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 10.1 垄断竞争和寡头的度量 10.2 垄断竞争 10.3 寡头.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质数和合数 2 的因数( ) 6 的因数( ) 10 的因数 ( ) 12 的因数 ( ) 14 的因数 ( ) 11 的因数 ( ) 4 的因数( ) 9 的因数( ) 8 的因数( ) 7 的因数( ) 1 、 2 、 3 、 4 、 6 、 12 1 、 11 1 、 2 、 5 、 10.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项目名称: 公司名称:上海 有限公司 logo: 网站: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关于汇率计算.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寡头是指只有少数几家大型企业控制某种商品的一种市场结构。 不存在的单一寡头模型,原因有二: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微 观 经 济 学 第八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第 五 章 市场竞争.
走势分析.
10 垄断竞争和寡头 学完本章,你将能够 本章要点 1.了解垄断竞争的定义、特征以及垄断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 2. 度量市场垄断的程度;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六章 市场结构与企业经营决策 本章主要内容: 1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模式 2 完全垄断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模式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第五章 市 场 结 构 分 析 ● 完全竞争市场 ● 垄断市场 ● 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第五章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 第三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
※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理论产生的背景
厂商均衡: 不同市场上的厂商决定自己的产量和价格的问题
第一节 垄 断 一、垄断的特点和条件 1.基本特征 唯一的卖者(One seller - many buyers)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 厂商和市场类型 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际级规划教材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经济学基础 主讲人:方春龙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一、寡头(Oligopoly)市场概述 1、含义:寡头市场又称为寡头垄断市场。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绝大部分市场乃至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2、成因: (1)某些产品的生产必须在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 (2)行业中几家企业对生产所需的基本生产资源的供给的控制;
第12章 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1.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本章要点 一、垄断市场 二、垄断竞争市场 三、寡头市场 四、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比较.
16 垄断竞争.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冯剑亮
第四篇 市场竞争结构 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 不完全竞争 局部均衡 一般均衡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外部性与公共品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动名词(续2).
使用矩阵表示 最小生成树算法.
14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内 容 框 架 第一讲 概论 第二讲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三讲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讲 生产理论 第五讲 成本理论 第六讲 市场理论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第八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我们将从垄断竞争市场开始。在这个市场上,各个厂商之间的产品是有差别的。
第六节 边际与弹性 一、边际的概念 二、经济学中常见的边际函数 三、弹性的概念 四、经济学中常见的弹性函数 五、小结 思考题.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表 四、不定积分的性质 五、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学习任务三 偏导数 结合一元函数的导数学习二元函数的偏导数是非常有用的. 要求了解二元函数的偏导数的定义, 掌握二元函数偏导数的计算.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 华容一中 伍立华 2017年2月24日.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三角 三角 三角 函数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一、完全垄断市场 (一)垄断市场的涵义、条件及成因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三)收益与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0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 10.1 垄断竞争和寡头的度量 10.2 垄断竞争 10.3 寡头

10.1 垄断竞争和寡头的度量

10.1.1垄断竞争的定义及其特征 垄断竞争是指众多企业生产和销售有差异性商品的一种市场结构。 主要特征: 1.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企业(或销售者),彼此之间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同时,进退市场也接近于完全竞争企业。 2.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所生产的商品彼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被称为异质商品。这种产品的差异性可能产生于产品的质量、性能、设计、颜色、款式和包装的不同,也可能产生于专利、商标和企业名称及信誉的不同。

10.1.2 寡头的定义和特征 寡头是介于垄断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模型,是指只有少数几家大型企业控制某种商品的一种市场结构。 企业的数目少是寡头的一个重要特征。 任意一家企业在制定产量和进行价格决策时,都必须猜测竞争对手将如何反应。 企业数目少还为寡头提供了合谋的诱惑。 寡头的第二个特征就是进入壁垒:自然寡头和法律寡头。 双寡是只有两家企业的一种市场结构。 ©2011 By Wang Qiushi

