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 目的与重点要求 1、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和病理 2、熟悉其临床特征及诊断 3、熟悉其治疗原则
定义: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 膜以外的部位,受卵巢内分泌激素变化的影响,出现 周期性出血,并引起一系列症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 特点:受月经周期影响,子宫内膜的异位增殖 良性增生,激素依赖, 不同部位病变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各异 病灶: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内源性子宫内膜异位 发病机制 种植学说:1)经血倒流;2)淋巴及静脉播散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诱导学说:1)遗传因素 2)免役因素与炎症
流行病学 多发于年轻女性,育龄妇女占10%-15% 不孕患者中占20%-40% 20%-90%的慢性盆腔痛患者有内异症 40%-60%的痛经患者有内异症 家族遗传性: 7%的母亲会将疾病遗传给女儿, 一级亲属的发病风险是无家族史的7倍 其它因素:种族(东方)/子宫畸形
病理 巨检 镜下检查病灶中可见 异位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的出血; 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 病变区紫褐色斑点或小泡→紫蓝色结节或包块。 巨检 卵巢: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巧克力囊肿 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子宫后壁下段 宫颈:暗红色或紫蓝色小颗粒 输卵管:浆膜层紫褐色斑点或小结节 腹膜:白色浑浊腹膜灶、火焰状的红色灶、 腺样息肉灶、 镜下检查病灶中可见 子宫内膜上皮、内膜腺体或腺样结构、内膜间质及出血; 少量内膜间质细胞,红细胞或含铁血红素巨嗜细胞。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 深部子宫内膜异位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类 根据病变位置 粘连位置 4 期 I期 (微型): 1-5分 II期 (轻型): 6-15分 IV期 (重型): >40分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部位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 一、症状:因部位、因人而异 1、周期性、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和下腹痛:80% 2、月经失调:15%-30% 3、不孕:40% 重度: 盆腔内器官和组织广泛粘连 黄体功能不足 轻度 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 自身免役发应:子宫内膜抗体产生 4、性交痛 5、其他特殊症状:腹痛、腹泻、便秘、便血 二、体征:子宫后倾固定、触痛性结节、附件区包块、 紫蓝色斑点、小结节或包块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继发性痛经/性交疼痛、进行性加重 异常子宫出血 不孕史 盆腔内触痛性结节 宫旁不活动的囊性包块 诊断要点: 继发性痛经/性交疼痛、进行性加重 异常子宫出血 不孕史 盆腔内触痛性结节 宫旁不活动的囊性包块 辅助检查: B型超声检查 CA125测定: 1)非经期轻度14-31 kU/L; 重度13-95 kU/L 2)经期↑↑ 腹腔镜检查:红斑或兰色结节 鉴别诊断: 卵巢恶性肿瘤 盆腔炎性包块 子宫腺肌病:子宫对称性增大、质硬
子宫内膜异位症预防及治疗 预防: 防止经血逆流 避免手术操作所引起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药物学避孕 治疗: 期待疗法: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预防: 防止经血逆流 避免手术操作所引起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药物学避孕 治疗: 期待疗法: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腹腔镜下输卵管美蓝通液 药物治疗:短效避孕药 高效孕激素:假孕疗法 达那唑:17α-乙炔睾酮衍生物 假绝经疗法 孕三烯酮:19-去甲睾酮甾类药物 假绝经疗法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药物性卵巢切除 手术治疗;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腹腔镜手术/剖腹手术 保留卵巢功能手术 根治性手术 药物与手术联合治疗 其他特殊治疗
腹腔镜手术
定义: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和生长在子宫肌层 子宫腺肌病 ( adenomyosis ) 定义: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和生长在子宫肌层 好发年龄:30-50岁的经产妇 50%合并子宫肌瘤 15%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因:妊娠或分娩时子宫壁的慢性创伤/慢性子宫内膜炎 病理:子宫均匀增大, 弥漫型病灶:后壁厚,微囊腔/陈旧性血 局限型病灶:结节性团块/子宫肌腺瘤(adenomyoma) 岛状分布的内膜腺体及间质/增生期内膜 临床表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逐年加剧进行性痛经 诊断: 子宫均匀增大/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压痛,经期明显 B超可探及肌层中增强的不规则回声 治疗:保守治疗/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腺病病理示意图 局限型: 局部突起呈结节性团块/子宫肌腺瘤,单个或多个,无包膜,内有出血腔隙。 弥漫型: ①子宫体弥漫性均匀性增大,<3个月,后壁厚; ②平滑肌细胞增生,呈旋涡状或编织状结构,无结节、无包膜; ③ 微囊腔/陈旧性血
