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临床免疫 第一节 超敏反应 第二节 免疫学检测 第三节 免疫学防治. 一、 概述 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以生 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表现的特异性 免疫应答,称超敏反应。 2. 类型 1. 概念 分为四型: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 第一节 超敏反应.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免疫分析技术 第七节内分泌激素检测 甲状腺激素检测 肾上腺皮质、髓质激素检测 性腺激素检测 垂体激素.
Advertisements

传染病报告知识培训 传染病报告知识 及注意事项. 新传染病防治法对报告病种的 规定 自 2004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 乙类和丙类。
逆转录病毒. 第三十七章 逆转录病毒 分三科 肿瘤病毒亚科 : 一些动物白血病病 毒、人类嗜 T 细胞病毒等 慢病毒亚科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属之 泡沫病毒亚科 概念:指一类含有逆转录酶的单股正链 RNA 病毒。 种类 :
四、常见的 I 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I 型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在不同种属和不同个体中差异 很大。临床上与 I 型变态反应有关的疾病或病理过程可以 是全身性的或局部性的。 ( 一 )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 I 型变态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组危急症候群。 发病通常在接触变应原数分钟内出现症状,表现为气急、
医学免疫学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第十六讲 超敏反应( 19 ) 一、概述 1. Hypersensitivity ( allergy , anaphylaxis ) 某些物质某些个体致敏 allergy * 病理性免疫应答 该物质.
免疫学防治 免 疫 预 防 提 要 免疫预防有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是人为地给机体注射含有具有抗 原性的物质(疫苗),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 疫力;人工被动免疫是直接给机体注射抗原特异 性抗体等,使机体被动获得特异性抵抗力。 免 疫 预 防 提 要 免疫预防有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 Autoimmune disease )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 Autoimmune disease )
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IDD) 是免疫系统因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因素所致的免疫细胞 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障碍 所出现的临床上以反复感染为主的一组综合征。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和治疗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杜俊秋. 无脊灰国家 无脊灰国家 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脊 髓灰质炎,中国成为 “ 无脊灰国家 ” ; 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脊 髓灰质炎,中国成为 “ 无脊灰国家 ” ; 11 年后的 2011 年 8 月,中国新疆出现了.
产品类型:功能性保健食品 保健功能:增强免疫力 适用人群:免疫力低下者 纽崔莱薄荷香蒜片. 蒜素的生理作用 (一)增强免疫 1 )作用于 T 细胞: 大蒜素溶液可促进 T 细胞的增殖和分裂 提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化疗知识讲座 台州博爱肿瘤医院 陈国卿. 一、化疗药物的抗癌机制 1 、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的生长是其主要作 用机理。 2 、对于新陈代谢旺盛的正常组织同样具有 毒性,如骨髓细胞,粘膜细胞。 3 、理想的药物 — 最大程度的抑制肿瘤细胞, 最小程度的影响正常细胞。 4 、基因药物是发展方向。
第一节 超敏反应 第八章 临 床 免 疫 学. 一、教学目的 熟悉:超敏反应、变应原的概念; II 型、 III 型、 IV 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应用: I 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特点、发生机制及 常见疾病;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二、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讨论、教学互动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荨麻疹类皮肤病 扬州大学医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 冯永山. 第一节 荨麻疹 俗称 ‘ 风疹块 ’ ,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反 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 性水肿反应。
农林与工程系 讲授人:张晓燕 抗 体 ( antibody , Ab )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2 抗体的概念 31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33 抗 体( antibody , Ab )
超敏反应 学习要求 1 、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Ⅰ、Ⅱ型超敏反应的 机制、常见病、防治原则。 2 、了解人工主动、被动免疫的区别。
考点一:细胞概述(实验 ”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 胞 ” :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 象和结果、讨论 p25 ) 考点二: 细胞膜与细胞壁(实验 “ 验证活细胞 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 :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 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 考点三:细胞质(实验 “ 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 布.
肝炎病毒.  熟悉肝炎病毒的类型;所含核酸除乙型肝 炎病毒为 DNA 外,其他型均为 RNA ;熟悉 5 个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掌握 5 个型肝 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性;掌握乙型肝 炎病毒的抗原组成;熟悉乙型肝炎病毒的 微生物学检查法;掌握乙型肝炎病毒抗原 和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熟悉 5.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思路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病科 刘国珍 教授.
認識過敏 啥:『畢業典禮那天送妳花好嗎?』 正妹:『不行耶,我會過敏』 啥:『妳有花粉症嗎?』 正妹:『廢話!難道花粉會比我正嗎!?』
兽医应用免疫学 ——兽医专业重要基础课 黄青云 唐满华 谢安新 编制
第一节 抗原 基础医学院 医学概论教研室 主讲: 于智泉.
定义: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 内科护理学 第六十六讲 主讲教师:杨文.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肿瘤免疫学(tumor immunology)是研究肿瘤抗原性质、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肿瘤免疫学诊断和免疫学防治的科学.。   第一节 肿瘤抗原 第二节 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 第三节 肿瘤逃逸机体免疫攻击的机制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诊断免疫治疗及预防.
动物繁殖理论与生物技术.
黄芪多糖粉 ----控制细菌病毒复合感染的传染性疾病药物
人體的奧妙 姓名:林佩儀 班級:六年4班 指導老師:趙美華老師.
第四章 血型与输血.
第三讲 生物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与前景.