10.1.3 垄断竞争和寡头的度量方法 为了衡量不同市场结构的竞争程度,经济学家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产业集中度;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一)产业集中度 产业集中度是四家最大企业的产量(或产值)占整个产业产量(或产值)的比重。 产业集中度=最大四家企业的产量/该行业的总产量 X 100% 一家企业拥有100% 的市场份额,则为垄断。 四家企业集中率超过60% 的市场被认为寡头; 四家企业集中度小于40% 的市场被认为是垄断竞争性; 小于20%的市场被认为是非集中性产业。 ©2011 Wang Qiushi

(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为一个市场中最大的50 家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 HHI=∑ai2 其中, ai表示第i家企业的市场份额,i=1,2……50; 在完全竞争情况下,HHI 指数几乎为零; 在完全垄断条件下,HHI 指数为10 000(1002 = 10 000)。 HHI 指数低于1 000 的市场是竞争性的市场; HHI 指数在1 000 ~1 800 的被认为是中度竞争的市场,即 垄断竞争。 HHI 指数超出1 800 的被认为是非竞争性的,即寡头。

两种度量方法的应用 ©2011 Wang Qiushi

(三)集中度的局限 集中度指标(含HHI 指数)有时会误导人。 集中度是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待市场的。 集中度体现不出来进入壁垒。 许多商品地区市场以及全球市场上销售。 集中度体现不出来进入壁垒。 许多产业尽管是高度集中的,但却很容易进入,并有大量的企业更新。 ©2011 Wang Qiushi

10.2 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企业的均衡分析: 短期均衡 长期均衡

10.2.1 垄断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 当一家台灯企业已经决定了它所生产的台灯的外形、款式、颜色和包装等所有质量方面的问题,剩下的便是要确定其产量和价格了。 垄断竞争企业也是一个利润极大化者。 企业在成本和市场约束下要决定其产量和价格。 ©2011 Wang Qiushi

垄断竞争企业需求曲线的特征 该企业不是完全竞争企业,因此,它不是一条水平线。 它应符合需求法则,其需求曲线的斜率应为负。 该企业垄断势力越强,其需求曲线越陡;反之,越平坦。

利润极大化的产量决策 垄断竞争企业在给定成本和市场需求曲线的前提下,按照MR = MC的原则生产一个利润极大化的产量 q*,定价为p1 . ■平均成本为OC,经济利润为□ p1ABC。 ©2011 Wang Qiushi

亏损极小化的产量决策 企业根据MR2 = MC2 的原则,决定生产q*2 ,定价为p2 ,此时最小的亏损为 □ p2 IHJ。 垄断竞争者在短期内出现亏损有两种选择:停产或继续生产。 完全竞争者的停产和继续生产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垄断竞争者。 ©2011 Wang Qiushi

垄断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垄断竞争的短期均衡和完全垄断的短期均衡的图解几乎一模一样! 唯一的区别就是垄断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比完全垄断时要更平坦些。 如果它一点垄断势力都没有,就会像一个完全竞争者一样面临着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 ©2011 Wang Qiushi

10.2.2 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完全竞争者的长期经济利润为零,完全垄断者的长期利润通常为正。 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与完全竞争的结果相同,都是经济利润为零。 这是由垄断竞争企业的自由进退的性质所决定的。 ©2011 Wang Qiushi

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当代表性的垄断竞争性企业有利润的时候,经济利润会吸引新的企业模仿着生产。 当代表性的垄断竞争性企业出现亏损的时候,亏损将迫使一部分连固定成本都赚不到的企业先行退出该市场。 代表性企业从长期趋势上看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2011 Wang Qiushi

10.2.3 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的比较 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的均衡条件为: p =MC =min LAC。 它有两层含义: 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意味着企业生产了正确的产量,资源实现了有效配置; 价格等于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意味着企业在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点上进行生产,这便实现了“最小效率规模”(minimum efficient scale)。 ©2011 Wang Qiushi

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的比较 在长期中,垄断竞争的均衡解在以下三大方面有异于完全竞争的均衡解: 垄断竞争企业会出现“过剩的生产能力”; 垄断竞争企业会生产出一个缺乏效率inefficient) 的产量水平; 垄断竞争企业会导致非价格竞争 (non-price competition),如通过广告、包装等,以渲染产品的差异性的行为。 ©2011 Wang Qiushi

