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至荒岛后的心理变化 刘箫仪小组
目录 选题原因 死里逃生的庆幸 面对现实时的绝望 人格重建后的乐观(共8张) 总结 制作感言 致谢
死里逃生的庆幸 “我在岸上狂乱的跑来跑去,高举双手,做出千百种古怪的姿势。”如果这段文字突兀的出现在你眼前,你一定认为这个“我”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疯子。但实际上这是鲁滨逊死里逃生后的举动。就在那之前几分钟,那“高山似的海浪”将鲁滨逊压入水下二三十英尺深的地方,还将他冲撞到一块岩石上,让他几乎透不过气来。如果反应迟缓了几秒还会被憋死在水里。这样可怕的情景是难以想象的,而他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这真可谓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幸运经历。也难怪他如此心荡神怡,喜不自胜。虽然在那以后还会有种种生存难题,但也无暇顾及。 在天灾人祸面前,人类显得无比渺小,根本不足以掌控全局。在这时,人们只能够用当下令人欣慰的事来安慰自己。所以说,鲁滨逊获救后的举动看似“没心没肺”,“不正常”实际上是人在大难不死后必然产生的一种兴奋心理。
面对现实时的绝望 鲁滨逊在暂时的激动之后,又不得不面临残酷的现实。没有房屋,没有食物,没有衣服,没有武器也没有别处可逃。要知道,在这样的一个荒岛上没有必须的物品就等于死亡。没有食物——饿死;没有房屋——没有安全的避难处;没有武器——不能自卫,在面对野兽和野人的袭击时只能束手就擒。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少有人能够坦然面对吧——鲁滨逊作为一个普通人也是这样。就像他在日记里写的那样:“(我)又是扭手,又是打自己的头和脸,大叫大嚷着自己的不幸,不断的叫嚷着‘我完了,我完了!’直至精疲力尽。”
灾难后的现实总是让人难以面对,尤其是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再加上外界不可抗力的因素所导致的负面心理生成(“摆脱困境已属无望。”、“唯我独存,孤苦伶仃,困苦万状。”等。)。这些压力足以让一个人崩溃,特别是“遭遇灾难又绝处逢生”的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
人格重建后的乐观(概述) “尽管我当前的处境相当的不幸,但我还是充满了感激之情。”鲁滨逊发出这样的感叹不是空穴来风。是因为他深深的感受到了命运之神(他的宗教里说是上帝)对他的眷顾。虽然命运把他带到了这样一个荒芜的岛屿,但又给予了他可供存活的一切。 鲁滨逊在孤岛的这几年里,他经历了心理学上所说的“理性的重建期”。也就是说他正努力地走出灾难的阴霾,慢慢的塑造自己与灾难创伤共生共存的达观态度并养成“知足常乐”的乐观心理。他还“告诉”大家:当你在想“有谁像我这样苦啊”的时候,多想想比你们情况糟的多的人。还要想一想,如果造物主捉弄你们,你们的境况会糟的多。
同时这二十八年也让他迎来了“新生”。在那之前,他拥有着水手的种种恶习,照他的话来说,那时的自己“善恶不分,冷酷无情,轻率鲁莽。不尊重自己的宗教。”然而在那之后,在经过了二十八年的“洗礼”后,他变了。变得知足常乐,自重自爱,做事稳重可靠。
人格重建后的乐观(食物方面) 十二月二十七日打死了一只小山羊,又把另一只小山羊的一条腿打瘸了。我抓住了瘸腿的小山羊,用绳子牵回家。 到家后我把山羊的断腿绑了起来,还上了夹板。 附记:在我精心照料下,受伤的小山羊活下来了,腿也长好了,而且长得很结实。由于我长期抚养,小山羊渐渐驯服起来,整日在我住所门前的草地上吃草,不肯离开。这诱发了我一个念头:我可以饲养一些易于驯服的动物,将来一旦弹药用完也不愁没有东西吃。
在我做这些事的时候,我偶尔翻到了一个小布袋。我上面已提到过,这布袋里装了一些谷类,是用来喂家禽的,而不是为这次航行供船员食用的。这袋谷子可能是上次从里斯本出发时带上船的吧。袋里剩下的一点谷类早已被老鼠吃光了,只留下一些尘土和谷壳。因为我很需要这个布袋,就把袋里的尘土和谷壳抖在岩石下的围墙边。当时,想必是我要用这布袋来装火药吧,因为,我记得我给闪电雷鸣吓坏了,急于要把火药分开包装好。 我扔掉这些东西,正是上面提到的那场大雨之前不久的事。扔掉后也就完了,再也没有想起这件事情。大约一个月之后,我发现地上长出了绿色的茎干。起初我以为那只是自己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某种植物罢了。但不久以后,我看到长出了十一二个穗头,与欧洲的大麦,甚至与英国的大麦一模一样,这使我十分惊讶。
