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尿液检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37 、 38 章 尿石症、泌尿系统梗阻病人的护理 三、肾积水. 泌尿系统梗阻:发生自肾至尿道口任何部位的 梗阻都将影响尿液的排出,称为泌尿系统梗阻, 又称尿路梗阻。 概 念.
Advertisements

1 李世骐教授主讲 泌尿系统疾病. 2 肾脏的一般结构: 肾单位: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肾小球 (血管球) 肾球囊 (脏层囊腔,壁层) 近端小管 曲部 (近曲小管) 直部 (降支粗部) 细管 降起细部 升支细部 远端小管 直部(升支粗部) 致密斑 曲部 (远曲小管) 髓拌降支.
泌尿道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一般知识 一般知识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的分类 泌尿道感染的分类 分类 1 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分类 1 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膀胱炎( cystitis)
第五篇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总论 ( Urinary System Diseases ) 张明.
泌尿系统疾病症状学泌尿系统疾病症状学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心内科李晓东. 概 述 泌尿系统组成 :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血管、神经 功能 : 生成和排泄尿液 内分泌功能 — 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素 维生素 D3.
实习十 泌尿系统疾病 Urinary system diseases. 重点要求 1. 掌握急性弥漫性增生性、快速进行性、慢性 肾小球肾炎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2. 掌握急、慢性肾盂肾炎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 联系。 3. 熟悉肾癌、膀胱癌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2 、这些废物怎样排 出? 1 、人的生命活动能产 生哪些废物? 思考 二氧化碳 多余的水 无机盐 尿素 呼气呼气 排汗排尿排汗排尿 粪便 排便.
尿液显微镜复检标准 曹研. 尿液显微镜筛选及复检标准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检查表(体液 学部分)指出:需要制定 尿液干化学分析系统显微镜检查的筛选标准 。 应用各种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时筛检 应用各种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时显微镜复检标 准.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猪病防治 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学习目标 1. 掌握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2. 掌握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尿沉渣检查 一. 标本制备 二. 镜检方法 三. 报告方式 四. 镜检内容.
第四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 第一节 尿液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早期肾损伤的生化诊断 一、肾小球性微量蛋白 二、尿低分子量蛋白 三、尿酶的检测
急性肾小球肾炎 昆明医学院第 一附属医 院 儿 科 教研室.
急性肾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 医学院护理学院 朱秀丽.
阿拉善电大医学教研室 柳彩霞 电话: QQ: 泌尿系统疾病症状学 阿拉善电大医学教研室 柳彩霞 电话: QQ: 年4月20日.
第七章 泌尿系统常见病.
泌尿系统疾病 内科学教研室 陈卫东 2007年5月. 泌尿系统疾病 内科学教研室 陈卫东 2007年5月.
第九章 第二节 尿 液 检 验 陆 敏 敏.
蛋 白 尿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钟 清.
宠物的尿液检查 主讲人:沈萍.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 观察与思考 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无机盐 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 泄。 废物 粪便 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红细胞平均指数 P32 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 程杨艳.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实验二十七 磷、胆红素测定.
泌尿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urinary system.
尿 液 检 验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科.
尿液蛋白质检查 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 赵文海
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尿液检查和肾功能检查 蚌埠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血尿的鉴别诊断.
血尿 (Hematuria).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尿液检查 长沙医学院临检教研室 陈丽华.
第一章 尿液检查.
尿液检测 南昌大学一附院检验教研室 万腊根 (330006).
实验诊断课件教学.
一、肾盂肾炎 由感染引起的累及肾盂、肾间质和肾小管的炎性疾病。.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史国辉.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尿液的生理与病理 台州市博爱医院 徐涛明.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学习目标: 1、描述排泄的概念;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血涂片制备染色及白细胞形态观察 临床检验基础与输血教研室.
实验二 尿蛋白定性检查.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尿 路 感 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掌握尿液生成的过程; 熟悉滤过膜的结构和滤过的动力; 理解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肾小球病概述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肾内科 曹东维.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血尿 hematuria.
第五篇 泌尿系统疾病 尿液检查 曾红兵 学时数:1学时.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血液、骨、神经组织 和眼 组胚教研室.
