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二轮 通史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制度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二轮 通史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制度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二轮 通史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制度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
专题四 古代西方的政治与思想文化 二轮 通史复习 专题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专题六 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兴起和发展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建设与实践 专题八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近代史 专题九 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 专题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专题十一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专题十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十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和外交 现代史 专题十四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 专题十五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学和文化

2 大 框 架 概览 中国 世界 特征 农耕文明 海洋文明 表现 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政治: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古罗马的法律,为人类的政治文明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经济:手工业、海外贸易发达;商品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思想文化:古希腊哲学,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对外关系:对外扩张,航海和海外贸易发展

3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 一、熟记考纲考点: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郡国并行制;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社会影响。

5 2012年考纲 年份 考试内容 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2009 九鼎的含义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 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国并行制 2010 选官制度 2011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唐朝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度 行省、宣政院、中书省 行省制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 清军机处的设置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点 中央集权制度的社会影响

6 二、单元线索:

7 古代中国政治 能大致说出古代中国有那些政治制度?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宋元 明清 九品中正制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西周建立 分封制
(分配权力) 宗法制 (分配权力的原则) 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秦朝的统一;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九品中正制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行省制度 宰相制度废除; 内阁的出现; 清朝军机处设置; 汉初郡国并行制; 汉朝的察举制度

8 三、主干知识整合提升: 考点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B
【典题导入】1.(2011·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 B

9 一、西周时期(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1、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 (1)西周的建立:BC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2)宗法制

10 ㈠分封制(分配权力) 巩固统治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1、目的: 2、对象: 3、内容: 4、受封者的义务: 5、分封制的结构:
6、作用: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土地和人口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积极: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消极:诸侯享有较大独立性,蕴含着分裂割据的因素。

11 ㈡血缘关系维护的宗法制 (分配权力的原则) 1、内容: 2、最大特点: 3、作用: 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嫡长子继承制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2 ㈢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3、两者共同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13 C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掌握 下列制度中,对我国社会人际关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礼乐制 B. 分封制 C.宗法制 D.三公九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掌握 C 下列制度中,对我国社会人际关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礼乐制 B. 分封制 C.宗法制 D.三公九卿制 1、进入封建社会后,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仍沿袭,王权的传世长期进行。 2、宗法思想影响: 积极作用: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消极作用:强调家庭本位,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3、当今现象: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干部职务终身制

14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制度和 政治结构 (2)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
(3)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15 【材料题突破】 王族、功臣、古代贵族的后裔 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巨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3分) 王族、功臣、古代贵族的后裔 材料二:三年,(周)幽王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是因为周幽王违背了什么制度的什么原则(2分) 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16 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典题导入】3、中央集权制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 B.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所以说中央集权制至迟出现于战国时期 C.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D.中央集权制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B

17 1、秦朝怎样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创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核心) ------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中央官僚机构--三公九卿制 三公地位、职权及相互关系、作用?诸卿地位与职权? 作用:提高行政效率,一定程度上减少重大决策的失误;确保皇权独尊 3)郡县制全面推行 (1)说一说郡县行政长官的产生、职责? (2)作用与影响: 1)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3)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18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秦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对后世的影响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构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促进秦朝国力增强,初步奠定祖国疆域,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中华民族的形成; 3、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消极影响: 秦朝依靠皇帝专制权威,实行暴政,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激化,爆发陈胜、吴广起义,秦二世而亡。

19 【新材料,新情境】 4、<<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 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 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称霸的需要 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 A

20 考点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典题导入】5、(2011·沈阳重点高中协作校期中测试)《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D

21 考点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 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其中孝廉是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是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不注重才能);隋唐到清朝(1905年)主要是科举制,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2.唐朝三省六部制 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 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3.元朝的行省制度 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

22 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朝代 选官制度 选官方式 选官依据 汉朝 魏晋 隋唐 察举制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孝、廉(才德) 九品中正制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门 第 科举制 科举考试 才 能 说一说实行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有哪些影响? 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气,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和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集团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学;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①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有利于形成社会读书风气,④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

