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5章 干燥原理 干燥静力学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干燥技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5章 干燥原理 干燥静力学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干燥技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5章 干燥原理 干燥静力学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干燥技术

2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5.3.1 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 5.3.1.1 干燥动力学实验 干燥条件:恒定干燥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 恒定干燥条件下物料的干燥曲线 干燥动力学实验 干燥条件:恒定干燥 空气各项性质可取进、出口的平均值。 实验中记录每一个时间间隔内物料质量的变化及物料的表面温度,直到湿物料的质量恒定,这时物料中含水量为该条件下的平衡含水量。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物料含水量与物料表面温度、干燥时间的关系曲线。

3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5.3.1.2 干燥速率曲线 物料的干燥速率 : kg/(m2.s) 干燥曲线 干燥速率曲线 预热阶段(A→B)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干燥速率曲线 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曲线 物料的干燥速率 : kg/(m2.s) 干燥曲线 干燥速率曲线 预热阶段(A→B) 恒速干燥(B→C) 降速干燥(C→D→E) 干燥过程

4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1)恒速干燥阶段 分析:物料内部的水分能及时扩散到表面,物料整个表面都有充分的非结合水。 对流传热速率: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1)恒速干燥阶段 分析:物料内部的水分能及时扩散到表面,物料整个表面都有充分的非结合水。 对流传热速率: 传质速率: 干燥速率 1) 干燥速率不随物料的含水量改变而变化; 2) 干燥速率由物料表面的水分汽化速率所控制(外扩散控制), 干燥速率取决于干燥条件。 恒速干燥速率特点:

5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2)降速干燥阶段 分析:第一降速阶段,物料内部水分向表面扩散的速率已小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汽化速率,实际汽化面积减小,干燥速率下降。第二降速阶段,水分的汽化面由物料表面移向内部,使传热和传质途径加长,造成干燥速率下降。 降速干燥特点: 水分在多孔物料中的分布 1)干燥速率取决于水分在物料内部的扩散(内扩散)速率,与物料本身的结构、形状和尺寸等因素有关,受外部干燥介质的条件影响较小。 2)水分迁移形式:主要以液态形式扩散,少量以气态形式扩散。

6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3)临界含水量 恒速干燥阶段与降速干燥阶段的分界点称为临界点,相应的物料平均含水量为临界含水量(Xc)。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3)临界含水量 恒速干燥阶段与降速干燥阶段的分界点称为临界点,相应的物料平均含水量为临界含水量(Xc)。 临界含水量的影响因素:物料的性质、厚度以及恒速阶段干燥速率。 对于粘土制品,在制品水分沿厚度方向按抛物线分布时,临界水分可表示为: 分析:物料的平均临界含水量Xc总是大于其最大吸湿量Xm,随着物料厚度的增加和干燥速度的提高,Xc值加大;在干燥过程中ρ0和k的增大,则使Xc下降。Xc值越大,干燥中产生的内应力越大。

7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5.3.2 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 5.3.2.1 恒速干燥阶段 在恒速干燥阶段,Le=1,Nu=Sh,即有a=D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 恒速干燥阶段 在恒速干燥阶段,Le=1,Nu=Sh,即有a=D 刘伊斯 关系式 影响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 ⑴ 空气流速 =0.68~8.14 kg/(m2.s) 条件:绝热且空气流动方向与物料表面平行 t = 45~150℃ j∝

8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条件:空气垂直穿过物料颗粒堆积层时,设物料颗粒直径为dp,则: j∝ ⑵ 空气中的含湿量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条件:空气垂直穿过物料颗粒堆积层时,设物料颗粒直径为dp,则: j∝ ⑵ 空气中的含湿量 空气温度不变,空气的含湿量降低,传质推动力(dw-d)将增大,干燥速率增加。 ⑶ 空气温度 (4) 空气与物料接触方式 物料颗粒悬浮分散在气流,物料的干燥速率较大; 气流掠过物料层表面时,干燥速率较低 ; 气流垂直穿过物料时,干燥速率介于两者之间。