子宫腺肌病形态改变的部分示意图
子宫内异症与子宫腺肌症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均为子宫内膜组织异位于子宫腔外; 2)病理形态学相似,均为异位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 而发生周期性出血; 3)均以痛经为典型症状,常伴有月经失调。 (2)不同点 1)病因与发病机制不同 2)临床表现不同,体征不同 3)对卵巢激素的反应不同 4)治疗方法不同
项目 子宫内异症 子宫腺肌症 病因 子宫内膜种植学说 妊娠/分娩时子宫壁创伤 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 慢性子宫内膜炎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免役学说 项目 子宫内异症 子宫腺肌症 病因 子宫内膜种植学说 妊娠/分娩时子宫壁创伤 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 慢性子宫内膜炎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免役学说 发病年龄 青春期/育龄期 30-50岁的经产妇 临床表现 不孕率高, 50%合并子宫肌瘤 妊娠可缓解症状 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消化道/泌尿道症状 治疗 激素治疗有效 激素可缓解症状 药物保守治疗 手术切除病灶 全/次全子宫切除术
卵巢“巧克力”囊肿 子宫后方圆形囊肿, 壁不厚,内含稀光 点,后方内壁见一 层不规则光块(为 沉淀物,甚至机化) 子宫后方圆形囊肿, 壁不厚,内含稀光 点,后方内壁见一 层不规则光块(为 沉淀物,甚至机化) 子宫左侧巧克力囊 肿,含有液平面的 血液,上方为清亮 液,下为密集光点 的粘稠血液
双侧“巧克力”囊肿 两个壁厚的“巧克 力” 囊肿,粘连 , 内含稀疏光点。 两个壁厚的“巧克 力” 囊肿,粘连 , 内含稀疏光点。 子宫后方两个囊肿, 粘连甚紧,有重叠, 右囊肿仅见部分含 密集光点,左囊肿 见全貌,含清亮液。
子宫肌腺症 纵切1: 子宫呈球样增大, 宫颈轻度增大, 回声不均 纵切1: 子宫呈球样增大, 宫颈轻度增大, 回声不均 纵切2: 子宫呈球样增大, 孕2个半月大小, 宫波明显前移, 宫颈轻度增大, 回声不均
名词解释: 问答题 填空题 1、子宫内膜异位症 2、子宫腺肌症 3、假绝经疗法 4、假孕疗法 5、药物性卵巢切除 6、卵巢巧克力囊肿 1、哪些部位易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 2、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病理变化有哪些? 3、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的原因? 4、如何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 5、简述达那唑疗法 填空题 1、引起继发痛经的主要疾病有 、 、 。 2、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表有 、 、 。
选择题 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临床特点是 A、腹痛于月经期第1-2天开始 B、下腿两侧疼痛 C、经期腹痛,肛门坠胀感 D、不规则阴道出血 E、痛经进行性加重 2、子宫内膜异位症大多数位于盆腔内,最常侵犯的部位为: A、子宫直肠凹陷 B、子宫骶骨韧带 C、卵巢 D、输卵管 E、以上全不对 3、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下列何项是错误的? A、性激素治疗 B、化学治疗 C、放射治疗 D、保守性治疗 E、根治性手术 4、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子宫内异症是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宫腔以外的部位 B、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组织向肌层内良性侵入,伴子宫肌层弥漫性增生 C、子宫内异症异位的内膜受孕激素的影响可出现相应的变化 D、子宫腺肌症侵入肌壁的子宫内膜不受性激素的影响 E、子宫腺肌症也是一种内在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案分析 女,30岁,1-0-1-1,人工流产后置宫内节育器 5年,近3年来,出现痛经 且日益加重,伴经量多。妇科检查:宫颈炎,宫体后位,正常大小,左 侧附件区可及囊性肿块。约5cm×5cm×6cm大小,张力高,活动受限, 右侧韧带处可及散在结节,血红蛋白12g。 1、最可能的诊断是 A、子宫腺肌症 B、子宫内膜异位症 C、卵巢恶性肿瘤 D、结核性盆腔炎 E、慢性盆腔炎 2、为明确诊断,最佳辅助检查为 A、宫腔镜检查 B、腹腔镜检查 C、剖腹探察 D、超声 3、如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好采取的措施是 A、保留卵巢功能的保守性手术 B、保留生育功能的保守性手术 C、根治性手术 D、假绝经疗法 E、假孕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