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铁岭市卫生学校 中医药教研室 赵立彦.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 含义:气味芳香,以化湿辟浊,健运脾胃 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  性能功效:本类药多辛香温燥,主入脾胃 经,功能疏畅气机,宣化湿浊,健胃醒脾, 兼解暑发表。  适应范围: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所致的脘.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付俊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 级 学号: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从数量和种类 来说都占了地球上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绝大 多数。但教材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介绍。 这篇论文将从昆虫的生存特性和生理特 点来介绍地球上昆虫繁盛的原因。
Advertisements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 治疗概况. 肠易激综合症(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肠功 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 存在间歇发作的腹胀、腹痛、排 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而无器 质性疾病证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肠功 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 存在间歇发作的腹胀、腹痛、排.
第六节 利水渗湿药 定义:凡以通利小便,排泄水湿为主要 作用,常用以治疗水湿病证的药物,称 为利水渗湿药。 适应证:主治水湿病证,水湿同为阴邪, 因其停留的部位不同,常见的病症有: 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泄泻、 痰饮、带下、湿痹、湿温、暑湿、湿疹、 湿疮等。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 具有消除痰饮作用, 以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 统称为祛痰剂.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 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 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一. 含义 :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1 .特点:味甘淡或苦,性寒,主入肝胆。 2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3 .主治:湿热黄疸(阳黄): 目黄、身黄、小便黄。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第十六章 消 食 药.  凡以消化食积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 饮食积滞的药物,称为消食药。 一. 含义 :
教学目的 掌握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 效成分、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 理气药的功效主治; 理气药常用的实验方法 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效 成分、药理作用 教学重点 理气药的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 效成分与药理作用。 第十二章.
第八章 解 表 药解 表 药. 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表证的 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一. 含义 :
第二节 芳香化湿药. 定义: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醒脾作 用的药物,称化湿药。 湿邪为患湿邪为患 湿邪化热 湿热证 清热燥湿药 苦寒 清热燥湿 暑湿湿温 湿阻中焦 芳香化湿药 辛温香燥 芳香化湿 水湿浸淫 水湿病证 利水渗湿药 甘淡平 渗利水湿 水湿积聚 水肿实证 峻下逐水药 多有毒 峻下逐水 风湿浸犯.
第一章解表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麻黄 - 桂枝 药对出处《伤寒论》 麻黄 桂枝 麻黄 桂枝组成.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 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气剂.
解表剂 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湿 阻.
第二十章 祛湿剂.
第十五章 理气药 【含义】凡以疏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 物,称为理气药,又叫行气药。
第九章 祛湿药 掌握化湿药藿香、苍术的功效、主治和特点。 凡能祛除湿邪,治疗水湿证的药物叫祛湿药。
泄 泻.
感冒中成药合理使用 德胜中心 刘桂伶.
开窍药 一、含义: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二、功效: 开窍醒神(通关开窍、启闭回苏、醒脑复神)
第十讲 温里药 含义: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叫祛寒药。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祛风湿药.
第 十 一 章 理气剂.
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中药学 铁岭市卫生学校 中医药教研室 赵立彦.
中药学总论 董振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
中 药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医教研室 齐贺彬.
第九章 清 热 药.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第八节 理气药 定义:凡以舒畅气机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祛 湿 剂 定义: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祛湿剂。属"八法"中的"消法"。 1.
主题活动三春天的聚会 ——神奇的中草药 大班(下) 文昌湖区萌水镇希望幼儿园 黎萌.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含义】祛风湿—指以苦燥之性的药物祛除流于 肌肉、经络、筋骨、关节等处的风湿之 邪,用治风湿痹痛的方法。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第十五章 祛湿剂.
1.特点:多为辛苦寒(辛能发散、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入肝脾肾经。 2.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 3.主治:风湿热痹。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方剂与中成药 十七、消食剂 医学与健康学院 陈 力.
实 证 定义: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 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 表现的 病理概括。 包括气滞、血瘀、湿阻、痰、
第四节 祛风湿药 定义:凡是以祛风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风湿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经行感冒.
气血同病辩证.
第十五章 祛 湿 剂.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祛湿药对.
消食药.
第十五章 理 气 药.
消化功能调节药.
呕 吐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郭淑云.
第七节 温里药 定义:凡是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适应证: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祛 湿 剂.
利水渗湿药.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积 滞 儿科教研室.
消 食 剂.
方舟®定喘止咳胶囊.
白云小学 一(5)班 陶官森.
第五章 实 证 概 述.
浅表性胃炎什么症状.
第五章 化湿药.
第十一章理气剂 【要求】 1 、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药学 铁岭市卫生学校 中医药教研室 赵立彦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 含义:气味芳香,以化湿辟浊,健运脾胃 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  性能功效:本类药多辛香温燥,主入脾胃 经,功能疏畅气机,宣化湿浊,健胃醒脾, 兼解暑发表。  适应范围: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所致的脘 腹痞满、呕吐泛酸、食少体倦、口甘多涎, 舌苔白腻等症,对于湿温、暑湿等证,亦 可选用。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 配伍:寒湿-温里药,湿热-清热燥湿药, 脾胃虚弱-补脾健胃,行气有助于湿邪的 化除,故常配行气药。  使用注意:  1 .多辛香温燥,易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 气虚者慎用;  2 .大多含挥发油,系其有效成分,故入煎 剂宜后下,不宜久煎,以免降低疗效。

