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讲座 沈世林 二0一0年三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节 切 诊 (一)脉 诊. (一)脉象的形成、脉诊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二)脉诊的部位 独取寸口 1. 分部 2. 分候脏腑 寸、关、尺分候不同的脏腑 左寸候心,左关候肝,左尺候肾 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 (命门) 3. 脉诊独取寸口的原理.
Advertisements

中医系 陈良金 三峡大学医学院 1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 机。 2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 断和鉴别诊断。 3 、熟悉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高热 证的急救处理。 4 、了解外感发热的调护、预后 目的要求.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会计一系会计综合实训 目录 情境 1.1 企业认知 情境 1.3 日常经济业务核算 情境 1.4 产品成本核算 情境 1.5 编制报表前准备工作 情境 1.6 期末会计报表的编制 情境 1.2 建账.
年節保腸健胃 - 遠離腸癌飲食注意事項 台大醫院營養室 鄭金寶. 大腸癌朋友春節飲食原則 1. 遵守治療醫矚, 不放假 2. 過年期間,不舒服即時就醫 3. 配合支持醫療的飲食原則, (1) 心理建設有個準備 : 過年要 像平日一樣沒有什麼大不同 (2) 該限制的還是要限制 (3)
消化内科病证  胃痛  呃逆  便秘  泄泻. 胃痛 gastralgia 重点难点  掌握胃痛的辨证、针灸治疗  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  了解胃痛的鉴别、相关西医病证.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第四章 卫气营血辨证 辽宁中医药大学 温病学教研室. ( 1 )概念: 温邪初袭人体,引起以卫外功能失调为主 要表现的一类证候。 属于外感病表证的范畴。 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1. 卫分证.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病 机 概 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l.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 转归的关系 3.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 亡失的病机 【病机】 【本章重点】
大勇國小六年三班 指導老師:林靜宜 ♂第四組成員♂ 賴懿綾★賴欣慧 魯宛憶★陳昱如 周家圓★李奕璇 ★許賀晴★
诊 法 中医教研室 李宗信.
第二节 望 诊INSPECTION 概念: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进行有目的审察,用以诊察了解疾病的一种方法。 原理: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以脏腑为中心,身形各部在经络的联系与沟通作用下,也“内属脏腑”,从而使内脏与形体各部之间构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观察机体表现的各种外象,便可测知脏腑功能强弱及气血阴阳盛衰,判断疾病情况。
第三节 望舌苔.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针灸学内科病证 胃 痛.
中医望闻问切.
教学目标 第八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熟悉:中医寒、热、湿邪的 性质和致病特点;肾 肝脾功能失常导致妇 科疾病的主要机制。
第 三 章 问 诊.
第三章 舌 诊 中基教研室 王军瑞.
第五章 脉诊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中医诊断学 Diagnostics of TCM 第一章 问 诊 Interrogation
灵枢·五色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
六己第一組 指導老師:鄭素美 老師 組員:呂頤姍,白宇軒,葉米柑 吳國逸,吳育銘,陳佳豐
现在,为了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第三节:问 诊 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 三:问诊的主要内容.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脉象的鉴别、 相兼脉与真脏脉 中医四班第四组 段灵群 伍秀芸 李金艳 李海仁.
脉 诊 切而知之谓之巧。 脉诊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扁鹊擅长候脉诊病。
Inspection of tongue 望舌
第 五 章 四 诊 Four Diagnosis.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辨 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宗士群.
同学们好.
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第八章 八纲辨证 中医学教研室.
望 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表现、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收集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第八章 病性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经行感冒.
项目二 病机学说的基本内容.
气血同病辩证.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概 说 1、生理功能: 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为“水谷之海”。 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胃阴亏虚.
胁痛 胃脘痛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热烈欢迎专家教授 莅临指导 !.
糖尿病流行病学.
模块五 中医诊断技术的应用.
六经病小结与脉诊.
问 诊.
外 伤 之 后.
第五章 诊法述要 诊法: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种,简称“四诊”。
第五章 八纲辨证 主讲:赵中玮.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臺灣名勝古蹟 指導老師:陳佳媚 製作人:林智捷.陳沛璉.畢冠雄.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課程地圖網站建置- 3.職業與課程推薦.
自汗、盗汗 2019/1/16.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医学讲座 沈世林 二0一0年三月

