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方略专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三岔中学 吴翠英 意境指文学作品中通过意 象组合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或 自然景色)与诗人主体审美情 感(思想感情)融合为一而形 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情景交 融、虚实相生的能诱导和开拓 出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的整体 意象。 景 情 境.
Advertisements

黄鹤楼送别 油小 杨思娟. 孟浩然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三課 絕句選 ( 一 ) 登鸛雀樓 ( 二 ) 黃鶴樓送孟浩然 之廣陵 ( 三 ) 楓橋夜泊. 第三課 絕句選 作者詩體主旨 文章作法 唐 王之渙 五言 絕句 勉人積極向上 在描繪景 物中寄託 情意 唐 李白 七言 絕句 抒發依依不捨的 離情 唐 張繼 七言 絕句 抒寫濃濃的鄉愁 ( 一 ) 登鸛.
7 的乘法口诀 长沙市雨花区和平小学 王 慧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齐天大圣在 炼丹炉中关了 七七四十九天 孙悟空不管三 七二十一,举 起金箍棒就打。
▲ 走 近 高 考 ▲ 笑 谈 高 考 ▲ 轻 松 备 考 走近高考 ●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基础方式 ● 高考就是一次常规考试 ● 是知识技能和心理品质的考察.
《光华好诗词》 大奖赛 光华中文学校 2014 年 11 月 第四组:成人组. 1 。抽签背诵 ( 10 分) 必答题.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2011 年职称英语冲刺. 一.考分准备:建立自信 一.考分准备:建立自信 =70= 通过 =70= 通过.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诗歌鉴赏 应答模式 2006、12、15.
诗 歌 鉴 赏 ——离别诗 铜山中学 朱文婷.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读导日今 儿童趣味报 写在前面的话 主编:金星班 宋子豪 亲爱的同学们:
诗歌鉴赏练习评 析 潮州金山中学 高三级 李 燕.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 主讲人:吴桂华 工作单位:汕头市金禧中学.
雨 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 上的儿童而歌 郑愁予.
古诗鉴赏.
再读李白.
专 题 气 象 物 候.
诗配画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关于本门课程.
1.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高二数学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考试说明: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初三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审题训练 泰兴市洋思中学 刘金玉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安阳市第二十中学 路 鹏.
己亥杂诗 龚自珍.
千锤百“炼”的智慧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之炼字篇.
第二单元 走进大自然 第5课 春天来了 B案 执教: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李雪莲.
第二单元 走进大自然 第5课 春天来了 B案 执教: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李雪莲.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书 愤 ——陆游.
2009高考诗歌鉴赏 专题备考方案 天津市复兴中学.
余角、补角.
解决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市桥陈涌小学 吴秀堎.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识字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课文朗读 课题解说 课文简析 比较阅读.
书  愤 陆 游 漳州一中  黄安娜.
静 逸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从人工智能看自然语言处理 张 钹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EBNF与操作语义 请用扩展的 BNF 描述 javascript语言里语句的结构;并用操作语义的方法描述对应的语义规则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2.6 直角三角形(二).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Clean-up Day 清洁日. Clean-up Day 清洁日 Clean-up Day 清洁日.
八年级 下册 16.1 二次根式(2)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袁观六.
登鹳雀楼.
大气运动之 热力环流.
本节内容 Win32 API中的宽字符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官网地址: 联系QQ: QQ交流群 : 联系电话: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第4课时 绝对值.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S + Vt. + O (主语+谓语+宾语 句型).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乘法的初步认识.
从社交网络游戏中发现艺术的灵魂 Brad MacDonald 麦泊然 艺术总监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位似.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古诗词鉴赏方略专攻

【考点解读】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内容、情感、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语言主要是考查诗歌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章法和技巧。综合素质的主观题,是古诗词考查的主要形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仍是重要的考查点。应关注的是古诗词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也结合诗词鉴赏进行考查。2007年高考中大多仍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理解结合起来考查。选材既有诗歌,也有宋词元曲;数量以一首为主,也有两首比较阅读的;形式以主观题为主,也有主客观题并重的;赋分6—8分;总之呈百花齐放局面。

【高考题例】------例一(2005年广东14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举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答案示例:“荒村”与“古寺”(“断霭”与“流莺”、“生”与“语”)。 [解释]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颈联”就是第三联,这是阅读古代诗歌应该掌握的常识。什么是对仗?构成对仗的词语,必须是词性相同和相对的词,或结构相同的短语,处于上下联的位置。

【高考题例】------例一(2005年广东14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旧业,举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示例: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解释] 本题考查对歌情感的把握能力。从注释和标题可看出,这是作者离开家乡,初任巴东知县所作,“怀归”揭示了诗歌中含有思乡盼归之意。诗歌由写景到抒怀,由“聊”到“惊”,就表现了一种由闲情到心惊思乡的感情变化过程。

【高考题例】例一(2005年广东14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高考题例】例一(2005年广东14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孤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画上只有小船和船夫,而没有行人,表现了“野水无人渡”的情景,而船夫睡在船上,衬托出过客稀少,凸显出小船“尽日等待的漫长和寂寞。从画面可以揣摩,船夫边吹笛边等渡客,久久无人过渡,困倦不堪,只得放下笛子,自己睡去。这幅画传神地表现了诗句内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能力。中国有“诗画一家”的传统审美观和审美情趣。“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强调的是无人渡河,孤舟横江的寂寥。“一船夫睡船尾,横一孤笛”能很好地表达这一意境。)

