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脂 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脂类与健康 中国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变化趋势 ( 千克 / 人 / 年 )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年.
Advertisements

—— 国家粮食局油脂研究院科普中心 国家粮食局油脂研究院健康大课堂. 主讲人: 林亭 “ 饮食新概念 ” 科普讲座 饮 食 与 健 康饮 食 与 健 康.
環保燃料 - 生化柴油. 生化柴油 (Bio-Diesel)─ 廢食用油脂資源化 循環圖 什麼叫做生化柴油? 生化柴油係由可再生的油脂原料,諸如植物或 動物油脂,經合成 ( 交酯化 ) 所得的長鏈脂肪酸 甲脂,可代替柴油的一種 " 環保燃油 " 。經實驗 證明生化柴油可直接作為現有柴油引擎而不需.
貳、脂質 (Lipid) ( 一 ) 皆源自於動植物內的脂肪組織,是一種羧酸 酯,由碳 (C) 、氫 (H) 、氧 (O) 三種元素所組 成。 ( 二 ) 脂肪( Fat ) : 在室溫下呈固態者,如 豬油、 牛脂、羊油、奶油、乳酪等。 ( 三 ) 油質 (Oil): 在室溫下呈液態者,如黃豆油、 玉米油.
“ 油 ” 的生物概念 脂类 脂肪 类脂 脂类 脂肪:甘油三脂 类脂:磷脂、糖脂、类固醇 脂类的分类.
中日友好医院预防保健科 肖志云 您吃油合理吗?您吃油合理吗?. 内容  我们为什么要吃油?  油的分类  科学的吃油  关于食用油的基本知识  食用油中存在的健康隐患.
第 29 章 脂类的生物合成. 甘油的合成 脂肪酸的合成 二者分别转变为 3— 磷酸甘油和脂酰 CoA 后的连接.
1 脂类的营养. 2 国宴菜肴之一:鸡汤白菜 3 国宴菜肴之一: 鸭肉红枣炖板栗 国宴菜肴之一: 鸭肉红枣炖板栗.
第三节 脂 质 本节点睛 一、脂质的功能 二、脂质的分类与组成 三、脂肪的营养价值 四、脂肪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 五、脂肪的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烹饪营养学 食品工程学院 烹饪管理系 李超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脂类分类 脂 油 蜡 单脂 脂类 磷脂 糖脂 复脂 固醇.
第五章 功能性油脂 吉林大学 功能性食品教学团队.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油脂.
脂 类 生命体的储能物质.
脂 类.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第二节 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二章 脂质化学 脂质的概念与类别 单脂的种类、组成、结构与性质 复脂的种类、组成、结构与性质 固醇的种类、组成、结构与性质 本章小结.
第 五 章 脂 类 代 谢 Metabolism of Lipid.
第九章 脂类代谢 本章主要介绍脂类(主要是脂肪)物质在生物体的分解及合成代谢。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脂肪酸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途径—β-氧化和从头合成途径,了解脂类物质的功能和其他的氧化分解途径。 思考 脂类代谢 返回.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油脂 学好化学 健康生活.
第二章 脂类和生物膜 第一节 脂在结构和功能上表现出多样性 第二节 脂肪酸 第三节 三脂酰甘油和蜡 第四节 酸败与脂质过氧化
第五章 脂 类 代 谢 Lipid Metabolism
维生素A结构和性质、鉴别试验.
第二十三章 萜类、甾族、生物碱 exit.
脂类生物化学 (Lipids and Lipid Biochemistry)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延安大学化工学院 有机化学教研室.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29 脂类的生物合成.
第五章 脂 类 代 谢 Metabolism of Lipids.
第29章 脂类的生物合成 脂类物质的功能: (1)贮存能量:脂肪 (2)细胞膜成分:磷脂,胆固醇 (3)特殊脂类具有的活性:维D,
第四章 脂类化学.
第28章 脂肪的分解代谢.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第三章 能量与营养素 3.1 能量 3.2 碳水化合物 3.3 脂类 3.4 蛋白质 3.5 维生素 3.6 矿物质 3.7 膳食纤维
第2章 脂质.
第十一章 脂类 脂类包括油脂和类脂,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一类含有不同官能团,结构较为复杂的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是生物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于质。
第二章 脂类 Lipids 重点:磷脂、糖脂 一、 脂类的概念
第七章 三萜以及苷类 定义 三萜(triterpenoids)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指基本骨架,不包括糖),可认为是由6个异戊二烯缩合而成的。 分类 从结构上分两大类:四环三萜 五环三萜 存在形式:游离形式(苷元) 苷的形式(与糖结合)
第七章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第一节 葡萄糖、蔗糖.
第十章 脂类代谢 返回目录.
专题2 第一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2课时 同分异构体.
第28章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及磷脂的分解.
生命的物质基础.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十五章 糖类化合物习题解答 1. (1) (2) (3) (4) (6) (5) CH2OH HOCH2 CH2OH HO H H HO
类脂 ——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 类脂是生物体内形形色色脂溶性分子的总称,除作为细胞膜的组分和能量的储备之外,更重要的是作为各类信息传递的分子,对这些分子还有所不知,尤其对许多超微量的、不稳定的生物机体中现场合成的脂类分子还知之甚少,而对它们与其它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更是化学家面临的新课题。
Lipids and Lipid Biochemistry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十一章 脂类代谢.
第 八 章 脂 类 代 谢.
第二章 脂 质 引 言 脂肪酸 三酰甘油和蜡 脂质过氧化作用 磷酯 糖脂 萜和类固醇 脂蛋白.
第五节 血浆脂蛋白代谢 一、血脂 (一)血脂的概念 血浆中的脂类统称血脂。 (二)血脂的组成 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
第 五 章 脂 类 代 谢 Metabolism of Lipid.
第 五 章 脂 类 代 谢 Metabolism of Lipid.
第五章 脂类代谢 (Lipid Metabolism)
第 八 章 脂 类 代 谢.
第五章 脂类代谢 Metabolism of Lipids 类脂 脂肪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赵 晶.
第 2 章 脂质. 一、引言 (一)定义 由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脂肪酸:多为 4 碳以上长链一元羧酸。 醇:甘油,鞘氨醇,高级一元醇或固醇.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分异构现象.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药物的跨膜转运.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温州中学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拓展》 酯化反应 温州中学 曾小巍.
基因信息的传递.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脂 类

