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高雄中學家長讀書會 遇見未知的自己 高雄中學輔導中心艾韻華老師 99年1月7日上午9:30 作者:張德芬 出版社:方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高雄中學家長讀書會 遇見未知的自己 高雄中學輔導中心艾韻華老師 99年1月7日上午9:30 作者:張德芬 出版社:方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雄中學家長讀書會 遇見未知的自己 高雄中學輔導中心艾韻華老師 99年1月7日上午9:30 作者:張德芬 出版社:方智

2 活出想要的人生 「我是誰?」 姓名?艾韻華 身份?老婆、媽媽、教師、媳婦、女兒 職稱?輔導教師OR主任 條件?…… 財富?…… 地位?……

3 我到底要什麼? 「快樂嗎?」 「為什麼我不快樂?」 「為什麼我不能擁有我想要的生活」 「我們在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財富、權力、健康、愛、快樂」 「什麼是你真正想要的東西?」 財富→不用為未來擔憂 權力→很過癮、很滿足 健康→沒有病痛→快樂

4 我為什麼常常不快樂? 愛、喜悅、和平 快樂:由外在事物引發的→由外而內 事物、情境不見了→快樂也隨之消失
喜悅:由內向外的綻放,內心身處油然而生 一旦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愛:無條件的、不求回報的 父母對孩子的愛 VS 以愛為名,視孩子為財產,為父母而活 失落了真實的自己

5 人生就像一場戲—角色面具 基本內在真我的感覺:與生具有,不曾改變 人生中不同的角色—不同的面具 主流價值觀、倫理道德的規範
好孩子、好學生、好朋友、好妻子、 好丈夫、好父母、好媳婦、好女婿、 好國民、好人? 「好」VS「真我」

6 未知的自己—層層包裹的同心圓 真我 愛喜悅和平 身體 情緒 思想 角色扮演/身份認同

7 看不見的能量—吸引力法則 我們的思想、情感都帶著一定的能量振動,會吸引振動頻率相近的人、事、物 快樂、正面思考的人→好的人、事、物
悲觀、憤世嫉俗的人→不好的人、事、物 圓心真我:生命能量的來源 阻隔了真我,也就失去了能量的來源,只好不斷的向外求取→爭奪能量 爭奪能量的戰爭:控制他人、權力駕凌他人、獲得關注、認可、喜愛,證明自己是對的好的

8 潛意識初探 Freud:冰山理論 意識:對自己的認知、喜好 潛意識:控制了我們的思想、 感覺、行為以及對人事物的 反應。 意識 潛意識

9 潛意識中的人生模式 性格傾向×外在環境×各種教育×生活事件×(前世業力)
95%潛意識: 自動化的制約模式 5%意識 真我 愛喜悅和平 身體 情緒 思想 角色扮演/身份認同

10 跨越身體的障礙—重新和身體連結 留意自己的身體語言、跟你的身體對話,傾聽身體的訊息
選擇能讓你專心一致、活在當下的運動:跑步、健走、游泳、太極拳、氣功、瑜珈 瑜珈:集中注意力,把覺知帶到身體最緊繃的地方,深呼吸、每次呼氣時用意念和它溝通,讓它放鬆一點 健走:配合緩而深的呼吸,擺動雙臂,大跨步快速前進,放空腦袋,注意力放在雙腳 最佳的方式:從呼吸開始、靜坐冥想 腹式呼吸:吸氣,腹部凸起, 呼氣,腹部縮回。

11 腹式呼吸

12 保養自己的身體—飲食與健康 食物的比例:40%穀類、40%水果蔬菜、 20%蛋白質 吃飯的時間:早餐多、晚餐早 食物的份量:輕食、少量多餐
烹飪方法:生食、水煮、蒸 吃的方法:細嚼慢嚥、食物飲料不要太燙太冷

13 「擔心」是最差的禮物 天底下三件事:你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 關心與愛就可以有權力介入他人領域、促使他人改變嗎?
對最親近的人,要分享,但不預設期望與結果 擔心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加害行為 出於愛與關心的提醒:考慮對方的心理感受 不抱怨的世界 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著學習接納自己 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著把抱怨轉成請求 抱怨老天的人,請試著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