新生儿败血症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罗开源 副教授.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十四章病毒学总论.
乙脑的预防和控制.
第23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二十五章 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专题 1、4 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和伦理问题 考纲内容 能力要求 命题展望 1. 基因工程的诞生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新生儿黄疸.
第二十一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教学要求: 1. 掌握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2. 掌握自身免疫病的特征;
第五章 血液生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第三节 血细胞生理 第四节 血液凝固 第五节 免疫系统 第六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医学免疫学 自身免疫性疾病 Back.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中山大学传染病教研室 陈幼明.
登 革 热 Dengue Fever.
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
李明远 教授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第十四章 肿瘤免疫 免疫监视理论: - 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 - 肿瘤细胞在出现后形成肿瘤前被清除
焦點5 非專一性防禦作用.
13-14学年度生物学科教研室总结计划 2014年2月.
第五章 免疫系统 第一节 概述 免疫是机体对异种、异体及自身物质所产生的反应,即机体“自我识别,排除异己”,以达到自身稳定的一种复杂的生理性保护,并且与人体的胚胎发育、疾病发生、衰老等一系列的生命过程有密切关系,是人体进化的结果。免疫学是研究人类和实验动物体内、外免疫反应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 第三节 细 细胞溶胶 内质网 胞 核糖体 质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第一课时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 黄晓芬.
第四十七章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第七章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生物制品及其质量管理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第十二章 超敏反应 第一节 概论 一、超 敏 反 应: 又称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指已经免疫的机 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或半抗原后,所引起的组
医学免疫学 第二章 抗 原 (Antigen, Ag).
第十六章弯曲菌属 与螺杆菌属.
第九课 人体什么活动的调节和免疫 第四课时 免疫.
第十三章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的基因表达.
第3讲 免疫球蛋白.
生物技术实验—凝集反应 免疫学教研室 刘平.
B淋巴细胞介导的 体液免疫应答 1/17/2019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第三章 免疫分子.
一般特性: 单体分子; 四个亚类; 血清中含量最高(75%Ig); 半衰期最长(21-23天);
曾 蔚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T细胞执行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并在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临床免疫 第一节 超敏反应 第二节 免疫学检测 第三节 免疫学防治

一、 概述 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以生 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表现的特异性 免疫应答,称超敏反应。 2. 类型 1. 概念 分为四型: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 第一节 超敏反应

