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味 汪曾祺 主讲人:辛颖 作者简介 汪曾祺( 1920—1997 ),江 苏高邮人,当代作家。其小说多 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 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 现和谐的意趣。 代表作小说 、 、 散文集 和京剧剧本 。 有 “ 短篇圣手 ” 之称 。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供瘤动脉超选插管 的临床价值探讨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介入科 顾建平 年 5 月 · 上海 在肿瘤的介入性诊疗工作中, 供瘤动脉的超选插管有其重要的 临床意义。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东莞市寮步镇香市小学 2 、 5 、 3 的倍数 的特征 小船最初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 从北岸驶向南岸,不断往返。小船摆渡 11 次 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摆渡 100 次呢?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Food and Beyond. 第三单元 Objectives * explore the rich and diverse Chinese culinary culture *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food.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花园.
合理选择饮食.
我们的组员: 高雨新、张浩然、 陈珩、荆尚玉、 刘子豪、同祎阳、赵雅昆、李紫藤.
话题 饮食.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终极理论梦之社 宣传PPT 终极理论梦之社 来到高中,在全新的平台上,我们广泛交友.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五 味 汪曾祺.
《折线统计图》 丰台区大红门一小 白红杰.
丰富的图形世界(2).
三年级九班田依可PPT特产 三年级九班田依可 第七单元 特产.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辽宁 甘肃 内蒙古 北京 河北 宁夏 青海 山西 山东 陕西 河南 江苏 西藏 安徽 上海 四川 湖北 浙江 江西 湖南
分数乘法.
识字二 cài yuán lǐ 3.菜 园 里 菜 园. 识字二 cài yuán lǐ 3.菜 园 里 菜 园.
人数 挑食 偏食 爱吃肉不爱吃青菜 不吃早饭 有时间才吃早饭 暴饮暴食 口味偏咸 喜欢吃油炸的食品 以水果代替蔬菜 爱喝饮料.
五 味 汪曾祺.
五 味 汪曾祺.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Learning Goals Lesson1&2 To exchange basic greetings;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五 味 汪 曾 祺.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糖尿病流行病学.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项目四任务三 知晓丰富的餐饮知识 ——中餐菜肴 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
接近顾客的技巧Ⅱ.
余角、补角.
解决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市桥陈涌小学 吴秀堎.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林翠容.
白云小学 一(5)班 陶官森.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Zhōnɡ ɡuó yǐn shí 中国饮食(一) Food and dining.
How to Order Food in Restaurants in China
普通话 台语 广东话 白捷 CHIN301班.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10/25 今天的学习目标 (Today’s Learning Objectives)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调查与记录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EBNF与操作语义 请用扩展的 BNF 描述 javascript语言里语句的结构;并用操作语义的方法描述对应的语义规则
线段的有关计算.
Unit 1 I like dogs (Period 1)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西藏 Tibet.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八年级 下册 16.1 二次根式(2)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袁观六.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几分之几 gjq.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Dish Level: Beginner Daily- Dialogue New words Sentence pattern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乘法的初步认识.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五 味 汪曾祺 主讲人:辛颖

作者简介 汪曾祺( 1920—1997 ),江 苏高邮人,当代作家。其小说多 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 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 现和谐的意趣。 代表作小说 、 、 散文集 和京剧剧本 。 有 “ 短篇圣手 ” 之称 。

他的散文着眼于 “ 小叙事 ”, 写凡人小事, 写有盐酱醋茶, 写 “ 一地鸡毛 ” …… 他帮助人们 发现就在自己身边的 “ 凡人小 事 ” 之美。他的散文没有结构 的苦心经营, 也不追求题旨的 玄奥深奇, 平淡质朴, 娓娓道来, 如话家常。 走近作者 汪曾祺

浏览课文: 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几味?

初识六味 酸 甜 苦 辣 咸臭

合作探究 1 .文章明明写了 “ 酸甜苦辣咸臭 ” 六 种味道,可作者为什么取名为 “ 五 味 ” ?说说你的理解。 2 .在写 “ 酸甜苦辣咸臭 ” 六味时,作 者有没有平均用力?他是如何注意 详略处理的?

1 .文章明明写了 “ 酸甜苦辣咸臭 ” 六种味道,可 作者为什么取名为 “ 五味 ” ?说说你的理解。 “ 五 ” 是 “ 多、杂 ” 的意思(类似成语 “ 三番五次 ” )。 “ 五味 ” ,泛指各种味道。 2 .在写 “ 酸甜苦辣咸臭 ” 六味时,作者有没有平 均用力?他是如何注意详略处理的? 详写 “ 酸 ” 、 “ 辣 ” 、 “ 臭 ” , 略写了 “ 甜 ” 、 “ 苦 ” 、 “ 咸 ” 。

