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及机械效率 §4—1 概述 §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4—3 用杆组法作平面机构的 力分析(不计摩擦力)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及机械效率 §4—1 概述 §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4—3 用杆组法作平面机构的 力分析(不计摩擦力)"—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及机械效率 §4—1 概述 §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4—3 用杆组法作平面机构的 力分析(不计摩擦力)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及机械效率 §4—1 概述 §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4—3 用杆组法作平面机构的 力分析(不计摩擦力) §4—4用极力法作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4—5用茹可夫斯基杠杆法作平面 机构的力分析 §4—6机构的机械效益

2 §4—1 概述 一.机械中的作用力: 1.驱动力: 驱使机件运动的力。其功为正,叫输入功。 2.阻 力: 阻碍机构运动的力。其功为负。
1.驱动力: 驱使机件运动的力。其功为正,叫输入功。 2.阻 力: 阻碍机构运动的力。其功为负。 1)工作阻力:机器完成生产过程而受到的阻力。其功叫输出功。 2)有害阻力:工作阻力以外的阻力。 3.重 力: 质心上升时为阻力,反之为驱动力。较小,常不计。 4.惯性力: 构件变速运动而产生的力。 二.力分析的种类: 1. 静 力 分 析: 不计惯性力引起的动载荷的力分析。 2. 动 力 分 析: 同时考虑动、静载荷的力分析。 3.动态静力分析: 把惯性力作为外力加在机构上后,机构处于静力平衡,可用静力分析法对其分析,此法叫动态静力分析。

3 §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一.平面运动构件: 设:s. m. Js是构件的质心、质量及绕质心轴的转动惯量。
则: Fi = -m as Fiˊ= Fi Mi = - Jsα h = Mi/ Fi 简化成一个力(见图4-1a)

4 二.转动构件: 1.转轴不过质心: 1)α=0(等角速) Fi = -m as ,Mi = 0 2)α≠0(变角速):
Fi = -m as 合成 Fiˊ= Fi Fiˊ总比Fi离A更远 Mi = - Jsα h = Mi/ Fi 2.转轴过质心: Fi≡0 , 仅可能存在Mi 三.平移构件: Mi≡0 1.等速: Fi = -m a≡0 2.变速: Fi = -m a

5 §4—3用杆组法作平面机构的力分析(不计摩擦力)
一.运动副中的反力 已知: 作用点:铰链中心 方向:⊥导路 方 向:公法线方向 作用点:接触点 未知: 大小,方向 大小,作用点 大小 二.杆组的静定条件: 1.静定条件:能列出的独立力平衡方程数等于所有力的未知 要素数。 注:满足静定条件时,构件组中所有力未知要素都可由力平衡方程求出

6 2.静定构件组: 1)静定构件组:满足静定条件的构件组 2)杆 组:不可再分的、自由度等于零的构件组。杆组满 足:3n-2PL= (4-1) n — 杆组中的构件数, PL — 杆组中的低副数 ∵每个构件可列出三个独立的力平衡方程,而每个低 副含有个未知力要素 ∴含n个构件,PL个低副的构件组要静定,必须满足: 3n-2PL=0 3)结 论: 杆组总是静定的(∵杆组满足上述静定条件) 3.平衡力(或平衡力矩): 与机构中各构件上的已知外力和惯性力相平衡的待求外力 (或外力矩)。   三.机构力分析的步骤: 力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各运动副的反力和机构上的平衡力。以下以一个实例来说 明分析步骤。 例4-1:已知条件见P.46.

7

8 解:1.运动分析: 取μL 作机构图: 见图a 取μV 作速度图: 见图b VC = VB + VCB 取μα 作加速度图:见图c aC = aB + anCB + atCB 2.确定惯性力 Fi1 = m1aS1 = m1·μa· p′s1′ Fi2 = m2aS2 = m2·μa· p′s2′ Mi2 = JS2α2 = JS2·μa·nc′/L2 Fi2 、Mi2 合成为一个Fi2′如下: Fi2′= Fi h2 = Mi2 / Fi2 3.杆组力分析: 对2-3杆组,受力如图d 1)对构件3: 受R23 ,Fi3 ,F3 和R43 作用,∵前三个力都通过C.∴R43 也 通过C点 2)求R43: R43a + Fi2′b + ( Fi3 - F3 ) = 0 R43 = ( F3d - Fi3d - Fi2′b )/a 3)求R12: ΣF = R12 + R43 + Fi3 + Fi2′+ F3 = 0 取μF(N/mm)作为多边形如图e) 得R12

