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 湖南省涟源市第二中学 彭柯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 王实甫,名德信,元易州定兴人。约生于 1255 一 1260 年,曾作过某地县宫,声誉很好。后来升 任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由于 ‘ 和台臣易不和 ’ ,四 十多岁就弃官不做了。他在弃官后不久就完成了 不朽的剧作《西厢记》。在六十岁时,他用散曲 套数描写他退隐后的生活。生活颇为优裕,诗酒 琴棋,笑做林泉,但在恬静淡泊的情怀深处,蕴 藏着久难平复的政治创伤。 ”“ 卒年约在 1336 一 1337 年问。 ”
唐德宗贞元末年,约公元 802 一 804 年之间, 名诗人元稹(唐德宗贞元末年,约公元 802 一 804 年之间,字微之)写了传奇小说《莺 莺传》,说的便是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故事 。这是《西厢记》情节的源始。传中有莺莺 的诗《明月三五夜卜 “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 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 这也就 是《西厢记》命名的由来。故事中的张生, 有诗人元稹自己的形子,同时代人杨巨源也 写过《崔娘诗》,李公垂写过《莺莺歌》。
张生到普救寺游玩,巧遇姨母崔氏孀妇携女也寄居此寺,值 当地驻军将领去世,军士四出骚扰。崔氏因家财较多,颇见 惶骇。张生与蒲将有交情,设法护卫,使崔家幸免于难。崔 氏酬谢设宴,让女儿莺莺拜见张生,张生迷上莺莺。张生私 求莺莺的婢女红娘,为他献策。张生,写了《春词》两首, 让红娘转交莺莺。莺莺则写了引用《明月三五夜》作答。张 生猜出含义,于十五日晚上逾墙赴约到了莺莺所住的西厢房 。不料莺莺 “ 端服严容 ” 将张生训了一通。张生绝望之余,却 在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被红娘推醒,原来莺莺主动来了。此后 张、崔二人经常 “ 朝隐而出,暮隐而入 ” ,直到张生到长安赴 考,终于诀别。张生科举未中,留在长安,曾寄信莺莺。莺 莺回信凄婉,并捎来玉环、青丝等物 —— “ 玉取其坚润不渝 ,环取其终始不绝 ” ;但张生却将信拿给朋友们看,还发了 一通议论,认为女色是祸水,自称 “ 予德不足以胜妖孽,是 用忍情 ” ,为自己抛弃莺莺造舆论,朋友也都说张生 “ 善于补 过 ” 。一年后,莺莺嫁了人,张生也别娶。
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 “ 你在 这里做什么? ”” 宝玉一回头,却是黛玉来了 …… 黛玉道 “ 什么书? ” 宝玉见问,慌的藏了, 便说道: “ 不过是《中庸》、《大学》。 ” 黛玉 道: “ 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瞧,好 多着呢! ” 宝玉道: “ 妹妹,要论你,我是不怕 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人。真是好文章!你 要看了,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 ” 一面说 ,一面递过去。黛玉把花具放下,接书来瞧。 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己看了好几 出了。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一面看了, 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
《西厢记》在他俩心中引起的强烈共鸣,也正是封建时 代青年男女的共鸣。难怪封建卫道士要视之为 “ 移人性情 ” 的洪水猛兽,明、清两代统治者都曾明令禁毁,甚至道光 二十四年浙江学政还在省城设局收毁之,后来类似情况还 不断重演。一些封建帮闲还大造舆论: “ 《西厢》、《玉 簪》等,诸淫亵之戏,亟宜放绝,禁书坊不得 yu 卖也 ” 。 他们说《西厢记》是 “ 淫书之尤者 ” , “ 看了《西厢记》, 到老不成器 ” ,千方百计诋毁之。更有甚者,他们还瞎编 什么《西厢记》作者 “ 嚼舌而死 ” ,死后被打入阿鼻地狱不 得超生,连那些推崇者如李卓吾、全圣叹,也因评点《西 厢》而不得善终云云。 文学家、诗人郭沫若曾经说过:文艺母亲的女孩儿里 , “ 要以《西厢》最完美,最绝世了。《西厢》是超过时 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 ” 王实甫就活在他的《西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