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十章 边际学派 1870年的“边际革命”是现代(新古典)经济学的开端,经济学经由这次思想革命实现了由古典分析范式到现代分析范式的转换。
第十章 边际学派 1870年的“边际革命”是现代(新古典)经济学的开端,经济学经由这次思想革命实现了由古典分析范式到现代分析范式的转换。 “无论是经济学的结构,还是它的方法,都与古典经济学截然不同”(斯皮格尔,P.435) 研究中心:古典经济学强调积累、生产、供给和成本,现代经济学关注消费、需求和效用。
2
研究方法:古典经济学主要采用抽象演绎方法,现代经济学主要推崇建立在心理分析方法和数学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基础上的抽象演绎法。
如借助于边际分析方法来测量消费者欲望的满足程度(心理感受),衡量物的效用从而决定价值。 边际分析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数学分析方法,也就是运用数学中的微积分去观察经济问题。
3
价值论:古典经济学主张客观价值论,现代经济学主张把人的主观感受作为价值决定的因素之一(主观价值论)
物的效用(价值)只有进入消费领域后才能(主观)评价。
4
一、边际效用学派概述 (一)边际效用学派 19世纪70年代几乎同时出现在奥地利、法国和英国的西方经济学各流派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新流派。是以边际效用论为基础的经济学流派的统称。
5
1871年,标志着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边际革命的发端。这一年,奥匈帝国的卡尔·门格尔、英国的杰文斯,分别发表了《国民经济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1873年,瑞士洛桑的法国人瓦尔拉斯发表了《纯粹经济学要义》。这三本书被后人公认为是边际主义的开山之作,他们三个人则被公认为是边际革命的奠基人。
6
边际效用学派主要分支: 奥地利学派:着重以心理分析方法建立理论体系。主要代表人物:卡尔·门格尔(1840~1921)、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门格尔女婿)(1851~1926)、欧根·庞巴维克(维塞尔妹夫)(1851~1941)。 数理学派(数学方法): 英国的杰文斯、法国的瓦尔拉斯和意大利的帕累托,以强调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表述和论证而得名。 美国学派: 以约翰·克拉克为代表。克拉克在边际效用论的基础上提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7
(二)边际革命兴起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源)。资本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竞争加剧,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市场问题集中呈现在消费方面,所以经济学的研究不能不从人们的消费和欲望出发。经济学家借助于边际分析的方法来测量消费者欲望的满足程度,衡量物的效用从而决定价值,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
8
门格尔曾经指出:“一切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都是人类的欲望本性。没有欲望,就没有经济活动,就没有社会经济和以它为基础的科学。对欲望的研究是经济学的关键”。所以借助于边际分析的方法来测量消费者欲望的满足程度,衡量物的效用从而决定价值,推动着经济学的研究。
9
2、边际理论所隐含的政策主张符合主流社会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从需求研究价值问题可以回避劳动价值论和剥削问题)。
19世纪后半期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所隐含的政策主张是一切财产归劳动者,不符合主流社会的利益和价值取向。 由于边际效用价值论否认价值的根源是劳动,其隐含的政策主张是反对一切财产归劳动者,符合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它便成为对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而得到发展和广泛传播。
10
工业革命后的一百年时间里,和生产力巨大发展相伴随的是一系列新社会问题:
10 工业革命后的一百年时间里,和生产力巨大发展相伴随的是一系列新社会问题: 分配的不平等 频繁的经济危机 19世纪50、60年代劳资冲突日益严重 古典经济学自由主义思想对论证社会和谐无能为力;而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有沦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的倾向。
11
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 主张进行革命,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主张倒退回小生产的经济浪漫主义思想;
