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九章 商品存貨.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九章 商品存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 商品存貨

2 第一節 存貨的意義與評價 第二節 存貨處理制度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第四節 存貨的後續評價 第五節 存貨的估計

3 第一節 存貨的意義與評價 存貨的意義 依照購買目的之不同,可區分為兩類:
第一節 存貨的意義與評價 存貨的意義 依照購買目的之不同,可區分為兩類: 1.購入後擬再出售的商品。 2.供企業自用的貨品。 在會計上,存貨係指為銷售目的而購入的商品。同一貨品是否為存貨,決定於企業購買的目的,而非貨品本身。 本章之討論,以買賣業的商品存貨為限。

4 存貨評價的重要性 銷貨成本的計算公式如下: 期初存貨+本期進貨=商品總額 商品總額-期末存貨=銷貨成本
第一節 存貨的意義與評價 存貨評價的重要性 銷貨成本的計算公式如下: 期初存貨+本期進貨=商品總額 商品總額-期末存貨=銷貨成本 期末應將商品總額區分為期末存貨及銷貨成本。 在定期盤存制之下,若期末存貨估算錯誤,銷貨成本也必然錯誤,於是銷貨毛利及本期淨利均受影響。 本期的期末存貨就是下期的期初存貨,因此本期期末存貨的錯誤,又直接影響下期損益表的正確度。

5 以某商店×7年及×8年的損益表為例,分析如下:
第一節 存貨的意義與評價 以某商店×7年及×8年的損益表為例,分析如下:

6 第一節 存貨的意義與評價 假定該店×7年正確的期末存貨是$11,000,而非$10,000。此項錯誤的發生,可能是由於盤點存貨時,有些商品沒有列入,也可能是由於計算存貨成本時的疏忽。茲依照×7年期末存貨的正確金額$11,000,重編兩年的損益表如下:

7 第一節 存貨的意義與評價 比較上列兩組損益表,兩年的淨利,一為少計,一為多計,其金額相同,錯誤相互抵銷,×8年底權益自動回歸正確。綜合言之,×7年期末存貨少計對於兩年財務報表的影響可歸納如下:

8 如果期末存貨多計,其影響正好相反。上例說明存貨評價的重要性,因此在存貨盤點及存貨計價時,必須特別謹慎,以避免錯誤的發生。
第一節 存貨的意義與評價 如果期末存貨多計,其影響正好相反。上例說明存貨評價的重要性,因此在存貨盤點及存貨計價時,必須特別謹慎,以避免錯誤的發生。 依照現行的一般公認會計原則,原始評價採用成本法,後續評價採用成本與淨變現價值孰低法,在特殊情況下,則用估計方法以決定存貨的價值。

9 存貨的原始評價 主要成本:即購價。 附屬成本:使商品達到可供銷售狀態的一切必要及合理支出,如運費、關稅、倉儲費及保險費等。
第一節 存貨的意義與評價 存貨的原始評價 主要成本:即購價。 附屬成本:使商品達到可供銷售狀態的一切必要及合理支出,如運費、關稅、倉儲費及保險費等。 購價可以根據進貨發票決定,但是附屬成本則不易計算。 例如一次購買數種商品所發生的運費,由於各種商品的價值、數量及重量都不相同,所以很難找出一種通用的基礎,將運費合理地分攤至每種商品。 會計界人士認為若附屬成本的金額不大,存貨不必吸納附屬成本,將之作為當期費用處理即可。

10 第二節 存貨處理制度 兩種制度入帳的比較 定期盤存制,又稱實地盤存制。此制的重點包括: 1.結帳前存貨帳戶始終顯示期初的存貨金額。
第二節 存貨處理制度 兩種制度入帳的比較 定期盤存制,又稱實地盤存制。此制的重點包括: 1.結帳前存貨帳戶始終顯示期初的存貨金額。 2.進貨及有關交易分別記入進貨、進貨退出、進貨 讓價、進貨折扣與進貨運費等帳戶。 3.銷售商品時,只記載銷貨收入,不記載銷貨成 本。 4.期末實地盤點,確定期末存貨的成本,以結帳分 錄法將期末存貨取代期初存貨,並求出銷貨成本。

