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概論
世界之水產養殖現況 1990-2003年間各國名次異動及台灣名次之變動 單位:公噸 資料來源:FAO, 2005
2003年台灣水產養殖產品出口前十名之種類 Rank Species 1 鰻eel 5,885 22,070 2 吳郭魚Tilapia Value (million NT) Quantity (MT) 1 鰻eel 5,885 22,070 2 吳郭魚Tilapia 1,978 39,719 3 虱目魚milkfish 433 10,025 4 九孔Taiwan abalone 312 925 5 蛙frog 125 1,057 6 香魚Ayu 72 345 7 石斑grouper 33 281 8 鯰魚catfish 27 1,120 9 泥鰍Mud skipper 19 10 鱸魚Sea bass 14 199 (7) 觀賞用魚Ornamental fish 71 101
水產養殖的意義 水產生物:包括魚蝦貝類、爬蟲類、兩棲類及植物等。 方式:給予積極管理、適合環境及充分的餌料,讓生物成長及繁殖,而獲得利潤。 意義:利用天然水域或人造的養殖池放養經濟性的水產生物。 水產生物:包括魚蝦貝類、爬蟲類、兩棲類及植物等。 方式:給予積極管理、適合環境及充分的餌料,讓生物成長及繁殖,而獲得利潤。 水產養殖形成因素:人類對水產物需求日漸增加(美味及營養),以致濫捕,資源量減少,為增加蛋白質來源,進行養殖及繁殖水產生物。
栽培漁業的意義 方式:利用養殖技術培育種魚進行人工繁殖,以人為的方式來增殖種苗。 意義:利用廣大的海域來栽培水產生物,即所謂的海洋放流或栽培漁業。 方式:利用養殖技術培育種魚進行人工繁殖,以人為的方式來增殖種苗。 目的:生產的水產種苗再經中間育成、放流,以增加海域資源量,達到漁獲量增加的目的。 問題:工業商業民生污水的排放、漁業過漁、非法捕魚及漁場環境破壞等效應的相乘結果,台灣附近海域資源逐漸枯竭。
台灣早期的水產養殖 臺灣魚類養殖從鄭成功來臺即開始,已有300年的歷史。 利用低窪地養殖天然魚苗如虱目魚、鯉魚、鯽魚及草鰱魚等。 戰後引進吳郭魚養殖,海埔地開墾,生產量開始急速上升,42年已達3萬8千公噸。 草鰱魚繁殖成功、鰻魚養殖成功、蝦類人工繁殖、吳郭魚新品種開發單性養殖及海水魚苗繁殖成功,養殖漁業至77年已達300,974噸。
目前水產養殖三大類別 淡水魚塭養殖-草鰱魚、吳郭魚、虱目魚、鰻魚、鯉魚、鯽魚、鱸魚、泥鰍、塘虱魚、香魚、虹鳟、淡水觀賞魚及淡水蝦。 鹹淡水魚塭養殖-文蛤、蜆、九孔、蝦類、鯛科、笛鯛科、石斑類、蟹類、龍蝦、龍鬚菜及海水觀賞魚。 淺海及箱網養殖-牡蠣、文蛤、西施舌、紅甘、海鱺、嘉臘魚、鯛科、笛鯛科、石斑類及鮪魚。
水產養殖的管理分類 粗放養殖:利用水域之基礎生產力,使用少許的管理,例如水庫湖泊或是國外大面積養蝦場。 集約養殖:利用人造魚池進行水產養殖,並投餵人工飼料,對於水質、底質、疾病預防及計畫生產等積極管理,以提高單位面積生產量。例如觀賞魚繁殖、台灣鰻魚及蝦類養殖。 半集約養殖:介於上述養殖方式之間,例如台灣傳統式的虱目魚養殖。
水產養殖方式 單養:一個養殖池中僅養殖單一品種之水產 物,不和其他生物一起養殖。例如鰻魚、草 蝦、九孔及石斑魚養殖。 混養:利用不同食性和生活的水層來合理養 殖,以有效利用池中各種天然餌料,發揮 互利的作用。例如海水魚池中混養黑毛、變 身苦、燕魚及蝦類,以攝池中的大型藻類以 及池底的殘餌,以保持養殖池的清潔。但混 養的數目不能太多,否則會有爭食的情形發 生。
