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研室 李宗信.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的相互关系  对立制约  消长平衡  互根互用  相互转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民进海宁市总支部. 民进海宁总支开展 “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 活动: 1 、为了积极履行民主党派的职能,搜集社情民意,为政府工作出谋划策。 2 、让民主党派走进群众,让群众了解民主党派。 3 、通过 “ 三走进 ” ,进行访贫问苦,搜集民情民声,构筑群众与政府的桥梁,
Advertisements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主讲:肖勇学校:江西中医学院 专业: 2012 级中医专业研究生 魅力《易经》. 自我介绍 江西中医学院 2012 级研究生,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师从江 西中医研究所所长、江西省中医院副院长、江西省名中医 刘英锋教授。 研究方向:经典方证的分类研究。 导师深厚的儒学素养,特别是在易学与医学方面的造诣深.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 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称为治风剂。 概述 · 定义.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病 机 概 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l.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 转归的关系 3.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 亡失的病机 【病机】 【本章重点】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 的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 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1 )阴阳是一属性概念 2 )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3 )阴阳双方必须相互关联(在同一层次)
中 医 基 础 学之 阴 阳 五 行 学 说中 医 基 础 学之 阴 阳 五 行 学 说. 中医学是以阴阳五行为哲学思想、脏腑经络为理论 核心、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辨证论治为诊疗特 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主要内容 :包括阴阳五行、藏象学说、经络、病因、 病机、诊法、辩证、防治原则几大部分 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二章. 1. 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阴阳学说及五行学说如何在中医学中的 应用 本章重点内容.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P13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是根据中医自身独有的特 色而建立起来的,主要概括有以下三点: 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是根据中医自身独有的特 色而建立起来的,主要概括有以下三点: 一、整体观念二、恒动观念三、辩证论治.
第二单元 阴阳应象. 阴阳应象介绍  阴阳,有名而无形,必须依附于具体的事物 或现象才能体现出来。根据人与天地相应的 道理,自然界之阴阳与人体之阴阳,其象相 应,故曰阴阳应象。正如马莳所言: “ 以天地 之阴阳,万物之阴阳,合于人身之阴阳,其 象相应。 ” 本单元主要论述了《内经》中阴阳 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并列举了阴阳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是自然界中最主要 的五类物质,它们之间各有特性但又相互依存而不可 分离,因此古人也就利用它们的特性及 其相互关系来对自然界中一切事物进 行归类和说明,因此,原始的五行概 念便被抽象发展成为了五行学说,成 为了一种哲学概念,常常和阴阳学说 一起,成为了古代用以认识和分析事.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构筑在 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 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 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始终,并成为 中医理论体系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 分。
中 医 基 础 理 论中 医 基 础 理 论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中 医 基 础 理 论中 医 基 础 理 论 主要内容: 1 、阴阳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2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定义】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病证的方剂,统称为安神剂。
肾与膀胱 中医学教研室.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五脏 肝.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也属我国古代哲学的范畴。它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构成。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将这五种物质的属性和相互间的“生、克、乘、侮”规律,运用到中医学领域,阐述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及其与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中医基础理论 青海医学院中医系中医基础教研室 保守魁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八章 防治法则 王德海 动物医学院中兽医教研室.
肝与胆 中医学教研室.
基础知识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 临床医学基础 第一节 疾病概念.
脏 腑 返回目录.
现在,为了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
清热药 二、功效:清里热(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 三、适应证:里热证。 四、使用注意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第一节脏腑四 脏 腑之间的关 系 梁永林.
素问·六节藏象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第二篇 民族传统养生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 整体观、系统论、发展观 第一节 整体观 第二节 系统论 第三节 发展观
第三章 脏象学说.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从中医治疗到《世典》的文学治疗 中医系:琚杰.
辨 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宗士群.
第五章 病 机 第二节 基本病机.
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 五行 学说.
阴阳学说.
张 介 宾.
清热药.
项目二 病机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八章 病 机.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七章 病 机.
第四章 病因病机 薛霁 首都医科大学 邹志东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中医的治病原则 辨证施治 寒则热之,热则寒之 人得天地之全气,物得天地之偏气,故可以物之偏补人之不足.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第十课 看中医醫.
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六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中医药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中医与保健 赵熙全.
第九章 防治原则.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齐贺彬.
《中兽医基础与临床 》实验教学 中兽医教研室 郑州牧专.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医教研室 李宗信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的相互关系  对立制约  消长平衡  互根互用  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对立制约: “ 阴平阳秘 ”  互根互用: “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  消长平衡: “ 阴消阳长,阳消阴长 ” “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  相互转化: “ 物极必反 ” “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