实验 尿液一般检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陈松立.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遗传病的分析3 培养细胞的染色体制备.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章 尿液检查

第三节 尿液显微镜检验 一、尿沉渣定性检验 二、尿液中有形成分形态及临床意义 三、尿沉渣定量检验 四、目标形成性检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一﹑尿沉渣定性检验 (一) 尿沉渣标本的制备 1.试管离心法 2.混匀一滴尿法 对肉眼可见脓、血或大量结晶沉淀者可采用后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一﹑尿沉渣定性检验 (二)镜检方法 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发现管型,则计数20个低倍视野中各视野所见数目;再用高倍镜计数和辨认各类细胞,至少计数10个高倍视野。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一﹑尿沉渣定性检验 (三)报告方式 1.细胞成分: 最低值~最高值(或平均值)/HPF 2.管型成分: 最低值~最高值(或平均值)/LPF 3.结晶成分: 用高倍镜观察,用“+”报告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尿液有形成分形态及临床意义 细 胞 管 型 结 晶 其 他 上皮细胞 白细胞 透明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蜡样管型脂肪管型宽大管型 红细胞 吞噬细胞 透明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蜡样管型脂肪管型宽大管型 细 胞 管 型 结 晶 其 他 酸性尿液中的结晶 碱性尿液中的结晶 病理结晶 寄生虫及虫卵 类管型和粘液丝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尿液有形成分形态及临床意义 肾小管上皮细胞 移行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肾小管上皮细胞 来自肾小管的立方上皮,又叫小圆上皮细胞。此种细胞胞体呈圆形或多边形,较白细胞大1倍~1.5倍,核大而圆、核膜厚、胞质内常有颗粒、脂肪液及小空泡。正常尿中不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肾小管上皮细胞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移行上皮细胞 来自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近膀胱段等处。 细胞胞体较大,呈纺锤形、拖尾形、卵园形或园形,可多个出现。在肾盂输尿管或膀胱颈部炎时可成片脱落,但其形态随脱落部位而有较大区别。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大圆上皮细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鳞状上皮细胞 来自尿道前段或阴道的表层。细胞形态扁平而大,似鱼鳞样,不规则,核小呈圆形或椭圆形。正常尿中常见少量此类细胞,临床意义不大。泌尿系统炎症时伴随较多白细胞可大量出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红细胞 尿液中新鲜红细胞为淡黄色,双凹圆盘形,有弱折光性。 红细胞的形态对于鉴别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有重要价值。镜检时,不仅要注意红细胞数量,还必须注意其质的改变,如大小、形态、血红蛋白含量和分布等情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红细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异常红细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白细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白细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小圆上皮细胞和白细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比白细胞大2倍~3倍,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型。有一个较大而明显的卵圆形凹陷核,偏于一侧。胞质中有较多颗粒和吞噬物,常有空泡。 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时出现,并伴有白细胞,其数量多少取决于炎症的程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管型形成的机制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原尿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特别是来自肾小管分泌的Tamm-Horsfall(T-H)糖蛋白,这是形成管型的基础。 ★肾远端小管曲部有使尿液浓缩和酸化的能力。 ★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和一过性尿积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管型的种类及临床意义 管型是肾实质损害的重要标志。 不同肾病和各期肾病出现的管型类型有所不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透明管型 红细胞管型 白细胞管型 肾上皮细胞管型 颗粒管型 蜡样管型 脂肪管型 宽大管型 管型的种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透明管型 无色透明或半透明,质地菲薄,偶可附有少数细小颗粒,长短粗细相差悬殊。 因其透明度大,易被忽略,镜检时需在弱光下观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透明管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红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是由于肾小球或肾小管出血,或血液流入肾小管所致。管型基质中嵌入不同数量的红细胞, 若管型中红细胞已全部溶解,则成为棕红色均质性的血红蛋白管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红细胞管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白细胞管型 管型基质内含有较多数量的白细胞。白细胞虽呈球形,但常呈集团性重叠。 