混養的優點 降低餌料損失,避免水質和底質的汙染。 天然的餌料可以充分利用,如底藻、絲藻、浮游生物等。 增加放養密度,提高單位面積生產量:利用不同水層養殖不同水產生物。 降低餌料損失,避免水質和底質的汙染。 天然的餌料可以充分利用,如底藻、絲藻、浮游生物等。 水產生物的排泄物可以獲得利用,可作為浮游生物之營養鹽,草魚大量吃草,又無法完全消化吸收,其排泄物可供鰱魚攝食。 池中溶養指標,蝦類及蝦虎等缺氧會靠岸。 減少魚類過度繁殖,以提高水產生物價值,如吳郭魚養殖混養鱸魚,攝食小魚。
養殖場選擇 養殖用水:豐富的水源、進水排水取水設施方便容易、海域水質條件、污染源。 考慮養殖的標的物生理生態的特性:例如海水或淡水魚、冷水性或熱帶性。 養殖環境:陽光、通風、交通、人力、養殖周邊商品取得方便、雨水、天然災害及風俗民情。 養殖用水:豐富的水源、進水排水取水設施方便容易、海域水質條件、污染源。 池底土質:保水性(礫土<砂土<黏土<壤土<腐植土)或以客土解決、土質的酸鹼度。
水質管理
養殖場水質管理 集約養殖養密度高,排泄物多,還有殘餌,致使養殖池的水質惡化。 一般生態系中生產者、消費者及分解者彼此相生相剋,互為利用。 集約養殖養密度高,排泄物多,還有殘餌,致使養殖池的水質惡化。 影響養殖的環境因子:水溫、pH值、溶氧量( D.O )、懸浮物、營養鹽、微量元素及其他生物。 優良的水質→免除魚病寄生蟲 →健康魚類→活存率提高→單位面積生產量提高→經濟效益提高。
養殖場水質管理(續) 沸石粉:降低水中懸浮物質、氨氮濃度,穩定水質。 施肥:可增加無機鹽(氮、磷及鉀),增進浮游生物生長,提高魚池的生產量。 石灰:提高池底pH值來增加磷的有效性,並提高總鹼度和增加光合作用對碳的利用。 沸石粉:降低水中懸浮物質、氨氮濃度,穩定水質。 光合成細菌:分解池底污泥、降低硫化物及氨氮廢物濃度,減少魚病發生。 適合的投餌量、養殖密度、攝食情形、水產物反應及棲息深度、換水量及時機、池底排汙、雜物清除及有害生物驅離。
養殖用水上重要的水質項目 一般而言,水質的測定項目繁多例如溫度、pH值、比重、水色、SS(懸浮物質)、Ca+2、Mg+2、Cl-、SO4-2、BOD、COD、DO、NH4+-N、NO2--N、NO3--N、蒸發殘留物、鹼度,若有必要,再測定氧化還原電位、n-Hex、抽取物、硫化物、ABS、磷及Fe等項目。若是以污染物質為測定主體,則主要測定項目為溫度、pH值、SS,COD、BOD、DOD、總氮(T-N)、總磷(T-P)等。
重要的水質項目- 水溫 每種魚都有其適溫範圍,如溫水性或冷水性魚類等。 在其適溫範圍之外,則會影響魚的代謝並且從其生長上反 映出來。關於適溫範圍,有些魚種適溫範圍較小,有些魚 種則相當大。但在養殖上,盡可能的讓魚長在最適合的溫 度範圍。適溫範圍較小的魚種較容易受到溫度變化的影 響,我們稱之為狹溫性魚類。反之則為廣溫性魚類。養魚 的經營管理上,經濟效率要好則要提供穩定的水溫,因此 溫度因子是非常重要的檢討事項。溫度管理上,有些季節 需要使用人工能源,將會增加養殖成本,因此在選擇場地 時可以考慮溫廢水的利用等,而且保溫或熱回收的條件等 也很重要。在飼育廢水之淨化處理上,溫度亦會影響去除 氮等的一連串的反應,所以溫度又與淨化設備之設計有 關,是決定淨化設備大小的因素之一。