第一节 望诊 望诊含义 望诊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进行,诊室的温度要适宜 ②诊察时要充分暴露受检部位,医生望诊时态度要认真仔细 第一节 望诊 望诊含义 望诊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进行,诊室的温度要适宜 ②诊察时要充分暴露受检部位,医生望诊时态度要认真仔细 ③要熟悉各部位组织的生理和正常表现 ④要善于动态观察,运用整体观念和四诊合参的方法,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

望神 (1)神 广义:指人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指精神、神志、意识、思维活动。 (1)神 广义:指人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指精神、神志、意识、思维活动。 (2)望神,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望神包括广义和狭义两方面,但主要观察眼神、神情、气色和体态等。 临床中神的表现包括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和乱神

得神——有神,是精神旺盛的表现 少神——神气不足,是精亏气乏所致的精神不振的表现 失神——无神,是精亏神衰所致的精神萎靡的表现 假神——是重危病人在失神的基础上所出 现的精神暂时 好转的虚假表现 乱神——即精神错乱或神志失常的表现

望色 1.含义 望色,又称色诊。是通过观察面部和全身皮肤色泽的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色,即颜色,指皮肤色调的变化,主要反映血液和病邪的情况;泽,即光泽,指皮肤明亮度的变化,主要反映人体精气的盛衰。

2.望色的内容 常色——正常的、无病的面色 主色——与生俱来的面色与肤色。主 色有种族差异。 客色——因季节、气侯等不同,主色   主色——与生俱来的面色与肤色。主 色有种族差异。   客色——因季节、气侯等不同,主色 发生短暂的变化。 病色——因病而发生异常改变的面色     善色——面色光明润泽     恶色——面色晦暗枯槁

(1) 国人正常面色的特点和意义: 国人属黄种人,其正常面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可因体质禀赋、季节气候不同而有差异。 常色的特点是明润、含蓄。明润指面部皮肤光明润泽,是有神气的表现,反映脏腑功能正常;含蓄指面色红黄隐隐,含于皮肤之内而不特别暴露,是胃气充足、精气内含而不外泄的表现。

(2)五色主病 临床常见病色有青、赤、黄、白、黑五种,分别见于不同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 ①青色 主寒证、痛证、惊风、血瘀 ②赤色 主热(实热或虚热) ③黄色 主湿、虚、黄疸 ④白色 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⑤黑色 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和瘀血

望形态 1、望形体 主要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浮肿、瘦瘪等情况来认识健康和疾病。 2、望姿态 指观察病人的动静、抽搐等体态来诊断疾病。 1、望形体 主要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浮肿、瘦瘪等情况来认识健康和疾病。 2、望姿态 指观察病人的动静、抽搐等体态来诊断疾病。 3、望局部 头面、眼、口唇、齿龈、咽喉 4、望皮肤 5、望毛发

望舌 意义:舌为血运丰富的肌性器官,有赖气血的濡养和津液的滋润。舌形、舌色与气血的盈亏和运行状态有关,舌苔、舌质的润燥与津液的多少有关。故观察舌形、舌色及苔、质的润燥,可判断体内津液的盈亏、气血的盛衰和邪热的轻重。

正常舌象: 淡红色,薄白苔 舌体柔软,运动灵活

望舌色 病理舌色 特 征 临 床 意 义 淡白舌 较正常舌色浅淡,白多红少 或全无血色 淡白舌主气血两虚、 阳虚(虚寒证) 红舌 特   征 临 床 意 义 淡白舌 较正常舌色浅淡,白多红少 或全无血色 淡白舌主气血两虚、 阳虚(虚寒证) 红舌 较正常舌色红 主热证——舌色愈红,热势愈甚。舌尖红,为心火;舌边红,为肝胆火 绛舌 较红舌更深 舌红绛有苔为实热,无苔为虚热,紫红或绛红,苔少而干,见于营血热盛 青、紫舌 全舌呈均匀青色或紫色 或在舌中泛现青紫色 主气血运行不畅。 淡紫或暗紫而湿润为阳虚; 瘀斑、瘀点舌 舌上局部出现青紫色斑点大小不一,不高于舌面 紫暗或有斑点,为瘀血内阻; 舌青为寒凝瘀血重证; 青紫舌还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或药物、食物中毒等病症