11 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 主张进行革命,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主张倒退回小生产的经济浪漫主义思想; 主张通过限制财产权利、进行收入再分配等措施对社会不平等进行修正的改良主义。
12
因此,和古典经济学相比,在指导思想上是继承的;在理论和方法上是革命的。
12 边际主义者反对以上任何一种解决方案。 他们的方法:新起炉灶,彻底推翻以劳动价值论、客观价值论为基础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重新建立一套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继续为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制度辩护。 因此,和古典经济学相比,在指导思想上是继承的;在理论和方法上是革命的。
13
3.哲学和科学发展方面的原因(方法) 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发展并流行。这种哲学把人作为研究的目标和主体。它对经济学的影响,就是使经济学转向了研究个人及其主观愿望、消费行为等。
14
心理学也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获得了迅速发展,从而使经济学研究人们的心理现象成为可能。
数学特别是微积分学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经济分析提供了重要工具。
15
(三)“边际学派”理论的一般特点 1、重视边际概念的运用。它把李嘉图地租理论中的边际原理引申到一切经济理论中去,用边际分析方法解释经济现象。
2、重点转向微观分析。它的分析基本上不考虑总体经济,只考虑一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3、从强调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强调消费、需求和效用。在这个学派中,需求变成决定价值的主要力量,而不是如古典学派那样以生产成本、供给作为决定价值的惟一因素。
16
4、边际主义者所设想的是一个完全竞争的世界。相信经济力量一般总是趋向均衡方向而转化。这实际上是赞同萨伊定律。
5、反对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原因是这个理论把地租看做不劳而获的收入并企图消灭地租,边际主义者把土地看做资本的一种特殊形态,从而把地租看做是利息的一种特殊形式。 6、把高等数学,以及个人的行为心理因素等引入经济学分析之中。 7、在方法论上以反对德国历史学派相标榜,主张抽象演绎法。但与古典经济学的抽象演绎法不同,奥地利学派的抽象演绎法是其运用心理分析方法的前提。
17
(四)边际学派的理论要点: (1).价值是一种主观心理现象,是人对物品满足欲望能力的感觉和评价;
(2).价值来源于效用,又以物品稀缺性为条件; (3).价值尺度是边际效用; (4).不能直接满足人的欲望的生产资料的价值,由其参与生产的最终消费品的边际效用决定; (5).物品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对物品效用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并由能使供求达于均衡的边际评价来决定; (6).如果考察所有商品在相互影响和制约条件下的价格决定,则各商品的价格之比应等于他们的边际效用之比。
18
二、边际学派的思想渊源及先驱 1.德国经济学家冯·屠能
提出的“要素最后生产力论”是“边际生产力论”的最初形式,它由“劳动最后生产力工资理论”和“资本最后生产力利息论”构成。 (1)“自然工资理论”认为,劳动产品是劳动和资本的共同产物,应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进行分配。劳动产品扣除归资本的利润(利息)之后的余额便是工资。 (2) “劳动最后生产力工资理论”认为:工资等于在大规模经营中最后雇用的工人所增加的产品。 (3)“资本最后生产力利息论”认为:资本的收益随着投入数量的增加而递减,利润(利息)决定于最后投入的资本的生产力。
19
“屠能圈”理论 假设:假定有一个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的孤立之国,全国土地都是肥沃的地力均一的平原,平原中央有一个城市,这个城市就是全国农民出售农产品和购买工业品的唯一市场,运输条件则只限于陆路,运输工具是马车。在这样的假定条件下,屠能就进一步研究由于距离市场远近的不同,对农业经营会带来的影响和农业经营可能发生的变化。
20
屠能圈 在冯·屠能的“孤立国”中,在中心城市的周围发展起来一系列的同心圆圈,每个圆圈都被用于某一特定类型的农业用途。圆圈离城市越远,生产越不密集,产品越不容易腐烂,产品承受运输成本的能力也就越强。
21
市场化菜蔬园艺作物 森林 谷物种植带: 作物轮作、牧场、休耕地 备耕地:狩猎区
22
用数理模型说明和推导出经济学观点。古诺最早提出了需求函数这一概念。为把微分引入经济学求解最优化问 题奠定 了基础。
2.法国数学家、经济学家古诺 用数理模型说明和推导出经济学观点。古诺最早提出了需求函数这一概念。为把微分引入经济学求解最优化问 题奠定 了基础。 古诺提出,一个企业可以通过把价格定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那一点而获得利润最大化。古诺的双寡头垄断理论,分析市场中仅有两个企业进行竞争的情形,是对经济学首次正式分析在一个垄断市场结构中卖者行为的尝试。 供给曲线 需求曲线 S 数量 价格 O 横轴为数量、纵轴为价格的传统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拉乌( )开创的。
