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 一 )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 二 ) 道家 老子 庄子 ( 三 ) 法家 韩非子 ( 四 ) 墨家 墨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百家争鸣 ”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 百家争鸣 ” 的含义: 所谓 “ 百家 ”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主要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 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 “ 争鸣 ” :指当时不同思想流派的学者或思 想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他们 著书立说,广收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Advertisements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 2. 理解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 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 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复习 1 、孔子是春秋时期 人,是我国古 代著名的 、 。是 学派 的创始人。 2 、《论语》是怎样的一本书? 3 、背诵《论语》八则第一则。 鲁国 教育家思想家儒家.
《论语》十则 1 、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 、畅读课文,并且背诵 各则语录。 3 、理解各则语录。 4 、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5 、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
走近《论语》 27 《论语》二则 子曰: “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wéiwéiyuē yǐ wǎng dàidài.
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学习目标: 3 、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 学习方法。
《〈论语〉十则》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 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 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 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人生抉择和 价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 《〈论语〉十则》 ,着重叙述了学习态度、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 《论语》六则 孔子(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 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代表人物。 《论语》是 “ 语言的论纂( zuăn )” ,是 语录的意思,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共 20 篇,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把.
《论语》十则 ( 公元前 公元前 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阜市 ) 人。他是我国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还是一位古文.
深圳市高级中学丁要贤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第 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论语》六则 寻梦课件 21 《论语》六则(前三则) 请同学们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 学习的方法、态度、名言、格言、谚 语,每说出一个加一分,看哪一小组 说得又多又好。 第一组:得分 第二组:得分 下一页.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孙膑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老子 庄子 道家 孟子 儒家 诸子百家出现在哪一时期? 背景如何? —— 春秋战国.
华丰中学 李培珍老师 2 关于《论语》 2 1 关于孔子 3 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论语》十则 (1,2,3,4,4, 5,6,7,8,9,10) 4 练习 返回 6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5 讨论.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孔子 孟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 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十五岁 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 理员、小司空 ( 掌管工程 ) 及司寇 ( 掌管刑法 ) , 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 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孔孟学习论. 孔子(前 51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 人。《论语》是孔子 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 言 行 的记录,共二十篇。它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南宋时,朱熹把它 《大学》《中庸》《孟 子》合为 “ 四书 ”
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邓如松. 孔子是一位历史巨人,《论语》是孔子等人的言论 汇集,是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写照,是儒家经典,是 可以发掘利用的思想宝库。我们应当学习研究孔子 和《论语》,从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2 关于《论语》 2 1 关于孔子 3 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论语》十则 (1,2,3,4,4, 5,6,7,8,9,10) 4 练习 返回 6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5 讨论.
学习目标: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 改进学习方法。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3 、掌握 “ 而 ” 字的用法。 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时代背景 周政权衰落,富有学识的人流落民 间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 自由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 了人才。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 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 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 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 现了 “ 百家争鸣 ” 的局面。
《论语》十则.
文化的长河 1.黄帝和孔子 白鲨小队 张熙童、钱逸洲、胡睿阳、郁海屹.
《论语》十二章 复习. 一、常识 ( 1 )孔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 “ 有教无类 ” 和 “ 因材施教 ” , 起到了 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 “ 太平盛世 ” ,倡导 施行 “ 仁政.
综合性学习 我所了解的 孔子与孟子 新建路中学 刘海燕. 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 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 被尊为 “ 圣人 ” 和 “ 亚圣 ” 。他们的思想观念, 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 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 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了解人物.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 百家争鸣 ” 的含义: 所谓 “ 百家 ”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 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 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 “ 争鸣 ” 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 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
第一单元复习 课前准备:这些内容你还能表述下来吗?回顾一下,课上期待你的表现? 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百家争鸣的影响?
孔庙俯瞰. 孔庙俯瞰 相传孔子出生地—尼山全貌 孔府历史面貌 山东曲阜——孔府鸟瞰图 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林—孔子墓地.
必修二经济文明史可以使人们熟悉物质文明的发展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能继承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成果
中国最早的诗书 原名 [诗]或[诗三百] 原点 王宫采诗 周朝的帝王 民间诗谣 孔子删诗 从三千首到三百首 公卿献诗 官臣献给帝王 内容跨越了600年的历史 西周初朝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春秋时期中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至今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第一课 先秦诸子语录.
第二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1、 知道诸子百家及其各自的主张。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与重要意义。
《论语》十则.
Lún 《论语》十则.
复习课.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商家中学 王爱军.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论语》六则.
知识结构 三角函数.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学英语报社--语文周刊.
孔子和学生 敏而好学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二章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
高中历史必修三 文化史专题.
一、学习目标 论语十则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必修(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二单元 第26讲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复习 中外思想解放运动 古陶一中 杨继风.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温故而知新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同时,也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孔子和学生.
Welcome to my ppt 申鹏昌 07化二.
五年级上册 孔子 1 2.
孔子拜师.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 一 )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 二 ) 道家 老子 庄子 ( 三 ) 法家 韩非子 ( 四 ) 墨家 墨子