望舌形 舌体形质 特 征 临床意义 胖大舌 较正常舌体大而厚 淡胖齿痕为阳虚湿停;红胖为里热 齿痕舌 舌边有齿痕 特 征 临床意义 胖大舌 较正常舌体大而厚 淡胖齿痕为阳虚湿停;红胖为里热 齿痕舌 舌边有齿痕 胖大有齿痕为脾虚湿盛,不胖大有齿痕为气血两虚 肿胀舌 舌体肿大,色红或紫 红肿为心脾热盛,紫肿可见于中毒 芒刺舌 舌面有突起的星点 热盛 瘦薄舌 较正常舌瘦小而薄 色淡为气血两虚,色红为阴虚火旺 裂纹舌 舌面有裂纹 阴液耗伤

望舌态 舌 态 特 征 临床意义 痿 软 软弱无力,伸缩无能 伤阴或气血俱虚 强 硬 板硬强直,不能转动 高热伤津或风痰阻络 歪 斜 舌 态 特 征 临床意义 痿 软 软弱无力,伸缩无能 伤阴或气血俱虚 强 硬 板硬强直,不能转动 高热伤津或风痰阻络 歪 斜 舌体伸出时偏向一侧 肝风夹痰或痰瘀阻络 颤 动 舌伸出时不自主颤动 动风(血虚、高热或肝风) 吐 弄 舌伸于口外不能回缩—吐舌 舌反复舐口唇四周者—弄舌 病危吐舌为心气已绝,弄舌为热甚动风先兆,吐弄均为心脾有热 短 缩 舌体卷缩,不能伸长,严重者舌不抵齿,常与痿软并见 为病情危重的征象

望舌苔 望舌苔包括望苔质和苔色两方面内容。 苔质——舌苔的厚薄、润燥、腻腐、剥落 苔色——即白苔、黄苔、灰黑苔

苔 质 ①厚薄——反映病邪的浅深和轻重 ②润燥——反映津液之存亡 ③腻腐苔 ——反映中焦湿浊及胃气的盛衰情况 苔 质 ①厚薄——反映病邪的浅深和轻重 ②润燥——反映津液之存亡 ③腻腐苔 ——反映中焦湿浊及胃气的盛衰情况 ④苔之剥落——测胃气、胃阴的存亡

苔 色 ①白苔:主表证、寒证、湿证 ②黄苔:黄苔一主里证、热证 ③灰黑苔:主寒、热证

第二节 闻诊 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一、听声音 (一)发声 (二)语言 (三)呼吸 (四)咳嗽 第二节 闻诊 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一、听声音 (一)发声 (二)语言 (三)呼吸 (四)咳嗽 (五)呕吐 (六)呃逆 (七)嗳气 (八)太息 (九)喷嚏 (十)肠鸣 谵语、郑声、独语、狂语 二、嗅气味 (一)嗅病体气味 (二)嗅病室气味

第三节 问诊 医生通过对病人或其陪诊者有目的地询问,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方法与注意事项 (1)首先要问清疾病最主要的痛苦(主诉)所在和发病时间。 (2)继之围绕疾病的主要痛苦的发生、发展、变化和治疗,进行有目的地询问,还要了解其伴随症状、现在的主要症状和过去的情况等,力求做到重点突出、了解全面,充分掌握疾病的所有资料。 (3)问诊时注意环境要安静,避免干扰;对某些不便告人的病因应单独询问。 (4)医生态度要认真负责,耐心细致;语言要通俗易懂,切忌使用医学术语,避免出现悲观、惊讶的语言和表情,帮助病人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5)如病人叙述病情不够清楚时,医生可进行必要的提示和启发,但切不可凭个人的主观意愿去暗示套问病人,以免所获病情资料失真或与病情不符。 (6)对危重病人的询问应扼要,以便争取时机迅速抢救,待病情缓解后进行详细询问。

(一)问寒热—辨别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 1、恶寒、畏寒、发热、恶风的概念与临床表现 恶寒:是病人有寒冷的感觉,虽覆被加衣或近火取暖,仍不缓解。 畏寒:病人自觉怕冷,但加衣被或近火取暖,可以缓解。 恶风:指遇风怕冷,避之可缓的症状。