9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5.3.2.2 降速干燥阶段 水分在物料内部扩散的机制主要有液体扩散理论和毛细管理论。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降速干燥阶段 水分在物料内部扩散的机制主要有液体扩散理论和毛细管理论。 在降速阶段的前期,水分的移动靠毛细管作用力,而在后期,水分移动是以扩散方式进行的。 物料内部的传质采用稳态Fick定律: 在非等温度条件下,存在热湿传导,又称为Luikov效应,在不可逆热力学中将这种由温差引起的质量传递现象称为Soret效应。 物料中水分在压力梯度作用下所产生的质量扩散通量jAp可表示为:

10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根据物料中各种传递过程的耦合分析有: 对沿X方向上的一维干燥过程,内扩散速率可用下式表示: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根据物料中各种传递过程的耦合分析有: 对沿X方向上的一维干燥过程,内扩散速率可用下式表示: 对厚度为δ的平板制品进行两面对称干燥时,湿扩散速率: 总结: 1)热湿扩散中水分扩散与加热强度及加热方式有关。 2)外部加热时,热扩散与质扩散方向相反;内热源加热时,热扩散与质扩散方向相同,这有利于干燥速率的提高。 3)湿扩散和热湿扩散中的扩散系数D和Dt的大小与物料的种类、结构、形状、大小等性质有关,可由实验测得。

11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5.3.3 间歇干燥过程的干燥时间计算 5.3.3.1 恒速干燥阶段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5.3.3 间歇干燥过程的干燥时间计算 恒速干燥阶段 若物料在干燥前的含水量(X1)大于临界含水量(XC),忽略物料的预热阶段,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时间(τ1)可通过下式进行计算。 恒速干燥 已知:常压下将干球温度t=30℃、湿球温度tw=20℃的空气预热到70℃后送入间歇式干燥器, 70℃时,X=0.0105kg/kg干空气。空气以6m/s的速度流过物料表面。干燥单位面积的干物料量为23.5kg/m2,物料的临界含水量 Xc=0.21kg/(kg干料)。 求:(1)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2)将物料含水量从X1=0.45kg/(kg干料)减少到X2=0.24kg/(kg干料)所需要的干燥时间。

12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解:(1) 查附录得 t w=20℃时,水的汽化潜热 =2453kJ/kg,得 t w=70℃时,Psv=4.243kPa。 干燥器内湿空气的相对湿度 : 湿空气的密度: 湿空气的质量流速: 对流换热系数: W/(m2·℃) 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 kg/(m2·s) (2)因X2>Xc,恒速干燥阶段,干燥时间为 :

13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5.3.3.2 降速干燥阶段 物料从临界含水量(XC)减少到(X2)所需要的时间τ2为: (1)图解积分法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降速干燥阶段 物料从临界含水量(XC)减少到(X2)所需要的时间τ2为: 图解积分法示意 (1)图解积分法 物料在降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与含水量呈非线性变化,采用图解积分法求解τ2。 (2)近似计算法 物料在降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与含水量的变化关系可近似作为线性关系处理: 降速干燥速率曲线处理为直线 干燥时间: 总的干燥时间τ为:

14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例:已知物料在恒定空气条件下含水量从0.10kg/(kg干料)干燥至0.04kg/(kg干料)共需要5h。如果将此物料继续干燥到含水量为0.01kg/(kg干料)还需多少时间? 已知:此干燥条件下物料的临界含水量Xc=0.08kg/kg干料,降速干燥阶段的干燥曲线近似作为通过原点的直线处理。 解:(1)由X1>Xc>X2,物料含水量经历等速和降速干燥两个阶段 τ1=1.33 h τ2 =3.67 h (2)继续干燥所需要的时间 设物料从临界含水量Xc干燥X3=0.01kg/kg干料至所需时间为τ3,则: 继续干燥所需要的时间 τ3-τ2=2τ2=2×3.67=7.34h τ3=3τ2