一、生产能力过剩 代表性垄断竞争企业在长期没有实现上述最小效率规模上生产,因而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它是指最小效率规模的产量与利润极大化产量的缺口。 过剩的生产能力用q*qF来量度。 产生的原因:垄断企业在最小效率规模处进行生产会造成亏损。 ©2011 Wang Qiushi

关于生产能力过剩的不同观点 社会资源的浪费:垄断竞争性市场会诱导四家不同的公司在一个热闹的十字路口的四个角落各设一个加油站点。 产品多样性的代价,而品种多样性本身是有价值的。 计划经济时期,大家都穿蓝色咔叽布,好吗? 宾馆都没有实现最低成本生产,但消费者享受宾馆的多样性。 ©2011 Wang Qiushi

二、加成问题 加成(markup)是指企业的价格p高出其边际成本MC的那一部分数量。 垄断竞争企业的加成数量为EG。 ©2011 Wang Qiushi

三、资源配置效率问题 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条件: p=LMC。但在垄断竞争均衡时,价格高于长期边际成本,即p>LMC; 因此,垄断竞争市场没有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出现了效率损失或无谓损失∆ EHG。 ©2011 Wang Qiushi

10.2.3 非价格竞争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所有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标准化的、无差异的或同质的。它们不需要进行价格竞争(它们是价格接受者),也不需要进行诸如改善绿豆品质的非价格竞争。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它们在短期内除了进行价格战,还上演着非价格竞争。 非价格竞争——改变产品品质、改善服务、改 进包装、重视营销策略、强调广告作用等活动。 ©2011 Wang Qiushi

(一)产品创新 当企业推出有差异的新产品,打造品牌时, 暂时出现一条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 暂时能提高产品价格; 获得更多的利润; 其它企业效仿; 社会进步。 品牌是有回报的。 ©2011 Wang Qiushi

产品创新 利润在激励着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利润也在激励着其他企业效仿先行者,利润还激励着先行者再度创新。 苹果公司被评为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公司。 购买到了平板电脑iPad的顾客非常开心。 ©2011 Wang Qiushi

产品创新 对消费者的影响 正面:给市场带来许多改进产品,增加消费者的选择范围。 负面:产品的改进仅在于外观或包装, 产品过度差异化,则使得消费者无法理性选择。 ©2011 Wang Qiushi

(二)广告和包装 广告和包装是企业试图让消费者感觉到产品的巨大差异并增加购买的主要手段。 我们所支付的价格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用来补偿产品的销售成本,并且这一比重还在上升。 看看耐克的成本。 耐克鞋广告 ©2011 Wang Qiushi

©2011 Wang Qiushi

成功的广告 成功的广告会改变人们对其产品的偏好。一是需求上升,二是需求变得更有弹性。 广告前,产量为q1,成本为C1,广告后,产量为q2,成本为C2。 成功的广告有利于扩大销售,降低平均成本。 ©2011 Wang Qiushi

但终因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一则《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兑的》的系列报道就轻易地将秦池击倒。 失败的广告 秦池酒厂便是一个典型案例:1995 年11 月,“秦池”一鸣惊人,以6 666 万元巨资夺得中央电视台1996 年度黄金时段的广告标王。1996年底,秦池酒厂又喊出3.2 亿元的天价,蝉联“标王”,一时间声名显赫。 但终因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一则《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兑的》的系列报道就轻易地将秦池击倒。

对广告的评价 垄断竞争企业的最优广告量依然要满足增加一美元广告费的边际收入要恰好等于其边际成本。 在现实生活中,边际收入有时难以判断,这就难免出现企业的决策失误——广告过度或广告不足。 对于经济学家而言,评价广告的作用,并非去探讨广告能否增加企业的利润,而是要研究广告能否使市场运作得更具效率。 广告是否会诱惑消费者去购买自己实际上不需要的商品? 广告真的能帮助消费者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吗? ©2011 Wang Qiushi

