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高级中学丁要贤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第 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百家争鸣 ”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 百家争鸣 ” 的含义: 所谓 “ 百家 ”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主要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 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 “ 争鸣 ” :指当时不同思想流派的学者或思 想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他们 著书立说,广收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Advertisements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 2. 理解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 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 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复习 1 、孔子是春秋时期 人,是我国古 代著名的 、 。是 学派 的创始人。 2 、《论语》是怎样的一本书? 3 、背诵《论语》八则第一则。 鲁国 教育家思想家儒家.
《论语》十则 1 、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 、畅读课文,并且背诵 各则语录。 3 、理解各则语录。 4 、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5 、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 一 )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 二 ) 道家 老子 庄子 ( 三 ) 法家 韩非子 ( 四 ) 墨家 墨子.
走近《论语》 27 《论语》二则 子曰: “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wéiwéiyuē yǐ wǎng dàidài.
孔子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他的主要思想 是 “ 仁 ” ,他被誉为 “ 万世师 表 ” 、 “ 至圣 ” 、 “ 圣人 ” 。
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学习目标: 3 、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 学习方法。
《〈论语〉十则》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 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 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 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人生抉择和 价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 《〈论语〉十则》 ,着重叙述了学习态度、
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孔庙举行祭孔大典 2014 年 9 月 28 日. 探究:孔子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价值?
你知道下列成语吗 ? 不亦 ( ) 乎 温 ( ) 知新 ( ) 而好学 不耻 ( ) 问 学而不 ( ) ( ) 人不倦 举一 ( ) 三 择 ( ) 而从 乐故 敏下 厌诲 反 善.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 《论语》六则 孔子(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 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代表人物。 《论语》是 “ 语言的论纂( zuăn )” ,是 语录的意思,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共 20 篇,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把.
《论语》十则 ( 公元前 公元前 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阜市 ) 人。他是我国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还是一位古文.
《论语》六则 寻梦课件 21 《论语》六则(前三则) 请同学们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 学习的方法、态度、名言、格言、谚 语,每说出一个加一分,看哪一小组 说得又多又好。 第一组:得分 第二组:得分 下一页.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孙膑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老子 庄子 道家 孟子 儒家 诸子百家出现在哪一时期? 背景如何? —— 春秋战国.
华丰中学 李培珍老师 2 关于《论语》 2 1 关于孔子 3 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论语》十则 (1,2,3,4,4, 5,6,7,8,9,10) 4 练习 返回 6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5 讨论.
【教学目标】 掌握春秋时期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认识老子和他的《道德经》;深入了解孔子 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了解《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弄清春秋时期在科 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老子、孔子和孙子的生平事迹及其主要思想。难点是轻天重.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 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 后,人们在他的书籍中发 现只有半部《论语》,所 以世有 “ 半部《论语》治天 下 ” 之说。 《论语》与《大学》《中 庸》《孟子》并称 “ 四书.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孔孟学习论. 孔子(前 51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 人。《论语》是孔子 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 言 行 的记录,共二十篇。它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南宋时,朱熹把它 《大学》《中庸》《孟 子》合为 “ 四书 ”
《论语》十二章.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 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 “ 四书 ” ,共二十篇。
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邓如松. 孔子是一位历史巨人,《论语》是孔子等人的言论 汇集,是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写照,是儒家经典,是 可以发掘利用的思想宝库。我们应当学习研究孔子 和《论语》,从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 孔子思想核心是: “ 礼 ” 、 “ 仁 ” 。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2 关于《论语》 2 1 关于孔子 3 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论语》十则 (1,2,3,4,4, 5,6,7,8,9,10) 4 练习 返回 6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5 讨论.
学习目标: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 改进学习方法。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3 、掌握 “ 而 ” 字的用法。 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时代背景 周政权衰落,富有学识的人流落民 间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 自由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 了人才。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 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 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 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 现了 “ 百家争鸣 ” 的局面。
《论语》十则.
文化的长河 1.黄帝和孔子 白鲨小队 张熙童、钱逸洲、胡睿阳、郁海屹.
《论语》十二章 复习. 一、常识 ( 1 )孔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 “ 有教无类 ” 和 “ 因材施教 ” , 起到了 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 “ 太平盛世 ” ,倡导 施行 “ 仁政.
教学总结与反思教学总结与反思 by 张 Andy. 观念转变 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 期末考试 名言警句 教学总结与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 To learn without thinking, one will be lost in his learning. To think.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 百家争鸣 ” 的含义: 所谓 “ 百家 ”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 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 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 “ 争鸣 ” 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 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
必修二经济文明史可以使人们熟悉物质文明的发展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能继承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成果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老子《道德经》导读 第三讲 老子的宇宙哲学观(二).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第一课 先秦诸子语录.
《论语》十则.
Lún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富安中学刘瑛.
复习课.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商家中学 王爱军.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论语》六则.
《论语》导读 第五讲 孔子的仁学思想(三) ——仁学的扩展内容.
《论语》十二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知识结构 三角函数.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学英语报社--语文周刊.
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个问题才让路。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孔子和学生 敏而好学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第一课 孔子与老子 老子雕像 孔子画像.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高中历史必修三 文化史专题.
一、学习目标 论语十则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第1课 孔 子 与 老 子 ■孔子的学说 ■老聃与《道德经》.
第 1 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课标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 2.掌握孔子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必修(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二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 桐庐中学 张栋海 Z D H.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温故而知新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同时,也掀起了一场社会大变革的风暴。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孔子和学生.
Welcome to my ppt 申鹏昌 07化二.
五年级上册 孔子 1 2.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深圳市高级中学丁要贤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第 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 1 课 孔子与老子 孔子画像老子雕像