美国文化部长说: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 值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 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 家与哲学家。

曲阜是春秋时期 鲁国的都城,是我国 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三孔 —— 孔庙、 孔府、孔林。 图片 1 :孔府

现今的孔庙是明清两 代完成的,前后九进 院落,南北长 1 公里, 面积 9.6 公顷,门坊 54 座,房屋 466 间。 院内苍松翠柏,殿宇 雕梁画栋,碑刻 2000 余块,是我国 大型的碑林之一 图片 2 :孔庙 — 杏坛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 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 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 最大的氏族墓地。自汉代以 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 增修过 13 次,以至形成现 在的规模。 图片 3 :孔林 — 孔子墓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一 ) 儒家 : 1 、孔子的学说

大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1 )思想观:提出了 “ 仁 ” 和 “ 礼 ” 的学说。 “ 仁 ” 要求统治者能够 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 度压迫剥削人民。 “ 礼 ” 即每人 要 ” 克己复礼 “ ,言行要符合等 级名分制度。提倡贵贱有序的 社会等级秩序。 “ 仁 ” “ 礼 ” 2 )政治观:主张 “ 为政以德 ” , 以德治民,用德教化,逐步改 良政治,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 为政以德 ” , 正名 保守性

3 )宇宙观: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怀 疑鬼神的客观存在,主张人应当把探讨 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4 )教育观:教育上主张 “ 有教无类 ” ,不 分贵贱: “ 因材施教 ” ,区别对待。 “ 有教无类 ” ,

孔子的教育思想: 1. 子曰: “ 有教无类。 ” (论语 · 卫灵公) 2. 子曰: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论语 · 为政) 3. 子曰: “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论语 · 为政) ;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 (论语 · 学而) ; 子曰: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论语 · 述而) 4.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 · 为政) 5. 子曰: “ 当仁不让于师。 ” (论语 · 卫灵公) 1. 有教无类 ; (最有价) 2. 学习要实事求是 ; 3. 学习要温习, 要有恒心 ; 4. 要学思结合 ; 5. 要坚持真理 ; 6. 其它 —— 因材施教等

2004 年是孔子诞辰 2555 年,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先哲,在他 的故乡曲阜,举行盛大的祭祀 活动,场面华丽,气势恢弘。 叶落归根 周游列国 叶落归根

2. 孟子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的著名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 奠基人,被尊为 “ 亚圣 ” ,有《孟子》为经典著作。

1 )建立了仁政的政治学说,主张 “ 以德服 人 ” 的王道之治,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 的理论基础。提出了 “ 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 的主张。 2 )主张人性本善说。人固有仁、义、礼、 智等的天賦道德品质,有侧隐之心。 3 )倡导先义后利,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 要求具备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 ” 的人格精神。

1 、孟子的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2 、《孟子》在唐后成为儒学 经典,位列 “ 四书之一。 ” 3 、孟轲被后世尊为 “ 亚圣 ” , 地位仅次于孔丘。 四书: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 《易》《春秋》