23
古诺模型 在得出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之后,古诺进一步扩展,加入第二个厂商,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古诺双寡头垄断模型,著名的“反应曲线”。
随着厂商的增多,古诺最终得出完全竞争情况下的结果:价格等于平均成本。 m1 厂商2的销售量 m2 S 厂商1的销售量 n1 n2 23
24
古诺模型的假设与结论 模型 古诺双寡头模型 (法国经济学家古诺1838年引入的简单双寡头模型) 主要 假定 1、A和B两个寡头;
2、生产同质产品,因而两个厂商的产品只能卖相同的价格; 3、有相同的边际成本,即MCa=MCb=0;且AC=0 4、寡头市场的需求曲线为P=120-Qa-Qb; 5、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 6、采取竞争策略,即每个厂商都以自身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结论 1、厂商产量Qa=Qb=40; 2、市场产量Q=Qa+Qb=80; 3、厂商或者市场价格p=40; 4、每个厂商利润=40*40=1600
25
3.杜普伊特 1844—1853年,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剩余和价格歧视的论文,其中心思想是在“边际上”作出决策。
研究了三方面问题: (1)边际效用与需求; (2)消费者剩余; (3)垄断价格歧视。 消费曲线 价格:边际效用 数量(水的单位) 10 5 6 c b e a d f
26
4.德国经济学家戈森 “戈森第一定律”(享乐递减规律) 在对同一种物品的一次性持续消费中,享乐的量会逐渐减低直到饱和为止。 “戈森第二定律”
在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基础上,在多种物品的消费进行选择时,达到最大享受总量的途径和方式。认为,一个人的欲望无穷,但其财力有限,而且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消费一定量的物品,如果他要取得最大享乐,就必须把物品在不同用途间进行分配,而分配的方式必须使每一种用途上的物品的边际效用相等。这就是著名的个人消费者均衡原则,后人称为之“戈森第二定律”。
27
三、奥地利学派 门格尔(1840~1921) 奥地利经济学家,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
28
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 因其创始人门格尔和继承者维塞尔、庞巴维克都是奥地利人和维也纳大学教授,都用边际效用的个人消费心理来建立其理论体系,所以也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 (1)反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2)把社会现实关系中的“经济人”,抽象还原为追求消费欲望之满足(由古典最大利润生产变为最大满足的追求)的孤立个人;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与物的关系,研究消费者对消费品的主观评价,把经济学变成主观主义的个人消费心理学。
29
(一) 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抽象演绎法 19世纪80年代,在德国和奥地利经济学界,发生了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激烈论战 ,论战的主角是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门格尔和新历史学派的领袖施穆勒,论战的主要内容是在经济学研究中,究竟应该采用抽象演绎法还是历史归纳法。
30
古典抽象演绎法:把经济学的各种复杂现象还原为单纯又实在的各种简单要素,再从这些要素中演绎出一系列理性法则和经济学体系。
门格尔认为理论的任务是提供走出直接经验以上的认识,建立永久的、一般的、普遍的原理。所以经济学不能用经验的方法,而只能用“严密的方法”即抽象演绎法。 古典抽象演绎法:把经济学的各种复杂现象还原为单纯又实在的各种简单要素,再从这些要素中演绎出一系列理性法则和经济学体系。 奥地利学派抽象演绎法: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中把个人抽象出来,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主体和立足点,认为个人经济规律是社会的缩影。
31
奥地利学派的抽象,具有以下特点: (1)把“人类经济”抽象为两个基本要素:人的欲望无限与资源的稀缺。由此产生了如何经济地使用物品的问题,即经济问题。 (2)把“国民经济”抽象或还原为“个体经济”。认为社会经济是个体经济简单机械的综合。因此,孤立个体经济被当作分析的立足点。 (3)把人类经济的出发点和目标归结为从人的个人欲望出发(不是最求最大利润),对所支配的有限的物品的评价,以及以此为依据所作出的合理选择。这样,经济学就是研究快乐与痛苦的关系,而其分析的起点就是人们追求享乐和避免痛苦的心理动机和心理状态。
32
