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關於張愛玲 小說選讀 李明慈老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關於張愛玲 小說選讀 李明慈老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關於張愛玲 小說選讀 李明慈老師

2 風情萬種 張愛玲 愛玲的母親 黄逸梵 童年時期 學生時期

3 側寫的愛玲 戰後的愛玲

4 波士頓留影

5 上課大綱 關於張愛玲的一生 愛玲小語 傾城之戀賞析

6 關於愛玲的一生 1920~1995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家世 20年代 30年代 40年代 50年代

7 家世 原名張瑛。家族曾顯赫一時,1920年張愛玲出生時已沒落。 祖父張佩綸 ,祖母為李鴻章之女李菊耦
母親黃逸梵,清末南京長江水師提督黃軍門之女,清秀有才華,崇尚西洋文化 為張廷重、黃逸梵長女;弟張子靜 父母不合,父親有鴉片癮,為舊遺老式的人物,母親婚後留學英國 ,學成歸國離婚,張愛玲十歲。

8 求學 七歲開始創作。 中學畢業時,因與後母衝突,遭父親毒打監禁空屋,連患痢疾也不肯替她請醫生,不准讓人替她送藥,這段監禁的日子對張愛玲的寫作有重大的影響 〈在小說《半生緣》,曼楨遭到姊夫強暴的情節,極易讓人聯想到張愛玲遭到父親毒打,並且監禁在家的這段事實。〉 搬去與母親同住,並在母親的指導下,考取了倫敦大學,但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戰爆發,所以改入香港大學。 1931年因日本戰事輟學回上海。

9 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男人 或許張愛玲生命裏最重要的三個男人都是對不起她的。
一是她父親,十八歲時將她監禁,並在她患痢疾後見死不救,使其從此身體虛弱,甚至晚年的病症都可追溯到那次災難。 二是她的第一任丈夫胡蘭成 ,傷了她的心。 三是她的第二任丈夫賴雅,在婚前剝奪了她作母親的權利和樂趣,而且因墮胎使她的健康受損害。

10 胡蘭成與張愛玲 張愛玲前後共有兩段婚姻 第一段發生於抗戰時期的上海,與汪精衛偽政權文化部長胡蘭成的姻緣〈1944至1947〉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情,幾乎全是文學藝術的相互欣賞,也是情感長期孤獨後的結果,使她來不及想政治態度,就陷入情感的漩渦。 最後與他分手,也是因為胡蘭成的移情別戀和性情浮華所造成的。但張愛玲最精采的作品,幾乎完成與此一時期。

11 賴雅與張愛玲 張愛玲的第二任丈夫是美國作家賴雅,兩人於1956年結婚,當時張愛玲三十六歲,而賴雅已六十五歲。
張愛玲1961來台訪問時,多次輕微中風的的賴雅,又再度嚴重腦溢血。因此經濟、照顧工作對張愛玲而言,著實是一個重擔。 張愛玲迫於生活,為香港電影公司編寫劇本,小說創作漸少。 整體而言她和賴雅的婚姻可說是一段苦多樂少的中美姻緣。

12 20年代 一九二○ 九月三十日出生上海,本名張煐 一九二二 遷居天津 一九二四 開始私塾教育 一九二五 母親黃逸梵出洋留學 一九二八
由天津搬回上海 讀 <<紅樓夢>>、<<三國演義>>

13 30年代 一九三○ 改名張愛玲 ; 父母離婚 一九三一 就讀上海聖瑪利亞女校 一九三三
聖瑪利亞女校校刊,刊載第一篇散文 <<遲暮>> 一九三七 「國光」刊載小說 <<牛>>、<<霸王別姬>> 及 <<讀書報告三則>>、<<若馨評>> 中學畢業 一九三九 考進香港大學

14 40年代 一九四一 1.太平洋戰爭爆發 2.輟學開始投入文學創作 一九四三
1.「紫羅蘭」雜誌連載中篇小說 <<沉香肩 ─ 第一爐香>>、<<第二爐香>> 2.「雜誌」月刊刊載 <<傾城之戀>>、 < <金鎖記>> 3.「古今」月刊刊載 <<洋人看京戲及其他>>、<<更衣記>> 4.結識周瘦鵑、柯靈、蘇青、胡蘭成 一九四四 1.「雜誌」月刊刊載 <<紅玫瑰與白玫瑰>> 2.第一本短篇小說集 <<傳奇>> 由雜誌月刊社出版 3.與胡蘭成結婚 一九四五 1.自編 <<傾城之戀>>    話劇 在上海公演 2.抗戰勝利 一九四七  與胡蘭成離婚 一九四八 上海「亦報」連載 <<十八春>>(後改名<<半生緣>>〉 一九四九 上海易幟