11 永續盤存制,又稱帳面結存制。此制的重點包括:
第二節 存貨處理制度 永續盤存制,又稱帳面結存制。此制的重點包括: 1.所有進貨及有關交易(如進貨退出、進貨讓價、進貨折扣及進貨運費等)均記入存貨帳戶。 2.銷售商品時,除記載銷貨收入外,並將已出售商品的成本由存貨帳戶轉至銷貨成本帳戶。 3.存貨帳戶隨時顯示存貨結存的金額。

12 將下列交易分別按定期盤存制及永續盤存制作成分錄:
第二節 存貨處理制度 將下列交易分別按定期盤存制及永續盤存制作成分錄: 1.賒購商品$賒購商品$12,000,付款條件為2/10, n/30。 2.將所購商品$2,000退還供應商。 3.償付貨款,取得進貨折扣。 4.支付進貨運費$300。 5.賒銷收入$16,000,銷貨成本$10,000。 6.期初存貨為$2,200,期末存貨為$2,300。

13 第二節 存貨處理制度

14 第二節 存貨處理制度 在定期盤存制下,存貨帳戶在結帳前始終顯示餘額$2,200,此係期初存貨。期末實地盤點,確定期末存貨的成本為$2,300,會計人員以結帳分錄將期末存貨取代期初存貨,並求出銷貨成本為$10,000。易言之,此制所使用的計算公式如下: 期初存貨+本期進貨淨成本-期末存貨=銷貨成本

15 第二節 存貨處理制度 在永續盤存制之下,存貨帳戶在期初顯示餘額$2,200,所有購銷交易均記入存貨帳戶,因此存貨帳戶在期末自動顯示餘額$2,300。易言之,此制所使用的計算公式如下: 期初存貨+本期進貨-銷貨成本=期末存貨

16 列示永續盤存制之下存貨帳戶在結帳後的內容如下:
第二節 存貨處理制度 列示永續盤存制之下存貨帳戶在結帳後的內容如下:

17 定期盤存制 1.存貨盤點及存貨計價 存貨盤點 存貨計價 期末存貨的總成本 以確定各種商品的存量。 確定庫存商品的單位成本。
第二節 存貨處理制度 定期盤存制 1.存貨盤點及存貨計價 存貨盤點 以確定各種商品的存量。 存貨計價 確定庫存商品的單位成本。 期末存貨的總成本 存量乘以單位成本而求得商品的總成本。

18 第二節 存貨處理制度 2.存貨內容 期末盤點存貨時,首先要瞭解那些商品 (或貨品)應該列入存貨,那些不該列入存貨。因此盤點存貨時,對於下列各項商品(或貨品)應特別注意: (1)在途商品 所謂在途商品,係指在運送途中的商品。 企業購買的商品,如為起運點交貨,供應商已在結帳日前交運而尚未收到者,應列入企業的期末存貨。 企業銷售的商品,如為目的地交貨,雖然已在結帳日前運出,但尚未到達客戶的所在地,由於所有權並未移轉,仍應列入企業的期末存貨。

19 第二節 存貨處理制度 (2)寄銷商品與承銷商品 企業將商品委託同業代為銷售,此種方式稱為寄銷。如果企業接受同業的委託代為銷售商品,此種方式稱為承銷,承銷商品在未出售前仍屬同業所有。 寄銷商品在未出售前仍屬本企業所有。將該項寄銷商品列入本企業的期末存貨。 期末盤點時,承銷商品雖在本企業內,但不能列為本企業的期末存貨。