广告的区分 信息性广告; 劝购性广告; 虚假性广告。 ©2011 Wang Qiushi

1. 信息性广告 信息性广告内含了关于产品的质量、价格、区位、可得性等方面的有用信息的广告。 它有利于消费者降低搜寻成本,有利于人们在信息更为充分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购买决策。因此,信息性广告是一种效率增进型的广告,也是应该鼓励的。

2.劝购性广告 劝购性广告是指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信息,仅仅是劝说人们去购买产品的广告。 国外产品这类广告不少,例如:“哦,多美好的感觉,丰田!”“这就是可乐!”“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 ©2011 Wang Qiushi

劝购性广告 在中国这类广告也司空见惯,例如:“丽珠得乐,其实,男人更需要关怀”; ;“羊、羊、羊”,“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 。 ©2011 Wang Qiushi

劝购性广告 请一位本身就是魔鬼身材的著名女明星去做减肥产品的广告不就是诱导一般消费者像她学习,也用这种产品吗? 2010年10月30日,药监局发出通知,曲美下架。 巩俐和范冰冰都是其代言人。 ©2011 Wang Qiushi

劝购性广告 有些经济学家担心,在某些情况下,一些劝购性广告诱导一些消费者购买那些价格更高、质量更差,但经过大量广告宣传的产品,而不去或少购买那些广告做得少但价格更低、质量更好的产品。 如果是这样,广告就走入了歧途,就使得市场竞争失去了正确的方向。 ©2011 Wang Qiushi

3.虚假性广告 有意散布错误或虚假信息的广告被称为虚假性广告。 这类广告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同时又严重误导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这是我们应该努力防范和反对的。 ©2011 Wang Qiushi

对垄断竞争理论的批评 斯蒂格勒认为,对某一理论进行检验不是取决于它对现实描述是否准确,而在于它能否准确地预测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影响。 ■他认为,经济学家最初接受垄断竞争理论是因为它显得更为现实。现在,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实证分析倾向于接受完全竞争模型的结论,即完全竞争模型可以更为准确地预测经济现实。 诺贝尔经济学得主乔治•斯蒂格勒 ©2011 Wang Qiushi

10.3 寡头 寡头是指只有少数几家大型企业控制某种商品的一种市场结构。 不存在的单一寡头模型,原因有二: 寡头的多样性; 相互依赖的复杂性。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大家公认的所谓一般的寡头理论,寡头均衡严重地依赖于寡头间的特定行为假设。 ©2011 Wang Qiushi

主要寡头模型 古诺双寡模型 贝特朗模型 斯塔克伯格模型 埃奇沃思模型 卡特尔勾结模型 张伯伦模型 主导企业模型 斯威齐模型 ©2011 By Wang Qiushi ©2011 Wang Qiushi

10.3.1 古诺双寡模型 早在1838 年,法国数理经济学家A. 古诺(Cournot)便提出了第一个古诺双寡模型。 古诺双寡模型的基本假设: 市场中有两家以利润极大化为目标的企业A 和企业B,销售一种同质产品。 为了讨论方便,假定它们的生产成本为零。取消这一假设不改变其结论的性质。 整个市场的需求函数为一线性函数。 核心假设:每家企业在假定对方保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决定其最佳产量的模型。 ©2011 Wang Qiushi

古诺模型的均衡过程 现假定市场的需求函数为: q =120-p 其逆需求函数为: p =120-q =120-(qA +qB) 企业A 和B的利润函数πA和πB分别为: π A =(120-qA –qEB)qA π B =(120-qB -qEA)qB ©2011 Wang Qiushi

古诺模型的均衡过程 对之求极大值: ∂ π A / ∂ qA =120-2qA -qEB=0 ∂ π B / ∂ qB =120-2qB -qEA=0 给定企业B的预期产量(qEB ) 不变,企业A的数量反应函数为: qA = (120- qEB )/2 同理,企业B的数量反应函数为: qB= (120- qEA )/2 数量反应函数的经济含义:任意给定对方产量,自己便可以从其数量反应函数中确定其最佳产量。

古诺模型的均衡过程 古诺均衡实现的条件: 均衡结果: 对企业A来说, qB = qEB 对企业B来说, qA =qEA qA = qB = 40 p=40 π A = π B =1600 ©2011 Wang Qiushi