我又惊愕,又困惑,心里的混乱难以用笔墨形容。我这个人不信教,从不以宗教诫律约束自己的行为,认为一切出于偶然,或简单地归之于天意,从不去追问造物主的意愿及其支配世间万物的原则。但当我看到,尽管这儿气候不宜种谷类,却长出了大麦;何况我对这些大麦是怎么长出来的一无所知,自然吃惊不校于是我想到,这只能是上帝显示的奇迹--没有人播种,居然能长出庄稼来。我还想到,这是上帝为了能让我在这荒无人烟的孤岛上活下去才这么做的。 分析: 这一段写出了鲁滨逊对在荒岛上生存下来有了希望,有了精神寄托——他以前不信奉上帝。
人格重建后的乐观(工具方面) 十一月十八日第二天,我去树林里搜寻,发现一种树,像巴西的"铁树",因为这种树的木质特别坚硬。我费了好大的劲才砍下了一块,几乎把我的斧头都砍坏了。又费了不少力气,才把木块带回住所,因为这种木头实在太重了。 这种木料确实非常坚硬,可是我别无他法,所以,我化了好大的功夫才做成一把铲子。我慢慢把木块削成铲子的形状,铲柄完全像英国铲子一样,只是铲头没有包上铁,所以没有正式的铁铲那么耐用。不过,必要时用一下也还能勉强对付。我想,世界上没有一把铲子是做成这个样子的,也决不会化这么长的时间才做成一把铲子。
有的时候人们需要依靠外力来使自己壮大信心以及勇气,这里的鲁滨逊,靠的不就是这些工具吗? 四月二十二日,今天早上,我开始考虑实施我搬家的计划,但却无法解决工具问题。我有三把大斧和许多小斧(我们带了许多小斧,是准备与非洲土人做交易用的),但由于经常用来砍削多节的硬木头,弄得都是缺口,一点也不快了。磨刀砂轮倒是有一个,但我却无法转动磨轮来磨工具。为了设法使磨轮转动,我煞费苦心,犹如政治家思考国家大事,也像法官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命运。最后,我想出办法,用一根绳子套在一个轮子上,用脚转动轮子,两手就可腾出来磨工具了。 附记:在英国,我从未见过磨刀的工具,即使见过,自己也没注意过这种东西的样子,尽管在英国这种磨刀工具是到处可见的。此外,我的磨轮又大又笨重。我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才把这个磨刀机器做好。 分析: 有的时候人们需要依靠外力来使自己壮大信心以及勇气,这里的鲁滨逊,靠的不就是这些工具吗?
人格重建后的乐观(伙伴方面) 这时,我已经一心一意打算同星期五一起到大陆上去了,但还是想试试星期五。 这时,我非常清楚的看到,他对我的一片真情。因此,我认真的对他说,只要他愿意跟我在一起,我再也不打发他走了。后来,我还反反复复地把这些话对他说了无数次。 分析: 鲁滨逊从起初的对星期五有些排斥,到后来的慢慢相信最后完全信任他,他原本对生活没有指望的那颗死寂的心也渐渐的活络起来。
选题原因 当灾难降临时,我们会用什么心理状态去应对呢?是慌张,从容,还是……?当灾难过去,当重新面对现实时,我们的心理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这些心理变化,是每个人经历过灾难后的必然过程,这本书的主人公——鲁滨逊也不例外。他从悲伤,绝望,无奈到再一次鼓起勇气,变得越来越乐观,甚至忘了自己是一个英国人的过程吸引了无数的读者。
总结 实际上,这本书可以认为是“在荒岛的二十余年里,鲁滨逊人格重建并成长”的故事。鲁滨逊本身——我是说在那之前可以说是一个坏孩子。他在十八岁时离家出走当水手。在那期间染上了“不知感恩,不辨是非”等水手恶习。 而在那一场风暴之后,鲁滨逊孤身一人流落至荒岛。这场风暴改变了他的命运。他不得不一人在岛上生存。在艰难的求生道路上,他改变了他的性格,他的处事方法和他的世界观。他变得明事理、乐观(但并非盲目)、知足常乐、懂得感恩。流落到荒岛生存是不幸的,而对鲁滨逊来说这其实是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这段日子,他就无法改变他的种种陋习,会一直浑浑噩噩的度过余生。所以这看似倒霉却让他受益无穷。可以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制作感言 不管怎样,老实说制作ppt还是一项辛苦的工作。但当你看到打出来的一个个字形成一篇有意义的文章,一篇篇文章又组成一份ppt时。很多辛苦就顿时化为云烟逃逸至外层空间,有的只是满满的成就感了。而且,虽然“制作PPT难,制作好的PPT难上加难(努力值×2)”但优秀的PPT被制作出来且得了高分时,高兴的心情就1+1>2啦。
分工表 组长: 刘箫仪:审核PPT、演讲稿;演讲 组员: 夏欣田:PPT一稿制作 袁 满:PPT二稿制作 翁琛潇:PPT三稿制作 郑昊然:演讲稿制作;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