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烃及其它常见 化学致癌物. 一、概述 致癌性多环芳烃的重要性: 1 、数量最多的一类致癌物。 2 、分布最广的环境致癌物。 3 、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环境致癌物。 二、多环芳烃的性质和种类 多环芳烃是指两个以上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 非稠环型:苯环之间有碳原子相连如联苯 稠环型:两个碳原子为两个苯环共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泡泡男孩 —— 大卫 菲利浦 威特 年 9 月 21 日,他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 州休斯敦市的圣鲁克医院。从出生那一刻 起,他就生活在一个无菌透明的塑料隔离 罩中,因为他患有一种及其罕见的基因缺 陷疾病 ─ “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简称 SCID ) ” 。 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 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
Advertisements

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 10~18 μm ,胞核大,圆形或椭圆形,稍 偏位或着边,核染色质细致,呈颗 粒状,较原粒稍粗,着色较浅,核 膜浓厚而清楚,核仁多为 1~2 个, 小而清楚,呈淡蓝色或无色,胞质 量少,呈透明天蓝色,不含颗粒。原始淋巴细胞.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法規暨訴願審議委員會 102 年度原住民身分法實例演練講習: 原住民身分認定及救濟程序.
本校自民國 78 年於顏前校長世錫任內創設本系 設立鑑識科學學系大學部,專責鑑識人才之培養, 為目前國內唯一專門培育鑑識科學人才、研究鑑識 科學學術之大學學系,設系剛滿 20 年。自 85 年於姚 前校長高橋任內,設立鑑識科學研究所招收碩士生 ,民國 88 年於謝前校長瑞智任內先後獲內政部、教.
化疗知识讲座 台州博爱肿瘤医院 陈国卿. 一、化疗药物的抗癌机制 1 、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的生长是其主要作 用机理。 2 、对于新陈代谢旺盛的正常组织同样具有 毒性,如骨髓细胞,粘膜细胞。 3 、理想的药物 — 最大程度的抑制肿瘤细胞, 最小程度的影响正常细胞。 4 、基因药物是发展方向。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 什么叫做遗传? 2. 什么叫做性状? 3. 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主题二 生命的基础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化学组成 功能 成分 结构 基质 细胞器 结构 功能.
考点一:细胞概述(实验 ”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 胞 ” :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 象和结果、讨论 p25 ) 考点二: 细胞膜与细胞壁(实验 “ 验证活细胞 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 :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 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 考点三:细胞质(实验 “ 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 布.
一、人类遗传病概述: 1 、遗传病的概念 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 1. 单基因遗传病 2. 多基因遗传病 3.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 二 ) 类型 :
生 物 的 新 陈 代 谢生 物 的 新 陈 代 谢 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几点说明 1 、人体内营养物质的来源、去向 三个来源: 食物中 XX 的消化、吸收 自身 XX 分解 其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向: 合成 XX (或贮存) 氧化分解供应能量 转化为其他物质.
第二章:生物科學與食品 第三節:基因改造食品.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三章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矿物质与畜禽营养 项目目标 理解矿物质的营养原理;能应用矿物质的营养特点,预防和治疗畜禽矿物质元素缺乏症
黄芪多糖粉 ----控制细菌病毒复合感染的传染性疾病药物
神创造万物及人类.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4节 细胞的癌变.
第21课时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考 点 聚 焦 专 项 突 破 1.
选修Ⅲ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专题1 基因工程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淮南一中 张秀娥.