9 4.原动件力分析: 1)求R41 : 对杆1: ΣF = R41 + R21 + Fi1 = 0 R41 = -( R21 + Fi1 ) 2)求M1: ΣM1 = M1 = R21e

10 §4—4用极力法作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一.极力法基本原理 设:F1、F2、F3和V1、V2、V3分别是构件1、2、3上的作
用力和力作用点的速度;θ1、θ2、θ3是Fi与Vi的夹角,P14 等是机构的瞬心

11 1.基本原理:虚位移原理,即: ΣFiVicosθi= 0 2.应用公式: 记, гi.ωi为Fi的作用点至i构件绝对瞬心的距离和i构件的 角速度。 hi为Fi到i构件绝对瞬心的距离。 则: ΣFiVicosθi=ΣFiωiгicosθi=Σ±Fihiωi= 0 式中, θi>90°时,“±”处即“-”,否则,取“+”. 如对上例: F1h1ω1- F2h2ω2+ F3h3ω3= *或 M1ω1- M2ω2+ M3ω3=ΣMiωi= 0 若F1. F2. F3中二力已知,一力未知,未知力即可由上式求出.

12 二.含弹簧机构的力分析 若上述1、2杆以拉簧相连,则F2= -F1,已知F3时,它们可 求出如下: 三.气液动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P. 略 *式中. Mi = Fihi ——第i杆上的作用力Fi对i构件绝对瞬心的矩 四.用极力法间接求运动副反力. 极力法中不含运动副反力,但求出外力后,有时极易求反力, 以下以R23为例说明其方法: 1.将R23沿海2、3杆分解成R23′,R23″.如图 2.求R23″: 取2为分离件,对P12取矩得 R23″= F2a′/b 3.求R23′: 取3为分离件,对P34取矩得 R23′= F3h3/c 4.求R23: R23 = R23′+ R23″

13 §4—5用茹可夫斯基杠杆法作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一. 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 即上节讲的虚位移原理: ΣFiVicosθi= (1)

14 2.计算公式: (1)式使用不便,简化如下:I点的绝对速度Vi在速度图中对应于线段 Pi,将Fi转90°(顺/逆时针均可)后移至速度图中的i点,再过P点作转向 后的Fi作用线的垂线,其长度为hi.显然: hi = Picosθi= (Vi/μv)cosθi 于是: ΣFiVicosθi=ΣFiμvPicosθi=ΣFihi= (2) 3.速度多边形杠杆法: (2)式的实质是:将机构上的作用力Fi(含惯性力)沿同一方向转90°后移到速度图中的对应点,然后将速度多边形视作"杠杆",各力Fi对极点 P求矩,故茹氏杠杆法也叫速度多边形杠杆法. 二.解题步骤: 以下举例说明之: 例4-5:(P.49)

15 1)以任意长度Pb1表示VB1作速度图(右图),按§2-6,左图
等效于中图。于是: VB2 = VB1 + VB2B1 大小 ? Pb ? 方向 ⊥BC ⊥AB ∥BB′ 2)将已知力矩M3分解成等值反向的两个力F3. 3)将各力逆时针转90°,移到速度图中的对应点. 4)各力对极点P取矩: ∵ F2 = -F1 ∴ F2h2- F1h1- F3Pb2= 0 F1= F2= F3Pb2/b1b2

16 §4—6机构的机械效益 一.  定义: 机械的输出力Fo(矩)与输入力Fi(矩)之比叫机构的机械效益.记为δ: 即 二.铰器机构的机械效益:

17 M1 -1杆上的输入力矩 M3 -3杆上的输入力矩,与阻力矩等值反向。
∵按极力法: M1ω1- M3ω3= 0 三.摆动液压缸机构的转移矩: 自学


Download ppt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及机械效率 §4—1 概述 §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4—3 用杆组法作平面机构的 力分析(不计摩擦力)"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