(二)边际效用价值论 奥地利学派的价值理论由门格尔奠定,维塞尔最早提出“边际效用”术语,庞巴维克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1)边际效用价值论 庞巴维克批评以往的经济学家把价值区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且只研究交换价值而忽视使用价值。他将价值区分为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 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的关系是:主观价值是主体、是本质,客观价值是主观价值的产物。
33
主观价值:边际效用价值论 庞巴维克否定价值是商品的内在属性,认为价值只是表示某种关系,主观价值是人与福利的关系。物品不仅要有效用,还要具有稀少性,才会引起人们的主观评价而具有价值。因此,“一种物品要具有价值,必须既具有有用性,也具有稀缺性。” 商品价值由人们的主观评价决定,决定价值的主观评价是边际效用,满足边际需要的物品的边际效用决定物品的价值量。
34
门格尔“欲望分级表 ” 2 4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10 9 8 7 6 5 4 3 2 1 每一种类满足欲望的程度递减
满足不同种类的欲望重要性递减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10 9 8 7 6 5 4 3 2 1 门格尔“欲望分级表 ” 每一种类满足欲望的程度递减 2 4 34
35
庞巴维克用下面的例子来说明边际效用决定价值,指出,随着谷物数量的增加,其效用递减。
一个农民刚好收获5袋谷物: 第一袋谷物 维持自己一年的生活 效用为10 第二袋谷物 使生活过得更好 效用为8 第三袋谷物 饲养家禽 效用为6 第四袋谷物 酿酒 效用为4 第五袋谷物 喂鹦鹉 效用为1
36
(2)生产性物品(生产资料)价值论 门格尔提出,生产性物品的价值是由它们生产出来的消费品的价值决定的。庞巴维克在门格尔的基础上,推出生产性物品的价值最终是它们的最后制成品的边际效用量所决定。
37
(3)生产要素的收入分配 但各个要素的收入究竟如何决定,他未作进一步的说明。
庞巴维克还提出补全物品问题。补全物品是指用途相互补充的物品。生产性物品一般说来都可以看做是补全物品。他从补全物品的价值决定中引申出分配问题。认为:“一切产品都是通过三种互相补全的生产要素(劳动、土地和资本)的合作而生产出来的”。但“联合产品有多少可以在经济上归由于哪一个要素,从而能够说明各个要素在总值中所占的份额,那么,它就能够为决定各个要素所应得到的报酬量奠定最有决定意义的基础”。 但各个要素的收入究竟如何决定,他未作进一步的说明。
38
门格尔的“缺少归属法”: 门格尔将用于产品(低级财货)生产的各种投入要素成为“高级财货”。假定各种高级财货合作所生产的低级财货的价值为10,当缺少其中一种高级财货,并且另外两种高级财货合作生产的低级财货的价值为6,所缺的那件高级财货的价值就是4。门格尔关于个别高级财货价值量规定的方法,后来被称为“缺少归属法”。
39
维塞尔的“归算论” (联立方程归属法 ) 维塞尔在生产资料价值决定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要素分配论——归算论。所谓“归算”,就是指如何把产品的价值分成适当的份额,再把这些份额分别归属于与生产该产品有关的每个生产要素(生产资料)。他认为,“归算论”不仅说明了各生产要素的价值,也同时解决了分配问题。 维塞尔以X、Y、Z代表三种生产要素。 假设:X+Y=100 2X+3Y=260 4Y+5Z=590 则:X=40,Y=60,Z=70 这就是“归算”价值和分配份额。
40
(4)价格论 庞巴维克在其主观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客观交换价值论即价格理论”。他的客观交换价值论实际上指的是人们对商品的主观评价通过在市场交换中的竞争而最后确定的市场价格。 他认为,市场上某一类商品越多,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决定其价值的边际效用就越小。这种边际效用价值论是了解经济生活中最复杂问题的关键。 在实际的市场交换中存在三种类型:(1)孤立的交换;(2)单方面竞争的交换;(3)双方面竞争的交换。第三种是最普遍的。
41
他举了马市的例子。市场上每个人对商品都有自己的价值,且各不相同,竞争的结果,形成一个为数不多的“边际交换者”,即买方与卖方无论在哪一个场合都是决定价格的,称为“边际对偶”,市场价格是他们合成的结果。
即市场价格由众多买卖者中的“边际对偶”的主观评价所限制和决定 。
42
(三)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 时差利息论:利息的产生和利息的高低,取决于人们对同一商品在现在和将来两个不同时间内主观评价的差异。人们对未来物品的评价低于现在物品。为了体现交换的公平,未来物品所有者就需要向现在物品所有者支付一定的“时间贴水”,也就是利息。 直接满足现在欲望的商品是现在物品;满足将来欲望的商品是未来物品。未来物品中包括生产资料、土地和劳动。 1896年,庞巴维克出版了他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系统批判之作《卡尔.马克思及其体系的终结》。
43
人们对现在物品的评价高于未来物品的原因 :
第一,现在需要的迫切性 “对未来我们是无所谓的,但我们生活在现在。未来欲望的迫切性总是低于现在的欲望。” 由于现在的需求更迫切,则现在的供应更重要。一个人对现在物品评价会比对同样数量的未来物品的评价高一些。
44