重要的水質項目- 溶氧量 當水中溶氧降低時,會影響在呼吸器官中血紅素進行交換氣體的能 力。由正常發育的立場而言,溶氧量的飽和度不應降至50%以 下。例如香魚處於50%以下的溶氧飽和度,就立刻顯得沒有活 力,無法游泳。水中的溶氧受大氣壓、溫度、溶存鹽類濃度等因素 的影響。在溫度方面,即使是一般的季節性溫度變化,對溶氧量的 影響相當大。在止水式或循環過濾式的養魚池中,魚的排泄物會污 染池水。這些分解的工作是由嗜氧性細菌所進行,因此需要氧氣。 在止水式養魚池中,大部分的氧氣是由植物性浮游生物進行光合作 用所提供,而在循環過濾式養殖池中,則用水車或鼓風機供應大氣 中氧氣而支持嗜氧性細菌的淨化作用。由於含在排泄物中的氮化合 物去除反應需要有氧氣參與,所以水的問題大半都與氧氣有關。
重要的水質項目- 含氮化合物 魚類所排泄出來的尿液及糞便中所含有的氮化合物,在排泄 出來時有些已成氨態氮,但大部分須經由細菌之分解作用才 轉變成氨態氮。pH值偏向鹼性時,氨由離子態解離為游離狀 態的比率增加,對魚體的毒性也因此提高,所以即使相同濃 度的氨態氮也視pH值,其毒性就不同了。當氨被硝化細菌氧 化成亞硝酸及硝酸時水的pH值有下降的傾向。其下降的程度 視含在水中的鹼性物質多寡而定。 當以有機物質為營養源的細菌利用硝酸中的氧氣來替代水中 的溶氧時,硝酸中的氧就成為分子態氣體(N2)或氧化氮氣體 (N2O)而放到大氣中。含氮化合物就如此地被除去,同時有 機物質中的碳或氫也被氧化成為二氧化碳或水,而成為無毒 的物質。
重要的水質項目- 鹼度 鹼度是少見的水質指標,為中和水中的酸的能力。 可以說是水中的重碳酸鹽、碳酸鹽及氫氧基等的總 和,CaCO3換算量表示。當鹼度不足時,上述的去 除氮化合物反應中,將氨轉變成硝酸時所產生的硝 酸會導致pH值下降,如此會降低硝化細菌的功能, 造成氨無法去除而累積於水中,同時pH值本身的下 降也會影響到魚體,因此鹼度極為重要。若養殖用 水中含有足夠的鹼性物質,去中和所產生的硝酸就 沒有問題了。小型的循環式過濾裝置中,在過濾器 材或水槽的底部舖上珊瑚砂或石灰石的方法,從補 充鹼性物質的立場來說是非常適當的。
重要的水質項目- 鹽度 海水和淡水比較,海水中的鹼性物質含且較多。當循環利用海 水時,因水分蒸發而使鹽度上升,所以需要補充水分,避免引 起鹽度的激烈變化。另外,在內灣、河口等水域,因梅雨或颱 風等因素的影響而流入大量的淡水,就會降低鹽度(水溫也同 樣會降低),所以在選擇取水場地時,必須慎重。在循環過濾 水之淨化作用上,淡水與海水並無差異,不過海水中硫酸根 含量較多。若在有機物質堆積的地方(池底或海底)或進行有 機物分解的地方(海底面或過濾床)缺乏氧氣,硫酸還原菌為 了分解有機物,就會利用硫酸根中的氧,其結果會產生硫化 氫。在淡水中雖然也有同樣的現象,但由於淡水中的硫酸根含 量本來就不多,所以不會像海水中那麼嚴重。為了防止硫化氫 的產生,水中需要保持足夠的溶氧量。
重要的水質項目- 氧化還原電位 氧化還原電位代表物質之氧化力和還原力,係以電 氣單位毫伏(mV)表示之指數,氧化還原電位感測 器之功能就是用來測定水中氧化還原電位之高低。 一個「正」的氧化還原電位代表水中有較多分子被 氧化,表示水中有適當之氧氣。一個「負」的氧化 還原電位則代表水中氧氣不足。隨著飼養時間之增 加,水中氧化還原電位會逐漸降低,因此,在正常 值範圍內,較高之氧化還原電位代表有較乾淨之水 質,氧化還原電位值之高低對於水中生物之呼吸有 相當程度影響。
種苗生產
水產種苗生產產業 種魚選種育種-提高活存率與成長率。 促進種魚成熟-提早產卵及提高產量。 人工催熟-賀爾蒙注射。 受精卵處理-好壞卵分離與包裝。 餌料生物-海水綠藻、輪蟲及橈腳類。 白身苗培育-受精卵至寸苗。 2寸苗培育-寸苗至3寸苗。 養成-集約養殖至出售。
種魚選種育種 種原培育過程運用育種及雜交技術,培育出兼具兩親代優勢性狀之種苗及新魚種,並選殖出抗病性之優良品系及具有市場高競爭力之特殊品系。雜交(Hybrid)是品種改良、發展新品種及保存親代較優良品系的方法之一,為開發新品種、獲得性狀優良及外形體色特殊的優良品系。