(1)发热恶寒  恶寒重,发热轻——外感风寒 外感 发热重,恶寒轻——外感风热 病 发热轻而恶风——伤风表证 初期 (2)但寒不热 新病恶寒——里寒实证(寒邪直中) 久病畏寒——里虚寒证

(3)但热不寒 壮热——里热实证(阳明经证) 日脯潮热:常于申时即日脯(下午3-5时)之时发热明显或热势更甚;属阳明潮热 潮热--午后潮热:午后发热明显,伴有身 热不扬者,属湿温潮热 --夜间潮热:夜间热甚,伴有五心烦 热或骨蒸发热等,属阴虚潮热证。 --阴虚发热 微热 发热气虚 小儿夏季发热

(4)寒热往来 发无定时:指寒热往来的发作无时间规 律,为少阳病半表半里证 发有定时:寒战与高热交替发作,有时 间规律,每日发作一次,或二、三天发作一次,伴有剧烈头痛、口渴、多汗等症, 见于疟疾

(二)问汗—诊察病邪性质及阴阳盛衰 ⑵特殊汗出 询问汗出应注意了解有汗、无汗,出汗时间、多少、部位及主要兼证。 ⑴有汗无汗 表证有汗——为外感风邪中风表虚证,或外感风热表热证 表证无汗——为外感寒邪所致伤寒表实证 里证汗出——为外邪入里化热证或里热炽盛证 里证无汗——见于久病患者,为津血亏虚、生化乏源里虚证 ⑵特殊汗出  自汗——日间汗出,动则甚,主气虚、阳虚证  盗汗——入睡汗出,醒后自止,主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证  绝汗——病情危重时出现大汗不止,为亡阴或亡阳之脱汗 战汗——先全身战粟抖动,继而汗出为战汗,是疾病的转折点,若汗后脉静身凉,为邪去正复病向愈,若汗出身热脉躁不安,为邪盛正衰危候

⑴问疼痛的部位: (三)问疼痛 头痛: 头痛连项者属太阳经 两侧头痛者属少阳经 前额连眉棱骨痛者属阳明经 巅顶痛者属厥阴经 头痛: 头痛连项者属太阳经    两侧头痛者属少阳经   前额连眉棱骨痛者属阳明经    巅顶痛者属厥阴经 胸痛:胸部正中或两侧疼痛,主要反映心肺病变 胁痛:胁的一侧或两侧疼痛,肝胆经脉布于两胁,主要反映肝胆病变 脘痛:上腹部即脐上至剑突下,为胃脘部,主要反映胃的病变 腹痛:腹部分为大腹小腹和少腹。脐上为大腹,属脾胃。脐下至耻骨毛际为小腹,属肾、大、小肠、膀胱、胞宫,。小腹两侧为少腹,应结合按诊确定病变脏腑

(2)疼痛的性质与意义 胀痛——疼痛伴有胀的感觉,为气滞作痛的特点 剌痛——疼痛如针剌之状,为瘀血致痛的特点 走窜痛——痛处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为气滞或风 湿痹痛 固定痛——痛处固定不移,为瘀血或寒湿痹痛 冷痛——疼痛伴冷感而喜暖,为寒痛 灼痛——疼痛伴灼热感,喜冷恶热,为热痛 绞痛——疼痛剧烈如刀绞,为有形实邪阻滞致痛 隐痛——疼痛不甚剧烈,可忍耐,绵绵不休,为虚痛 重痛——疼痛伴沉重感,为湿痛 掣痛——抽掣牵扯疼痛,连及它处,也称引痛、彻痛,为肝气不舒,经脉阻滞 空痛——疼痛有空虚感,为气血不足之虚痛 诸病疼痛的一般规律:一般的说,凡新病疼痛,痛势较剧,持续不解,痛而拒按,多属实证;久病疼痛,痛势较轻,时痛时止,痛而喜按,多属虚证。