第二,低估未来 一是人们在设想自己未来的需要时,考虑得并不完善,因而对那些满足未来需要的物品就估价很低; 二是意志上的缺陷。人们对未来的需要能够预料到和考虑到,但由于意志薄弱,往往变更预定计划,把准备将来使用的资金用于当前的需要; 三是对人生短暂的考虑。就未来物品而言,它们客观上是可以获得的,然而我们也许活不到获得它们的时候,这也促使我们注重现在物品而忽视未来物品。
45
第三,现在物品在生产技术上的优越性 现在的生产资料比未来的生产资料能生产更多的产品。我们如果现在占有一定数量的消费品,无需顾虑生活问题,就可以运用生产手段(劳动、土地和资本)去生产更多的产品,获取更丰富的报酬。如果没有现在物品(消费品)就不能生产更多的未来物品。因此,现在物品这种技术上的优越性,比未来物品具有更大的生产力,因而具有更大的价值。 ——由于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在价值上的差异,(在借贷关系中)未来物品的所有者必须付给现在物品的所有者以利息。
46
渔夫在故事 一个没有渔网和船的渔夫,头一个月向别人借了90条鱼(现在物品)维持生活,约定以后偿还180条鱼(未来物品)。他利用这个月制造了渔网和船,下个月他捕到了900条鱼,结果除偿还所借的180条鱼外,还有720条的剩余。所以,渔夫对原来借到的90条鱼具有更大的主观评价。
47
庞巴维克从时差利息论出发,将利息分为三种形态:
1.借贷利息。庞巴维克认为借贷资本利息是原始的利息形式. 2.企业利润。它是利息的最主要的形态。 3.耐久物品(包括土地、工具等)的利息——租金。
48
四、数理学派 数理学派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在理论研究中运用数学方法进行陈述和推理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特点是以边际效用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数学方法研究、论证和表述经济现象的规律,是边际效用学说和数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古诺被认为是数理经济学的鼻祖或数理经济学之父。。 德国的戈森也较多地运用数学研究经济学,被称为数理经济学的先驱。 1874年瓦尔拉斯的《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出版,是数理经济学形成的标志。 数理学派在英国的代表是杰文斯,法国的瓦尔拉斯和意大利的帕累托被认为是洛桑学派的代表。
49
(一)数理学派的理论特征 1.把各种经济事物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用数学分析代替理论分析。
2.以交换作为应用数学方法的出发点,把生产、分配、消费都说成是交换的不同形态。例如,把生产说成是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与一定数量的成品的交换。他们把一切经济问题都归结为交换问题,又把交换归结为人的主观心理活动,并且都能够用数学方法来表示。 3.抛弃一切以因果关系解释经济现象的理论,完全以经济现象的函数关系代替因果关系。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经济活动中各种数量关系,如大小、多少、总量和增量等。这样,一切经济事物的关系就都变成了没有社会内容的机械的数量关系。
50
(二)英国的边际学派 杰文斯(1835~1882) 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和逻辑学家, 边际效用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数理经济学派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51
“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 杰文斯经济学说的特点是以主观心理为出发点,以效用论为基础,以数学分析为工具。把主观心理因素用于经济学分析。认为:
(1)效用不是物品的内在属性,它是物品同人的需求关系引起的情况,效用的有无和多少以物品与当事人需求间的关系为转移。 (2)效用应分为总效用和效用程度(增量)。 (3)效用的大小,随物品占有量增加,人的欲望会减低,效用也会随之减少。 (4)物品的各种效用程度中,“最后效用程度”具有最主要的意义,它表示现有商品量中极小的或无限小的最后增量的效用程度。
52
认为,商品的最后效用程度决定商品的价值。
杰文斯交换方程式: 假设甲原有a量谷物,乙有b量牛肉;又假设甲以x量谷物换得乙的y量牛肉。y/x,即一商品与另一商品交换时的比例,即交换率,用它来代替交换价值。交换后甲有谷物a-x,牛肉y量;乙有谷物x量,牛肉b-y量。以Φ1(a-x), Ψ1(y);Φ2(x) ,Ψ2(b-y)分别表示甲乙双方对谷物和牛肉的最后效用程度。因为在达到均衡时,商品增加量的效用对甲乙两方来说都是相等的。因此就甲而言: Ψ ψ 普赛 ;Φ φ 弗爱
53
Φ1(a-x)dx=Ψ1ydy 或 Φ1(a-x)/ Ψ1y=dy/dx
由于在同一市场上、在同一时间内、同一种商品只能有同一价格。故dx/dy=y/x,将其代入上式,得: Φ1(a-x)/ Ψ1(y)=y/x 同理对于乙可以得到下式 Φ2(x)/Ψ2(b-y)=y/x 将以上两式合并得 Φ1(a-x)/ Ψ1(y)=y/x=Φ2(x)/Ψ2(b-y) 这就是杰文斯交换方程式。它说明,两个商品的交换率,是交换后各个商品数量的最后效用程度的比例的倒数。 这就是说,交换后这两种商品对双方的最后效用程度与两者的价格成比例。在这种情况下,交换即处于均衡状态,买卖双方都可以从交换中获得最大满足。
54
因此,商品的价值大小由边际效用而非劳动或成本决定,“价值只决定于最后效用程度”。