主要内容 概述 三脂酰甘油酯类 磷脂类 结合脂类 简单脂类

概 述

定义 脂类是生物细胞和组织中不溶于水,而易溶 于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溶剂中,主要由碳氢 结构成分构成的一大类生物分子。 脂类主要包括脂肪(甘油三酯,占95%左右)和一些类脂质(如磷脂、甾醇、固醇、糖脂等)。

脂的分类 简单脂:脂肪酸与醇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 复合脂:脂分子与磷脂、生物体分子等形成的物质 衍生脂: 脂的前体及其衍生物 甘油酯 简单脂 蜡,如蜂蜡 按照化学结构分类 磷脂类 鞘脂类 复合脂:脂分子与磷脂、生物体分子等形成的物质 复合脂 糖脂类 脂蛋白 固醇类 衍生脂: 脂的前体及其衍生物 衍生脂 异戊二烯类 萜类

脂类的生理功能 1)储存能量、提供能量 2)生物体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3)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 4)提供必需脂肪酸 5)防止机械损伤与热量散发等保护作用 6)作为细胞表面物质,与细胞识别、种特异性和组织免疫等密切关系

第一节 三脂酰甘油类

甘油酯 脂酰甘油又可称为酰基甘油酯,即脂肪酸和甘油所形成的酯。 单甘油酯(Monoglyceride) 二甘油酯(双甘酯, Diglyceride) 三甘油酯(甘油三酯, Glyceride)