苍 术  来源:  菊科植物茅苍术  或北苍术的根茎。

苍 术  祛湿的要药,不论内湿,外湿都适用  性能特点:本品苦辛性温,芳香燥烈,燥 湿力强,能使湿邪除而恢复脾的运化功能, 为治湿阻中焦证的要药,一般以舌苔白腻 厚浊为选用的依据,并能解表及明目。

苍 术 性能:辛、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解表

苍 术  主治:  1 .湿阻中焦证,痰饮,水肿。  湿浊困脾之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水肿 等症,常配陈皮、厚朴、甘草等,如平胃散。  2 .风寒湿痹,表证夹湿。辛能发汗,苦能燥湿, 内能化湿浊之郁,外可解风湿之邪,对湿邪为病, 不论表里上下皆可随证配伍,尤以寒湿为宜。风 湿性关节肿痛,常配防己;治下焦湿热,常配黄 柏、牛膝。  3 .夜盲症及眼目昏涩。可单用,或与猪肝、羊 肝蒸煮同食。

苍 术  备注: 苍术治疗夜盲症的方法是用苍术 500 克,放置砂锅内加水用慢火煎煮,将药 汁滤出后,再加水煎取,直到煎至苍术无 味,弃其渣,将药汁并入一锅内,以慢火 煎熬,使水分蒸发一部份,浓缩成薄膏状, 加入蜂蜜 200 克,和匀即成。每日早晚空腹 时以开水调服一汤匙, 30 天为一疗程,一 般服二至三个疗程可见效。

厚 朴  来源:  木兰科植物厚朴或  凹叶厚朴的干皮、  根皮及枝皮。

厚 朴  除胀,止泻的要药(既能行气除满,又能 平喘的药物)  性能特点:本品苦能下气,辛能散结,温 能燥湿,善除胃中滞气,燥脾家湿邪,故 既能下有形之实满,又能散无形之湿满, 为消除胀满的要药。

厚 朴  性能: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 经。  功效:  燥湿行气,  消积,平喘

厚 朴  主治:  1 .湿阻中焦,脾胃气滞之脘闷腹痛,腹胀, 呕逆。常配伍苍术、陈皮等,如平胃散。  2 .肠胃积滞,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大黄、 枳实、芒硝-大承气汤。  3 .咳逆上气及梅核气。桂枝、麻黄、杏仁 -厚朴麻黄汤。

苍术、厚朴  均可燥湿除满,同治湿浊中阻、脘腹胀满 等证。  苍术:既可燥湿健脾,还可祛风湿、解表、 明目,故尚可用治风湿痹痛、风寒感冒、 雀目等证;  厚朴:功善行气除满、又能消积、平喘, 还可用治食积气滞、气逆喘咳。

藿 香  来源:  唇形科植物广藿  香或藿香的地上  部分。

藿 香  芳香化湿浊的要药,是夏季常用之药  性能特点:本品味辛,气味芳香,为芳香 化湿浊的要药,是夏季常用之药。辛散发 表而不峻烈,微温化湿而不燥热,善于疏 散暑湿表邪,醒脾开胃,和中止呕,理气 止痛。

藿 香  性能: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 功效:  化湿,  解暑,  止呕

藿 香  主治:  1 .外感暑湿引起的发热、胸闷、腹胀、吐泻。 常配紫苏、半夏、厚朴等,如藿香正气散。鲜藿 香解暑力较强。  2 .湿浊过盛引起的恶心呕吐。配半夏、生姜治 胃寒呕吐;配黄连、竹茹治湿热呕吐;配党参、 甘草治脾胃虚弱呕吐;配砂仁、半夏治妊娠呕吐。  3 .脾湿胃浊引起的食欲不振、舌苔厚腻、腹泻 等症。常配砂仁、木香。  叶-长于解表;梗-长于和中。