古诺模型均衡过程(图示法) qA (qEB) 和 qB (qEA) 当 qEB =0时, qA =60; 当qEA=60时, qB =30; ■企业A和企业B的数量反应函数分别为 : qA (qEB) 和 qB (qEA) 当 qEB =0时, qA =60; 当qEA=60时, qB =30; 当 qEB =30时, qA =45; ■最后,古诺双寡均衡点为E点。 ©2011 Wang Qiushi

对古诺模型的批评 这两个寡头都是“天真的跟随者”。 它受到了一些批评。 两家企业都过于天真地认为无论自己选择什么产量,对手都不会改变其产量,这与现实生活差距甚远; 它未能说明实现均衡所需的调整时间。 ©2011 Wang Qiushi

计算题 假设双寡头市场中的企业行为满足古诺模型的假设,其成本函数分别为:TC1=0.1Q12+40Q1+10000;TC2=0.4Q22+64Q2+34000。两家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市场需求函数为Q=8000-10P,请求: (1)两家企业各自的数量反应函数。 (2)市场均衡价格和两家企业各自的均衡产量。

10.3.2 贝特朗模型 法国数学家约瑟夫·贝特朗(Bertrand)也于1883 年提出了一个旨在修正古诺假设的双寡模型。 在贝特朗模型中,由于企业间彼此存在着较为激烈的价格竞争,因此,企业在假定对方一旦确定价格就不再变化的条件下决定自己的价格。 贝特朗保留了古诺的前三个假设,用下列假设替代了古诺的第四个核心假设:一家寡头视对手的价格为给定并保持不变,自己决定其价格。 ©2011 Wang Qiushi

贝特朗模型的均衡过程 企业A首先进入市场,市场的需求函数为: q =120-p 它以垄断者的地位确定产品价格为60。 企业B进入市场,它认为企业A不会改变价格,因此,将自己的价格定在略低于60(如,59),从而占领市场。 两家企业如此循环往复; 最后,两家企业的价格都等于各自的边际成本,此时出现了贝特朗均衡。 ©2011 Wang Qiushi

贝特朗模型的均衡过程 此时p*A = p*B =MC =0。 当市场价格为零时, 市场需求量为120,如果两家企业势力相当,他们就会平分市场需求,即q*A =q*B =60,各自的利润π*A = π* B=0。 贝特朗均衡为一完全竞争的均衡解。 它的优势就是解释了两家企业在实现均衡过程中所出现的“价格战”。 但是,对古诺模型的上述两点批评同样适用于贝特朗模型。 ©2011 Wang Qiushi

贝特朗模型的均衡过程 但是,对古诺模型的上述两点批评同样适用于贝特朗模型。 贝特朗模型:你大众不降价,我广本降价。 ©2011 Wang Qiushi

10.3.3 斯塔克尔伯格双寡模型 德国经济学家、曾任希特勒的财政部部长的H. 斯塔克尔伯格(Stackel berg)为了修正古诺模型,提出了另一个双寡模型。 在古诺模型中,每家寡头将对手的行为视为给定;而在斯塔克尔伯格模型中,一家寡头将对手的反应视为给定。 在模型中,既有跟随者,又有领导者。 斯塔克尔伯格除了保留古诺第一至第三个假设之外,增加了以下假设:领导者视跟随者的数量反应函数为给定。 ©2011 Wang Qiushi

斯塔克尔伯格双寡模型的均衡过程 现假定市场的需求函数为: q =120-p 现假定企业A 为领导者、企业B 为跟随者,由于成本为零,企业A 的利润极大化问题可写成: max πA =[120-(qA +qB(qA))]qA s. t qB(qA)= (120-qA) /2 ©2011 Wang Qiushi

斯塔克尔伯格双寡模型的均衡过程 将企业B 反应函数代入并化简后,可得: max πA=60qA –q2A /2 令一阶导数为零,有: dπA / dqA =60-qA =0 q*A =60, q*B =30。 p* =30, π *A =1 800, π *B =900。 可以证明,当企业B 为领导者、企业A 为跟随者时,其解是对称的。 ©2011 Wang Qiushi

