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孔子 ——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人,春秋末期著名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 订了《六经》 ( 《诗》《书》《礼》《乐》 《易》《春秋》 ) 。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标 1. 明确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了解教育原理的发展概况。 3. 明确学习教育原理的意义和方法。 4. 初步了解常用的教育原理的研究方法。
Advertisements

姜堰市图书馆 姜堰市经济开发区陈庄社区 孔夫子论 “ 孝 ” 主讲:潘国良 三水讲坛第 39 期 联办.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 2. 理解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 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 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复习 1 、孔子是春秋时期 人,是我国古 代著名的 、 。是 学派 的创始人。 2 、《论语》是怎样的一本书? 3 、背诵《论语》八则第一则。 鲁国 教育家思想家儒家.
《论语》十则 1 、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 、畅读课文,并且背诵 各则语录。 3 、理解各则语录。 4 、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5 、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
走近《论语》 27 《论语》二则 子曰: “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wéiwéiyuē yǐ wǎng dàidài.
孔子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他的主要思想 是 “ 仁 ” ,他被誉为 “ 万世师 表 ” 、 “ 至圣 ” 、 “ 圣人 ” 。
《论语》 《论语》中的教育智慧 ` 余功清 一、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子曰: “ 有教无类。 ” 子曰: “ 君子贞而不谅。 ” 子曰: “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 子曰: “ 当仁不让于师。 ” 子曰: “ 道不同不相为谋。 ” 子曰: “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学习目标: 3 、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 学习方法。
孔子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 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 万 世师表 ” 、 “ 千古圣人 ” ,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十则》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 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 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 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人生抉择和 价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 《〈论语〉十则》 ,着重叙述了学习态度、
你知道下列成语吗 ? 不亦 ( ) 乎 温 ( ) 知新 ( ) 而好学 不耻 ( ) 问 学而不 ( ) ( ) 人不倦 举一 ( ) 三 择 ( ) 而从 乐故 敏下 厌诲 反 善.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 《论语》六则 孔子(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 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代表人物。 《论语》是 “ 语言的论纂( zuăn )” ,是 语录的意思,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共 20 篇,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把.
张 金 城 第四讲 孔子论孝与修身之道. 一、孔子论孝 百善孝为先 孝道 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 最大文化特质。 “ 以孝治天下 ” 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 会的治国纲领。
《论语》十则 ( 公元前 公元前 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阜市 ) 人。他是我国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还是一位古文.
深圳市高级中学丁要贤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第 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论语》六则 寻梦课件 21 《论语》六则(前三则) 请同学们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 学习的方法、态度、名言、格言、谚 语,每说出一个加一分,看哪一小组 说得又多又好。 第一组:得分 第二组:得分 下一页.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孙膑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老子 庄子 道家 孟子 儒家 诸子百家出现在哪一时期? 背景如何? —— 春秋战国.
华丰中学 李培珍老师 2 关于《论语》 2 1 关于孔子 3 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论语》十则 (1,2,3,4,4, 5,6,7,8,9,10) 4 练习 返回 6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5 讨论.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 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 后,人们在他的书籍中发 现只有半部《论语》,所 以世有 “ 半部《论语》治天 下 ” 之说。 《论语》与《大学》《中 庸》《孟子》并称 “ 四书.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孔孟学习论. 孔子(前 51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 人。《论语》是孔子 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 言 行 的记录,共二十篇。它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南宋时,朱熹把它 《大学》《中庸》《孟 子》合为 “ 四书 ”
《论语》十二章.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 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 “ 四书 ” ,共二十篇。
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邓如松. 孔子是一位历史巨人,《论语》是孔子等人的言论 汇集,是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写照,是儒家经典,是 可以发掘利用的思想宝库。我们应当学习研究孔子 和《论语》,从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 孔子思想核心是: “ 礼 ” 、 “ 仁 ” 。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2 关于《论语》 2 1 关于孔子 3 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论语》十则 (1,2,3,4,4, 5,6,7,8,9,10) 4 练习 返回 6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5 讨论.
学习目标: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 改进学习方法。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3 、掌握 “ 而 ” 字的用法。 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论语》十则.
文化的长河 1.黄帝和孔子 白鲨小队 张熙童、钱逸洲、胡睿阳、郁海屹.
《论语》十二章 复习. 一、常识 ( 1 )孔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 “ 有教无类 ” 和 “ 因材施教 ” , 起到了 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 “ 太平盛世 ” ,倡导 施行 “ 仁政.
中国最早的诗书 原名 [诗]或[诗三百] 原点 王宫采诗 周朝的帝王 民间诗谣 孔子删诗 从三千首到三百首 公卿献诗 官臣献给帝王 内容跨越了600年的历史 西周初朝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春秋时期中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至今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
论孝.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论语细讲》之 为政第二 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石初军.
《论语》论君子 钱逊
第二课 克己复礼 一、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推崇的是周礼。
《论语》精选.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Lún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富安中学刘瑛.
复习课.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商家中学 王爱军.
《论语细讲》之 为政第二(3) 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石初军.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论语》六则.
10、《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知识结构 三角函数.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学英语报社--语文周刊.
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个问题才让路。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孔子和学生 敏而好学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第一课 为政以德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二、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 2·1,以德为政 2·3,教民(法治、礼治) 13·9,富民、教民.
先秦诸子散文.
千年的文字,千年的温暖 ----《<论语>选读》之《交友之道》选读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一、学习目标 论语十则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第 1 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课标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 2.掌握孔子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精彩记忆.
礼courtesy Value of the Month每月一德.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孔子和学生.
Welcome to my ppt 申鹏昌 07化二.
五年级上册 孔子 1 2.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论语》