多味杂陈 作者在课文中提到的菜 名有近四十种,请用圈点的 方法找出这些菜名,并与同 学合作,按照菜名、味道、 产地三个方面列出一个表格。

多味杂陈 圈点:一种阅读方法。 即在阅读时,用一套自己能 够理解的符号,对字、词、 句、段进行圈点勾画,从而 促进理解,增强记忆。

多味杂陈 试根据课文将此表补充完整 味道饮食产地民俗

味道饮食产地民俗 酸酸 菜雁北山西人特别喜欢吃 酸,嫁女要先看对 方家有多少酸菜缸 。 延庆人喜欢在夏天 把好好的饭焐酸了 吃。 广东人特别喜欢吃 甜食。 贵州人喜欢吃带有 强烈生鱼腥味的鱼 腥草。 四川人腌咸菜还坚 持用自贡产的井盐 江苏高邮很多人家 都有个臭坛子。 酸菜白肉火锅辽宁 羊肉酸菜汤下杂 面 北京 酸 笋福建、广西 酸 饭延庆 甜炒蟮糊无锡 夹沙肉四川 芋头扣肉广西 番薯糖水广东 苦苣荬菜北方 则尔根贵州 辣牛肉粉越南 涮涮辣云南佧佤族 麻辣烫四川 咸咸鱼浙东 臭臭豆腐湖南长沙 苋菜秸子(苋菜 咕) 江苏、湖南 臭豆腐乳北京

细品六味 作者在叙写全国各地特 有的味道时,也为我们呈现 了一幕幕栩栩如生的民俗画 卷。哪些画卷给了你最深的 印象?请读一读,并用自己 的语言进行叙述。

细品六味 山西人下饭店, 还没有点菜,先喝 三调羹醋。 山西丈母娘以 酸菜缸的数量来考 察姑娘未来婆家的 家底。 民俗画卷

细品六味 延庆山里夏天 爱吃酸饭。把好好 的饭捂酸了,用井 拔凉水一和,呼呼 地就下去了三碗。 民俗画卷

细品六味 吃饺子为什么要蘸醋? 吃醋(醋坛子) 民俗画卷 1 助消化。饺子硬皮死面肉多菜少,不易吸收, 醋含有醋酸能补充胃酸,促进消化。 2 调酸碱。醋是酸味食物,但是它的最终代谢 产物为碱性,包饺子用的肉和面是酸性食物。 醋能有效地平衡人体的酸碱系统。 房玄龄之妻

细品六味 吃醋(醋坛子) 民俗画卷 房玄龄之妻 【吃醋的由来】唐太宗为了笼络人心,要为当朝宰相 房玄龄纳妾,玄龄之妻出于嫉妒,横加干涉,死活不 让。太宗无奈,只得令玄龄之妻在喝毒酒和纳小妾之 中选择其一。没想到房夫人确有几分刚烈,宁愿一死 也不在皇帝面前低头,当场饮下 “ 毒酒 ” ,方知是醋。太 宗无法,只得收回成命。 “ 吃醋 ” 一说由此传开。

细品六味 民俗画卷 无锡炒鳝糊放 那么多糖!包子的 肉馅里也放很多糖, 没法吃!

细品六味 民俗画卷 为什么人们喜欢吃甜?

人们为什么喜欢吃甜? 甜味是人类出生后首先接受和追寻的味道, 母乳就是甜的,因此爱吃甜食可谓是一种本能反 应。 吃甜上瘾:当人吃甜食时,人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会 被激活,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名为阿片类物质,功用几乎 相当于吗啡。大脑感觉到这种兴奋,就会对它产生渴望。 因此,人常吃甜食后会觉得越吃越想吃。 当人吃了糖以后,糖会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含量增高 ,接着胰岛素会迅速行动起来,将血糖转化成能量。人吃 的糖越多,体内产生的胰岛素就越多,转化出来的能量也 就越充足,如此一来人体就会产生一种 ‘ 飘飘欲仙 ’ 的快感 ;但伴随而来的是,胰岛素消耗掉过多的血糖,导致血液 中血糖迅速减少,这时身体就需要再来点糖类补充血液中 的血糖。 ”

细品六味 民俗画卷 苦瓜也可爱 营养 药理 美容

细品六味 民俗画卷 越辣越爽 …… 1 、辣椒素刺激 —— “ 烧灼 ”—— 大脑 ——“ 发热 ”—— 促进胃液和 唾液分泌,胃肠蠕动加快 —— 消化,食欲。 2 、 “ 烧灼 ” 信息使大脑将身体视 为 “ 受伤 ” 状态对待,促使身体释 放一种自体止痛剂,这种自体 止痛剂就像少量麻醉剂,能使 人出现一种轻微的愉悦感,专 家称此为 “ 辣椒微醉 ” 。