國民中學 自然與生活科技 第二冊 第3章 生殖 3-1 細胞分裂 3-2 無性生殖 3-3 有性生殖.
从诺贝尔奖到新世纪 生命科学发展趋势 尚忠林 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各位茶友,大家好.
生命科学发展趋势、优先发展领域与资助思考
任务三 微量元素.
基因工程及应用.
加强化验室建设,服务耕地质量管理 邵东县农业局 2012年11月27日.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基因工程的实际应用领域有: 农牧业、工业、环境、能源、医学卫生等 应用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
第五章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学校核心发展力 上海市建平中学 程红兵.
必修二 生物 (人教版).
高二生物 绪论 制作人:李 绒.
想一想 议一议 P74 我们常吃的蘑菇有根、茎、叶吗? 它们的生长是否需要光? 为什么说它们是真菌而不是植物呢?
设计者: 干晓洁 杨 哲 常振杰 施玉文 晁文坡 田 亚 看清大“铅”世界.
三次科技革命 学习目标: 1.知道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发源地、理论基础、主要成就、主要特点及影响。 2.培养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简介 郭晓东 生技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简介 郭晓东 生技
一轮复习 细胞的增值.
王永慶遺產分配 第三組民法報告 4970T011 劉昭妤 4970T037 吳品怡 4970T090 袁如意
台南在地美食文化介紹 台南市鳳凰城文史協會 理事長 歐財榮.
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高州四中高一生物备课组 黄恒.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肥西中学 蔡林.
一、作者概說:    王壽來,民國三十八年生,山西省 五臺縣人,中興大學 法律系畢業,美國 喬治城大學碩士、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研究所碩博士。長期從事文化與外交工作,現任文建會 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主任。   王壽來靈感多取自生活經驗,善用中外名言,描繪人生百態。著有《公務員快意人生》、《藝術‧收藏‧我》、《公務員DNA》、《和世界偉人面對面》等書。
导入新课 波能绕过障碍物产生衍射。既然光也是一种波,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呢?.
高中生物学必修Ⅰ 分子与细胞 前 言.
①在医药卫生方面,基因工程有哪些应用和前景?
实验2 相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 镜的使用及细胞器的观察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二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3-14学年度生物学科教研室总结计划 2014年2月.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 第三节 细 细胞溶胶 内质网 胞 核糖体 质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第一课时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 黄晓芬.
关注生物技术的 伦理问题.
2015年高考历史质量分析报告 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杨彩玲.
肝功能正常的小三阳注意事项.
突變 突變是指遺傳物質發生改變, 而影響到性狀的表現 例:白化症.
司法机关.
3.2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五界的分類方式.
人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一个受精卵.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本节聚集: 1.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2.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
生物一轮复习系列课件 必修1 提升能力 夯实基础 新课标专用 2011高考 自动播放 共16套 作者:邵寄璋(生物特级教师) 新人教版
第二节 核酸与细胞核.
生物總複習 陳思婷老師編輯.
复习:蛋白质的形成 几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 氨基酸 …….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授课教师:王建友.
非同源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
自信,是无尽智慧的凝聚 平淡,是成功路上的驿站 走上成功讲台 --从评委视角谈魅力课堂! 温州市第八中学 李先明
狂牛症.
C型肝炎病毒假想圖:最外層為套膜,內包裝有一單股之RNA分子
证据运用 第八章 证据的运用 第一节 证据体系的结构及运用规则.
00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多环芳烃及其它常见 化学致癌物