14 被負面情緒套牢—情緒的障礙 負面情緒 憤怒時、焦慮時、悲傷時、恐懼、失望、嫉妒、不安、壓力、不耐煩、無聊,它在你身體那個部位?
情緒是一種能量,自然生命能量的流動,它會來,就一定會走。 但情緒若被否定、壓抑、消除,沒有被認可、被接受,他們也就沒有離開,卡在我們的身體之中→痛苦之身。

15 情緒的體驗與療癒 看見自己的情緒、接納這種感受、放下對它的需要 接納、認同情緒,不阻止否定,但行為仍要規範
受苦的體驗:走出人生模式、成長的契機 用愛去接納壓抑了許久的負面情緒 臣服接受事實,盡力去做自己可以改變的事 給父母的情緒教養三堂課

16 背負重責大任的腦袋—檢視思想 思想怎麼來的? 滿負重責大任的腦袋:應該、理想→ 信念、價值觀、態度、標準→ 約束自己、衡量、批判他人
不完美、欠缺的→否定、壓抑、抗拒的內在特質(陰影)→潛意識→策略(逃避)→拼命工作、抽煙、酗酒、各種上癮、看電視、追星族、過渡運動、學習、換工作、信仰、靈修等

17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轉念作業 作業:批評你周遭的人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
「我對志明感到憤怒,因為他很自我中心,從來沒有真正關心過我」→檢視它的真實性 心理感覺:喜悅和平 VS 緊張壓力 轉換:「志明不是自我中心,他不是從來沒有真正關心過我」 轉換:若菱很自我中心,從來沒有真正關心過志明」 幾米:只要這樣想

18 思想、情緒的解套 A 事件→B 信念、想法→C 結果 事件是中立的,同樣事件不同人有不一樣的結果:關鍵在於B 信念、想法
負面情緒 :身體被思想刺激後的反應 孩子成績3科不及格→應該都及格→ 憤怒、責備→親子關係衝突 練習去覺察、看見→包容、接納

19 什麼讓我感到喜悅? 負面情緒如黑暗之一般,驅散不了? 帶光進來,黑暗就消融了,喜悅是消融負面情緒最好的光。興趣、嗜好
定靜的功夫(靜坐、冥想):幫助我們建立覺知,對自我與事物的覺察能力。可以跨越情緒、思想之限制,傾聽內在的聲音,與內在真我連結,尋求愛、喜悅、和平。

20 身份認同的探索 放下 看見 髮型、服飾、朋友、工作、家庭、財產 覺察 角色扮演/身份認同 定靜 臣服 連結 真我 愛喜悅和平 身體 情緒
思想 角色扮演/身份認同 髮型、服飾、朋友、工作、家庭、財產

21 心想事成的秘密 破解身體的滯礙,化解情緒的癮頭,檢視思想的謬誤,放掉無謂的身份認同。 透過連結、臣服、定靜、覺察的功夫,與我們的真我相通。
吸引力定律:真心想要 心底渴望、視覺的觀想、體驗擁有的感受→ 外在的努力:要有收穫,先要能付出努力 改變了自己,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會境由心轉地隨之改變。 每個事件都是一個禮物。 分享與感恩:給人愈多,自己所得愈多。

22 2009天下教育特刊—生命教育 2009/11/18 天下435期 如何有自信又尊重別人、管理情緒又同理他人,如何接受挫敗又健康復原、貢獻團隊又不失自我,這些生命能力才是真正的競爭力。 獻給「著急」的大人和「被著急」的小孩,在生命的長河中,我們要有耐心,最終,大家都會是贏家。 99學年課綱選修課「生命教育」 「我為什麼活著?」 「我該怎樣活著?」 「我如何活出該活出的生命?」