细品六味 民俗画卷 有个同学,是 台州人,到铺子里 吃包子,掰开包子 就往里倒酱油。

细品六味 民俗画卷 一个同志为爱人从南京带臭 豆腐干回家,在火车上引起一 车厢的人强烈抗议。

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朴素平实,口语性强,富于表现力,给人以清 新之感。 ① “ 山西人真能吃醋! ” 一锤定音 ② “‘ 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 ’ 这在山西人是大事。 ” 吃醋 过年,真是令人咋舌不已。 ③ “ 延庆山里夏天爱吃酸饭。把好好的饭焐酸了,用井 拔凉水一和,呼呼地就下去了三碗。 ” 形象地写出延庆 山里人对于酸饭的喜爱,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④ “ 我们吃辣是在昆明练出来的,曾跟几个贵州同学在 一起用青辣椒在火上烧烧,蘸盐水下酒。 ” 如此艰苦的 条件下,仍然自得其乐,真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⑤ “ 牛肉极嫩,汤极鲜,辣椒极辣,一碗汤粉,放三四丝辣椒就辣 得不行。 ” 连用 “ 极 ” 字,生动地呈现了牛肉粉的美味至极。 ⑥ “ 苋菜长老了,主茎可粗如拇指,高三四尺,截成二寸许小段, 入臭坛,臭熟后,外皮是硬的,里面的芯成果冻状。噙住一头, 一吸,芯肉即入口中。 ” 从做法和吃法两方面,描摹细腻精当,语 言干净利落。 ⑦ “ 臭豆腐就贴饼子,熬一锅虾米皮白菜汤,好饭! ” 形象地展现 了人们的饮食生活,富有地方特色。 均是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类似的例子还很多。 作者语言朴实自然,无哗众取宠之嫌,在轻松如叙家常中娓娓道 来。

1 、作者凭着他丰富的人生见识、深 入的饮食体验和本色的语言,向我们介绍 了中华大地多样的饮食文化。看起来东拉 西扯,但有一根线贯穿起来,这根线是什 么?表面上只是谈吃,但有何深意隐藏其 间? 探究

这根线是 “ 生活 ” , 作者借用了 “ 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 ” 这一俗语 的顺序。 作者汪曾祺饱读诗书,行过万里路,对南北之 味,东西之珍,自有高蹈的文化眼光,不同寻 常的感悟。在看似拉拉扯扯的不经意的叙述中, 以形散神聚的表达方式,充分表现中国人口味 的 “ 杂 ” ,特别是文章所表现的平民化的饮食趣 味,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课文中在饮食中表现出的生活气息 1 、我家曾有老保姆,正定乡下人,六十多岁了,她还有个婆婆 ,八十几了。她有一次要回乡探亲,临行前称了二斤白糖,说她婆 婆就爱喝个白糖水。 既有温情,也有生活的无奈和辛酸。 2 、山西人还爱吃酸菜,雁北尤甚。什么都拿来酸,除了萝卜白 菜,还包括杨树叶子,榆树钱儿,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 ,那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 写出了山西特别是雁北的人对于 “ 酸 ” 的厚爱与钟情,一句 “ 什么 都拿来酸 ” 就形象地刻画出他们嗜酸如命的特点。在概括描述之后 ,作者又从一个细节,既有人给自己的姑娘说亲,当妈的判断对方 家底厚薄的依据,就是 “ 酸菜缸 ” 的多少,既活泼生动又风趣幽默。 3 、我们吃辣是在昆明练出来的,曾跟几个贵州同学在一起用青 辣椒在火上烧烧,蘸盐水下酒。 “ 辣 ” 与作者结缘,源于昆明的岁月,这也就把饮食的口味与人 生的回忆紧密连在了一起。

2 、就 “ 甚矣,中国人口味之杂也,敢 说堪为世界之冠。 ” 这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探究

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首先在于它丰富的创造性,这得益 于中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不断交融的历史文化。 从热带到寒带,从海滨到高山,交错的地貌和气候使这 里物产丰富,食料广泛,促进了人们进食心理的选择, 使餐桌上的菜肴丰富多变。人们通过一起吃饭来加深感 情或解决问题。中国饮食追求味道谐调和中,但不同地 方的人的口味却千差万别。历来有 “ 东甜 ” 、 “ 西辣 ” 、 “ 北 咸 ” 、 “ 南鲜 ” 之说。从北到南,口味由咸转淡,从西到东, 口味由辣转甜;从陆到海,味道由重转轻。一个地方饮 食文化的建立与它当地的物产、气候、历史文化、宗教 等因素都密切相关。由于中国地广人多,各民族聚居, 风俗不一,所以口味各异,中国人的口味之杂,就不足 为奇了。

课堂小结 全文脉络清晰,杂而不乱,繁而有序。作者凭着他丰富 的人生见识、深入的饮食体验,向我们介绍了中华大地多样的 饮食文化。文中涉及的地区有山西、辽宁、北京、福建、广西、 延庆、苏州、无锡、四川、广东、贵州、上海、云南、浙东、 湖北、南京、汉口、长沙、作者家乡,为了对比,兼涉越南、 美国;说到的民族有汉、傣、佤;提及的人物有贾平凹、贵州 女演员、广东与台州同学、老保姆、周作人、闻一多、同事、 “ 一个大人物 ” ;写到了众多的物产、菜品与饮食习俗。虽然东 拉西扯,看似 “ 很散 ” ,但是由于作者采用了人们熟悉的 “ 人生五 味,酸甜苦辣咸 ” 这一俗语的顺序为主线来贯穿全文,组织材 料,使得文章纲目清楚,主题集中。作者驾驭材料似乎信手拈 来,却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