此种管型的出现,提示有化脓性炎症,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白细胞管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肾上皮细胞管型 管型基质中嵌有多量肾小管上皮细胞而成。此种管型出现,提示有肾小管病变,常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药物或重金属中毒及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妊娠子痫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肾上皮细胞管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颗粒管型 在管型基质中含有较多的颗粒。颗粒管型的出现提示肾单位有淤滞现象。 细颗粒管型大量出现见于急性肾炎后期和慢性肾炎时; 粗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或某些原因(如药物中毒)引起肾小管损伤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粗颗粒管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蜡样管型 有蜡烛样高度折光,质地较厚,外形宽大,易折断,边缘常见裂纹。 此种管型出现提示局部肾单位有长期阻塞,有少尿或无尿现象存在,说明肾病变严重。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晚期肾功能不全及肾淀粉样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蜡样管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蜡样管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脂肪管型 管型基质中嵌有脂肪滴或脂肪变性的肾上皮细胞而成。脂肪滴大小不等,圆形折光性强。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肾病期、尤其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脂肪管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宽大管型 外形较一般管型宽2倍~6倍,形成于管腔已扩大的远端小管曲部和宽大的集合管中,质地较蜡样管型薄,折光性不强,呈淡灰色或淡黄色。可见于慢性肾炎尿毒症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常见酸性尿液中的结晶 非结晶形尿酸盐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常见酸性尿液中的结晶 尿酸结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常见酸性尿液中的结晶 草酸钙结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常见碱性尿液中的结晶 非晶形磷酸盐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常见碱性尿液中的结晶 三联磷酸盐 (磷酸铵、镁)结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常见碱性尿液中的结晶 磷酸盐结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常见碱性尿液中的结晶 碳酸钙结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常见碱性尿液中的结晶 磷酸铵镁结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常见碱性尿液中的结晶 尿酸铵结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尿液有形成分形态及临床意义 尿中结晶多来源于食物或盐类代谢物的析出,一般无临床意义。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尿液中也可出现下列结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胆固醇结晶 常处于尿液表面呈薄片状结晶,呈缺角长方形或方形无色透明,能溶于氯仿、乙醚、乙醇,常见于乳糜尿,也偶见于脓尿中。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亮氨酸与酪氨酸结晶 亮氨酸结晶为淡黄色小球形,油滴状结晶,折光性强,并有辐射同心纹。 酪氨酸结晶为略显黑色的细针状结晶。常结束成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胱氨酸结晶 无色六角形,边缘清晰的板状结晶,常重叠排列,折光性强。正常尿中含量极微,在先天性胱氨酸代谢异常时,可大量出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磺胺类药物结晶 磺胺类药物的溶解度较小,易在泌尿道形成结晶,堵塞输尿管引起少尿、无尿、肾区绞痛和血尿,故应用此类药后应经常作尿检查。 如果在新鲜尿中发现有此结晶,并伴有红细胞或管型出现,提示肾脏受药物损伤,应立即停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磺胺类药物结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磺胺类药物结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胆红素结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尿液中的寄生虫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尿液中的寄生虫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尿液中的孢子和粉配(花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尿液中的真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尿液中的真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尿液中的细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尿液中的粘液丝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尿沉渣定量检验 (一)过筛法 (二)1h尿沉渣计数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尿沉渣定量检验 (一)过筛法 将晨尿混匀后,取一滴直接滴入细胞计数池内,计数10个大方格中红、白细胞和管型数(管型最好计数20个大方格,所得数÷2),报告每微升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含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尿沉渣定量检验 (一)过筛法 【参考区间】 正常人每微升新鲜尿中红细胞、白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为0~2个/μl,超过2~5个/μl为可疑,细胞>10个/μl具有临床意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尿沉渣定量检验 (二)1h尿沉渣计数法 【标本采集】 患者可不限制饮食,但勿过多饮水。