20 第二節 存貨處理制度 (3)代管商品 有時已出售的商品,客戶因某種原因,委託本企業暫時代為保管。此種商品雖未運出,其所有權業已移轉,自不應再包含於本企業的期末存貨之內。 (4)自用貨品 存貨是企業購入後擬再出售的商品,前已言之。自用的貨品並非存貨,盤點時不可將之列入企業的期末存貨之內。

21 永續盤存制 採用永續盤存制時,隨時可以獲知帳面上存貨結存的金額,但此一金額是否與庫存商品的金額一致,並不確定。
第二節 存貨處理制度 永續盤存制 採用永續盤存制時,隨時可以獲知帳面上存貨結存的金額,但此一金額是否與庫存商品的金額一致,並不確定。 為了確保帳面存貨金額的正確性,凡是採用永續盤存制的企業,每年期末仍應盤點存貨一次。如果帳面金額與盤點結果不符,會計人員應根據盤點結果,調整帳面金額。

22 永續盤存制的優點: 例如某商店盤點期末存貨為$2,150,但帳面顯示餘額為$2,300,則應作以下調整分錄:
第二節 存貨處理制度 例如某商店盤點期末存貨為$2,150,但帳面顯示餘額為$2,300,則應作以下調整分錄: 永續盤存制的優點: 1.能隨時瞭解存貨購銷與結存的狀況,有助於存貨的控制。 2.銷貨時應即算出銷貨成本,因此每種商品均需設置詳盡的記錄。

23 如果企業每期銷售的商品種類及件數不多,但每件商品價格昂貴,如銷售汽車或皮衣的經銷商,宜採用永續盤存制。
第二節 存貨處理制度 如果企業每期銷售的商品種類及件數不多,但每件商品價格昂貴,如銷售汽車或皮衣的經銷商,宜採用永續盤存制。 近代由於電腦資訊設備與技術的發展,致使永續盤存制為各行各業普遍採用。

24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採用定期盤存制以決定期末存貨的成本 假定花旗商店採定期盤存制,×7年該店甲商品的進貨資料如下: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所謂存貨計價,其目的在於確定商品的單位成本,再將存量乘以單位成本而求得該商品的成本。 採用定期盤存制以決定期末存貨的成本 假定花旗商店採定期盤存制,×7年該店甲商品的進貨資料如下:

25 1.先進先出法(簡稱FIFO) 是假定先購買的商品,先行出售,故期末存貨必定是最後買進的商品。按照此法,甲商品的期末存貨可由下列計算求得: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1.先進先出法(簡稱FIFO) 是假定先購買的商品,先行出售,故期末存貨必定是最後買進的商品。按照此法,甲商品的期末存貨可由下列計算求得:

26 依實際銷貨的情形,大多數企業都是將先買進的商品,先行出售,特別是容易腐壞或變質的商品。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根據期末存貨,計算銷貨成本如下: 依實際銷貨的情形,大多數企業都是將先買進的商品,先行出售,特別是容易腐壞或變質的商品。

27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2.後進先出法(簡稱LIFO) 後進先出法是假定後買進的商品,先行售出,因此期末存貨必定是最先購入的商品。按照此法,甲商品的期末存貨可由下列計算求得:

28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根據期末存貨,計算銷貨成本如下: 雖然大多數企業都是將先購入的商品先行售出,但是也有少數商品是後購買的先行出售。如西點麵包店裡的冰箱存放飲料,店員將先進者推向內部,取貨出售時,卻從外部後進者開始。

29 3.個別辨認法(Specific Identification Method)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3.個別辨認法(Specific Identification Method) 如果商品的單位成本均能分別辨認,則可採用個別辨認法。 例如汽車都有車牌號碼,而購入時也有單獨的記錄,則期末尚未出售的汽車,根據車牌號碼及進貨發票等資料,就可以查出它的單位成本。在本例中,就甲商品而論,如果期末存貨120單位裡,會計人員可以確定其中40單位是屬於第一批購買的,80單位是屬於第三批購買的,則期末存貨可由下列計算求得:

30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根據期末存貨,計算銷貨成本如下:

31 4.加權平均法(Weighted Average Method)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4.加權平均法(Weighted Average Method) 加權平均法是按照當期平均單位成本計算期末存貨及銷貨成本。 企業常將先後購買的同一種商品混合置放於一處,出售商品時,已不能分辨是屬於那一批購入的,加權平均法所假定的成本流程,就是據此獲致的。 在加權平均法下,將商品總額的總成本除以商品總額的總數量,即得當期的平均單位成本。

32 按照此法,甲商品的期末存貨及銷貨成本可由下列計算求得: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按照此法,甲商品的期末存貨及銷貨成本可由下列計算求得:

33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採用永續盤存制以決定銷貨成本 假定花旗商店改採永續盤存制,×7年該店甲商品的購銷資料如下:

34 1.先進先出法 在永續盤存制下,按照先進先出法所算出的銷貨成本及期末存貨,與定期盤存制下所得的結果完全相同。將記錄列示於下: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1.先進先出法 在永續盤存制下,按照先進先出法所算出的銷貨成本及期末存貨,與定期盤存制下所得的結果完全相同。將記錄列示於下:

35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36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2.後進先出法 在永續盤存制下,每次銷貨必須計算銷貨成本,所以部分早期購入的存貨,可能已被轉入銷貨成本,並未包括於期末存貨之中。以下列明細卡為例,×7年1月1日期初存貨100件,1月3日銷貨時,即將40件之成本轉為銷貨成本。

37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38 4.移動平均法(Moving Average Method)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3.個別辨認法 在永續盤存制下,個別辨認法所算出的銷貨成本及期末存貨,與定期盤存制下所得的結果完全相同。 4.移動平均法(Moving Average Method) 永續盤存制下的平均成本,在每次進貨時,如單價與庫存商品單價不同,就要計算一次,因此稱為移動平均法。 將甲商品按移動平均法在存貨明細卡上所作的記錄列示如下:

39 由上表可以得知,本期進貨三次,每次單價不同,所以每次進貨後必須計算平均單價一次,如1月6日進貨後平均單價之計算如下: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由上表可以得知,本期進貨三次,每次單價不同,所以每次進貨後必須計算平均單價一次,如1月6日進貨後平均單價之計算如下: 平均單價=($360+$700)/(60+100) =$6.63

40 四種存貨計價法的比較 在比較上述四種方法,究以何者最為適宜之前,應先瞭解各種方法的優劣。 個別辨認法 理論上是一種尚稱合理的方法。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四種存貨計價法的比較 在比較上述四種方法,究以何者最為適宜之前,應先瞭解各種方法的優劣。 個別辨認法 理論上是一種尚稱合理的方法。 符合成本與收入配合的原則。 當商品種類及數量繁多之際,採用本法必須保有詳細的會計記錄,在實務上常有困難。 會計人員可以藉個別辨認之便,任意決定出售或未出售的商品,操縱銷貨成本與當期損益。

41 先進先出法與後進先出法代表兩個極端,而且兩種方法又導致相反的結果。為便於比較起見,先將兩種方法導致的結果列表分析如下: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先進先出法與後進先出法代表兩個極端,而且兩種方法又導致相反的結果。為便於比較起見,先將兩種方法導致的結果列表分析如下:

42 先進先出法 從資產負債表的觀點來看,期末存貨是根據最近的商品購價來計算的,它的成本與期末商品的實際價值接近,所以能夠反映期末存貨的現實狀況。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先進先出法 從資產負債表的觀點來看,期末存貨是根據最近的商品購價來計算的,它的成本與期末商品的實際價值接近,所以能夠反映期末存貨的現實狀況。 在物價逐漸上漲的情況下,採用本法計算銷貨成本時,是以早期較低的購價為基礎。由於物價的上漲與售價的提高,倘以過去較低的成本與現在較高的收入配合,於是產生較大的帳面淨利。 從損益表的觀點來看,依照先進先出法計算的淨利,並不適當。

