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1. 1960年王文興在台大外文系期間與同班同學白先勇等人創辦?
(A)現代白話文學 (B)現代鄉土文學 (C)現代文學 (D)現代語文雜誌 Ans:(C)現代文學
2
2. 王文興的〈命運的跡線〉一文所著力描寫的是屬於?
(A)自我認知的錯誤 (B)內心隱微的糾結 (C)涉及「家」所不能解決與滿足個人的裂縫 (D)以上皆是 Ans:(D)以上皆是
3
3. 〈命運的跡線〉故事發展的時間,是在哪一個季節?
(A)春 (B)夏 (C)秋 (D)冬 Ans:(D) 冬
4
4. 下列何者是本篇中對一個好學生的描述? Ans:(A)身材瘦弱 (A)身材瘦弱 (B)相貌醜陋 (C)尖銳的小鼻子
(D)兩張乾裂脫皮的紅嘴唇 Ans:(A)身材瘦弱
5
我能為自己做什麼?
6
王文興
7
書 籍 介 紹 書名:《十五篇小說》 篇名:〈命運的跡線〉
8
作者介紹 簡介 王文興(1939年9月24日)出生於 福建省福州,1946年,舉家遷台, 先住在台灣南部的東港,兩年後遷
居臺北,他早在高中時期就對文學 產生了興趣,同時開始寫小說。 高中畢業後,考取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1960年和同班同學白先勇、歐陽子、陳若曦等人創辦《現代文學》雜誌。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9
作者介紹(續) 作品介紹 王文興很少參加文壇活動,專心教書和寫作,由於下筆謹慎,他的作品很少,幾十年來,只有從《龍天樓》改名為《玩具手槍》,再改名為《十五篇小說》的短篇小說集, 《家變》 、 《背海的人》兩部長篇小說以及隨筆評論《書與影》 、 《小說墨餘》 《星雨樓隨筆》 。 資料來源:
10
王文興作品 王文興的《家變》是一本非常具有爭議性的長篇小說。王文興從1966年開始寫作《家變》,在1973年出版,發表後造成軒然大波。
內容到形式、情節、結構,語言文字,在當時的台灣文壇都是創新的,甚至又些拗口 。
11
王文興作品 作家張系國指出:「《家變》寫出年輕一代對老一輩的心理變化,要比同類型的小說深刻得多。」台大外文系教授顏元叔則說:「《家變》在文字之創新,臨即感之強勁,人情刻畫之真實,細節抉擇之精審,筆觸之細膩含蓄等方面,使它成爲中國近代小說少數的傑作之一
12
課程活動 1.你看過你的手嗎? 2.請仔細觀察你的左右手。 3.在紙上畫出自己的手。你畫的是哪一隻手? 4.請在你畫的手上,寫上一句話。
13
王文興:〈命運的跡線〉 1.為什麼要這麼相信命運? 2.人可以改變命運嗎? 3.為什麼要瞭解自己的壽命? 4.高小明迷信的原因?
5.父母為何沒有適時的給予協助? 6.從醫生的角度。為什麼他會這樣猜測? 7.為什麼他會對未來失去希望?
14
王文興:〈命運的跡線〉 環境 / 自己 自己 / 自己 他人 / 自己
15
王文興:〈命運的跡線〉 我在想什麼? 我在乎別人的眼光嗎? 誰能瞭解我?
16
王文興:〈命運的跡線〉賞析 講一名憂慮自身健康的少年,如何在同儕流行的算命話題中感覺受到傷害,而陷入強大的憂鬱,以終刀片劃傷手掌,意欲延伸過短的壽命線,而幾乎縮減了性命的故事。
17
〈命運的跡線〉情節架構1 季節-冬-象徵那不可更改的既定時序和命運。如「手相」-先天命定的牢籠 兩個人的對比:
一個壞學生(相貌醜陋、尖銳的小鼻子、兩張乾裂脫皮的紅嘴唇,擅長說謊、考試作弊) 一個好學生(身材瘦弱、烏黑大眼射出炯炯的光茫、奇特、神秘,具異稟)
18
〈命運的跡線〉情節架構2 悲劇的隱伏: 戰勝命運的象徵:永恆不滅的「疤痕」 自我存在的證明 1.「自我的認知」的錯誤:不肯忘記命運、自我封
閉…… 2.親情的疏離與學校的裂縫 3.少年情懷的假想(醫生角度) 戰勝命運的象徵:永恆不滅的「疤痕」 自我存在的證明
19
〈命運的跡線〉主題 以「自我傷害」延長人壽或證明愛情,都是少年落實自我生命的重量。
而〈命運的跡線〉著力描寫的,是屬於少年內心隱微的糾結,那自我認知的錯誤。同時,也涉及了「家」所不能解決與滿足個人的裂縫。
20
我是誰 我是誰 我是誰
21
問與答 1.王文興〈命運的跡線〉闡述「誰能了解我?」,請申述你了解你自己嗎?
2.試從實務上就「環境V.S自己」、「自己V.S自己」、「他人V.S自己」說明自己如何調適這些關係?
22
問與答 3.現代外面的相命館普及,就「手相」而言你相信嗎?又如何面對「相命仙仔」的說詞呢?
4.王文興的〈命運的跡線〉有強調「戰勝命運的象徵」,對你有何啟示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