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体温调节 学习要求 1. 掌握体温的概念;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体温调节中枢。 2. 熟悉人体体温 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动。 3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诊断学总论 诊断学教研室. 绪 论  诊断学的定义: 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基础学科 临床学科 桥梁学科.
Advertisements

银符考试模拟题库 B12 》. 目录 1 竞争与就业 2 题库价值与竞争力 3 题库优势与特点 4 题库资源与功能介绍 5 题库做题操作介绍.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一、能量代谢( energy metabolism) 概念(图表) 直接测量法(略) 间接测量法(原理、食物的热价、 氧热价、呼吸商及计算原则以及简略 法)
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发 热 fever 体温升高 调节性体温升高 被动性体温升高 中暑、鱼鳞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 体温调节中枢损伤 发热 过热.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energy metabolism and body temperature)
第七章 体 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生物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 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一、能量的来源 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 糖: 供能的主要物质,有 O 2 氧化,完全分解,释能多; - 无氧酵解时,释能少。 脂肪: 既贮能又供能,氧化释放的能量为葡萄糖的二倍。 蛋白质:
》》 银符考试题库 B12 主讲人:付立松 目录 竞争与就业 题库资源总览 题库的资源介绍 题库的优势与特点 题库做题操作介绍与答题流程 4 题库的功能介绍.
第 11 章. 概述 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调定点上移引起 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 C )。 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 实现的。 高级中枢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POAH) 次级中枢 延髓、脊髓,对体温信息有整合作用 调定点学说 (Set Point, Sp )
第 七 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energy metabolism) 生物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过程而产生的 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称 为能量代谢。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机体唯一能利用的能量是蕴藏在食物 中的化学能。能量主要来自糖和脂肪,而 蛋白质主要用于细胞自我更新、合成酶和.
能量代谢和体温 energy metabolism and body temperature.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 九 章 营养、代谢和体温调节. 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理功能 一、糖类及其生理功能 二、脂肪及其生理功能 三、蛋白质及其生理功能 (一)蛋白质的营养意义 (二)氮平衡 (三)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四)蛋白质的生物热价和互补作用.
指導老師 : 黃旭怡主任 499M0030 余采潔 499M0053 呂宜樺 499M0081 賴彥翔 499M0084 鄭詩穎 499M0087 洪芷萱 499H0026 魏辰紘 B.F.T. Lounge Bar.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山东大学医学院生理研究所.
发 热 fever 广东医学院病生教研室.
第 六 章 发 热 (Fever).
第六章 发 热.
发 热 第六章 (fever) 济宁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风湿科疑难病例讨论.
英语学院本科生 适用数字资源介绍 图书馆 信息咨询部
第一讲:电场力的性质 第一课时 电荷 库仑定律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七章 能 量 代 谢.
第六章 发热(fever) 第一节 概述 1、高级中枢 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preoptic 一、体温调节中枢:
第2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热激活物→ 机体 → 激活产内生致热源细胞→ 内生致热源(EP) → 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 中枢发热介质的释放 → 调定点上移 → 体温↑ 外致热原 发热激活物(Ep诱导物) 体内产物.
发 热 fever 南京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第九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第九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二节 体 温.
第九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发热 (fever) 正常人体温是相对恒定的,正常成人体温维持在37℃左右,在一昼夜间体温呈现周期性波动,但上下波动一般不超过1℃。
发 热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病理生理学系.
第四章 发热 (Fever).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主讲人:罗官莉 生 理 学教 研 室.
发热 Fever.
第10章 发 热 第一节 概 述 发热:是指致热原的作用使机体体温调 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 节性体温升高。
第二节 女性生殖 Female reproduction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章 信号与系统概述.
职 称 评 定 二○一 三年.
商务英语专业 专业剖析报告 汇报人:柳爱平.
发 热 (Fever).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技术高级研修班 新千年管理学院 企业内部控制设计 1 新千年管理学院 微信公众帐号:新千年公社 Tel:
基本电路理论 第四章 电阻性网络的一般分析与网络定理 上海交通大学本科学位课程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04年7月.
第 7 章、高階語言 作者:陳鍾誠 旗標出版社.
第 8 章、編譯器 作者:陳鍾誠 旗標出版社.
第八讲 有限元语言 元计算技术部.
新衍生的食品中毒細菌 ENTEROTOXIGENIC BACTEROIDES FRAGILIS (ETBF)
比特币的原理及运作机制.
Kū-iok Í-sài-a-su Tē 40 chiuⁿ
Kū-iok Thoân-tō -su Tē cha̍p chiuⁿ
Kū-iok Ná-hong-su Tē 3 chiuⁿ
Kū-iok A-mô͘-su-su Tē 5 chiuⁿ
Kū-iok Le̍k-tāi-chì (II) Tē gō͘ chiuⁿ
Kū-iok Í-sài-a-su Tē peh chiuⁿ
Kū-iok Iâ-lī-bí-su Tē 20 chiuⁿ
Kū-iok Chim-giân Tē 22 chiuⁿ
Kū-iok Sat-bó-jíⁿ Kì (I) Tē sì chiuⁿ
Kū-iok Chim-giân Tē 16 chiuⁿ
Fever 发热 山东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王建丽.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吸附等温线 当吸附与脱附速度相等时,催化剂表面上吸附的气体量维持不变,这种状态即为吸附平衡。
第3章 Oracle Database 10g的 新增功能
售前沟通技巧.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共点力的平衡问题.
Kū-iok Chim-giân Tē sì chiuⁿ
Kū-iok Chim-giân Tē 11 chiuⁿ
Kū-iok Le̍k-tāi-chì (I) Tē 15 chiuⁿ
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 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赵书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七章 体温调节 学习要求 1. 掌握体温的概念;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体温调节中枢。 2. 熟悉人体体温 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动。 3 第七章 体温调节 学习要求 1.掌握体温的概念;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体温调节中枢。 2.熟悉人体体温 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动。 3.其余均为了解内容; 相关中医内容结合其他课程自学。