小丑魚調控產卵 海葵魚的生態與產卵行為研究在國內付之闕如,而國外則有多篇的報告,唯如何在人為控制的環境下進行全年產卵及育苗,則因事涉技術機密無相關深入報導,因此建立本魚之量產技術,包括種魚培育、海葵魚之產卵模式、人為控制下全年產卵、餌料生物系列及種苗大量生產等套組技術,以利建立生產海葵魚之最佳商業模式。
促進種魚成熟 1.以石斑魚為例,餌料為新鮮魷魚、沙丁魚、目孔等,魷魚投餵時腹中填塞軟性飼料(包括鰻魚粉狀飼料、綜合維他命、魚油、維他命C、維他命E及其他微量元素),投餌量約為體重之3~4%左右。 2.以小丑魚為例,飼養於備有溫控設備水槽,使用鹵素燈照明,水溫維持在23.0~30.0℃,鹽度為33~35ppt,缸中同時飼育巨大異輻海葵數顆,平日交替以新鮮蝦肉、魷魚、魚肉及乾燥飼料等餵飼,並讓其自然配對繁殖。
人工催熟 1.以鞍帶石斑為例,產卵季節約在每年5至10月,選擇成熟度較佳之種魚,以其卵徑及卵黃蓄積程度為依據,在卵徑達400μm以上時以胎盤性腺激素及黃體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二種賀爾蒙混合使用。 2.注射液為生理食鹽水,注射量為1.5~2.C.C,視魚體大小而定。利用背肌進行皮下注射法注射,而雄性魚注射劑量為雌性魚之三分之一即可。
受精卵處理 1.鞍帶石斑受精卵在鹽度26ppt以上為浮性卵,依此特性在水車後裝設收集網(56網目,長10公尺寬8公尺深1公尺),受精卵會隨水流進入網中而達到收集之目的。 2.0.5噸FRP桶注入30ppt以上海水後將受精卵置入,以32目抄網除去大型雜質及絲藻,待良質卵浮於中、上層而未受精卵及其他雜物沈於底部後,以虹吸管吸出死卵及雜物,再將好、壞卵分別收集稱重,以了解產卵量、上浮率及受精率之關係。
餌料生物
白身苗培育-石斑 1.孵化後魚苗體細長,魚苗無游泳能力,隨水波載浮 載沈,72小時卵黃囊已吸收殆盡。 2.第一階段:魚苗開口攝食2至3日稱為過料(魚花), 投餵小型輪蟲及蝦片等,同時添加少量綠藻水,可 淨化水質。 3.第二階段:過料後養至20日止,此時魚苗有延長的 背鰭棘與腹鰭棘,如風箏狀俗稱為發翅仔。 4.第三階段:20日後即收翅仔與紅頭期,背鰭與胸鰭 之長棘逐漸縮短消失,意味即將變態為進入底棲生 活的稚魚期,主要的餌料生物為撓腳類或豐年蝦幼 生。
2寸苗培育 1.白身苗購入後先行檢疫。 2.準備活體橈腳類或大型豐年蝦等餌料。 3.以黑色網斗或小型FRP桶採高密度蓄養。 4.24小時純海水流水,打氣石一粒,初期投餵餌料 生物、魩仔魚、赤尾青、浮性飼料或軟性飼料, 每天投餵次數約3-5次,視魚苗索餌情形而定。 5.一般約2天必須篩選大小一次,以避免大小參差而 發生殘食的情形,剛開始利用一寸目篩網分開寸 上及寸下之魚苗。 6.一直至3寸苗約需25天左右。
養成 1.龍膽養殖方式同一般石斑魚,魚苗養至5至10公 分(約3吋)時即可放入養成池中蓄養。 2.為免魚苗因水溫變化過大發生抽筋死亡現象, 宜在天氣晴朗的清晨或傍晚時放養魚苗。 3.陸上水泥堤、砌石堤底為砂或泥魚池中養龍膽, 水深1.5至2公尺,大小以1-2分地為宜,養成時必 須定期進行篩選,分池飼養以免互相殘食或強者 飽食、弱者受餓,以減少無謂的損失。 4.每分地放養1000尾左右,投餵下雜魚,3天餵2 次,可混養蝦類撿食生餌及避免水蛭寄生。
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