孔子 ——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人,春秋末期著名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 订了《六经》 ( 《诗》《书》《礼》《乐》 《易》《春秋》 ) 。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 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 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 《礼记》《易经》《春秋》并称 “ 四书五经 ” 。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 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今本《论语》凡二十篇,篇名取自每篇首章中 的前二三字,并无实际意义。每篇包括若干章, 共 486 章。全文采用语录体,章节简短,每事 一段。 仁:恭、宽、信、敏、惠

《论语》的主要思想 孔子的思想是一个以 “ 仁 ” 为核心,以 “ 礼 ” 为形式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心是讲做 人的道理。孔子思想的主要精华有: ①“ 仁 ” 的思想; ②“ 礼 ” 的思想; ③ 中庸思 想; ④ 教育思想; ⑤“ 孝 ” 的思想; ⑥ 天命 思想。

《学而》《为政》 学习教 育 品德修养品德修养 孝 其他其他 (忠信) 1.7 (信) (义、礼) (信) 2.24 (义勇) 君子之 道 1.3 (仁) 1.14 (礼) 治国从 政 (和) 惠敏信宽恭

学习教育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讲学的教育家。 教育对象:他主张 “ 有教无类 ” 。 教育目的:孔子把培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作 为目的,认为 “ 学而优则仕 ” 。 教育内容: “ 六经 ” (或 “ 六艺 ” ),以 “ 文行忠信 ” 作为 施教的主要内容,排斥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重视体育教育,讲美育。 学习规律:要反复学习, “ 温故而知新 ” ; “ 学 ” 与 “ 思 ” 的关系。 教育方法:注重启发 、诱导 ,强调循序渐进、因材施 教。 注意切磋讨论,教学相长。 “ 当仁,不让于师 ”

1·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2 子曰: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 思无邪。 ” 2.4 子曰: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逾矩。 ” 2.9 子曰: “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 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 2.11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2.15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2.17 子曰: “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 ”

品德修养

“ 仁 ” 的思想 仁 ”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 仁 ” 的主张是 “ 仁 者爱人 ” ,仁包括恭、宽、信、敏、惠。这 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 政。孔子认为,要实现 “ 爱人 ” ,还要遵循 “ 忠恕 ” 之道,就是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的要求。他认为, “ 仁 ” 既是每个人必备的 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 他倡导立足于对人的关心爱护,以教化的 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