一、概述 致癌性多环芳烃的重要性: 1 、数量最多的一类致癌物。 2 、分布最广的环境致癌物。 3 、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环境致癌物。 二、多环芳烃的性质和种类 多环芳烃是指两个以上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 非稠环型:苯环之间有碳原子相连如联苯 稠环型:两个碳原子为两个苯环共有 通常称稠环芳香烃为多环芳烃,不包括联苯。 第一节 多环芳烃

(一)多环芳烃的生成 1 、微生物、植物生长过程中产生。 2 、有机质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的不完全燃烧。 ℃的缺氧燃烧产生最多。 污染来源: 1 、家庭及生活炉灶,工业锅炉等产生的烟灰 ——51 % 2 、各种产生和使用焦油的工业过程 ——20 % 3 、各种人为原因的露天焚烧和失火、抽烟等 ——27 % 4 、各种机动车辆及内燃机排放的废气 ——0.9 %

2 、芴与胆蒽类多环芳烃 (二)致癌性多环芳烃种类 1 、苯环类多环芳烃 ( 1 )双环:萘无致癌活性,但氨基衍生物可导致膀胱 癌。 ( 2 )三环:蒽、菲无致癌性。菲的环戊基衍生物有较 强的致癌活性。 ( 3 )四环:苯并菲有明确的致癌性。苯并 ( a ) 蒽是有 效的癌引发剂。 ( 4 )五环:苯并 (a) 芘特强致癌物 ( 5 )六环 ( 6 )七环:研究很少

三、多环芳烃的代谢 吸收 主要经皮肤和肺吸收, 2-3 环多环芳烃主要以气态形式存 在, 4 环在气态、颗粒态中的分配基本相同, 5-7 环大部分 以颗粒态存在。 1 、皮肤吸收 多环芳烃经过皮脂腺吸收,进入组织脂质,并与组织成 分疏松结合,然后代谢为各种衍生物,或经细胞间液或微 血管系统转移到别处,或重新回到皮肤表面。 影响因素: ( 1 )溶液浓度。 ( 2 )皮脂腺数量越多,吸收越大。

2 、经肺吸收 多环芳烃大都吸附在烟、尘等固体微粒上进入 呼吸道。微粒的大小和性质对多环芳烃的毒性很 重要。 排泄:多环芳烃的大部分中间代谢物与 GSH 、 葡萄糖醛酸或硫酸发生结合反应,并排泄。

四、多环芳烃的致癌作用及其机理 多环芳烃可引起皮肤癌、肺癌、胃癌,空气中 苯并芘与皮肤癌、肺癌有明显正相关性。美国提 出大气中苯并芘每增加 0.1μg/cm 3 ,肺癌死亡率相 应增加 5 %。 多环芳烃为间接致癌物,进入机体后先经代谢 活化才呈现致癌性。终致癌物为二氢二醇环氧苯 并芘,可与 DNA 分子的鸟嘌呤结合,使 DNA 烷基 化,以致 DNA 的遗传密码发生改变。

苯并 (a) 芘 苯并 (a) 芘环氧化物 苯并 (a) 芘二氢二醇 环氧化物水化酶 苯并 (a) 芘- 7 , 8 -二氢 二醇- 9 , 10 -还氧化物

第二节 其他化学致癌物

一、芳香族氨基化合物 苯环上的氢原子可被氨基(- NH 2 )取代而形成 芳香族氨基化合物 —— 芳香胺。氨基可单独,也 可与卤素(主要是氯)、烃基或羟基一起在环上 的任何位置作不同取代。 中等到低等毒性,主要作用于血液,形成高铁 血红蛋白,也可发生溶血作用及其他急性、慢性 中毒。有的还有致癌作用。

1 、 4- 氨基联苯 2 、联苯胺 3 、 4- 氯 -2- 甲基苯胺 4 、 2- 萘胺 5 、 4- 氨基 -3 , 2‘- 二甲基偶氮苯 6 、 2- 氨基 -4- 硝基甲苯 7 、 2 , 4- 二氢基甲醚 8 、 4- 氯苯胺 9 、 4 , 4‘- 二氨基二苯甲烷 10 、 3 , 3‘- 二氯联苯胺 11 、 3 , 3‘- 二甲氧基联苯胺 12 、 3 , 3‘- 二甲基联苯胺 13 、 3 , 3‘- 二甲基 -4 , 4‘- 二氨基二苯 甲烷 14 、 2- 甲氧基 -5- 甲基苯胺 15 、 4 , 4‘- 亚甲基 - 二 (2- 氯苯胺 ) 16 、 4 , 4‘- 二氨基二苯醚 17 、 4 , 4‘- 二氨基二苯硫醚 18 、 2- 甲基苯胺 19 、 2 , 4- 二氢基甲苯 20 、 2 , 4 , 5- 三甲基苯胺 21 、 2- 甲氧基苯胺 22 、 4- 氨基偶氮苯 23 、 2 , 4- 二甲基苯胺 24 、 2 , 6- 二甲基苯胺

1 、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芳香族氨基化合物大多能 氧化血红蛋白成为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功能, 从而损害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 2 、溶血作用。高浓度时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3 、损害肾脏和膀胱。接触芳香族氨基化合物早期 可发生急性化学性膀胱炎;急性中毒者还会损害 肾脏。