二、Ⅰ型 (又称速发型和过敏型) (一)发生机制 (二)特点特点 (三)常见疾病常见疾病 (四)防治原则防治原则

1. 变应原 (allergens) 花粉、尘螨或其排泄物、真菌、动物皮屑或羽毛 牛奶、鸡蛋、鱼、虾、蟹 青霉素、链霉素、磺胺、普鲁卡因、有机碘 (一)发生机制

2 )发敏阶段 活性介质引起生理功能紊乱 变应原初次进入机体,诱发机体产生抗体 IgE , IgE 抗体结合到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膜上。 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致敏靶细胞表面 IgE 抗体结合,使之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 1 )致敏阶段 致敏肥大细胞形成 (一)发生机制 2. 过程 过程

初次 抗体 IgE 致敏的肥大细胞 脱粒 再次 活性介质活性介质 Ⅰ型发生过程

三大作用: 生物活性介质 组胺、激肽酶原、白三烯( LTs )、 PGD2 等 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脏器平滑肌收缩 腺体分泌增加 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瘙痒

1. 发生快,消退亦快 2. 抗体: IgE 3. 参与成分:有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补体 参与 4. 损害:以生理功能紊乱为主,无明显组织损伤 5.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二)特点

1 )过敏性休克:药物过敏性休克(如青霉素) 血清过敏性休克(如破伤风抗毒素) 2 )呼吸道过敏反应: 变应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 3 )消化道过敏反应:过敏性胃肠炎 4 )皮肤过敏反应:荨麻疹、湿疹 (三)常见疾病

1. 寻找变应原,避免再次接触 2. 脱敏疗法和减敏疗法 3. 药物治疗 (四)防治原则

(又称细胞溶解型和细胞毒型) (一)发生机制 (二)特点 (三)常见疾病 三、Ⅱ型

1. 抗原存在于细胞膜上 细胞固有抗原 如:血型抗原、 HLA 药物、微生物等吸附在细胞上的外源抗原 药物、微生物导致细胞膜结构改变形成自身抗原 (一)发生机制 2. 通过三种方式导致靶细胞的损伤破坏 通过三种方式导致靶细胞的损伤破坏 ①激活补体,溶解靶细胞;②调理作用,吞噬靶细 胞;③ ADCC ,杀伤靶细胞。

IgG , IgM

1. 抗体: IgG 、 IgM 类, 2. 损伤:靶细胞溶解破坏或组织损伤 3. 参与成分:补体、吞噬细胞和 NK 细胞 4. 有个体差异 (二)特点

(三)常见疾病 1. 输血反应 原因: ABO 血型不符合的输血 2. 新生儿溶血症 母子 Rh 血型不合, 母为 Rh - 血型,子为 Rh + 血型 3.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抗红细胞抗体) 4.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药物结合于血细胞)

(又称免疫复合物型和血管炎型) (一)发生机制 (二)特点 (三)常见疾病 四、Ⅲ型

(一)发生机制发生机制 中等大小 IC 的沉积血管基底膜 血管壁炎症反应 激活补体

血管壁

(二)特点 1. 抗体: IgG 、 IgM 、 IgA 2. 中等大小 IC 的沉积血管基底膜 3. 损伤: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为主要特征的血管壁炎症及周围组织损伤 4. 参与成分:补体、血小板、肥大细胞、嗜碱性、 中性粒细胞等 5. 有个体差异

(三)常见疾病 1.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 2. 血清病(初次大量注射抗毒素) 3.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可溶性抗原) 4. 自身免疫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DNA 、 RNA 等抗核抗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抗变性 IgG 抗体即类风湿因子)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

(又称迟发型) (一)发生机制 (二)特点 (三)常见疾病 五、Ⅳ型

(一)发生机制发生机制 1. 致敏阶段 初次接触抗原, T 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 T 细胞 2. 效应阶段 再次接触抗原, Th1 细胞和 Tc 细胞发挥作用,引起 组织炎症反应和细胞变性坏死。