阴阳学说与中医学阴阳学说与中医学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上部为阳,下部为阴  体表为阳,体内为阴  背部为阳,腹胸为阴  外侧为阳,内侧为阴  脏为阴,腑为阳  心肺在上为阳,肝脾肾在下为阴  心有心阴、心阳之分  肾有肾阴、肾阳之分

阴阳学说与中医学阴阳学说与中医学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 属于阳的机能 对立 统一  属于阴的物质 阴与阳 相对动态平衡 生命活动正常 阴与阳 失调、分离 产生疾病 “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 “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

阴阳学说与中医学阴阳学说与中医学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 正气分阴阳:阴液 阳气  邪气分阴阳:阴邪 阳邪 阴阳偏盛: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阴阳偏衰: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阴阳互损:阳损及阴,阴损及阳 阴阳转化: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阴阳学说与中医学阴阳学说与中医学 四、指导疾病诊断 “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 首先宜分清阴阳,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 阳证 疾病在表、急性、热性、身体壮实 阴证 疾病在里、慢性、寒性、身体虚弱

阴阳学说与中医学阴阳学说与中医学 阳证 望诊之色泽鲜明 闻诊之声高、气粗、多言、躁动 问诊之口渴、发热、尿黄、便秘 切诊之浮、数、滑、实 阴证 望诊之色泽晦暗 闻诊之声低、气怯、少言、无力 问诊之不渴、恶寒、尿清、便溏 切诊之沉、迟、涩、虚

阴阳学说与中医学阴阳学说与中医学 五、指导疾病治疗 确定治疗原则 损其有余 阳胜则热 —— 属实热证 —— “ 热者寒之 ” 阴胜则寒 —— 属寒实证 —— “ 寒者热之 ” 补其不足 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 —— 属虚热证 ——“ 阳病治阴 ” 。 “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 ,即滋阴壮水之法 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盛 —— 属虚寒证 ——“ 阴病治阳 ” “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 ,即扶阳益火之法

阴阳学说与中医学阴阳学说与中医学 归纳药物性能 归纳药性;分析五味 阳类药物 味辛、甘、淡,气薄 性质温热、燥烈、升浮、发散。 阴类药物 味酸、苦、咸,气厚 性质寒凉、滋润、沉降、收敛。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基本概念五行学说基本概念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 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这五种物质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 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动态平衡

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 木: “ 木曰曲直 ” 生长、升发、条达 火: “ 火曰炎上 ” 温热、升腾、向上 土: “ 土爰稼穑 ” 承载、受纳、生化 金: “ 金曰从革 ” 肃杀、潜降、收敛 水: “ 水曰润下 ” 寒凉、滋润、向下

事物的五行归类事物的五行归类 直接归类;间接推衍  五音: 角、徵、宫、商、羽  五味: 酸、苦、甘、辛、咸  五色: 青、赤、黄、白、黑  五化: 生、长、化、收、藏  五气: 风、暑、湿、燥、寒

事物的五行归类事物的五行归类  五方: 东、南、中、西、北  五季: 春、夏、长夏、秋、冬  五脏: 肝、心、脾、肺、肾  五腑: 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 五体: 筋、脉、肉、皮、骨  五志: 怒、喜、思、悲、恐  五声: 呼、笑、歌、哭、呻

五行的生理关系五行的生理关系 相生 : 促进、助长和资生作用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 母子 ” 关系 “ 生我 ”—— “ 生我 ” 者为 “ 母 ” “ 我生 ” ——“ 我生 ” 者为 “ 子 ”