43 後進先出法 在損益表中,倘以最近的成本和現在的收入相配合,所算出的淨利,不會包含因物價上漲而產生的帳面利潤。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後進先出法 在損益表中,倘以最近的成本和現在的收入相配合,所算出的淨利,不會包含因物價上漲而產生的帳面利潤。 在物價上漲的時期,採用後進先出法,企業的淨利較小,所得稅的負擔也較輕。 從損益表的觀點來看,後進先出法所算出的淨利比較真實。如果物價不斷上漲,此成本與存貨現在實際的價值就會有相當的差距。

44 先進先出法vs.後進先出法 採用先進先出法,資產負債表上的期末存貨較有意義,而損益表上成本與收入的配合則不很適當。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先進先出法vs.後進先出法 採用先進先出法,資產負債表上的期末存貨較有意義,而損益表上成本與收入的配合則不很適當。 採用後進先出法,結果正好相反。 實務上,由於近代物價持續上漲,後進先出法可以減輕企業所得稅的負擔,所以採用者較多。不過IFRS認為先進先出法最為公允合理,主張優先採用,而後進先出法求得的期末存貨,與現時存貨成本差異太大,主張廢除。我國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十號規定,後進先出法不能再予採用。

45 加權平均法 介於先進先出法與後進先出法之間的一種方法。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加權平均法 介於先進先出法與後進先出法之間的一種方法。 此法所假定的成本流程與一般商品實際流動的情形也大致相符,所計算出的銷貨成本和期末存貨,因為已將全期物價變動的影響加以平均,不論物價的上漲或下跌,結果大致相同。 在此一方法下,銷貨成本及期末存貨的單位價格,都不是購買時的價格。

46 存貨計價的一致性 存貨計價的方法甚多,而每種方法所計算出的期末存貨及銷貨成本均不相同,因而對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產生不同的影響。
第三節 存貨計價法 存貨計價的一致性 存貨計價的方法甚多,而每種方法所計算出的期末存貨及銷貨成本均不相同,因而對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產生不同的影響。 企業處理存貨計價時,須保持前後方法的一致性(Consistency)。 當然,方法一致性並不表示完全不能變更。如果管理當局認為改變存貨計價的方法,能使報表所表達的營業結果及財務狀況更為真實公允,也可酌情變通。

47 第四節 存貨的後續評價 存貨的後續評價,IFRS規定採用成本與淨變現價值孰低法。 結帳日存貨的評價 淨變現價值
第四節 存貨的後續評價 存貨的後續評價,IFRS規定採用成本與淨變現價值孰低法。 結帳日存貨的評價 淨變現價值<成本→存貨的帳面金額降低至淨變現價值→並認列損失 淨變現價值>成本→存貨仍以成本作為評價的依據。 淨變現價值 係指商品在正常營業情況下的估計售價,扣除可能發生處分費用後的淨額。

48 第四節 存貨的後續評價 本法的產生,是由於商品的淨變現價值低於成本時,則企業未來將之出售,必定遭受損失。基於穩健性(Conservatism)的考量,乃將期末存貨的帳面金額降低至淨變現價值,同時在本期認列損失。

49 第四節 存貨的後續評價 成本與淨變現價值孰低法的種類 1.個別比較法 在下例中,某成衣店分男裝及女裝兩部門。前者出售甲、乙、丙三種男裝,後者出售丁、戊、己三種女裝。期末須按個別商品,分別比較其成本及淨變現價值,取其中較低者作為評價的依據。

50 在上例中,某成衣店須認列$33,000 ($225,500-$192,500)為本期的存貨跌價損失。
第四節 存貨的後續評價 在上例中,某成衣店須認列$33,000 ($225,500-$192,500)為本期的存貨跌價損失。

