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君主专制 君权 相权 中央 地方 中央集权

2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2、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2、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解决人事任免的问题) 4、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3 一、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一、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4 1、汉朝: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诸卿) “有所损益”:郡国并行制---郡(郡县制)国(王国-诸侯王)并存
原因:a、汉高祖对秦亡的错误认识 b、汉初经济凋敝

5

6

7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8 2、唐朝:藩镇与节度使     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藩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 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 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 径,借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 胡人担任节度使。 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 兵反唐创造了机会。 安禄山

9

10 唐玄宗 广设藩镇 安史之乱 中央集权削弱 藩镇 割据 节度使拥兵自重 继续发展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

11 五代的建立者 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原任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 ,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以兵权夺政权

12 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

13 3、宋朝:分权 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宰相赵普

14 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 ①赵匡胤“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兵:______ 权:______ 钱:______ 收精兵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设通判负责监督 ②措施 削实权 中央掌控地方财权 控财权 利: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弊:造成“三冗” “二积”后患 ③集权 利弊

15

16

17 4、元朝:行省制度 1、实行行省制度的原因 ①历史原因:吸取北宋过分集权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的教训.
②现实原因: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18 元 朝 的 疆 域

19 2、内容:行省—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宣政院(宣慰司) 3、影响 对当时: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 中央集权;     ②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一。 对后世: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0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B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21 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加强 唐 削弱 宋 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元 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削弱 秦 形成 郡县制 郡国并行
阶段 朝代   地方制度 对中央集权影响 汉初 武帝 形成 郡县制 加强 削弱 郡国并行 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巩固 推恩令 加强 节度使,发展为藩镇割据 完善 削弱 收兵权建禁军;派文官设通判;掌控赋税 加强;但三冗;积贫积弱 加强 新发展 行省制,宣慰司, 宣政院辖地 加强,重大变革,省制开端

22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23   西汉前期,丞相位尊权重,礼遇殊隆。丞相进见,皇帝要起座;丞相生病,皇帝要亲临问候。皇帝的诏命,丞相认为不妥的,可以据理力争,也可以拒绝执行。吕后曾想封吕氏兄弟为王,丞相王陵就当面抵制,力言“不可”。汉景帝欲封皇后之兄王信为侯,丞相周亚夫坚决反对,说:“高皇帝曰:非刘姓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汉景帝无言以对,只好作罢。

24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皇 帝 ①建立中朝 中朝 外朝 尚书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有事上报 决策机构 九 卿 执行机构

25 中外朝与尚书台 两汉: 1、调整原因: 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 外朝 2、过程 中朝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
外朝: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组成。 执行 三公 九卿 执行 外朝 中朝:皇帝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决策。尚书令权力日显。 汉武帝 尚书令 侍中 决策 2、过程 中朝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 中枢 光武帝 尚书台 3、结 果: 相权一分为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6 君主专制的演进 魏晋南北朝时期: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三省制度逐渐形成

27 君主专制的演进 隋唐三省六部制 皇 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吏 部 礼 部  户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决策 执行 审议

28 (总揽大权) 行使宰相权) 皇 帝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 北宋: (相权一分为三) (行政权) (军权) (财权)
皇 帝 (总揽大权)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行使宰相权) 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 (相权一分为三) (行政权) (军权) (财权) 度支、盐铁、户部

29 元朝的中书省 皇帝 中书省

30 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朝代 措 施 影 响 汉 隋唐 北宋 元 秦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一分为二
措 施 影 响 隋唐 北宋 建立专制主义制度 丞相权力很大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 一分为二 一分为三 三省六部制 ①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②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一分为三 相权反弹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31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 制度 标准 方式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察举制 品行 举荐 评定授官 九品中正制 门第 科举制 才学 考试
A、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 制度 标准 方式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察举制 品行 举荐 评定授官 九品中正制 门第 科举制 才学 考试 B、发展规律: ①标准: ②选官权: ③选择方式: 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 从地方收归中央 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

32 科举制度的评价 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③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33 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后期僵化 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③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34 本课小结: 中央集权的发展 汉:郡国并行与推恩令 唐:藩镇割据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军事、行政、财政) 元:行省制度 汉:“中朝”、尚书台
君主专制的演进 魏晋南北朝:三省制开始形成 隋唐:三省六部制度 宋代: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元:中书省

35 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1)皇权与相权: (2)中央与地方: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选官制度: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加强对官吏的控制,逐渐将选官权收归中央。

36 .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地方权力与中央集权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C A B C D

37 .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B 年代 年代 年代 年代 A B C D


Download ppt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