MG monoglyceride DG diglyceride TG Triglyceride HO OC(CH2)nCH3 CH2O OCH H H3C (CH2)nCO OH H H HO OC(CH2)nCH3 MG monoglyceride DG diglyceride TG Triglyceride

一、脂肪酸 脂肪酸是长的碳氢链的羧酸。 在组织和细胞中绝大部分的脂肪酸是作为复合脂类的基本结构成分而存在的,以游离形式存在的脂肪酸含量极少。 不同脂肪酸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碳氢链的长度及不饱和双键的数目和位置。

脂肪酸的命名 1)习惯命名法 如丁酸、棕榈酸,月桂酸等。 2)系统命名法 △-编码命名:从羧基端开始计算双键位置。 ω-编码命名:从甲基端开始计算双键位置。 脂肪酸常用简写法表示,其原则是:先写出碳原子的数目,再写出双键的数目,最后表明双键的位置。

α-亚麻酸  3 6 9 CH3CH2CH=CHCH2CH=CH CH2CH=CH (CH2)7COOH 15 12 9  C 18:3 ω3, 6, 9 C 18:3  9, 12, 15

油 酸  9 CH3(CH2)7CH = CH (CH2)7COOH 9  C18:1 ω 9 C18:1  9

脂肪酸的分类 1)按照碳氢链的长度来分类 短链:2-4C,如丙酸、丁酸 中链:6-10C,如辛酸 油酸等。

2)按照双键数目来分类 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如软脂酸(C16:0)、硬脂酸(C18:0) 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如油酸 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如DHA、EPA、AA等

3)按照双键的位置来分类 ω-9系列脂肪酸,如油酸(C18:1) ω-7 系列脂肪酸,如棕榈酸,(C16:1) ω-6系列脂肪酸,如AA,(C20:4) ω-3系列脂肪酸 ,如DHA, (C22:6)

生物体内的脂肪酸合成

WHO推荐人类膳食用油脂脂肪酸标准模式: 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1:1:1。 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中的ω-6 脂肪酸与ω-3脂肪酸之比为4:1。

顺式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 顺式脂肪酸(cis-):氢原子都位于同一侧,链的形状曲 折,看起来象U型 反式脂肪酸(trans-):氢原子位于两侧,看起来象线形 结构 示意 结构式 结构 示意 结构式

必需脂肪酸 包含两个或多个双键 。 严格意义上讲,必须脂肪酸为亚油酸和亚麻酸 生物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包含两个或多个双键 。 严格意义上讲,必须脂肪酸为亚油酸和亚麻酸 从广义上讲,生物体能合成 ,但合成量较少,还必须由食物补充的脂肪酸,也被认为是必需脂肪酸,如AA、DHA、EPA等。如 果这些脂肪酸缺乏,会引起生物体生理机能的紊乱 ,导致疾病发生。

必需脂肪酸的生物学功能 1)影响膜的特性 必需脂肪酸作为机体组织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决定膜以及细胞接受信息的生物学特性。一些细胞通道如分泌、趋化性、信息传递和对微生物侵袭的敏感性也取决于膜的流动性。 2)必需脂肪酸是类二十烷的前体物 类二十烷是由二十碳多不饱和脂肪酸衍生产生的物质,主要有前列腺素、前列环素、凝血嗯烷、白三烯等,这些物质在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3)必需脂肪酸能维持皮肤及其他组织对水分的不通透性 必需脂肪酸不足时,水分迅速穿过皮肤。 4)必需脂肪酸有利于胆固醇的溶解和转运 胆固醇在体内以酯的形式运输 ,含必需脂肪酸的胆固醇酯溶解性更好,更容易被运输,前列腺素(PGE<sub>1</sub>)能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和促进胆固醇的跨膜转运。