牛肉的边际效用曲线 谷物的边际效用曲线 p r’ f d q p’ e r c a a’ m b’ b 54
55
(三)瑞士洛桑学派 1、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1)稀缺(价值)论
他的稀缺(价值)论实际上就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稀少性(或稀缺)在他的理论中相当于边际效用。 在利用稀缺原理分析商品的交换比例时,他得到了与杰文斯交易方程式相似的结论,当商品稀少性的比例恰好等于商品价格的比例时,交换达到最大的满足。 但价格体系本身是如何决定的呢?瓦尔拉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提出一般均衡理论。
56
(2)一般均衡理论 瓦尔拉斯认为,市场上一切商品价格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任何一种商品的供求,不仅是该商品价格函数,也是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的函数,因此,任何商品的价格必须同时和其他商品的价格联合决定。
57
一般均衡是指经济中所有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一种状态。一般均衡理论寻求在整体经济的框架内解释生产、消费和价格。
一般均衡能够使: (1)每个消费者都能在给定价格下提供自己所拥有的投入要素,并在各自的预算约束下购买产品来达到自己的消费效用最大化; (2)每个企业都会在给定价格下决定其产量和对投入的需求,来达到其利润的最大化; (3)每个市场(产品市场和投入市场)都会在这套价格体系下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等(均衡)。 当经济具备上述条件时,就是一般均衡。其价格就是一般均衡价格。
58
埃奇沃思盒形图 最早提出无差异曲线思想
59
一般均衡理论基本思想 无论是在产品市场上,还是在要素市场上,每种产品或者要素的需求量和供给量都最终取决于所有商品和要素的价格。
60
假定经济系统中共有n种产品和生产要素,它们的市场价格分别为P1,P2,…Pn。则某一种商品或要素的市场需求可以表示为:
61
瓦尔拉斯定律: 从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的含义及其公式看,当把所有的市场联系起来加以考虑时,无论商品的价格是多高,经济中所有的支出总和一定等于所有的收入总和。这被称为瓦尔拉斯定律。
62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探讨了在竞争条件下,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下,商品价格的决定。另外,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也被用来赞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完美。
63
2、帕累托的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 帕累托(1848~1923),意大利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洛桑学派创始人L.瓦尔拉斯的继承者。
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讲义》(1896~1897。
64
(1)、序数效用思想 帕累托继承和维护了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但对瓦尔拉斯关于效用的大小是可以衡量的基数效用论提出了异议。
帕累托认为:事实上,这种效用却无法加以衡量。 对于两种不同物品的组合,消费者虽然并不知道每种组合给他带来多少数量的效用,但他却能判别他对两种组合的偏好的次序,能用第一、第二等序数来表示多种配合所含有的效用量多寡的顺序。在图上表现为无差异曲线,它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 根据这一说法,他建立了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埃奇沃思最早提出无差异曲线思想)和比较完整的序数效用价值论。
65
帕累托无差异曲线(英、Y·埃奇沃恩提出):
(1)特点:各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都表示相同的效用水平;向右下方倾斜,向原点凸出;离原点越远的曲线提供的效用越大,不相交。 (2)预算曲线必与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切点即为消费者最优选择点。 (3)用消费的无差异曲线和生产的无差异曲线说明均衡价格。(改:供给和需求曲线)
66
贡献: 虽未完全摆脱效用计量的难题,却提供了无差异曲线为今后现代经济学分析消费者行为和市场需求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67
(2)、帕累托最优 在论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问题上,帕累托使用了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概念。