15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5.3.4 连续干燥过程 气流与物料接触方式:顺流、逆流、错流或更为复杂的形式。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5.3.4 连续干燥过程 顺流干燥器中的气固温度的变化 气流与物料接触方式:顺流、逆流、错流或更为复杂的形式。 特点:不存在恒速干燥阶段,只有表面汽化阶段。在升温阶段中,与物料接触的空气状态是不断变化的,其干燥速率不能假设与物料含水量成正比。 连续干燥过程的数学描述 数学描述:欧拉方法。 物料衡算 质量衡算 气、固两相的热、质同时传递过程 传热速率 物料内部的导热和扩散 方程组 传质速率 内部传热 内部传质

16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5.3.4.2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1)物料衡算 以干燥器为控制体对水分进行物料衡算可得: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1)物料衡算 以干燥器为控制体对水分进行物料衡算可得: 湿基水分Xw与以干基水分Xd之间的关系: 不计干燥器内物料损失,即: (2)预热器的热量衡算 以预热器为控制体,忽略热损失,热量衡算式为: (3)干燥器的热量衡算 以干燥器作为控制体进行热量衡算,得:

17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5.3.4.3 干燥过程的热效率与干燥效率 干燥过程的热效率ηt定义为: 干燥效率ηd定义为: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干燥过程的热效率与干燥效率 干燥过程的热效率ηt定义为: 干燥效率ηd定义为: 提高干燥过程的热效率和干燥效率的途径: ① 降低出口温度t2; ② 回收废气中热量用以预热冷空气或冷物料; ③ 加强干燥设备和管路的保温,减少干燥过程的热损失。

18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5.3.4.4 实际干燥过程的简化 忽略热损失及物料温度变化 恒速度干燥 理想干燥过程 物料水分 等焓过程
5.3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实际干燥过程的简化 忽略热损失及物料温度变化 恒速度干燥 理想干燥过程 物料水分 等焓过程 热量用于 水分汽化 未补充热量 简化条件:临界含水量较低、颗粒尺寸细小的松散物料。 解决实际干燥问题途径:实验和经验。 简化假设: ① 假定预热阶段物料含水量不变,仅温度发生变化,且只发生气、固两相间传热过程。常忽略物料的预热阶段。 ② 假定恒速干燥阶段为理想干燥过程。由实验测定的临界含水量,可求出此阶段内物料的温度(tw)。 ③ 假定在物料的降速干燥阶段气、固两相温度呈线性,两相在此阶段平均温差可由两端点温差的对数平均值计算。

19 例:在连续干燥器中,湿物料以1. 58kg/s的速率送入干燥器中,要求湿物料从 Xd1=5%干燥至Xd2=0
例:在连续干燥器中,湿物料以1.58kg/s的速率送入干燥器中,要求湿物料从 Xd1=5%干燥至Xd2=0.5%。以温度为20℃、含湿量为0.007kg/(kg干空气)、总压为101.3kPa的空气为干燥介质,空气预热温度为127℃,废气出口温度为82℃。设过程为理想干燥过程,求(1)空气用量;(2)预热器的热负荷。 解:(1)过程中干物料的处理量 物料进、出干燥器的干基含水量 蒸发水分的量: 入干燥器空气状态: 空气的焓值:

20 出干燥器空气状态: 干空气用量: 湿空气用量: (2)空气进入预热器时的状态 预热器的热负荷: 注意:在实际干燥过程中,由于有热损失及物料带走的热量,过程所需要的空气量及预热器的热负荷将有所增加。

21 5.4 干燥技术 5.4.1 对流干燥 干燥介质:空气、烟气、过热蒸汽等。 固定床对流干燥 物料颗粒是否流动 对流干燥 流化床对流干燥
5.4 干燥技术 对流干燥 干燥介质:空气、烟气、过热蒸汽等。 固定床对流干燥 物料颗粒是否流动 对流干燥 流化床对流干燥 影响因素:热气体状态参数和被干燥物料的尺寸、形状及特性。 1)块状物料,干燥时间与物料的厚度的关系可用以下经验式表示: 2)粒状物料,随物料层厚度增加,干燥速度迅速降低(如图)。对粒状稠密堆积多孔物料,可用下列关系式: 不同厚度粒状物料的 加热与干燥曲线 粒状物料的干燥技术:悬浮态干燥(也称流态化或沸腾床干燥)、振动流态化干燥、气流干燥及喷雾干燥等。