天然脂肪酸的共性 1)脂肪酸的碳链 直链一元羧酸占绝大多数,并且几乎都是偶数碳 2)双键的位置和构型 绝大多数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是顺式构型,大多数多烯脂肪酸为非共轭体系,两个双键之间由一个亚甲基隔开。 3)熔点 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比同碳数的饱和脂肪酸的熔点低,双键越多熔点越低。 4)分布 16碳和18碳的脂肪酸在油脂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人体中饱和脂肪酸最普遍的是软脂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是油酸。高等植物和低等动物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

自然界一些常见的脂肪酸 月桂酸 豆蔻酸 花生酸 棕榈油酸

几种油脂的主要脂肪酸组成 脂肪酸组成 大豆油 葵花籽油 玉米油 菜籽油 橄榄油 芝麻油 红花油 棕榈酸(C16:0) 10.32 5.5 12.10 2.8 13.7 11.0 6.5 硬脂酸(C18:0) 4.19 4.1 1.90 1.3 2.50 5.2 2.4 油酸(C18:1,ω-9) 22.95 34.1 29.90 23.8 71.10 41.2 13.1 亚油酸(C18:2, ω-6 ) 52.22 53.02 54.56 14.6 10.0 43.3 77.7 α-亚麻酸(C18:3, ω-3) ) 5.9   7.3

活性脂肪酸 1、EPA(eicosapentaenoic acid,二十碳五烯酸(5,8,11,14,17 ),DHA(docosahex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4,7,10, 13,16,19),深海鱼油中EPA+DHA含量20~30%,可用于治 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其中,DHA还是大脑灰质的重要成分; 在生物体内DHA和EPA可由α-亚麻酸转化而来。 2、α-亚麻酸,存在于亚麻油、大豆油中,是多种重要ω-3脂肪 酸的前体物。 3、花生四烯酸,是视网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还是多种激素类 物质的前提。 4、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也是有规律的,多在C9-C10,其他双 键通常在12和15,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几乎从不相连接。

二、三酯酰甘油的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 熔点:三脂酰甘油的熔点是由其脂肪酸成分决定的,一般随饱和脂肪酸的数目和链长的增加而升高。 溶解性:三脂酰甘油不溶于水,也没有形成高度分散态的倾向,而二脂酰甘油和单脂酰甘油因有游离羟基,故有形成高度分散态的倾向。 晶型:三脂酰甘油倾向生成多晶变态。不论是简单酯还是混合酯,大部分均有三种多晶变态,用Ⅰ、Ⅱ、Ⅲ或、、命名。晶型对油脂的物理性质影响很大,油脂的塑性稠度受晶粒的大小及其总体积的影响。

(二)化学性质 1、由酯键产生的性质 (1)水解和皂化 当将酰基甘油与酸或碱共煮或脂酶作用时,都可发生水解,当用碱水解时称为皂化作用。皂化1g甘油三酯所需KOH的mg数为皂化值。酸水解是可逆的,而碱水解是不可逆的。 (2)酸酯取代及醇酯变换 在一定条件下,脂肪酸和醇类可分别与三脂酰甘油发生酸酯取代和醇酯变换反应: 在熔点以上的温度,油脂可进行分子内重排和分子间重排反应,即酯酯重排。此时,脂肪酸进行随机分布反应。

2、由不饱和脂肪酸产生的性质 (1)氧化 油脂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即产生难闻的臭味,这种 现象称为酸败。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消耗KOH的mg 数称为酸值,可表示酸败的程度。 (2)氢化 油脂中的不饱和键可以在金属镍催化下发生氢化 反应。氢化可防止酸败作用。 (3)卤化 油脂中不饱和键可与卤素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卤 代脂肪酸,称为卤化作用。 100g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 称为碘值,可以用来判断油脂中不饱和双键的多少。 3、由羟酸产生的性质 油脂中含羟基的脂肪酸可与醋酸酐或其它酰化剂作用形成 相应的酯,称为乙酰化。 1g乙酰化的油脂分解出的乙酸用 KOH中和时所需KOH的mg数即为乙酰化值。 以乙酰值的大 小,即可推知样品含羟基的大小。

