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歸因:解釋社會行為 授課老師:林東龍 授課日期:2005/10/7
2
內容綱要 何時做歸因 歸因的重要性 歸因的基本原則 如何做歸因 對他人的歸因 對自己的歸因 歸因歷程的偏差 控制錯覺 歸因的個別差異
問題討論
3
何時做歸因? 人何時問為什麼? (一)好奇心 如:新經驗、新事物… (二)意料外的事情 如:洋基輸球、連戰落選、王力宏出櫃…
(三)負面、痛苦與不愉快的事件 如:親友罹病或過世、女友懷孕… (四)面對事情的不確定性。 如:手術後可能結果、解僱、功課被當、面對死亡…
4
歸因的重要性 為什麼歸因很重要? (一)預測與控制環境之需求。 生理滿足、安全、愛、自尊、自我實現 (二)歸因決定我們的感覺、態度與行為。
如:開車時,別人突然煞車… 朋友經商失敗…(別人捲款潛逃VS.投機性投資) (三)歸因影響對未來的預期。 如:中樂透(明牌準確VS.恰巧) 事業成功(貴人相助VS.個人才華)
5
歸因的基本原則 素樸心理學 普通人對於人類行為所抱持的一般理論。 原因向度 (一)內在歸因VS.外在歸因 如:當期末社會心理學被當的時候,…
當男(女)朋友與你提分手的時候,… 內在:心情、態度、人格、健康、能力… 外在:他人壓力、金錢、天氣、情境… (二)穩定性VS.不穩定性 不穩定:天氣、投手投球能力 穩定:法律規範、勤儉、興趣
6
(三)可控制性VS.不可控制性 可控制性:平時努力 不可控制:運氣、情緒 (四)原因向度潛在問題 1.多元原因 2.因人(因對象)而異 如:興趣的穩定度、誠實的穩定度 對待小孩時的情緒VS.對待成人時的情緒
7
如何做歸因—共變與折扣原則 共變模式 (一)定義:尋求某原因與某結果之間在不同狀況下的連結關係。 如:小王稱許小明很有才能(或漂亮)…
美鳳說某間餐廳很好吃,… (二)原因類型:刺激對象、行為者,以及情境。 (三)訊息類型(向度) 1.區別性訊息(刺激對象):僅對這個刺激對象才有,其他對象則無? 如:小王只對小明說或亦對其他對象說? 美鳳只說過這家餐廳好吃或也常說其他餐廳好吃?
8
2.同意度訊息(行為者):此情境中的其他人是否也有同樣行為?
如:只有小王對小明稱許,或仍有其他人對小明稱許。 只有美鳳說這家餐廳好吃或仍有其他人說過。 3.一致性訊息(情境):此人在其他情境是否有相同反應? 如:小王只有在這個場合稱許或亦在其他場合稱許過。 美鳳只有在特殊場合說過或亦在其他場合說過。
9
歸因練習 狀況一:高區別性、高同意度、高一致性(歸因對象?) 狀況二:低區別性、低同意度、高一致性(歸因對象?) 狀況三:高區別性、低同意度、低一致性(歸因對象?) 折扣原則 如果在導致某個結果的原因中,除某個原因之外還有另一個看似合理的原因存在,則本來的原因所扮演的角色會被打折扣。 如:業務員請客,…(喜歡我VS.推銷產品) 明牌衣服大減價,…(回饋客戶VS.過季或瑕疵商品) 罪犯表現良好,…(誠心悔改VS.增取假釋機會)
10
對他人的歸因—特質或情境歸因? 對等推論理論—用來解釋人如何形成特質推論 (一)社會期望性 社會不期望的行為會導致人做基本特質的推論。
如:執法人員知法犯法、公關組長(歌星)表現不活潑、醫師收受紅包 (二)情境限制 VS. 個人選擇 選擇可折扣掉情境歸因。 如:犯人遭警察擊斃(犯人持有武器VS.反人無武器) 辯論分組(選擇性VS.強制性)
11