23 行省制度 依据考点说说汉朝、元朝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 郡国并行制 1、两汉: 汉初封国制造成怎样消极影响?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王国问题?
2、元朝: 汉初封国制造成怎样消极影响?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王国问题? 七国之乱 推恩令,逐步削弱王国军政大权 行省制度 下设机构? 长官权力? 作用与影响? 路、府、州、县 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受到中央的节制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4 三省六部制 皇 帝 三省六部制评价: 3、唐朝: 尚书省 (执行 ) 门下省 (审议) 中书省 (决策) 思考: 1、三省的各自职能是什么?
皇 帝 尚书省 (执行 ) 门下省 (审议) 中书省 (决策) 思考: 1、三省的各自职能是什么? 2、三省间相互关系如何? 3、三省六部机制是如何运行? 4、三省六部制有何作用? 吏、户、礼、兵、刑、工 三省六部制评价: 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行政效率,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25 【材料题突破】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1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2分) 制度:郡县制。 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巩固统一。

26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一一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一一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2分) 并就此作简要评价。(2分) 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影响: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 评价:汉初错误地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 分封王侯是历史的倒退。

27 状况:疆域辽阔。制度:行省制度;宣慰司。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特征: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逆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3)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1分)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2分)有什么意义?(2分) 状况:疆域辽阔。制度:行省制度;宣慰司。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1分) 特征: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 (或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

28 考点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典题导入】8、(2011·河南郑州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C

29 明朝: 内阁制明清时期是怎样演变? 4、依据考点概述明清时期是怎样强化君主专制的?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废宰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设内阁 设军机处 清朝: 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内阁制明清时期是怎样演变? 明太祖:作为侍从顾问,帮助处理政事,很少参决政事 明成祖:开始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内阁制形成 明宣宗:内阁拥有票拟权 清康熙:内阁、议政处、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牵制, 集权于皇帝 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内阁名存实亡

30 总结归纳: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 君主制度 中央行政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 君主 专制主义 君权与相权 中央 中央集权 中央与地方 地方

31 演变过程 确立——秦朝: 巩固——两汉: 魏晋: 完善——隋唐: 加强——宋元: 强化——明清: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地方)
郡国并行制(地方)、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加强中央集权、行省制(地方) 废宰相、设内阁;设立军机处

32 依据考点概括秦、唐、明、清加强皇权的史实,并举例说明是如何加强皇权的。
唐:三省六部制 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清:军机处 明:废丞相设内阁 依据考点概括秦、汉、元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并举例说明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元:行 省制 汉初:郡国并行制 秦:郡县制

33 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两大基本矛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趋势: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34 归纳中国古代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1)强化皇权(加强君主权力):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专制制度,董仲舒用新儒术神化王权,明清时期君主权力空前加强。 (2)改革中央机构(核心: 分权):秦始皇设三公九卿,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明代废丞相,清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改革都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 (3)调整地方行政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核心: 分权) 秦汉时确立郡县制,北宋将地方大权集中于中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等。 (4)改革官吏选拔制度:秦汉用察举制,魏晋盛行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科举取士,都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 (5)加强思想控制(文化专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清代大兴文字狱。

35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 (1)经济根源: 分散的自然经济提供了经济基础 根本原因
(2)政治根源: 地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 (3)理论基础: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有关建立君主专制中央的思想 (4)分封制引起诸侯割据的教训

36 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积极影响:(封建社会前前期)
①政治上: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维护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 ②民族关系: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加强民族交流.防止分裂割据; ③经济上:有利于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 ④文化上:有利于封建文化的发展繁荣。 消极影响:(封建社会后期) ①政治上:君主的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并且派生了大量的官僚队伍,使政治黑暗,腐败;也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 ②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③思想文化: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阻碍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

37 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冲击 (1)封建社会后期否定君主专制思想的出现: 背景: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思想控制空前强化;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时间:明后期 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李贽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说; ②激烈批判的要数明末清初的黄宗羲; ③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则天下治矣”; (2)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努力 ①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启蒙作用, ②辛亥革命:给封建君主专制以致命一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③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空前解放 ④民主革命胜利:推翻封建统治,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其经济基础

38 注意几点关系 ①从中央机构及其职能变化看专制主义的发展。
包括:秦、唐、宋、明、清中央机构及其职能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专制主义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的过程。 ②从地方机构及其职能变化看中央集权的发展。 包括:秦、西汉、北宋、明、清等时期地方机构及其职能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中央集权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权力的过程。

39 ③从理论的发展、对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的加强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
包括: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考试、南宋朱熹的理学、明朝八股取士、清朝文字狱。 思想专制统治,是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发展的。 ④为反对专制主义,中外先进思想家提出的新观念: 包括:明末清初四位思想家、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康梁的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⑤近代中国为改变专制主义统治进行的重大斗争。 包括: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Download ppt "二轮 通史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制度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