体温及其调节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一)表层温度和深部温度 体温: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体温及其调节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二)人体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动 1.昼夜变化:清晨<午后 2.性别影响:女性>男性 机体各部位体温正常值 体 温 正常值(℃) 腋 温 36.0-37.4 口腔温 36.7-37.7 直肠温 36.9-37.9 (二)人体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动 1.昼夜变化:清晨<午后 2.性别影响:女性>男性

5.其他因素: 进食、情绪、精神和气温变化 3.年龄影响:婴儿>成年人 4.肌肉活动的影响: 激动、紧张→T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一)产热过程 1.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时:肝脏 运动时:骨骼肌

⑵非寒战产热: 又称代谢产热,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都能进行代 谢产热,其中以褐色脂肪组织(BFT)产热量最大。 非寒战产热对新生儿意义重大: 因为新生儿不能发生寒战。 BFT的分布: 腹股沟、腋窝、肩胛下区、颈部大血管周围 2.产热的形式 ⑴寒战产热: 骨骼肌不随意的 节律性收缩,节律为9-11次/分。

(二)散热过程 1.散热部位: 皮肤(主要)、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 2.散热方式: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皮肤)

(1)辐射散热(2)传导散热(3)对流散热: (4)蒸发散热 ━━━━━━━━━━━━━━━━━━━━━━━ 方式 原 理 影响因素 应 用 辐射 热射线 肤气温差.有效面积 空调 传导 直接传递 肤物温差.导热度 冰袋降温 对流 直接传递 肤气温差.风速 电扇降温 (1)辐射散热(2)传导散热(3)对流散热: (4)蒸发散热

(4)蒸发散热: 影响因素:肤温、汗量(正变) 湿度(反变) 应用:发汗降温(汗法) 蒸发类型:①不感蒸发(不显汗) ②发汗(可感蒸发) 气温≥皮温时,蒸发是唯一散热方式 大量出汗造成的脱水是高渗性脱水。

发汗中枢:主要在下丘脑 类型:温热性发汗(小汗腺); 精神性发汗(大汗腺) 3.散热的调节 (1)发汗的调节 汗腺

发汗速度取决于: ①环境温度 ②湿度影响 ③风速 ④劳动强度 (2)皮肤血流量的调节:交感缩血管神经 (三)中医学“汗法”的意义 ①环境温度 ②湿度影响 ③风速 ④劳动强度 (2)皮肤血流量的调节:交感缩血管神经 (三)中医学“汗法”的意义 对汗有审因施治的讲究 温热性发汗 精神性发汗 汗腺 全身绝大部分汗腺分泌(手掌、足跖除外) 手掌、足跖、前额和腋窝等部位汗腺 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的胆碱能节后纤维 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 刺激 温热刺激 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 意义 加强散热,对体温调节有重要作用。 与体温调节无关,可能与湿润手掌和足跖,增加摩擦力有关。

三、体温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 行为性体温调节 (一)温度感受器 1、外周温度感受器 分布: 皮肤、粘膜、内脏 类型:①冷感受器 ②热感受器 作用: 传入冲动到达中枢后产生温觉; 引起体温调节反应。 

2、中枢温度感受器 ⑴分类: 热敏、冷敏神经元

(二)体温调节中枢 脊髓 外周R 脑干网状结构 中枢R 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的部位: 基本中枢:下丘脑 (PO/AH为整合的中心部位) 调定点: (37℃) 作用在于调节体温于恒定水平的规定数值。 [多方输入] [阶层整合] [多方输出] 脊髓 脑干网状结构 下丘脑 外周R 中枢R 自主神经系统 躯体N 内分泌系统

PO/AH区——是体温调节中枢整合机构的关键部位。 (三)体温调节机制 体温调定点学说 体温调节基本中枢——下丘脑。 PO/AH区——是体温调节中枢整合机构的关键部位。 寒战、皮肤 血管收缩 ↓ 发热 出汗、皮肤 血管扩张 (四)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

体温(体温及正常变动) 体温调节 机体的产热与散热(部位、形式与调节) 体温调节(感受器、中枢、调定点学说) 体温调节 —— 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