23 生命教育 一場沒有輸家的人生競賽 你要孩子別輸在起跑點,問題是,你要他跑向何方、怎麼跑?長期偏重智力、升學導向的教育,已經讓愈來愈多台灣孩子人生迷航,自殺、憂鬱比率愈來愈高。在不確定的時代,該如何給他一生受用的生命能量,讓每個孩子都成為人生的贏家? 生命教育:引領學生探索人生最核心的議題,並達到知行合一,就是生命教育。除了培養積極正向的人生觀,最重要的是付諸行動,把自己的價值觀實踐出來。

24 想一想 疑問: 人生要跑向何方? 力量: 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核心: 喚醒孩子的生命 體驗:小事用腦 大事用心 追尋: 漫漫人生路的意義
體驗:小事用腦  大事用心 追尋: 漫漫人生路的意義 參與: 從零分到五分的成長 改變: 人人都是生命的贏家

25 該鬆還是該緊?父母的兩難抉擇 台灣的青少年問題,從反社會、幫派、吸毒,慢慢轉向虛無、消極和拒絕,前者是出在父母管得太少,後者則是因為父母管得太多。 麥克阿瑟希望兒子學到的生命功課:認識自己,獨立思考,面對挫折,具備同理心。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是父母必須學會的另一種學問。 這是父母最為難的一個抉擇,到底要孩子做自己,還是要孩子做你希望他做的自己? 「解題是一時的,正向、快樂的人生觀最重要,這是孩子的心理資本,長期競爭力都要靠它」

26 死亡、失戀、失敗,創痛襲來,你該怎麼辦?
生命是一連串失落的考驗。生活中的失落處處可見,考試失敗、友情生變、失戀到寵物逝去等等,死亡,則是最終極的失落。 自殺已成為台灣十五歲到二十四歲青少年死因的第二位,給孩子從失落中復原的抵抗力已刻不容緩。 因為他們挫折容忍度低,想要立即得到結果。抗壓性較大或看得遠的人較願意懷抱希望,但在現在速食文化中,青少年追求立即滿足,加上父母過度保護、事事配合,反而成為「脆弱的一代」。

27 從失落中復原 「重要的不是降低壓力、減少憂鬱,而是增強抵抗力」 首要之務是加強正向情緒「情緒健心操 」
找出取悅自己、讓自己快樂的方法,作為面對痛苦和困難的心理練習 其次是相信陷落已經到底了,才有反彈的可能性 必要時發出求救訊號:天使極可能就在身邊 尋找人生典範,讓「生命感動生命」 懷抱希望,永遠相信明天會更好 雖然不是馬上好,但一定會慢慢好 面對愛情死亡或是他人造成的傷害和失落,最需要的其實是「寬恕」:寬恕別人,自己才會得到最大的自由 愛可以傷害人,但也可以祝福人,從愛情的生到死,人會找到自己的力量

28 醫學生最重要的一堂課 什麼時候該讓病人走?
醫學生最重要的一堂課 什麼時候該讓病人走? 作為醫生,面對生死,心中會有更多掙扎嗎? 科技讓人不得好死? 醫生還是醫死?什麼時候該關掉葉克膜,讓病人走? 第一堂課,上的是生命 當醫生不只要治病,還應有更多同理心 第二堂課,上的是尊重 訪談所有捐出遺體的「大體老師」的家屬,和家屬互動

29 大學生這樣,該怪誰? 大學生上課姍姍來遲,還在課堂上吃泡麵、啃雞腿、打開電腦看連續劇、趴在桌上睡大覺 ?
高中生聽完一場生涯規畫的演講之後,多半最大的問題就是「為什麼?」為什麼我一定要讀大學,為什麼我在高中的時候要過得這麼不快樂?為什麼? 大部分的教育體系能夠給他們的答案是,你去做就對了,等你考上大學之後就知道了。 不知為何而戰的迷思 從來沒有人認真告訴過你為什麼要讀大學,誰能夠擠出熱情來讀那些根本不明白為什麼要讀的課程,上那些根本不明白為什麼要上的課?


Download ppt "高雄中學家長讀書會 遇見未知的自己 高雄中學輔導中心艾韻華老師 99年1月7日上午9:30 作者:張德芬 出版社:方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