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 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 的形成。

“ 东方圣地 ” 孔 子故里 —— 曲阜 华夏经纬网 曲阜是 我国著名的 历史文化古 城, 孔子故里。 西方学者将 孔子与耶稣、 释迦牟尼齐 称为 “ 世界三 圣 ”, 以赞扬孔 子集古圣先 贤之大成。 因而孔子故 乡曲阜便被 誉为 “ 东方圣 地 ” 。

孔子画像 论语碑刻

一、孔子的学说 孔子简介: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 秋时期鲁国人, 思想家、 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 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 《论语 · 为政》

一、孔子的学说 孔子的哲学 政治思想: 1 :子曰: “ 仁者爱人。 ” 曰: “ 仁者先难而后获, 可谓仁矣。 ” 《论语 · 雍也》 子曰: “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 请问之? ” 曰: “ 恭、宽、信、 敏、惠。 ……” 2 :子曰: “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 非礼勿 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论语 · 颜渊》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3 :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 拱 ) 之。 ” 《论语 · 为政》 “……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 草。草上之风, 必偃。 ” 《论语 · 颜渊》 孔子的哲学政治思想核心: 1.“ 仁 ” 和 “ 礼 ”,“ 仁者爱人 ” 和 “ 克已复礼 ”; 2. “ 为政以德 ”, 以德治国

一、孔子的学说 孔子的教育思想: 1. 子曰: “ 有教无类。 ” (论语 · 卫灵公) 2. 子曰: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论语 · 为 政) 3. 子曰: “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论语 · 为政) ;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 (论语 · 学而) ; 子曰: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论语 · 述而) 4.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 · 为政) 5. 子曰: “ 当仁不让于师。 ” (论语 · 卫灵公) 孔子的教育思想: 1. 有教无类 ;2. 学习要实事求 是 ;3. 学习要温习, 要有恒 心 ;4. 要学思结合 ;5. 要坚持 真理 ; 其它 —— 因材施教等

1 、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 · 八佾) 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 公冶长)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 颜渊) 4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 · 子罕) 5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 卫灵公) 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 卫灵公) 7 、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 · 微子) 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 述而) 9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 子罕) 10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 子罕) 1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 子罕) 12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13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 里仁) 14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 雍也) 15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论语 · 述而) 16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论语 · 季氏) 17 、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论语 · 阳货)