3. 荀子: 赵国人, 名卿, 战国时期赵国人, 名卿, 儒家学派的 另一代表,著作 有《荀》。

荀子思想: 材料: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人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 “ 制天命而用之 ” ( 1 )天人关系 : 尊重客观规律,并主张发挥人的主观 能动性。 ( 2 )人性本恶,认为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 3 )礼的思想 : 治国方式,以礼教为主,王霸兼用,王道 为主。 影响及其特点: 与孔孟思想不完全一致,是战 国思想集大成者。 民意等同于天命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 二 ) 道家 1 、老子和《道德经》 老子 也称老聃 姓李名耳, 春秋时期楚国人,思 想家。道家学派创始 人。中国哲学史上第 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 哲学家。 《道德经》陶艺书法现身广州

A. 老子的哲学思想 :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 《老子》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老子》 1.“ 道 ” 是万物的本源, 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道生万 物 --- 剔除天命的绝对权威 2. 辨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

B. 老子的政治主张: “ 无为而治 ” 影响 : ( 1 )、哲学思想: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 ; ( 2 )、 “ 无为而治 ” 的主张有消极的因素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 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 庄子 战国时期,道家代 表, 庄周继承和发展 了老子的道家思想, 著有《庄子》一书, 后人称他为庄子, 把他和老子合称为 老庄。 逍遥游的庄子

1 )把 “ 道 ” 作为世界的最高原则,强调事物自生自 化 2) 提出了 “ 齐物 ” 的观点,即齐一万物,任何事物 本质上相同,没有区别。 3 )提出了 “ 逍遥 ” 的人生哲学,即对事物变化采取 旁观、超然的态度。 4 )认为天与人 “ 不相胜 ” ,人必需服从自然规律。 5 )他在文学艺术上,如寓言、散文上有深邃的 哲理智慧和神奇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有深远影 响。

生 死 皆 逍 遥生 死 皆 逍 遥生 死 皆 逍 遥生 死 皆 逍 遥 庄子继承老子 “ 道 ” 的思想 得道的方法为提高修养,提高修养则要通过 “ 逍遥 ” 的 生活方式。 逍遥:对待任何事物采用旁观,超然的态度,过 虚无的生活,希望绝对的自由 “ 无所恃 ” 。比如: “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逍遥的境界: “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

墨子

( 三 ) 墨家 : 墨子,名翟,墨家学 派创始人。其思想代表 了下层劳动群众,尤其 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战 国后该思想遭到冷遇不 受重视了。

兼爱非攻 天志明鬼 材料: “ 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 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调和,天下之人相爱, 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 1 、把 “ 兼爱 ” 成为 “ 仁 ” ,但和孔子的 “ 仁爱 ” 有所不同: 孔子为有差别的 “ 爱 ” ,而墨子则是 “ 博爱 ” 兼爱的境界: “ 爱人若爱其身 ” 2 、 “ 非攻 ” :反对 战国时期不义的 兼并战争。

秦始皇佩服 的 “ 韩非子 ”

九合诸侯 一臣天下 五霸之学 治国之法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 的需要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 争的需要

关于 “ 百家争鸣 ”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 了 “ 百家争鸣 ” 的局面。 百家争鸣

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春秋 提倡 “ 仁 ” 和 “ 礼 ” ; “ 因材施教 ” ,学思结合 孟子 战国 “ 仁政 ” ; “ 民贵君轻 ” ;性善说 荀子 “ 制天命而用之 ” ; “ 性恶论 ” 墨家墨子战国 “ 兼爱 ” 、 “ 非攻 ” ; “ 尚贤 ” ;节俭 道家 老子春秋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 “ 无为而治 ” 庄子战国 乐天安命;顺从自然 法家韩非战国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变法革新

百 家 争 鸣 的 影 响百 家 争 鸣 的 影 响百 家 争 鸣 的 影 响百 家 争 鸣 的 影 响 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 哲学、军事,文艺,自然科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 影响。 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 哲学、军事,文艺,自然科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 影响。 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 (仁)和道德准则(礼) 道家学说:构成了 2000 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无为); 法家思想: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 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的基本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