斯塔克尔伯格双寡模型 这一模型的最大优势在于解释了在有些市场中为什么占有优势地位的企业(往往是先动优势)会分享一份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一份更大的利润。 斯塔克尔伯格模型:先动优势。 ©2011 Wang Qiushi

10.3.4 埃奇沃思双寡模型 爱尔兰经济学家埃奇沃思为了修正贝特朗模型,提出了另一个双寡模型。 他在贝特朗行为假设基础之上增加了一个假设:两个寡头的生产成本为零,但是,在价格为零时,它们两者中的任何一家都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提供市场需求的一半。 埃奇沃思 ©2011 Wang Qiushi

埃奇沃思双寡模型 埃奇沃思模型是用于解释不存在均衡价格的寡头模型。 市场需求在A 和B 之间平均分配,两个同时进入市场, 垄断价格为60 。然而,企业B 发现降价有利可图,从而引发价格之争,直至最大产量时的价格到40 为止,此时π A = π B =1 600。 但企业A 发觉将价格反弹至垄断价格60,利润为1 800,增加200。于是企业B 也会将价格提高到略低于对手的价格,新一轮价格之战又开始了。 ©2011 Wang Qiushi

埃奇沃思双寡模型 上述定价过程将会循环出现。 最终,价格在60(垄断者价格)至40(最大产量时价格)之间来回振荡。 ■埃奇沃思模型的结论是:不存在均衡价格。 ■历经价格之战疲劳的两个寡头会同时发现,价格之战劳民伤财,为什么合作? ©2011 Wang Qiushi

埃奇沃思双寡模型 埃奇沃思模型:价格战永无止境。 难道我们就不能合谋? 因此,埃奇沃思模型暗示着勾结是有利可图的。 ©2011 Wang Qiushi

10.3.5 卡特尔勾结寡头模型 在卡特尔勾结寡头模型中,保留了古诺前三项假设,增加了以下一个重要假设: 在古诺模型中,企业的行为是彼此独立,而当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时,它们会相互勾结联合决定产量和价格,这是古诺模型无法解释的情况。 在卡特尔勾结寡头模型中,保留了古诺前三项假设,增加了以下一个重要假设: 两个寡头联合决定选择使整个产业实现利润极大化的产量,并在其间按某一规则分配各自的产量以及利润。 ©2011 Wang Qiushi

卡特尔勾结寡头模型 整个产业利润极大化问题表示为: max π=[120-(qA+qB) ](qA+qB) p* =60, π* =3 600 由于A和B的成本相同,势力相当,因此, q*A=q*B =30, π*A = π*B = 1800 ©2011 Wang Qiushi

卡特尔勾结寡头模型模型结论 两个寡头成本相同的情况下,卡特尔勾结寡头模型的均衡结果与垄断均衡结果相同。 两个寡头的成本不一样时,具有成本优势的寡头会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欧佩克 ©2011 By Wang Qiushi

10.3.6 张伯伦双寡模型 张伯伦模型是对古诺和埃奇沃思模型的一种批评和改进。 古诺和埃奇沃思都假定所有企业都是天真的跟随者,每个寡头都把对手的企业产量视为不变。 张伯伦拒绝相互独立的假设。 张伯伦在保留古诺前三项假设的基础上,补充了另外一个假设: 彼此势均力敌的两家企业都会意识到彼此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 ©2011 Wang Qiushi

张伯伦双寡模型的均衡过程 假设市场需求函数为: p=120-(qA+qB) 企业A首先进入市场,根据 MR=MC=0的原则决定生产60,价格为60,利润为3600。 3. 企业B进入市场后,将企业A的产量视为给定,则它的需求曲线为EF。它根据 MR=MC 原则,决定生产30,价格定为30。 ©2011 Wang Qiushi

张伯伦双寡模型的均衡过程 4. 此时,企业A和企业B意识到与对方存在相互依存关系。 5. 因此,他们默契地将各自的产量定为30,价格为60,从而分别能获得1800。 6. 相对于古诺模型的均衡利润而言,他们各自的利润均高出200。 ©2011 Wang Qiushi