【高考题例】例二(2006年重庆卷13题) 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张维屏《新雷》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春雷第一声。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春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2分)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答案示例: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答题指津】 (一)鉴赏要领 1、从题目联想内容 2、从作者推测背景 3、从小序了解缘由 4、从注释破解难点 5、从语言读出感觉 6、从景物体味情感 7、从意境推察心胸 8、从尾句参透主旨 9、从思路把握结构 10、从表达分析技巧

如何“读懂”一首陌生的诗歌------1、看标题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有些题目点明中心。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如: 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难堪伯仲间。 ――从标题上,可推知作者抒发的感慨与忧愤之情。再联系诗歌内容,便可推知作者为国家缺少诸葛亮那样出兵北伐、恢复中原的帅才而忧伤,也为自己壮志未酬、两鬓先衰而感愤。

如何“读懂”一首陌生的诗歌------2、析尾句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对于以景结句的诗歌,我们应该学会从结句所描写的景物中,揣摩景物所蕴含的言外之意,从中发现作者的态度和情感。当然,以景结句,往往有这样两种情形,一种是以乐(哀)景写乐(哀)情,一种是以乐(哀)景写哀(乐)情。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景结句的典范。“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最后托出了一个以景结句的镜头:孤帆已经从视线中消失,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到滚滚长江不尽流淌。这是景,其中也蕴含着不尽的情:诗人送别朋友,朋友已经远去,而自己依依不舍,仍然伫立远望,把满腔友情也托付给滚滚而去的长江水。结句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令人赞叹。

如何“读懂”一首陌生的诗歌------2、析尾句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鉴赏诗歌的时候,也对结尾特别用心,就可能会很快发现“直捣黄龙”的捷径。以问结句是一种很独特的结尾,它可以达到一种欲说还休的艺术效果,许多诗人特别钟情于此。如: 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尾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慰藉,同时给予对方信心和力量。

如何“读懂”一首陌生的诗歌------3、抓字眼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如: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有几个字特别有助于把握思想内容,第二句中的一个“愁”字,感情显豁,似乎让我们摸到了一些门路。但是,这份“愁”属于那种类型呢?我们继续寻找。第四句中发现还有一个“客”字,“客”,飘泊、客居之意。将“愁”与“客”合在一起,就显示出了这首诗的主旨――游子飘泊在外思念家乡的客愁。

如何“读懂”一首陌生的诗歌------4、明意象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这些特定的意象,我们称之为“传统性意象”。例如,以松菊象征高洁,以香草美人象征理想等,一提到“羌笛”,不仅要想到羌笛是一咱管乐器,而且要想到那幽怨凄凉的声音,想到寄寓于声音之中的别意与乡情。再如,诗歌一提到“杨柳“,我们不仅要想到杨柳婀娜多姿的春色,还要想到以杨柳表示挽留。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如何“读懂”一首陌生的诗歌--5、知人论世 “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掌握了诗人的生平和风格,就可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的时代风貌,而如果掌握时代风貌,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也就把握住了。学会知人论世,在某种意义上,颇有“终南捷径”的味道。就个人风格而言,李白的诗中往往流露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诗风多以浪漫飘逸为特色。杜甫的诗中处处体现其忧国忧民的心志,风格多为沉郁顿挫。

如何“读懂”一首陌生的诗歌 ------6、巧分类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类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突破口。咏史抒怀诗,往往将所咏史实在题目中点明。根据咏史抒怀诗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消个人胸中块垒的基本特点,抓住题目和诗文所涉及到的历史事实,再联系作者的人生遭遇,就容易揣摩并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了。

(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如何“读懂”一首陌生的诗歌 7、留心注解。诗后的注解处往往是诗的关键处,因而注解对把握诗意尤为重要。 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答: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三)答题基本格式------1.先观点后理由式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如: (2004· 浙江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一:游子思归乡。(表明观点) 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解析理由)

(三)答题基本格式------1.先观点后理由式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如: (2004· 浙江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二:思妇盼归人。(表明观点)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解析理由)

(三)答题基本格式------1.先观点后理由式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如: (2004· 浙江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三:二者兼有。(表明观点)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解析理由)

(三)答题基本格式------2.先分后总式 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例如: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分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所表现出来的意境。 [答案] “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写诗人客居巴山之畔,触景生情:长夜漫漫,秋雨连绵。秋池已涨,离家的人独自听雨,寂寞难眠。此句寓情于景,将游子漂泊异乡的惆怅和对故乡、家人的思念抒写得含蓄、感人。(分说)因此,这句营造了孤寂冷清的意境。(总说)

(三)答题基本格式-------3.先总后分式 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例如: (三)答题基本格式-------3.先总后分式 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例如: (2004年高考福建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朱淑真《秋 夜》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总说)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分说)

(三)答题基本格式------4.分点作答式      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例如: (2004年高考福建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案: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