4 、致癌作用。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明,一些芳香 族氨基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已经确定致职业性 膀胱癌的有联苯胺、萘胺、 4 -氨基联苯。金胺可 导致肝癌。 致癌机制:芳香族氨基化合物进入机体后经 N -羟 化和酯化两个活化过程后具有致癌性。人和狗具有 这两种酶( N- 羟化酶和磺基转移酶)。因此可引起 膀胱肿瘤。

二、亚硝胺类化合物 结构通式 R1 、 R2 可分别为烷基、芳香基或环状化合物 。亚硝酰胺的 R1 为烷基, R2 为酯基或酰胺基。

1 、生物合成 自然界中大量存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同时也 可能存在仲胺。两者可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亚硝胺类 化合物:

凡含有= N -结构的化合物都可参加上述反应。 如酰胺类、某些氨基酸、肽类、肌酸、肌酐和氨 基甲酸乙酯都可进行亚硝胺合成,酰胺合成亚硝 胺的反应如下:

2 、毒性作用 LD 50 为 mg/kg 。急性毒性主要作用在肝 脏,还可以引起肺出血,对眼、皮肤、呼吸道有 刺激作用。亚硝酰胺类化合物有直接刺激作用, 可引起局部组织严重损害。 3 、亚硝胺的致癌作用 亚硝胺对鱼、小鼠、大鼠、犬和猴等动物的不 同组织、器官均有强致癌作用,尤其以啮齿动物 最为敏感。 90 多种亚硝胺类化合物有致癌性,主 要引起肝、食道、胃等器官的肿瘤。

致癌机理:亚硝胺化合物在 MFO 作用下,可生成重氮烷,再经脱烷基 作用而生成自由甲基。后者使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烷基化,尤其是时 RNA 、 DNA 的鸟嘌呤发生烷化作用,改变细胞的遗传特性,通过体细胞 突变或者细胞的分化失常,导致肿瘤的发生。

对于亚硝酰胺,一般认为其可直接致癌,不需要经过 MFO 的作用就可生成重氮烷和自由甲基而引起肿瘤。 三、黄曲霉毒素 剧毒物质,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化学致癌物,主要诱 发肝癌,也可引起胃癌、肾癌、结肠癌等。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具有致癌作用的霉菌毒素,其中以黄 曲霉毒素 B1 致癌作用最强, M1 、 G1 、 B2 也有致癌作用。 主要可能出现于受黄曲霉污染发生霉变的食物中。

人类接触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来源是污染的食物,有两 种通过膳食的摄入途径: ①由受黄曲霉毒素 ( 主要为 B 1 ) 污染的植物性食物中摄入 ②经饲料而进入奶或乳制品 ( 包括乳酪、奶粉等 ) 的黄曲 霉毒素 ( 主要为 M 1 ) 。 动物摄入黄曲霉毒素后,分布在肝脏最多,是其他器 官的 5 - 15 倍。肾、脾和肾上腺也有分布。血液中很少 。 黄曲霉毒素在体内的主要代谢过程为羟基化作用、 去甲基作用和环氧化作用。

急性毒性:黄曲霉毒素能引起急性中毒性肝炎, 临床症状以黄疸为主,伴有呕吐、厌食、发热、 腹水等。黄曲霉的毒 (LD 50 ) 大小顺序为 B 1 、 M 1 、 G 1 、 B 2 、 G 2 。 致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肝癌的发生与该地区 黄曲霉毒素的高含量有关。动物实验表明,黄曲 霉毒素能在鱼类、禽类和灵长类中诱发肝癌。除 极易导致肝癌外,由于给毒途径不同,还可引起 肾、胃、支气管、腺体和皮下组织的癌肿。

致癌机制:黄曲霉毒 素为间接致癌物,在体 内经 MFO 作用,形成 2 , 3 -环氧黄曲霉毒素, 然后环氧结构开环,在 2 位上形成正碳离子, 并与细胞核酸鸟嘌呤的 N - 7 结合,引起 DNA 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