(二)特点 1. 反应发生迟缓( 48 ~ 72 小时达高峰) 2. 效应性 T 细胞介导 3. 无抗体和补体参与 4. 损害: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5. 除接触性皮炎外,无个体差异

(三)常见疾病 1. 传染性超敏反应 主要病原菌:胞内寄生菌、病毒和真菌等 2. 接触性皮炎(如油漆、染料、农药) 明显个体差异 3. 移植排斥反应 HLA

第二节 免疫学检测 一、抗原或抗体的检查 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查

1. 原理: 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宜的条件下,两者特异性 结合,出现可见反应。 2. 特点: 特异性、可见性和可逆性。 3. 方法: 凝集反应凝集反应、沉淀反应沉淀反应和免疫标记技术免疫标记技术。 一、抗原或抗体的检查

凝集反应 定义:颗粒性抗原 + 相应抗体 凝集现象 方法: 试管法: Ag→Ab 定量检查,如:诊断伤寒病的肥达试验 玻片法: Ab→Ag 定性检查,如: ABO 血型和细菌鉴定 乳胶凝集试验: Ag→Ab ,如:辅助诊断钩体病等 乳胶凝集试验: Ab→Ag ,如:检测 HBsAg 和 AFP 乳胶凝集抑制试验: Ag+Ab→Ag ,如:早期妊娠诊断。

沉淀反应 定义:可溶性抗原 + 相应抗体 沉淀现象 电解质 方法: 单向琼脂扩散: Ab→Ag 定量检查 如:血清中 Ig 和 C3 等的含量。 双向琼脂扩散: Ab→Ag 或 Ag→Ab 定性检查和抗原的分析。 免疫电泳: Ab→Ag 分析抗原成分的性质和相对含量。 免疫比浊: Ab→Ag 定量检查 优点:快、广。用于大批量标本。

免疫标记技术 定义:将 Ab 或 Ag 标记在标记物上,通过检查标记物的反应来检查 Ag 或 Ab ,即可定性也可定量的方法。 方法: 免疫荧光法:标记物:异硫氰酸荧光素和枣红蛋白 荧光抗 → 查抗原,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酶免疫测定:标记物: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 常用方法: ELISA ,有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 前者检查大分子抗原,后者测定特异性抗体。 放射免疫测定法:用于微量物质的检查,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及 IgE 。

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查 1.T 细胞数量检查方法: E 花结试验( 60% ~ 80% )、免疫荧光法、免疫磁珠分离法。 2. 各类免疫细胞检查方法:流式细胞术 3.T 细胞功能测定方法: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细胞毒试验、皮肤试验(如 PPD 或 OT 验)。 4.B 细胞功能测定方法: B 细胞增殖试验、抗体形成细胞测定。 5. 细胞因子检查: 内容: Th1 产生 IL-2 、 IFN- γ ; Th2 产生 IL-4 、 10 方法: ELISA 、生物活性测定法、聚合酶链反应( PCR )

第三节 免疫学防治 一、免疫预防 二、免疫治疗

一、免疫预防 采用人工免疫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以达到预 防疾病的目的的方法。 获得特异性免疫的方式:

1. 定义: 给机体接种疫苗、类毒素等,刺激机体免疫系统 发 生应答,产生的针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力。 人工主动免疫

1 )疫苗: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组分或代谢产物 所制成的生物制品。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 2. 生物制品: 2 )类毒素:常用有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 3. 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3 )亚单位疫苗等新型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 给机体输入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使 接受者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1. 定义 2. 生物制品

1 )免疫血清 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丙种球蛋白:有胎盘和人血清两种。预防麻疹和甲 肝,治疗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抗病毒血清:主要用于预防病毒性疾病。 抗淋巴细胞丙种球蛋白:用于抗排斥反应,延长移 植物存活。 细胞因子:如 IL-2

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输入物质抗原抗体、细胞因子 免疫力出现时间慢( 2 ~ 3 周)快(注入后,即生效) 免疫力维持时间数月至数年 2~3周2~3周 主要用途预防治疗或紧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