第二节 磷脂类 磷脂是分子中含磷酸的复合脂,分为磷酸甘油酯和鞘氨醇磷脂类,其醇类物质分别为甘油和鞘氨醇。

一、磷酸甘油酯 (一) 组成 其所含甘油的第三个羟基被磷酸酯化,而其它两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磷酸化的头部 + 三碳的甘油骨架 两条脂肪酸链

(二)主要的磷酸甘油酯 磷脂酰胆碱:俗称卵磷脂,有控制动物机 体脂肪代谢、防止形成脂肪肝的作用。 磷脂酰乙醇胺: 俗称脑磷脂,与血液凝固 有关,可能是凝血酶致活酶的辅基。 缩醛磷脂:是烷基醚酰基甘油酯的类似物 ,在细胞膜中,物别是肌肉和神经细胞膜 中含量丰富。

(三)磷酸甘油酯的性质 1、氧化作用: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2、溶解度 3、电荷和极性 4、水解作用

二、鞘氨醇磷脂类 鞘氨醇磷脂类是鞘氨醇(十八碳二元醇)的衍生物。

第三节 结合脂类

一、糖脂类 一个或多个单糖残基与脂类部分单脂酰或二脂酰甘油,像鞘胺醇样长链上的碱基或神经酰胺上的胺基以糖苷键相连所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糖脂。 1、脑苷脂类: 它占脑干重的11%,少量存在于肝、胸腺、 肾、肾上腺、肺和卵黄中。

2、神经节苷脂 在脑灰质和胸腺中含量特别丰富,它也存在于红细胞、白细胞、血清、肾上腺和其他脏器中。 是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神经元膜的特征性脂组分。 可能与通过神经元的神经冲动传递有关。 细胞表面的神经节苷脂与血型专一性以及组织免疫和细胞识别等都有关系。

二、脂蛋白类 脂蛋白类可根据蛋白质组成,大致分为: 1、核蛋白类 2、磷蛋白类:如卵黄中的脂磷蛋白 3、单纯蛋白类:如血浆脂蛋白、脑蛋白脂

第四节 简单脂类 简单脂类的特点是它们都不含结合的脂肪 酸。简单脂类在组织和细胞内的含量都比复合 脂类少,但是却包括许多有重要生物功能的物 质,例如维生素、激素、前列腺素等。

一、萜类 萜类不含脂肪酸,是非皂化物质,是异戊二烯的衍生 物。 萜的分类主要根据异戊二烯的数目。由两个异戊二烯 构成的萜称为二萜,同理还有三萜、四萜等。 萜类有的是线状,有的是环状,有的二者兼有。 植物中多数萜类都具有特殊臭味,而且是各类植物特 有油类的主要成分。例如柠檬苦素、薄荷醇、樟脑等 依次是柠檬油、薄荷油、樟脑油的主要成分。 此外还有多聚萜类如天然橡胶等;维生素A、E、K等 都属于萜类。

异戊二烯类化合物 香豆素 泛醌 质体醌 多萜醇

二、类固醇类 类固醇类化合物即甾类,以环戊烷多氢菲为基本结构。 根据甾核上羟基的变化,它又可分为固醇和类固醇衍生物两大类。

1、固醇类(固醇) 为一环状高分子一元醇。在生物体中它可以游离状态或以与脂肪酸结合成酯的形式存在。 (1)动物固醇:多以酯的形式存在。 (2)植物固醇:为植物细胞的重要组分,不能为动物吸收利用。 (3)酵母固醇:存在于酵母菌、毒菌中,其含量以麦角固醇最多,它经日光和紫外线照射可以转化成维生素D2。 2、固醇衍生物 其典型是胆汁酸,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主要功能 1)膜的组分; 2)作为激素——起代谢调节作用; 3)作为乳化剂——胆汁盐的前体、帮助脂 类的消化吸收; 4)维生素的组分; 5)有抗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