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1 、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孔子弟 子三千,成就突出者 72 人) 2 、整理文化典籍,保存了古代文献 —— 《诗》、《书》、《礼》、《易》、 《春秋》(五经)、《乐》(佚失)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核心内容 思想学说思想学说 哲学 和政 治思 想 “ 仁 ” 和 “ 礼 ” : “ 仁者爱 人 ” 、 “ 克己复礼 ”; “ 为政以德 ” 反对苛政和刑杀; 要求体贴民情。主 张遵循周礼。 用德教化百姓 教育 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实事求是、学思结合、 坚持真理等 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 ; 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 文化贡献创办私学 ; 整理文化典籍 弟子三千 儒家五经

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 政治主张。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没有人 接受。他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 这些国家的国君都没有用他。有一回,孔子在陈、蔡一带,楚昭王 打发人请他。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发兵在 半路上把孔子截住。孔子被围困在那里,断了粮,几天都没吃上饭。 后来,楚国派兵来,才给他解了围。孔子在列国奔波了八年,碰了 许多钉子,年纪也老了。末了,他还是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 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 孔子周 游列国

问题: 1. 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礼的主张,为 何没有人接受? 2. 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但当时各国的国君为何没有采纳孔子的主张? 提示: 1. 孔子 “ 克己复礼 ” 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 中保守的一面,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2. 孔子 “ 仁礼德 ” 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 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 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视 (社会秩序稳定时,孔子往往受到重视)。

孔子拜谒老子

《道德经》石刻书法

二、老子的学说 1 、老子和《道德经》 老子 也称老聃 姓李名耳, 春秋时期楚国人, 思想家。道家学派 创始人。 《道德经》陶艺书法现身广州

二、老子的学说 1. 老子的哲学思想 :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 《老子》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老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1.“ 道 ” 是万物的本源, 道生万物 2. 辨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 的,但可以互相转化

二、老子的学说 2. 老子的政治主张 : 1.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 无不治。 2.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 不足以 取天下。 3.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 智治国,国之福。 4. 小国寡民 ……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5.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老子的政治主张: “ 无为而治 ”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1 、哲学思想: “ 道 ” 是世界的本源 ; 辨证 法思想 —— 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 互相转化 2 、政治主张: “ 无为而治 ” 老子的思想影响 ( 如何评价 ?) 提示 : 1 、哲学思想: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 ; 对中国文化 ( 哲学 \ 伦理学 \ 思维方式 \ 道德 人格 ) 产生了深远影响 2 、 “ 无为而治 ” 的主张有消极的因素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领域核心内容 思想学说思想学说 哲学 思想 1.“ 道 ” 是万物的本源 2. 辨证法思想 “ 道 ” 是最高的哲学 概念 ; 事物是矛盾对立的, 但可以互相转化 政治 主张 “ 无为而治 ” “ 无事取天下 ” 思想评价哲学思想 : 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政治主张 :“ 无为而治 ” 有消极的因素

《老子》中的名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信言不美, ______________ 。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天网恢恢, ______________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祸兮福之所倚, ________________ 。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______________ 。

1. 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B.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2.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这段论述出自春秋战国时 期的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兵家 3. “ 仁 ” 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 奠定 “ 非攻 ” 主张的思想基础 D.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4.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这句名言总 结的一条中国古代教学原则是 A. 因材施教 B. 启发引导 C. 学思结合 D. 教学相长 5.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是以饥。民之难治, 以其上之有为, 是以难治。 ” 老子实际上主张 A. 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B. 事物是对立和统一的 C. 杜绝浪费,勤俭治国 D. 无为而治,缓和矛盾 6. 老子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在当 时主要反映了 A. 新兴地主的要求 B. 没落奴隶主贵族要求 C. 手工业者的要求 D. 富裕商人的要求

材料一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 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 ”—— 《老子》 材料二 :“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 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 《老子》 问题 : 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老子的哪些思想? 材料一体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认为 “ 道 ” 是 天地万物的本原。 材料二体现了老子政治上的 “ 无为而治 ” 。

深圳市高级中学丁要贤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第 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综合探究 : 举列说明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对中 国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