22 5.4 干燥技术 气流干燥适用范围:含非结合水及结块不严重又不怕磨损的粒状物料,尤其适宜干燥热敏性物料或临界水分低的细粒或粉末物料。
5.4 干燥技术 气流干燥流程 多层流化床干燥 喷雾干燥流程 气流干燥适用范围:含非结合水及结块不严重又不怕磨损的粒状物料,尤其适宜干燥热敏性物料或临界水分低的细粒或粉末物料。 流化床干燥特点:颗粒在热气流中上下翻滚,互相碰撞,类似液体的腾现象,热气流与物料间进行剧烈传热与传质,湿物料被快速干燥。 喷雾干燥适用范围:液体、悬浮液以及浆状液体的干燥。

23 5.4 干燥技术 5.4.2 传导干燥 传导干燥是将湿物料与热表面直接接触来实现干燥的。 适用范围:薄片、纤维、膏状物料的干燥。
5.4 干燥技术 传导干燥 传导干燥是将湿物料与热表面直接接触来实现干燥的。 适用范围:薄片、纤维、膏状物料的干燥。 1-排气罩; 2-刮刀; 3-滚筒; 4-螺旋输送器 双滚筒干燥器 滚筒干燥器特点:传热面积小,干燥后产品的含水量较高(一般为3%~10%),适用于干燥小批量的液状、泥状和浆状物料。

24 5.4 干燥技术 5.4.3 辐射干燥 辐射干燥(热辐射干燥 )是以辐射的方式传热给物料使其干燥。 热辐射源的适宜波长:0.4~15μm。
5.4 干燥技术 辐射干燥 辐射干燥(热辐射干燥 )是以辐射的方式传热给物料使其干燥。 辐射能的波长范围 红外线干燥 原理 物体对热射线吸收具有选择性 可见光干燥 热辐射源的适宜波长:0.4~15μm。 适用于薄型制品 分析热辐射干燥的换热过程: 当外界对物料进行热辐射时,辐射能量经过物料后,一部分被吸收dqa,另一部分被散射dqs。通过物料后辐射能量减少量dq为 积分 与描述通过气体层的单色辐射吸收定律-Bouguer定律相吻合。

25 5.4 干燥技术 5.4.4 场干燥技术 5.4.4.1 高频电场干燥 高频电场干燥是向物料施加高频交变电场,利用物料的电阻发热 。
5.4 干燥技术 场干燥技术 高频电场干燥 高频电场干燥是向物料施加高频交变电场,利用物料的电阻发热 。 微波干燥: 3×102~3×105MHz 高频干燥: 频率低于300MHz 优点:制品不易开裂和变形,可用于干燥形状复杂的大型制品。 缺点:纯粹用高频电场进行干燥运转成本很高。 工频干燥 原理:将被干燥的制品作为电阻并联在工频(50Hz)电路中,用焦耳效应产生的热量使其中的水分蒸发而被干燥。 优点:干燥速度快,可用于大型制品的干燥;方法简便,干燥均匀性好;单位产品热耗少。 缺点:在干燥形状复杂的大型制品时,安装电极较困难。

26 5.4 干燥技术 声波场干燥 原理:在声波或超声波场中,以适当频率的声波撞击物料,物料内部产生振动,使部分结合水与物料分离,同时声波所传播的能量被物料吸收而产生热量,使物料中水分移动和蒸发后排出。 声能在传播介质中的吸收与声能密度的降低呈指数规律变化: 选择声波波长、频率原则:物料的形状、尺寸、结构及性质。 粗大物料:低频(0.5~6.0kHz)、高声能密度(>160dB)效果佳。 英国Drimax带式快速干燥器 代表干燥技术:脉冲燃烧干燥、对撞流干燥、冲击穿透干燥、超临界流体干燥、过热蒸汽干燥、接触吸附干燥等。


Download ppt "第5章 干燥原理 干燥静力学 干燥速率和干燥过程 干燥技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