15 50年代 一九五二 避居香港 一九五四 <<秧歌>>、<<赤地之戀>>在「今日世界」連載,後在香港出版英文本及中文本 一九五五 秋天離港赴美 一九五六  得 Edward McDowell Colony 的寫作獎金 結識劇作家賴雅,同年八月在紐約與賴雅結婚 一九五八  獲申請往美國南加州亨廷頓 . 哈特福基金會

16 60年代 一九六一 由美訪台,這也是張愛玲唯一一次的台灣行 一九六六 香港「星島晚報」連載長篇小說 <<怨女>>
一九六七 著手英譯清代長篇小說 <<海上花列傳>> 一九六八 「皇冠」雜誌、香港「星島晚報」連載 <<半生緣>> 一九六九 轉入學術研究,任職加州柏克萊大學「中國研究中心」

17 70年代 一九七三 定居洛衫機 一九七五 完成英譯 <<海上花列傳>> 一九七七
<<紅樓夢魘>> 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一九七九 「中國時報」刊載 <<色、戒>>

18 80年代 一九八四 「聯合文學」刊載電影劇本 <<小兒女>> 、<<南北喜相逢>>

19 90年代 一九九三 完成 <<對照記>> 一九九五 逝於洛杉磯公寓,享年七十四歲

20 愛玲小語 「人性」是最有趣的書,一生一世看不完。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最可厭的人,如果你細加研究,結果發現他不過是個可憐人。
不知聽多少人說過,她從前像我那年紀的時候比我還要瘦 ─ 似乎預言將來我一定比她們還要胖。 我喜歡我四歲的時候懷疑一切的眼光。  

21 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
錢太多了,就用不著考慮 ; 完全沒有錢,也用不著考慮了。 能夠愛一個人愛到問他拿零用錢的程度,那是嚴格的考驗。 很多女人因為心裡不快樂,才浪費,是一種補償作用。例如丈夫對她冷淡,她就亂花錢。

22 鐵打的婦德。永生永世微笑的忍耐。 極端的病態與極端覺悟的人究竟不多。 裝扮得很像樣的人,在像樣的地方出現,看見同類,也被看見,這就是社交。 教書很難 ─ 又要做戲,又要做人。 這幾天總寫不出,有如患了精神上的便秘。 書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點是使我近視加深,但還是值得的。

23 對於不會說話的人,衣服是一種語言,隨身帶著的袖珍戲劇。
要做的事情總找得出時間和機會 ; 不要做的事情總找得出藉口。 一個知己就好像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天性中最優美的部份來。 替別人做點事,又有點怨,活著才有意思,否則太空虛了。 有人共享,快樂會加倍,憂愁會減半。

24 我喜歡的書,看時特別小心,外面另外用紙包著,以免污損封面,不喜歡的就不包。這本小說我並不喜歡,不過封面實在好看,所以還是包了。
一個人在戀愛時最能表現出天性中崇高的品質。這就是為甚麼愛情小說永遠受人歡迎 ─ 不論古今中外都一樣。 最討厭的是自以為有學問的女人和自以為生得漂亮的男人。

25 傾城之戀賞析 傾城之戀的時代特殊性 人物分析: 白流蘇與范柳原 薩黑荑妮、徐太太 場景安排: 上海vs.香港
  白流蘇與范柳原 薩黑荑妮、徐太太 場景安排:  上海vs.香港 象徵隱喻:「傾城及其他」城市的傾覆    野火花 蚊香 胡琴 時鐘 主題意識 美學特色:隔離之為美    