他宣称,当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已经达到了如此的状态,在这一状态下,如果没有任何方式能在不减少其他人的福利的条件下增加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时,此时该社会即处于最优的资源配置状态。
68
(3)、影响 帕累托的经济观点在西方经济学界有很大影响。
他的序数效用价值论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所沿用,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中价值论的正统说法。而无差异曲线则成为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析工具,对福利经济最适度资源配置等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影响。 他的“最优状态”是现代西方福利经济学判别优劣的标准。
69
五、美国的边际学派 克拉克(1847~1938)边际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提出了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
70
(一) 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 认为经济学可以分为:研究经济的“普遍规律”的一般经济学;研究静态经济规律的静态经济学; 研究动态经济规律的动态经济学。 克拉克认为,动态经济学的特点是现实的,静态经济学的结论是假设的,是采取抽象演绎方法得出的结论。但只有在静态经济学分析基础上,才能很好地研究从一种均衡过渡到另一种均衡的动态经济学。
71
(1)消费品的级差效用规律,它是自然价格的基础; (2)生产工具的级差效用规律,它是自然利息的基础;
他所说的普遍规律主要是指边际效用规律,效用递减规律等。在他的论述中,劳动生产力递减、资本生产力递减、土地报酬递减更为明确和系统。他还提出三个特别的规律: (1)消费品的级差效用规律,它是自然价格的基础; (2)生产工具的级差效用规律,它是自然利息的基础; (3)劳动的级差效用规律,它是自然工资的基础。
72
(二) 边际生产力理论 克拉克的分析以静态分析为主,其理论中心是分配问题,即要在静态分析中发现自然工资和自然利息的基础. 他继承了资本也有生产力的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资本与劳动共同创造的,所以,劳动应得报酬,资本也应得报酬.另一方面,他又吸收并发挥了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在同类物品中由最后一件的效用决定,价值以边际效用为标准,因此,劳动的收入工资、资本的收入利息是由劳动和资本的最后生产力或边际生产力决定的。
73
分配的边际生产力理论 D D’ 利息 工资 C C’ E E’ 工资 利息 A B A’ B’
74
(三) 动态分析和利润理论 克拉克认为,在静态经济中,自由竞争使商品价格恰好等于它的自然价格,而自然价格除了工资和利息之外,没有利润的余地。他认为,利润是动态经济中才存在的,是由于动态经济中“动态势力”变动的结果。克拉克提出种种动态变化,即人口、资本、生产方法、生产组织和消费倾向等变化,他着重分析了生产方法改良使利润产生的问题。克拉克的利润实际上是个别企业的超额利润,是暂时的。 克拉克把超额利润的来源归为商品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间的差额,认为与生产无关,不是资本也不是劳动的产物,而是社会进步造成的额外收入,是流通过程中的现象。
75
克拉克的经济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有深远影响。根据克拉克的理论,要使工人就业增加,工人的边际生产力必然降低,从而全部工人的工资都要下降。另一方面,要提高工资,在工人人数不变前提下,只能靠资本增加,所以资本的积累对工人提高工资有积极意义。
76
六、边际学派的影响 边际学派的一些信条后来受到了挑战 完全竞争的假设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基本上已不存在现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边际主义认为最好的政府是干预最少的政府的观点也已经过时; 总体上说,边际主义的分析更多的是静态的、无时间限制和没有经过经验事实的证明。 忽略了经济周期理论和经济增长问题
77
尽管存在许多批评,但边际学派的观点和分析方法对后来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有着深刻影响。具体来讲:
1.边际学派对西方经济学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边际效用论和边际生产力论是现代微观经济学重要的核心内容。 2.凯恩斯完全接受了包括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在内的边际原理和方法,将它推广应用于分析宏观经济范畴,从而使边际原理成为现代资产阶级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支柱之一。 3.由杰文斯和洛桑学派倡导的数学分析方法,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资产阶级经济计量学中被大大地发展了。由杰文斯和洛桑学派倡导的数理方法,成为现代经济学重要工具。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