张伯伦双寡模型 张伯伦非勾结模型较好地说明了两家寡头默契地认识到彼此的相互依赖性,生产垄断时的产量。 模型的均衡结果不稳定,由默契所达成的垄断格局容易被打破。 张伯伦 ©2011 By Wang Qiushi

双寡头模型均衡结果比较 下面依然以需求函数q =qA +qB =120-p 为例,比较上述各种模型的结果。 ©2011 Wang Qiushi

10.3.7 主导企业模型 在张伯伦模型中,两家寡头势均力敌,彼此愿意平分垄断市场的利润。 但是,如果存在一家企业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而其他企业又无法影响市场价格,他们只能按照主导企业所确定的价格决定自己的利润极大化产量。 主导企业模型用于解释主导企业决定价格,其他企业跟进的寡头模型。 ©2011 Wang Qiushi

主导企业模型 主导企业模型如何确 定自己的价格? 考虑主导企业的边际收 入和边际成本 考虑其他所有企业对于 它确定价格的产量决策 主导企业模型如何确 定自己的价格? 考虑主导企业的边际收 入和边际成本 考虑其他所有企业对于 它确定价格的产量决策 中国铝业公司目前是全 球第二大氧化铝供应商、 第三大电解铝供应商和 第五大铝加工材供应商. ©2011 By Wang Qiushi

主导企业模型的均衡过程 1.假设市场需求曲线为D,SF 为外围企业的供给曲线。 2.主导企业不生产,市场价格为p1,外围企业产量为零时,价格为p2, ■主导企业的需求曲线DD =p1A ,它等于市场需求曲线D和外围企业供给曲线 SF 之差。 ©2011 Wang Qiushi

主导企业模型的均衡过程 3.因此,主导企业的边际收入曲线为MRD ,假定 MCD 为主导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 4.主导企业根据MRD = MCD 原则决定利润极大化产量qD和价格p*。 ©2011 Wang Qiushi

主导企业模型的均衡过程 5.外围企业按p* =MC=SF ,确定其最佳产量qF。 6.最终,市场均衡产量为: qD+ qF= qT , ■主导企业模型较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在某些寡头市场中,有些主导企业可能就价格说了算的现象。 ©2011 Wang Qiushi

10.3.8 斯威齐双寡模型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P·斯威齐提出了“弯折需求曲线模型”,试图解释为什么在寡头市场中存在着价格刚性。 该模型基本假设:每家企业都相信: 如果它提高价格,其他企业不会跟着提价; 如果它降低价格,其他企业更会跟着降价。 斯威齐 ©2011 Wang Qiushi

斯威齐双寡模型 1)假设某寡头的需求曲线为 D1,边际收益曲线MR1,边际成本曲线为 MC1 。 ■ 2)企业按照 MR1=MC1的原则确定生产q0,定价为 p0。 ©2011 Wang Qiushi

斯威齐双寡模型 3)如果寡头降价,而其他企业不降价,那么它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为 D1 ,但如果其它企业跟进降价,这会使得它面临的需求曲线变为D2。 ■ 4)此时,企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在E点出现了弯折点,即 AED2所组成. ■ 5)边际收入曲线也出现了间断,即ABCF三段所组成。 ©2011 Wang Qiushi

斯威齐双寡模型 6)如果企业的成本发生变化,边际成本由MC1降为 MC2, ■ 7)企业按照MC2=MR2决定最佳产量依然为 q0,最佳定价依然为p0。 ■成本发生变化,价格都不变! ©2011 Wang Qiushi

斯威齐双寡模型 此模型较好地解释了价格刚性现象。 模型的不足: 寡头这实际面临的需求曲线上的弯折点为任意给定,并且无法解释初始价格为什么是p0 。 模型可以解释某种程度的价格刚性,但无法解释价格战为什么频繁发生。 如果大多数寡头的生产成本上升(或下降),有理由预期产品价格会跟涨(或跟跌)。因此,模型中企业涨价,而对手不涨价的假设可能是不符合实际。 ©2011 By Wang Qi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