26 傾城之戀的時代特殊性 ◎<傾城之戀>之所以引起眾多的討論,就在於它與同時代的無數小說完全不同!抗日戰爭裏的中國作家,幾乎都去撰寫國防文學或民族文學。 ◎在日本侵略香港的時候,<傾城之戀>的故事於焉展開。張愛玲在步伐一致的浪潮中,選擇相反的方向,揮筆解剖中國封建社會的黑暗。她之令人側目,就在其他作家渲染光明色調之際,她跨入了黯淡的世界。

27 華麗而蒼涼的小說特色 張愛玲的小說裡所表現的,是一種蒼涼的意象,蒼涼、淒涼是她所最愛的字眼。這層悲涼底色來自她內心深處的悲涼!傾城之戀,是少數有圓滿結局的作品。 從身世和童年家庭的影響來看,張愛玲的性格形成其來有自,何況她眼看著自己高貴的家族在社會中瓦解、破敗,心中的失落是徹骨的 另一方面她自己也是家庭的失落者,所以張愛玲的小說多以悲劇收場,但這灰色蒼涼的情調,卻成了她獨樹一格的風格。

28 人物分析 在張愛玲筆下的,並非英雄人物,而只是一位尋常的、被遺棄的傳統女性。
●白流蘇 在張愛玲筆下的,並非英雄人物,而只是一位尋常的、被遺棄的傳統女性。  小說中白流蘇出身名門,並不是個「傾國傾城」的美人,只是一個離婚婦人,作者用反諷的手法,塑造出中國女人的悲劇性。 被毆離婚,不但沒有得到家庭的同情,卻遭到娘家兄嫂的冷言奚落,彷彿她攜回家族的侮辱 無路可走,家人有意要其奔喪,做死人的寡婦 白流蘇生命的轉折,出現在她果敢的離家出走,是另外一種隔離決裂的象徵,但結果成了傳奇。

29 ●范柳原 ◎自小生長於英國,華僑富商與交際花的私生 子。 ◎有錢有閒,情場老手但也有著孤獨與自憐
◎自小生長於英國,華僑富商與交際花的私生 子。  ◎有錢有閒,情場老手但也有著孤獨與自憐 ◎吃喝嫖賭樣樣都來的翩翩紳士,獨無意婚姻 ,以為婚姻是長期的賣淫 ◎原與流蘇之妹寶絡相親,但在其眼中流蘇為 難得碰上真正的中國女人 ◎一心想讓流蘇成為「懂他」的情婦 §流蘇要面子、名份與生活保障→名門淑女矜持  柳原要暫時的愛與滿足→擁有感情的主控權  

30 兩性對決:白流蘇與范柳原之間的愛情 ◎有過洋化歷練的范柳原,並未脫離男性的優越地位。希望白流蘇只是他逢場作戲的對象,無需在這場遊戲中負起任何責任。 ◎白流蘇非常能夠洞察范的用心,在行動與思考上自然不免抗拒著。她所抗拒者,顯然是提防父權陰影的復現。〈因此主動回上海〉 ◎這對異鄉男女終於彼此放棄對決,放棄了矜持與傲慢;因為香港突然陷入戰火。戰爭是集體命運,生死的問題超越了個人的歷史包袱。 ◎在死亡陰影之下,傳統父權的優越感,以及女性的自卑感都被驅散了。剩下來的,乃是他們兩人的相濡以沬。

31 精神戀愛?流蘇懂柳原嗎? ◎而柳原唸詩經:「死生契闊,與子相悅,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感嘆自己軟弱做不了主
◎二度赴港,柳原接流蘇時說:「你就是醫我的藥」出自「金瓶梅」,李瓶兒對西門慶說:「你就是醫奴的藥」 ◎而柳原唸詩經:「死生契闊,與子相悅,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感嘆自己軟弱做不了主 ◎套用的妙,感嘆的好,可惜流蘇國文程度差,聽不懂。兩人的不搭調,程度懸殊是癥結之一 ◎精神戀愛只是柳原釣流蘇的技倆。發生關係得手後,第二天就說,要回英國一年半載!