“ 礼 ” 的思想 “ 礼 ” 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最为崇奉的是 周礼。礼的精神主要体现为 “ 仁 ” 、 “ 恭 ” 、 “ 敬 ” 等方面。 “ 仁 ” 是礼的最根本的精神内容, “ 恭 ” 是对人的庄重和顺, “ 敬 ” 是对人严肃真诚,以 礼相待。 在孔子的观念中, “ 正 ” 就是合礼, “ 割不正, 不食 ” ,没有礼就无以立身成人。 孔子主张以礼义来规范人欲,他一方面承认人 欲的存在和满足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强调以礼 节欲,克制欲望的膨胀,达到 “ 仁 ” 的道德境界, 他主张是 “ 克己复礼 ” ,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 自己符合 “ 礼 ” 要求。

孝 1.2 有子曰: “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 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 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 与? ” 1.6 子曰: “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 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1.9 曾子曰: “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1.11 子曰: “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孝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 “ 无违。 ” 樊迟御 ( ,子告 之曰: “ 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 ” 樊迟曰: “ 何谓也。 ” 子曰: “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 礼,祭之以礼。 ” 2.6 孟武伯问孝,子曰: “ 父母唯其疾之忧。 ” 2.7 子游问孝,子曰: “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 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2.8 子夏问孝,子曰: “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 孝 ” 的思想 “ 孝 ” 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 “ 孝 ” 指尊敬顺从父母, “ 悌 ” 指尊重兄长,是中国古代处理家族内部两大 关系的基本要求。 孔子认为孝是仁之本。做到 “ 孝 ” 一要合礼,二要 真情实感。不孝就是不仁。 孔子对其学生所讲的孝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无 违,即绝对地服从父母的意志,即使知道父母错 了,也要好言相劝,劝告而父母不理,仍然要和 颜悦色的顺从父母。其二是 “ 敬而能养 ” 。孔子认 为只是在生活上赡养父母并不是孝,敬才是孝的 本质。其三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孔子的孝体现 着仁,贯穿着礼,他要求人们对待父母 “ 生,事 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其孝道有 局限性。

品德修养 1.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5) 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 1.4 (忠信)曾子曰: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1.7 (信)子夏曰: “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 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1.8 子曰: “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 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 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 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 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1.13 (义、礼)有子曰: “ 信近于义,言可复 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 可宗也。 ” 1.14 子曰: “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 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已。 ” 1.16 子曰: “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

2.4 子曰: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2.10 子曰: “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 2.16 子曰: “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 2.22 (信)子曰: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 2.24 (义勇)子曰: “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

君子之道 1.3 (仁)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 1.14 (礼)子曰: “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已。 ” 2.12 子曰: “ 君子不器。 ”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 “ 先行其言而后从 之。 ” 2.14 子曰: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治国从政 1.5 子曰: “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 以时。 ” 1.12 有子曰: “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 行也。 ” 2.1 子曰: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2.3 子曰: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 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2.18 子张学干禄,子曰: “ 多闻阙疑,慎言 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 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 2.19 哀公问曰: “ 何为则民服? ” 孔子对曰: “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 不服。 ” 2.20 季康子问: “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 何? ” 子曰: “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 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

2.21 或谓孔子曰: “ 子奚不为政? ” 子曰: “ 《书》云: ‘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 施于 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 2.23 子张问: “ 十世可知也? ” 子曰:殷因于 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 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 也。 ”

《论语》外省市中考题举隅 1. 孔子所说的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对我们为人处 世有什么启示? 2. 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 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3. 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 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 4. 有子曰: “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 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 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子夏问孝。子曰: “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 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1) 有若认为实践 “ 仁 ” 的根本是什么? (2) 结合第二段文字,简要分析孔子对 “ 孝 ” 的主张。 感悟和体 验;人生 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