⑴口渴与饮水:口渴与饮水是体内津液盛衰和输布情况的反映 (四)问饮食口味 问饮食口味主要询问患者有无口渴、饮水多少、喜冷喜热,有无食欲、食量少、食物的喜恶,口中有无异常味觉和气味等。 ⑴口渴与饮水:口渴与饮水是体内津液盛衰和输布情况的反映 ⑵食欲与食量 ——判断患者脾胃功能的强弱及疾病预后和转归。消谷善饥渴、偏食异物等 ⑶口味: 口淡——见于脾胃气虚或寒证 口苦——见于肝胆火旺或热证 口甜——见于脾虚或脾胃湿热证 口咸——见于肾虚及寒水上泛等证 口粘腻——见于湿浊停滞、痰饮食积等证 口舌麻木、感觉减退者——多见于肝阳化风证 口腔疼痛——脾胃火热上炎或阴虚火旺证 口涩——见于燥热伤津或脏腑阳热偏盛、气火上逆之怔

(六)问睡眠——了解人体气血阴阳盛衰,心肾等脏腑功能的强弱。 睡眠的异常:包括失眠和嗜睡 (七)问二便——可直接了解消化功能、水液代谢的情况,而且也是判断疾病寒热虚实的重要依据。 询问二便主要询问大小便的性状、颜色、气味、时间、量的多少、排便次数、排便时的感觉及兼有症状等

1、问大便——便次、便质和排便感 (1)便次异常:便秘、泄泻、 (2)便质:脓血便、完谷不化、溏泄 (3)排便感: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坠肛 2、问小便——尿次、尿量和排尿感 量:增多、减少;次:频数、癃闭;感觉:涩痛、失禁、淋漓、遗尿;

第四节 切诊 一、脉诊 诊脉的部位 ①遍诊法《素问》——三部九候诊法。遍诊上、中、下各三部有关的动脉。 第四节 切诊 一、脉诊 诊脉的部位 ①遍诊法《素问》——三部九候诊法。遍诊上、中、下各三部有关的动脉。 ②三部诊法《伤寒论》诊寸口、趺阳、太溪三部。 ③寸口诊法《难经》、《脉经》——仅诊寸口一个部位,寸口又分寸、关、尺三部,分侯不同脏腑的病变。

脉诊的方法 ⑴体位: ⑵指法: 侧坐仰卧 臂平即可 直腕仰掌 气血调和 腕垫脉枕 高度同心 医得宁神 平息辨认 侧坐仰卧 臂平即可 直腕仰掌 气血调和 腕垫脉枕 高度同心 医得宁神 平息辨认 ⑵指法: 中指定关 三指平齐 指目按脉 疏密相宜 三部九候 浮中沉取 总按单按 五十动许

正常脉象 常脉的脉象: 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一息四~五至,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 (1)常脉特征  胃:从容和缓,节律一致  神:柔和有力  根:尺脉沉取有力,重按不绝 (2)常脉的影响因素  年龄 性别 形体 情绪 四气 地理环境 饥饱劳逸 (3)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

常见病脉及其主病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重按推筋著骨始得 沉按实大弦长 柔细而沉 脉纲 脉名 脉象 主病 浮 脉 类 轻取即得,重取稍弱而不空 表证,亦主虚证 洪 指下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衰 热甚 濡 浮细而软,应指无力 主虚,又主湿 散 浮散无根至数不齐 元气离散,脏腑将绝 芤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失血伤阴 革 弦急中空,如按鼓皮 精血虚寒 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里证 伏 重按推筋著骨始得 邪闭,厥证,痛极 牢 沉按实大弦长 阴寒内实,疝气,癥瘕 弱 柔细而沉 气血不足

脉纲 脉名 脉象 主病 迟 脉 类 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 寒证 缓 一息四至,脉来怠慢 湿证,脾虚 涩 往来艰涩,如青刀刮竹 气滞血瘀,精伤血少 结 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 阴盛气结,寒痰血瘀 数 一息五至以上 热证,亦主虚证 促 脉来急数,时见一止,止无定数 阳盛实热,气滞血瘀,宿食停滞,诸肿痈 疾 一息七至以上,脉来急疾 阳极阴竭,元气将脱 动 脉动而豆,滑数有力 通,惊

脉纲 脉名 脉象 主病 实 脉 类 举按均有力 实证 滑 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痰饮,食滞,实热 紧 紧张有力 寒,痛,宿食 弦 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 长 首尾端直,超过本位 阳气有余,热证 虚 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微 极细极软,似有似无,至数不明 阴阳气血诸虚,阳虚危候 细 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 代 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脏气衰微,跌扑损伤

二、按诊 医生用手直接触摸或按压病人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肿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情况的一种诊病方法。

谢 谢 ! Thank you very m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