(三)社會角色 社會角色可折扣掉特質歸因。 如:牧師贊成墮胎、消防隊員四處放火、母親遺棄嬰兒 (四)真正特質的預期 人的行為與我們對他們的預期一致,會做特質歸因。 如:藍營支持者,但聽到有人批評藍營仍拍手叫好… 同性戀者,但仍維持異性交往… (五)有其他原因存在 如:為了賺錢,藍營支持者到民進黨部主持晚會
12
對自己歸因 原則 內省 VS. 外顯行為與對環境力量的知覺推論 如:我是一個好學生或壞學生… 我的個性外向或內向…
自我知覺理論(self-perception theory) 人會利用外在行為線索,來推論自己真正態度。 如:定期儲蓄 勤儉、積極參與社團 活潑外向 問題:外在酬賞是否一定傷害內在動機? 幫助他人 熱心(志工應給予多少酬賞?) 情緒的歸因 1.激起狀態之命名 2.錯誤回饋研究 當外在原因能提供一個看似合理名稱時,即使假的內在感覺也足以體驗到情緒。 如:神經緊張 工地施工噪音
13
錯誤歸因 (一)將真實的激起,錯誤歸因為中性刺激。 (二)錯誤回饋的治療效果(課本範例,p98)。 歸因與情緒 不同歸因,不同情緒。 如:考試考不好…(制度不公、不夠用功、不夠聰明) 發生車禍…(超速、閃避兒童、天候不佳) 歸因與文化 行為歸因的文化差異:特質或情境? 如:功成名就時,…(個人才能VS.受到栽培、團對成就) 個人貧窮…(個人懶惰VS.機會剝奪)
14
歸因歷程的偏差 凸顯性 如:誰較具支配性?(課本案例,p104) 對行動者特質過度歸因 忽略所在情境。 如:貧窮是因為自己不努力?!
服務態度不良,是因為他本身很冷漠?! 學生上課睡覺,是因為學習動機低?! ★問題—為何如此? 1.認知有限性 2.有助於互動
15
行動者與觀察者 (一)行動者反而過度強調外在因素。 如:課程要求嚴格(老師特質VS.職責所在) (二)行動者、觀察者歸因的反例 發揮同理心 錯誤的同意度 誇大自己的意見和行為與他人相同的程度。「別人也應該一樣吧?!」 如:政治人物都宣稱自己代表多數民意… ★問題—為何如此? 1.選擇性曝光 僅專注於自己意見(較為凸顯) 3.強化自己信念、維持高自尊
16
自利的歸因偏差 (一)居功諉過 如:團體報告成績好 自己貢獻 團體報告成績差 組員不努力 (二)自利歸因的性別與文化差異 男性較女性進行自利歸因 (三)自利歸因的可能調適效果 肯定自我的控制能力
17
偏差從何而來 認知捷徑(強調效率)、注意凸顯刺激、基本歸因謬誤、滿足自己需求與動機、留下印象的需求等。
18
控制錯覺 定義 人對自己命運的控制比實際情形大。 如:責備受難者!—長期受家暴的婦女、深夜夜歸被強暴的女子、高級汽車遭竊 公正世界的信念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控制感受威脅 恢復控制:錯覺是適當的調適所必須的!
19
歸因的個別差異 控制所在(locus of control) (一)定義 從自己或環境角度來解釋事件的傾向。 (二)類型
內控: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包括正、負向增強事件的發生。 外控:增強事件的發生是由運氣、機會或其他強勢者等外在因素所控制。 歸因型式 悲觀的解釋型式:對負面事件做普遍的、穩定的與內在的歸因—與憂鬱有關。 控制所在的文化差異 (一)當想要留給別人好印象:內控的普遍文化信念。 (二)西方:內控 VS. 東方:外控。
20
問題討論 您經常使用的歸因方式為何?有無因所處環境不同而有所差異?試舉例說明之。
您認為基督教與佛教教義中,其歸因模式有無差異?試舉例說明之。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