51 2.分類比較法 在下例中,某成衣店將男裝部視為一類,女裝部視為另一類,期末須分別比較其成本及淨變現價值,取其中較低者作為評價的依據。
第四節 存貨的後續評價 2.分類比較法 在下例中,某成衣店將男裝部視為一類,女裝部視為另一類,期末須分別比較其成本及淨變現價值,取其中較低者作為評價的依據。 在上例中,某成衣店須認列$22,500 ($225,500-$203,000)為本期的存貨跌價損失。

52 成本與淨變現價值孰低法的會計處理 假定某成衣店採用個別比較法,其存貨跌價損失為$33,000,期末應作調整分錄如下:
第四節 存貨的後續評價 成本與淨變現價值孰低法的會計處理 假定某成衣店採用個別比較法,其存貨跌價損失為$33,000,期末應作調整分錄如下: 上述分錄中的「存貨跌價損失」,在損益表中,應列為銷貨成本的加項。「備抵存貨跌價」應列入資產負債表,作為存貨的抵銷科目或減項。

53 第四節 存貨的後續評價 假定上述成衣店期初存貨為$200,000,本期進貨為$1,600,000,茲將其損益表及資產負債表中有關內容列示如下。損益表上有關銷貨成本的內容如下:

54 第四節 存貨的後續評價 資產負債表上有關存貨的內容如下:

55 第五節 存貨的估計 毛利率法(Gross Profit Method) 毛利率法是根據企業過去的毛利率來估計本期的期末存貨。
第五節 存貨的估計 毛利率法(Gross Profit Method) 毛利率法是根據企業過去的毛利率來估計本期的期末存貨。 因為銷貨收入減銷貨成本等於銷貨毛利,知道銷貨收入及毛利率,就可求出銷貨毛利及銷貨成本。 毛利率 銷貨毛利占銷貨收入的百分比。

56 假設大洋商行×7年12月31日帳面資料如下: 銷貨淨額………………………………..$100,000
第五節 存貨的估計 假設大洋商行×7年12月31日帳面資料如下: 銷貨淨額………………………………..$100,000 期初存貨……………………………… ,000 進貨淨額……………………………… ,000 營業費用……………………………… ,000 過去三年平均毛利率………………… %

57 期末存貨的估計: 銷貨毛利=銷貨淨額×毛利率 =$100,000 × 40% =$40,000 銷貨成本=銷貨淨額-銷貨毛利
第五節 存貨的估計 期末存貨的估計: 銷貨毛利=銷貨淨額×毛利率 =$100,000 × 40% =$40,000 銷貨成本=銷貨淨額-銷貨毛利 =$100,000-$40,000 =$60,000 期末存貨=商品總額-銷貨成本 =($15,000+$65,000)-$60,000 =$20,000

58 運用毛利率法估計的存貨成本是否正確,主要決定於毛利率是否可靠。再者,應用過去三年或五年的平均毛利率,要比一年的毛利率更為公正合理。
第五節 存貨的估計 根據上述計算,編製大洋商行損益表如下: 運用毛利率法估計的存貨成本是否正確,主要決定於毛利率是否可靠。再者,應用過去三年或五年的平均毛利率,要比一年的毛利率更為公正合理。

59 零售價法(Retail Inventory Method)
第五節 存貨的估計 零售價法(Retail Inventory Method) 零售價法是根據商品成本與零售價的比率,以估計期末存貨價值的一種方法。 現行的會計處理,進貨是根據成本記帳,銷貨是根據零售價記帳,兩個帳戶的記載不是根據同一基礎。 採用零售價法的企業,除進貨帳戶記載商品的成本外,必須另行設立記錄,按照零售價記載進貨。

60 第五節 存貨的估計 舉例說明本法的應用如下: 應用零售價法,平時不必盤點存貨,即可估計存貨成本,便利財務報表的編製,但期末仍應實施存貨盤點。


Download ppt "第九章 商品存貨."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