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一九四九年之後的中國電影.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一九四九年之後的中國電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九四九年之後的中國電影

2 一九四九年 一九四九年之後,中國影人分居兩岸三地 1.北京 2.香港 3.台灣

3 大陸第四代導演 1949年解放之後的大陸導演,電影雖大多歌頌革命,基本上仍以平民老百姓題材為主,且維持一定的藝術水平 代表導演: 謝晉
代表作: 舞台姐妹(1965)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十年浩劫,北京電影學院關閉,多數影人或遭批鬥死亡,或改拍樣板戲,電影產量極其有限

4 香港電影 1949年大部份上海影人流亡到香港成立電影公司,持續上海時期的影業 1.邵氏公司(天一公司) 2.電懋公司(國泰公司)
3.長城公司(左派)

5 台灣電影 1949年遷台 農教公司(中影) 中製(國防部) 台製(台影) .

6 台語片時期 民國四O年代中期~ 五O年代中期 台語片興盛

7 五O年代末沒落 (1)國語政策 (2)跟風搶拍 (3)電視影響

8 黃梅調電影 邵氏公司 代表導演: 李瀚祥 代表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台灣萬人爭看,台北成為“瘋人城”,凌波一夜成名

9 代表人物 1.李瀚祥:1964來台組國聯電影公司,提昇台灣製片水準,促使國語片快速發展 2.張徹: 陽剛武打片 3.楚原: 古龍式武俠片

10 健康寫實片 中影公司-龔弘 民國六O年代—健康寫實片 代表電影--街頭巷尾、養鴨人家、蚵女

11 代表人物 李行 原名李子達。原籍江蘇武進,生於上 海。1948年遷居臺灣, 轉入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教育系。1957年起任導演。1958年執 導台語片《王哥柳哥遊臺灣》。1963年導演影片《街頭巷尾 》,以平實的手法刻畫了小人物之間 的真摯感情。1963年導演反映臺灣沿海蚵民生活的影片 《蚵女》,1964獨立導演的影片《 養鴨人家》,具有濃厚的鄉土風味, 1964年獲第三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 、最佳導演獎。1967年導演影片《路 》,同年獲第六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獎。19 71年導演的影片《秋決》,具有濃厚 的古典風格,獲第十屆金馬獎最佳劇 情片獎、最佳導演獎。後又導演《吾 土吾民》、《汪洋中的一條船》、《 小城故事》,分別於1975年、1978年 、1979年獲第十二屆、第十五屆、第 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汪洋 中的一條船》同時還獲最佳劇情片導 演獎,導演本人並因此片於1978年獲 臺灣當局頒發的華夏獎章,成爲臺灣 電影界獲得此項獎章的第一人。

12 拳頭 VS 枕頭 民國六O~七O年代—國片產量最豐時期, 平均每年在100部以上 (1)武俠片:胡金銓 俠女、龍門客棧 (2)瓊瑤愛情文藝片
白景瑞、劉家昌 (3)反共愛國片 (4)功夫武打片:李小龍(嘉禾)

13

14


Download ppt "一九四九年之後的中國電影."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