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方略专攻
【考点解读】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内容、情感、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语言主要是考查诗歌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章法和技巧。综合素质的主观题,是古诗词考查的主要形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仍是重要的考查点。应关注的是古诗词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也结合诗词鉴赏进行考查。2007年高考中大多仍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理解结合起来考查。选材既有诗歌,也有宋词元曲;数量以一首为主,也有两首比较阅读的;形式以主观题为主,也有主客观题并重的;赋分6—8分;总之呈百花齐放局面。
【高考题例】------例一(2005年广东14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举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答案示例:“荒村”与“古寺”(“断霭”与“流莺”、“生”与“语”)。 [解释]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颈联”就是第三联,这是阅读古代诗歌应该掌握的常识。什么是对仗?构成对仗的词语,必须是词性相同和相对的词,或结构相同的短语,处于上下联的位置。
【高考题例】------例一(2005年广东14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举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示例: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解释] 本题考查对歌情感的把握能力。从注释和标题可看出,这是作者离开家乡,初任巴东知县所作,“怀归”揭示了诗歌中含有思乡盼归之意。诗歌由写景到抒怀,由“聊”到“惊”,就表现了一种由闲情到心惊思乡的感情变化过程。
【高考题例】例一(2005年广东14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高考题例】例一(2005年广东14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内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能力。中国有“诗画一家”的传统审美观和审美情趣。“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强调的是无人渡河,孤舟横江的寂寥。“一船夫睡船尾,横一孤笛”能很好地表达这一意境。)
【高考题例】例二(2006年重庆卷13题) 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张维屏《新雷》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春雷第一声。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春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2分)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答案示例: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答题指津】 (一)鉴赏要领 1、从题目联想内容 2、从作者推测背景 3、从小序了解缘由 4、从注释破解难点 5、从语言读出感觉 6、从景物体味情感 7、从意境推察心胸 8、从尾句参透主旨 9、从思路把握结构 10、从表达分析技巧
如何“读懂”一首陌生的诗歌------1、看标题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有些题目点明中心。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如: 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难堪伯仲间。 ――从标题上,可推知作者抒发的感慨与忧愤之情。再联系诗歌内容,便可推知作者为国家缺少诸葛亮那样出兵北伐、恢复中原的帅才而忧伤,也为自己壮志未酬、两鬓先衰而感愤。
如何“读懂”一首陌生的诗歌------2、析尾句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对于以景结句的诗歌,我们应该学会从结句所描写的景物中,揣摩景物所蕴含的言外之意,从中发现作者的态度和情感。当然,以景结句,往往有这样两种情形,一种是以乐(哀)景写乐(哀)情,一种是以乐(哀)景写哀(乐)情。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景结句的典范。“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最后托出了一个以景结句的镜头:孤帆已经从视线中消失,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到滚滚长江不尽流淌。这是景,其中也蕴含着不尽的情:诗人送别朋友,朋友已经远去,而自己依依不舍,仍然伫立远望,把满腔友情也托付给滚滚而去的长江水。结句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令人赞叹。
如何“读懂”一首陌生的诗歌------2、析尾句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鉴赏诗歌的时候,也对结尾特别用心,就可能会很快发现“直捣黄龙”的捷径。以问结句是一种很独特的结尾,它可以达到一种欲说还休的艺术效果,许多诗人特别钟情于此。如: 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尾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慰藉,同时给予对方信心和力量。
如何“读懂”一首陌生的诗歌------3、抓字眼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如: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有几个字特别有助于把握思想内容,第二句中的一个“愁”字,感情显豁,似乎让我们摸到了一些门路。但是,这份“愁”属于那种类型呢?我们继续寻找。第四句中发现还有一个“客”字,“客”,飘泊、客居之意。将“愁”与“客”合在一起,就显示出了这首诗的主旨――游子飘泊在外思念家乡的客愁。
如何“读懂”一首陌生的诗歌------4、明意象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这些特定的意象,我们称之为“传统性意象”。例如,以松菊象征高洁,以香草美人象征理想等,一提到“羌笛”,不仅要想到羌笛是一咱管乐器,而且要想到那幽怨凄凉的声音,想到寄寓于声音之中的别意与乡情。再如,诗歌一提到“杨柳“,我们不仅要想到杨柳婀娜多姿的春色,还要想到以杨柳表示挽留。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如何“读懂”一首陌生的诗歌--5、知人论世 “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掌握了诗人的生平和风格,就可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的时代风貌,而如果掌握时代风貌,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也就把握住了。学会知人论世,在某种意义上,颇有“终南捷径”的味道。就个人风格而言,李白的诗中往往流露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诗风多以浪漫飘逸为特色。杜甫的诗中处处体现其忧国忧民的心志,风格多为沉郁顿挫。
如何“读懂”一首陌生的诗歌 ------6、巧分类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类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突破口。咏史抒怀诗,往往将所咏史实在题目中点明。根据咏史抒怀诗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消个人胸中块垒的基本特点,抓住题目和诗文所涉及到的历史事实,再联系作者的人生遭遇,就容易揣摩并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了。
(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如何“读懂”一首陌生的诗歌 7、留心注解。诗后的注解处往往是诗的关键处,因而注解对把握诗意尤为重要。 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答: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三)答题基本格式------1.先观点后理由式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如: (2004· 浙江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一:游子思归乡。(表明观点) 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解析理由)
(三)答题基本格式------1.先观点后理由式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如: (2004· 浙江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二:思妇盼归人。(表明观点)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解析理由)
(三)答题基本格式------1.先观点后理由式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如: (2004· 浙江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三:二者兼有。(表明观点)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解析理由)
(三)答题基本格式------2.先分后总式 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例如: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分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所表现出来的意境。 [答案] “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写诗人客居巴山之畔,触景生情:长夜漫漫,秋雨连绵。秋池已涨,离家的人独自听雨,寂寞难眠。此句寓情于景,将游子漂泊异乡的惆怅和对故乡、家人的思念抒写得含蓄、感人。(分说)因此,这句营造了孤寂冷清的意境。(总说)
(三)答题基本格式-------3.先总后分式 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例如: (三)答题基本格式-------3.先总后分式 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例如: (2004年高考福建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朱淑真《秋 夜》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总说)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分说)
(三)答题基本格式------4.分点作答式 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例如: (2004年高考福建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案: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