32 印度公主/薩黑荑妮vs.徐太太 一 薩黑荑妮公主 ◎故事中另外一個傳統古代佳人
一 薩黑荑妮公主   ◎故事中另外一個傳統古代佳人   ◎這位象徵古印度的天魔女,也是流蘇唯   一的勁敵,是柳原刺激流蘇的棋子。因為  錯生了時代,在變動中倒了下去。   ◎在張愛玲卓越的手法下,薩黑荑妮一個反  襯流蘇的重要人物。 二 徐太太:報喪者 媒人       利用者〈安排流蘇赴港的真正用意?〉

33 場景:上海vs香港 ◎在傾城之戀中的兩座城市:上海與香港 ◎上海──守著古舊的步調過活、 充滿繁華過後的悵惘,跟不上時代
     充滿繁華過後的悵惘,跟不上時代 ◎香港──新時代文明的世界、      充滿流動生機的城市 ◎城市文學──傾城之戀裡可看出文學中的城市  意象,往往比切實的描寫更能強烈的表現  出城市的風格與個性。城市文學的興起並  不早,一直到近代才出現較多的作品。

34 象徵隱喻:城的顛覆 1香港城的傾毀 2流蘇心城的解除 3封建社會、父權社會的瓦解
2流蘇心城的解除    3封建社會、父權社會的瓦解 ◎「傾城之戀」意象運用之多,令人咋舌。而 其意象運用之妙也令人驚嘆。如「城」的意 象,第一層也許是單純地指香港城的傾毀, 第二層可以指流蘇心中那座防禦的城的傾毀, 心防的解除。而第三層則指封建社會的傾倒 不復存在,光是「傾城」便具多種象徵,由 此可知,傾城之戀意象運用之成功

35 白公館及老鐘 ◎ 「白公館」─整個中國的縮影
白公館及老鐘  ◎ 「白公館」─整個中國的縮影 充滿腐朽氣息的沒落家庭,象徵舊時代社會遺留下的傳統桎梏,跟不上時代改變的腳步!白公館的人對於流蘇的歧視,及種種不合理的對待,有如長期籠罩著傳統婦女的濃霧。 ◎篇首白府「時鐘撥慢了一點鐘」:表達白公館的堅持過往、暮氣沉沉與時代脫節。 ◎前後的胡琴聲有如序曲與尾聲 ◎篇末四奶奶再嫁: 表白家崩潰/表封建中國不再維持

36 ◎主角姓名 「白流蘇」+「范柳原」 (殘花敗柳?離婚婦人vs. 私生子 流蘇為白花植物「流疏」的諧音〉
 名字嵌進了一「白」一「黑」,薩黑荑妮  便成了流蘇的另外一個「投影」。 ◎蚊香意象的使用: 1流言蜚語 2在前表徵流蘇的孤苦與求生的決志  在後是流蘇報復收功的可慰 3在前的蚊香火柴為流蘇唯一的火光,燃燒的 青春尾巴。但日後有范柳原為她點燈! ◎流蘇眼裡的野火花〈兩次出現→夜遊、同寢〉 象徵:表白的愛情與欲望

37 隔離之為美學<傾城之戀>1 ◎人生的隔離: 文學生命盛放於二十歲到三十歲的張愛玲,一生的命運都是孤絕的,晚年更是離群索居。 ◎時代的隔離:
張愛玲奠定名聲時,上海正在日本傀儡汪精衛的操控之下。當時整個中國土地浴火於戰爭煙幕裏,唯獨上海被認為是一座「孤島」。 ◎<傾城之戀>的隔離 「出走」 與「 戰爭」:隔離並瓦解父權

38 隔離之為美學<傾城之戀> 2 ◎<傾城之戀>的故事結局,肯定流蘇愛情之宣告完成。
◎但要完成一個平凡的愛情,竟然需要讓整座城市陷落,這正好點出了傳統父權力量之沉重而龐大。〈城市與家以男性為主〉 ◎出走,是另外一種隔離的表現 小說中家庭不再是護衛個人情感的堡壘,而是封建社會歧視女性的戰場。流蘇決定離開家庭,離開上海,投入殖民地異域的香港;這項行動無疑是切斷與父權社會的連繫。女性之擺脫權力支配,勇敢走向自主的道路 。

39 ◎以往女性要得到愛情,就必須瓦解父權;父權之崩解,則有賴戰爭的爆發。戰爭終於發生,使白流蘇與父權社會全然隔離。
◎一旦隔離的工作完成,女性的愛情也隨之完成。張愛玲建構的隔離美學,於此獲得飽滿而完整的詮釋。


Download ppt "關於張愛玲 小說選讀 李明慈老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