五行的生理关系五行的生理关系 相克 : 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 克我 ” ——“ 所不胜 ” “ 我克 ”—— “ 所胜 ”

五行的生理关系五行的生理关系 水 火 木 金 土 相克 相生

五行的病理关系五行的病理关系 相乘:某 “ 一行 ” 对被克的 “ 一行 ” 克制太过。 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五行的病理关系五行的病理关系 相乘现象表现在两个方面: 以木克土为例:  “ 土虚木乘 ” : “ 土 ” 本身不足,使原来克它 的 “ 木 ” 相对增强,造成 “ 土 ” 本身更虚弱。  “ 木乘土 ” : “ 木 ” 过度亢盛,造成对 “ 土 ” 克制 太过,致使 “ 土 ” 虚弱。

五行的病理关系五行的病理关系 相侮:五行中的某 “ 一行 ” 本身太过,使原来 克它的 “ 一行 ” ,不仅不能制约它,反而被它 所克制。 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五行的病理关系五行的病理关系 相侮现象也表现为两个方面: 如以木为例,木受金克  “ 木侮金 ” :当木过度亢盛时,不仅 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对金进行反侮。  “ 金虚木侮 ” :另一方面,由于金本 身虚弱,不仅不能对木进行克制, 反受木的反侮。

五行的病理关系五行的病理关系  相乘是按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的克制  相侮是按五行相克次序反方向发生 的克制 五行之中 任何 “ 一行 ” 太过就会乘其所胜而侮其 所不胜 任何 “ 一行 ” 不足就会被所不胜相乘, 被所胜而侮

五行学说与中医学五行学说与中医学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故肝属木  心阳有温煦的功能,故心属火 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脾属土  肺有清肃肃降之性,故肺属金  肾有藏精主水之功,故肾属水

五行学说与中医学五行学说与中医学 二、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 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  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心阳以温脾  脾生肺就是土生金,脾能益气以养肺  肺生肾就是金生水,肺金下行助肾水  肾生肝就是水生木,肾精可化肝血

五行学说与中医学五行学说与中医学 三、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 肺金的清肃,可抑制肝阳的上亢  肝木的条达,可疏泄脾土的壅滞  脾土的运化,能制止肾水的泛滥  肾水的滋润,可防止心火的亢烈  心火的阳热,可制约肺清肃太过。

五行学说与中医学五行学说与中医学 四、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相生关系的传变 “ 母病及子 ” :从母脏传及子脏。  肾属水为母脏,肝属木为子脏,若肾精不 足,累及肝脏而致肝血不足,则形成肝肾 不足。  若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则形成肝肾 阴虚,肝阳上亢,也称 “ 水不涵木 ” 。

五行学说与中医学五行学说与中医学 四、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相生关系的传变 “ 子病犯母 ” :从子脏传及母脏。 如肝属木为母脏,心属火为子脏,临床 上常见的心肝血虚和心肝火旺。

五行学说与中医学五行学说与中医学 四、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相克关系的传变 “ 相乘 ” : “ 木乘土 ” , “ 土虚木乘 ” “ 相侮 ” : “ 木侮金 ” , “ 木火刑金 ”

五行学说与中医学五行学说与中医学 按相生规律传变时  母病及子的病情较轻浅  子病犯母时病情较深重 按相克规律传变时  相乘时的病情较深重  相侮时的病情较轻浅

五行学说与中医学五行学说与中医学 五、用于诊断 “ 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  面色青,喜食酸,脉象弦,或烦躁 易怒者,可推断病在肝脏。  面色赤,口苦,舌红,脉洪数等, 可诊断为心火亢盛。

五行学说与中医学五行学说与中医学 六、用于治疗 控制疾病的传变 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各脏之 间的相互关系,有太过者泻之,有 不及者补之,以控制其传变

五行学说与中医学五行学说与中医学 六、用于治疗 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 补母和泻子 “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  所谓补母,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  所谓泻子,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 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法有 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 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

六、用于治疗 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 抑强扶弱 抑强可用于相克太过 扶弱可用于相克不及 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 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 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

谢谢谢谢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