准确留取3h全部尿液送检。女性患者留尿前应冲洗外阴,避免阴道内细胞混入尿中影响结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尿沉渣定量检验 (二)1h尿沉渣计数法 【操作】 1.准确测定3h混合尿量,并记录。 2.充分混匀标本,取10ml尿于专用刻度离心管内,以RCF378g (1500r/min)水平式离心5min, 准确吸弃上层9ml尿液,剩留底部1ml沉淀(即尿液浓缩10倍)。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尿沉渣定量检验 (二)1h尿沉渣计数法 【操作】 3.轻轻混匀管底沉淀,各取1滴注入细胞计数板两端计数池内,用低倍镜计数18个大方格内的管型数。 4.换用高倍镜计数10个大方格内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尿沉渣定量检验 (二)1h尿沉渣计数法 N = C× ×1000× 【计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尿沉渣定量检验 (二)1h尿沉渣计数法 【注意事项】 1.尿液应新鲜检查,pH应在6以下,若为碱性尿,则血细胞和管型易溶解。 2.被检尿液相对密度最好在1.026以上,如小于1.016细胞易破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尿沉渣定量检验 (二)1h尿沉渣计数法 3.如酸性尿液中因尿酸盐结晶析出而混浊,可将尿液连瓶浸入温水(不高于37℃)中片刻,使其溶解,如系碱性尿磷酸盐析出,可加少量乙酸调pH为弱酸性,使磷酸盐溶解,但切勿加酸过多,以免破坏红细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尿沉渣定量检验 【临床意义】 正常情况下,细胞排泄率女性高于男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红细胞、管型、白细胞均增多,但以前者最为突出;肾盂肾炎和尿路感染则以白细胞增多最为突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尿沉渣定量检验 【参考区间】 红细胞 0~100 000(个/h) 白细胞 0~200 000(个/h) 管 型 <3 400 (根/h)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总结 尿显微镜检查包括检查细胞、管型、盐类和药物结晶以及细菌、寄生虫等。对细胞、管型进行定量计数。是尿液分析的核心项目。 尿沉渣检查原则上不染色镜检,当对于有形成分辨认困难时,应予以染色后观察。一般可采用瑞特染色法、Larcon染色法鉴别细胞、管型成分;用巴氏染色找肿瘤细胞;用结晶紫-沙黄染色法鉴别白细胞是否具有生物活性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目标形成性检测 1.尿中鳞状上皮细胞主要来自何处? A.尿道 B.膀胱 C.输尿管 D.肾盂 E.肾小管 A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目标形成性检测 2.什么是:“管型” ,有何意义? 管型是蛋白质、肾小管分泌物、变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及其剥脱物、血细胞及其崩解产物在远端小管曲部、集合管内塑型而成的长条形圆柱体。为尿沉渣中有重要意义的成分,它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目标形成性检测 3.尿沉淀中的红细胞呈无色圈状、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可能来自哪种患者尿液: A.肾结石 B.膀胱炎 C.肾结核 D.肾小球肾炎 E.泌尿道下段出血存放时间过长 D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目标形成性检测 A 4.下列哪一项是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典型的尿液改变: A.红细胞管型 B.透明管型 C.颗粒管型 D.蛋白尿 E.镜下血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目标形成性检测 5.哪种结晶不存在于酸性尿中: A.非晶形尿酸盐 B.尿酸 C.尿酸钠 D.马尿酸 E.磷酸铵镁 E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目标形成性检测 6.管型是如何形成的? 因肾小球病变、血浆蛋白漏出增多,或者肾小管病变,回收蛋白质功能减退,使肾小管内蛋白质含量增高;远端小管曲部炎症或受其他刺激影响,T-H蛋白分泌增多。T-H蛋白与血浆蛋白相结合,并在远端小管曲部中高度浓缩和酸化,逐渐由溶胶变成凝胶,经足够的停滞时间后,使蛋白质得以浓缩、沉析、凝聚成透明管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目标形成性检测 7.什么叫“镜下血尿 ”? 指尿外观变化不明显,而离心沉淀后显微镜检查可发现超过正常数量(每高倍视野均可见3个或以上)的红细胞时称为镜下血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目标形成性检测 8.什么叫“闪光细胞 ”? 新鲜尿液沉渣用结晶紫-沙黄染色,显微镜下见到苍白或未被浓染的中性粒细胞,胞质内有许多细小颗粒呈明显的布朗运动现象,故称为闪光细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学习目标 1.解释蛋白尿的概念; 2.解释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的含义; 3.叙述磺基水杨酸法、加热乙酸法和试纸法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4.简述尿本-周蛋白测定的原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重点 磺基水杨酸法、加热乙酸法及试纸法测定尿蛋白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结果判断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请您思考: 尿液是怎样形成的,与血浆成分有何主要差异? 答 案 血浆通过肾小球滤过屏障滤过形成原尿,再经肾小管、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和排泌作用后形成终尿。与血浆比较,在蛋白质、糖、脂等有机大分子物含量上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