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董颖
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 lamblia Stile, 1915 简称贾第虫,呈全球性分布 虫体主要寄生于人和某些哺乳动物的小肠 引起贾第虫病(旅游者腹泻) 近年,贾第虫也常与艾滋病合并感染,而 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
形态 1. 滋养体: ⑴外形:呈纵切为半的倒置梨形;前宽钝,后 尖细,腹扁平,背隆起 ⑵大小: (9 ~ 21)×(5 ~ 15)×(2 ~ 4)μm ⑶结构: 细胞核( 1 对)、吸盘、鞭毛( 4 对)、 轴柱( 1 对)、中体( 1 对)
形态 2. 包囊 ⑴外形:椭圆形 ⑵大小:( 8 ~ 14 ) × ( 7 ~ 10 ) μm ⑶结构 囊壁:较厚 细胞核: 2 或 4 个 胞质内:中体和鞭毛的早期结构
蓝氏贾第鞭毛虫生活史蓝氏贾第鞭毛虫生活史
生活史 1. 生活史:包囊 —— 滋养体 —— 包囊 2. 营养繁殖阶段:滋养体 3. 传播阶段和感染途径:摄入被包囊污染的 饮水或食物 4. 寄生部位:人和某些动物的十二指肠或上 段小肠,偶尔寄生于胆道或胰管 5. 繁殖方式:纵二分裂
滋养体附着于小肠柱状细胞表面 (透射电镜照片)
致病 1. 致病相关因素: ⑴虫株致病力 ⑵先天或后天血内丙种球蛋白缺乏 ⑶二糖酶缺乏 ⑷其他:肠粘膜吸收障碍 ① 虫体机械性刺激 ② 粘膜覆盖作用 ③ 分泌物和代谢产物的化学性作用 ④ 虫体与宿主竞争基础营养
2. 病理组织学改变 ⑴无症状感染者: 滋养体吸附于小肠上皮细胞表面 虫体边缘嵌入微绒毛外表 ⑵腹泻病人: 小肠粘膜呈现典型的卡他性炎症病变
3. 临床表现 多为无症状带虫者 / 带囊者 有临床症状者: 急、慢性腹泻,后者伴有吸收不良综合征
临床表现 ⑴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 1 ~ 2w ,长者 45d ⑵急性期: ① 初起症状: 恶心、厌食、上腹及全身不适,可伴低 热或寒战
⑵急性期: ② 此后: 突发性恶臭水泻,伴胃肠胀气和腹胀 偶有呃逆和上、中腹部痉挛性疼痛 粪内偶见粘液,极少带血 ③ 转归: 某些病人可转为无症状带囊者 转为亚急性或慢性期(未得到及时治疗)
⑶亚急性或慢性期: ① 主要症状: 排恶臭味软便(或呈粥样)、腹胀、痉挛性 腹痛 ② 其它症状: 恶心、厌食、嗳气、头痛、便秘和体重减轻 ⑷幼儿:易致营养吸收不良, 发育障碍
实验诊断 1. 病原学检查: ⑴粪便检查: 急性期亚急性期或慢性期 粪便标本性状水样或糊状多已成形 检查目标滋养体包囊 检测方法湿涂片直接镜检生理盐水或碘液( 2% )直接涂片法 硫酸锌浮聚法、醛 - 醚浓集法 隔日查一次,连续查三次
1. 病原学检查: ⑵小肠液检查: 粪检未查到虫体的可疑病例,查: ① 十二指肠或上段空肠内引流液 ② 肠内试验法( entero-test ) ⑶小肠活体组织检查: 粪检和小肠液检查均显示阴性的的病例 (患者难接受,临床少用)
实验诊断 2. 免疫学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⑴ ELISA :阳性率 75 ~ 81% ⑵ IFA :阳性率 81 ~ 97% ⑶ CIE :阳性率 94.4% 3. 分子生物学方法: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DNA 探针法、 PCR 法
流行 1. 分布: 世界:感染率 1% ~ 20% 发达、发展中国家均有流行 我国:全国性分布, 感染率:乡村 > 城市 (各地人群粪检感染率不等)
2. 流行环节: ⑴传染源:排出包囊的人和动物 (储存宿主:家畜、宠物、野生动物) 影响因素:包囊抵抗力强 人对包囊敏感度高 感染者包囊排出量大
2. 流行环节: ⑵传播途径: ① 水源传播 ② 粪 — 口传播 ③“ 人 ― 人 ” 接触传播 ⑶易感人群: 任何年龄的人群 尤其易感:儿童、年老体弱者、免疫 功能缺陷者
防治 1. 积极治疗病人和无症状带囊(虫)者 2. 加强人和动物宿主粪便管理,防止水源污 染 3. 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 4. 托儿所和幼儿园定期消毒共用玩具 5. AIDS 病人免疫功能低下者防治贾第虫感染
防治 6. 常用治疗药物: ⑴甲硝唑(灭滴灵) 呋喃唑酮(痢特灵)、替硝唑 ⑵巴龙霉素: 多治疗有临床症状的贾第虫患者,尤其是 感染的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