地震惯性力:水平、垂直。由惯性加速度引起。地震动水压力、地震动土压力。
(1)地震惯性力: (2)地震动水压力: (3)地震动土压力: ** 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①7°以下不考虑地震力。 ②3级以下建筑物不考虑地震力。 ③地震垂直惯性力按50%考虑。 ④地震荷载不与最高洪水组合。

24 四、站身稳定计算 1.失稳形式 (1)滑动 表层滑动——产生沿基底的平面滑动。
深层滑动——在垂直、水平荷载作用下,地基达到整体剪切破坏,形成一个连续的滑动面。 深层、表层滑动的判别: 临界垂直应力: PCK≥地基应力平均值,只可能发生表层滑动 PCK<地基应力平均值,只可能发生深层滑动。

25 (2)浮起 浮托力过大而致,一般发生在干室型泵房。 (3)倾覆 水平力过大,地基应力不均匀而致; 如发生过大的渗透变形,也会导致站房倾覆。

26 2.抗滑稳定计算 (1)齿坎较浅或无齿坎 f——底板混凝土与土的摩擦系数。 (2)齿坎较深

27 * ①∑V'中应考虑底板与滑动面间的土重。 * KC偏小的解决方法 ②对粘土, ,C'=(0.2~0.3)C 砂土, ,C'=0
①改变泵房尺寸。 ②上游加设铺盖,设法减小渗透压力。 ③加钢筋混凝土阻滑板(未加阻滑板时KC≥1)。 ④减小墙后填土高度,降底地下水位。 ⑤换砂垫层。

28 *特殊组合Ⅰ:施工情况、检修情况、非常运用情况 *特殊组合Ⅱ:地震情况
土基上沿闸室基底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允许值(GB/T 50265—97) 荷载组合 泵站建筑物级别 1 2 3 4、5 基本组合 1.35 1.30 1.25 1.20 特殊组合 1.15 1.10 1.05 1.00 *特殊组合Ⅰ:施工情况、检修情况、非常运用情况 *特殊组合Ⅱ:地震情况

29 要求:①σmax<[R],σmin>0 ②
3.地基应力计算 要求:①σmax<[R],σmin>0 [η]——不均匀系数允许值。 (与地基土质的坚实程度及荷载组合类型相关)

30 不均匀系数允许值(GB/T 50265—97) 地基土质 荷载组合 基本组合 特殊组合 松软 1.5 2.0 中等坚实 2.5 坚实 3.0
*对于重要的大型泵站,不均匀系数允许值可按上表列值适当减小。 *对于地基较好,且泵房结构简单的中型泵站,不均匀系数允许值可按上表列值适当增大,但增加值不应超过0.5。 *对于地震情况,不均匀系数允许值可按表中特殊组合栏所列值适当增大。

31 4.抗浮稳定计算 5.抗倾稳定计算 *1.05为特殊荷载组合;1.1为基本荷载组合。 * [Kf]只考虑荷载组合,不考虑泵站级别。
计算情况:对干室型泵房、泵房刚建好,未进行机组安装,四周未填土,出现最高水位。 5.抗倾稳定计算

32 五、泵房地基的渗透变形 渗透破坏是水利工程失事的主要原因之一,渗透变形主要有二种形式:流土、管涌。
渗透变形的主要原因——渗流出逸点处的渗透坡降i过大。 防止渗透变形的措施: ①设计好的地下轮廓线; ②做好防渗和排水设施; ③在可能的情况下,减小ΔH(如设计成堤后式)。

33 六、地下轮廓线设计 1.渗径长度的确定 勃莱法:Lmin≥C·ΔHmax 莱因法: 2.增加渗径的方法
①上游设防渗铺盖,并在连接处做好止水; ②加深齿墙(0.5~2m); ③加防渗板桩。 3.排水 在下游设冒水孔 孔径:φ50~φ100mm 间隔:1 m左右 设反滤层

34 第五节 站房主要构件及计算 一、挡土墙 二、屋架 三、吊车梁 四、排架

35 1.水泵梁 水泵梁的型式与泵的大小有关 ①型式 大型水泵采用其它的支承型式如: 支墩:(江都一站、二站)
吊支在砼弯管或泵井上:(江都三站等)。

36 ②荷载: a.梁的自重——垂直均布静荷载q。 b.泵体重——喇叭口、导叶体、弯管等P1。 c.出水弯管至后墙之间的水重、管重P2。
其中b、c——P1、P2传给水泵梁,认为是集中荷载,各梁承担1/2,即:

37 d.正常运行、事故停机产生的水平冲击力、垂直冲击力。
通常只计算事故停机或拍门失效时产生的水平冲击力。 动量方程: , Q——倒转流量,取(1.2~1.6)Q设 作用在弯管的力Rx=Fx,Rx——作用在泵上的水平力。 Rx要作用在两根梁上,而且还要考虑一动力系数K=1.2~1.8 故每根梁上所受到的水力冲击为:

38 ③计算简图 a.墩墙式 b.排架式

39 2.电机支承结构 ①支承形式 a.梁式支承 采用井字梁,主梁机跨在隔墩上,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大部分800kW以下的机组采用这种型式。
b.构架式支承 组成: 圈梁:(属构架上部结构)L形断面 立柱:支承在泵井上 这种结构常结合水泵井采用。 优点:整体刚度好、联轴层空间大、检修方便。 适用:适用于1600kW以上的机组。

40 c.纵梁牛腿式 优点:使水泵层、检修层布置宽敞,便于操作及拆装检修。 适用:1600 kW以下机组。 d.园筒式支承 由上下直径相同的园筒构成电机支座。 优点:刚度大、抗扭、抗振性好。 缺点:使检修层空间减小,检修不便。 仅用于7000kW立式机组,与蜗壳、出水室相结合。

41 e.块状支承 适用于卧式机组,一般为大体积混凝土。只要满足强度和稳定性即可。

42 ②荷载 a.垂直静荷载P1。机座自重、电机层部分楼板传来的重量,电机定子、上机架、下机架等。 b.活荷载。轴向水压力:
c.水平推力(切向力) 正常扭矩: M正=9.552Ncos/n 短路扭矩: M短=9.552N/nχsk χsk——电机暂态阻抗0.18~0.33 扭矩产生的左向水平推力(切向力)要分配到各个螺栓上。 (一般M短>M正,所以MK=M短) α——系数,19.61。

43 由于相组转动部分会产生偏心,故旋转时有一定水平离心力。
d.水平离心力(径向) 由于相组转动部分会产生偏心,故旋转时有一定水平离心力。 W——转动部分重量;ω——角速度。 *注意:除了水推力外,均要乘以动力系数。K=1.3~2.0(有的文献取1.3~1.5)

44 ③动力计算:不能发生共振(振动频率计算);振幅验算;动力系数验算。
《规范》要求: 水平振幅fh≤0.20mm; 垂直振幅fv≤0.15mm。 动力系数验算结果为1.3~1.5。 ④结构计算 抗弯、抗扭、裂缝验算。 ⑤结构计算

45 六、出水流道 1.虹吸式出水流道 管墩整体式:只作横断面结构计算。 分段式:横断面结构计算,纵向静力计算。 ①荷载 a.结构自重;
b.内水压力; c.负压; d.驼峰断面的动水压力: (根据正、负来定) e.外水压力(低于泵站出口水位或地下水位才有); f.侧土压力; g.温度应力,简化计算时,可假定内外壁温差为一常数,Δt=5~10℃ ②计算方法:按平面框架处理。

46 2.蜗壳式出水流道 蜗壳式出水流道在出水管道结构上与虹吸、直管流道类似,但其出水室与它们不同。由边墙、顶板、底板、小中墩组成,是一种几何形状复杂的块状结构。 用刚架法计算内力。 配筋: 顶板:按偏心受拉(弯)构件配筋,受力筋为径向。 边墙:按偏心受拉(压)构件配筋,受力筋为竖向。 参考《大型电力排灌站》。

47 七、底板 1.干室型泵房底板 结构简单,中小型工程按倒置梁法。大型工程按弹性地基梁法。

48 2.块基型泵房底板 3.抗裂验算 按顺水流方向分:进水流道底板、排水廊道底板。
按垂直水流方向分:中跨(缝墩与缝墩之间);边跨(缝墩与岸墩之间)。 ①进水流道底板 ②排水廊道底板 3.抗裂验算 Df≤[Df]

49 参考文献: 1.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97 2.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3.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L/T 4.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 5.抽水站.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2 6.大型电力排灌站.水利电力出版社 7.江都抽水站(第一版、第三版).水利电力出版社 8.水泵及水泵站.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4 9.泵站工程设计规范[日].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8(黄林泉等译) 10.泵站设计与抽水装置试验[苏].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2(窦以松等译)


Download ppt "第三节 泵房通风 泵房内的热量:电机散热 电气设备散热 辐射热 泵房内温度过高的危害: 电机功率下降(T=50℃,W下降25%) 绝缘老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