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口炎 专业 临床医学 制作 邓凤娥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教学目的 掌握口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教学点、难点 重点: 1. 口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处理原则及预防。 难点:临床表现、治疗。
定义 口炎( stomatitis )是指口腔粘膜由于各种 感染而引起的炎症。 如病变仅局限于舌、牙龈、口角亦可分别 称为舌炎、牙龈炎或口角炎。
主要由病毒 细菌 真菌或螺旋体等所致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可单独发病 可继发于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 久病体弱和维生素 B 、 C 缺乏等全身性疾病。
鹅口疮 鹅口疮( thrush , oral candidiasis ):亦称 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 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营养不良、腹泻、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小儿易患此 病。 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哺乳时乳头不洁及 奶具污染所致。
特征:是在口腔粘膜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 样小点或小片状物。 最常见于颊粘膜。 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拭去,若强行擦 拭剥落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 血。
患处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响吃奶,无 全身症状。
临床表现 重者口腔粘膜全部被白膜覆盖。 甚至蔓延至咽、喉、食管、气管、肺等处。 出现低热、拒食、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 呼吸困难等。
取少许患处白膜涂片,加一滴 10% 碳酸氢 钠,在显微镜下可见真菌的孢子和菌丝。
治疗 除防治诱因,治疗伴发疾病外。 用 2% 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 局部涂抹 10 万~ 20 万 U / ml 制霉菌素鱼肝 油混悬溶液,每日 2 ~ 3 次。 预防应注意哺乳卫生,加强营养,适当补 充维生素 B2 和 C 。
疱疹性口炎 疱疹性口炎( herpetic stomatitis )由单纯 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 多见于 1 ~ 3 岁小儿 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传染性强,常在托幼机构引起小流行。
起病即发热,体温达 38 ~ 40 ℃。 1 ~ 2 天后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 疹,周围有红晕,直径约 2 ~ 3mm ,很快破 溃形成溃疡,上面覆盖黄白色膜样渗出物, 多个小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
多发生于齿龈、唇内、舌、颊黏膜及口周 皮肤,有时累及软腭及咽部,口角及唇周 皮肤也常发生疱疹。
局部疼痛剧烈,患儿表现为流涎、拒食、 烦躁,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发热常于 3 ~ 5 日后恢复正常。 病程约 1 ~ 2 周。 局部淋巴结肿大可持续 2 ~ 3 周。
临床表现 本病应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由柯萨 奇病毒所引起,多发生于夏秋季,疱疹主 要发生在咽部和软腭,有时见于舌,不累 及齿龈和颊黏膜。
治疗 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食物以微温或凉的流质 为宜。 局部可涂疱疹净,或涂抹锡类散、西瓜霜等。 为预防继发感染,可涂 2.5% ~ 5% 金霉素鱼肝油。 疼痛严重者,进食前可用 2% 利多卡因涂于患处。 发热时应给予降温,继发感染时应用抗生素。
思考题 简述不同口腔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