藿 香  备注:  夏令要药-藿香  盛夏之时,气候闷热,如果防护不当,容易中暑。中 医认为,长夏酷暑 ,湿土当令,暑多挟湿,湿邪及易困 阻脾胃伤人致病,中医常常选用藿香防暑,解暑,化湿浊。  藿香芳香化湿而悦脾,故一般认为它又有 “ 快气宽中 ” 或 “ 宣中解郁 ” 的功效。《本草述》言其 “ 散寒湿、暑湿、郁热、 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不服水土、 寒热作疟等症 ” 。《本草正义》言其 “ 芳香而不嫌其猛烈, 湿煦而不偏于燥烈,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 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 ” 。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藿香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甲基 胡椒酚、柠檬烯,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 有解痉作用。

藿 香  盛夏季节,出现发热、四肢倦怠、胸闷不适、恶 心呕吐、舌苔腻等症,选用藿香,能解暑,醒脾, 化湿,不论偏寒、偏热都可配伍应用。治疗暑时 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脘痞、 呕恶泄泻者,常与紫苏、半夏、厚朴等同用,如 藿香正气散。温湿初起,湿热并重者,常与清热 去湿的滑石、黄芩、茵陈同用,如甘露消毒丹。 藿香芳香行散,善化湿浊,凡湿阻中焦,中气不 运,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者,常与 苍术、厚朴、半夏伍用。在众多的寒凉消暑药, 如菊花、银花等药中,如果配入辛温之藿香,可 防其寒凉太过而损伤脾阳。

藿 香  夏令治疗中暑的中成药-藿香正气丸(水)即是 以藿香为主药,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中的功能。 凡暑天纳凉受寒,寒湿内伤引起的发热恶寒、头 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腹中鸣响、 大便泄泻者,可用水剂每次 1 瓶,丸剂每次 9 克, 每日 2 次,开水送服。  人在醉酒后往往嗜睡、呕吐、恶心,严重者 持续 2-3 天头昏、乏力、不想吃饭。如果此时喝 1 支藿香正气水,可以起到醒酒的作用,还可促进 食欲,使人精神焕发。

藿 香  如果患有脚藓,别着急,将患足用温开水或淡盐 水洗净后擦干,以适量藿香正气水擦于患处,保 持 2 个小时左右,每日涂擦 2 次。对那些起泡流黄 水者,涂药 4-8 小时内水泡便会逐渐消失, 12 小 时候逐渐变为干皮脱落。  如果患上了痱子,先用温水洗净患部,擦干后将 藿香正气水轻轻反复涂擦患处,每日擦 2-3 次, 一般 2 天即可痊愈。应为此药不仅具有防暑、消 炎、止痒的作用,还有畅通汗腺,使汗液顺利向 外派出的功能。

藿 香  如果中暑了,头昏脑涨,四肢无力,胸痛满闷,不思饮 食,并有恶心欲吐等症状,可口服藿香正气水适量,即可 使症状明显地得到缓解或消除。  此药的妙用远远不止这些。但藿香正气水,即使作为非处 方药,他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最典型的就是过敏反应,一 般发生在服药后数分钟至半小时之内,有全身发热、心跳 加快及皮肤潮红、起粒状丘疹、搔痒等症状,甚至出现心 悸、气短、发绀、全身颤抖、出冷汗、四肢厥冷、抽搐、 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所以用此药 也要慎重。另外,因此药为辛香燥烈之品,阴虚火旺者不 宜使用。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食物。

佩 兰  来源:菊科植物佩兰的地上部分。

佩 兰  既能化湿,解暑,又能治口甜腻的药物。 与藿香相似,也为化湿和中的要药,善治 脾经湿热之口甜腻,口臭,多涎等证,二 药合用为治疗湿证的临床常用药对,只是 藿香的醒脾化湿的功力不及佩兰。

砂 仁  凡脾胃寒湿气滞所致的病证均可选用,偏 行中、下二焦 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安胎  (既能芳香化湿,  又能理气安胎的  药物)

白豆蔻  偏治中上二焦,善治湿阻中焦及寒湿气滞 呕吐反胃  功效:  化湿,行气、  温中、止呕  草果:燥湿,  温中、截疟

草豆蔻  燥湿行气,温中止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