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哲學 何謂哲學 藍家馨
由字源看「哲學」 中文「哲學」一詞,初乃是日本人西周譯Philosophy為「哲學」,後為現代中國人所習用。西文中的Philosophy是從希臘文來的,原是Philia與Sophia二字之結合,Philia為愛,Sophia為智,由字源解釋,哲學乃是愛好智慧之學。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因為不滿當時詭辯派學者自稱為(智者)Sophists,乃自稱Philosopher(愛智者,今則指哲學家),而後才有Philosophy一詞。蘇格拉底之所以自稱為愛智者,是因為他能時時自認無知,他曾說:「我所唯一知道的事情是:我什麼都不知道。」(The only thing I know is : I know noting)。
哲學是「思考之學」,它使你懂得如何思考,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面對複雜的世界。最重要的是:它幫助你。 唸哲學的目的是幫助你擁有一個健康幸福的人生,因為只有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的人,才會有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哲學的定義傅佩榮 哲學是以人的理性,研究宇宙與人生的根本真相,然後將這種研究所得,用於指引現實生活、評估文化生態的一門學問。 人活在世界上,不但要知道「如何生活」,還需要進一步知道「為何生活」。不但要知道「為何而生」,還要知道「為何而死」。 哲學從落實的方面來說,就是「價值取向」。人活在世界上,隨時都要選擇有意義的價值來實現。
哲學的特質 哲學要培養智慧 哲學要發現真理 哲學要印證價值
哲學研究的領域 一、倫理學:我應該做什麼? 二、政治哲學:我應該遵守什麼? 三、宗教哲學:我能夠相信什麼? 四、知識論:我能夠知道什麼? 五、形上學:事物的背後有什麼? 六、美學:什麼叫「美」?
哲學的主要課題 徐茂瑋 一‧方法論(Methodology) 在此課題中哲學家所關心的是:哲學當用什麼方法或那些方法?本文只簡單的介紹邏輯、演繹法、歸納法,其他較複雜難懂之方法則不作介紹。如:直覺法、笛卡兒的澈底懷疑法、康德的先驗哲學等。 1、邏輯:每一種出於理性的思想都要用邏輯方法(理則學),這是哲學的基本工具。邏輯所研究的是人類思考、推理的正確方法。人必需有正確的思考方法,才能由已知而正確的推論出新知,更可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錯誤。
2、演繹法(Deduction):演繹法就是由普遍原則而推論出個別具體的事實。 例如:所有僑光大學學生都是好學生(這是一個普遍命題。) 張三是僑光大學的學生。 所以,張三是好學生。(此亦是邏輯裏的三段推論法。) 普遍原則有如數學中的公理、公式,只要屬於普遍命題所涵蓋的範圍內的個體,即可推論出必然的結論。
3、歸納法(Induction):歸納法正好與演繹法相反,是經由多次觀察個別、具體的事例,而推論出一個普遍的原理原則。它的步驟是:觀察,建立一些廣泛的假設,利用有意安排的試驗或再度的觀察來驗證這些假設。例如:根據多次的觀察水在適當的氣壓下,加熱至攝氏一百度則會沸騰,經過一再的試驗,於是歸納得到此一原理。
二‧形上學(Metaphysics): 形上學可分為三個部門,存有學、宇宙論與自然神學。 1、存有學(Ontology)或譯為本體論 存有學是論「存有」之學(Science of being)世界上的任何物,現在存有以及未來能存有之物都是存有學研究之對象,但存有學又不研究任何特定或個別物,譬如:人狗、花草、水火等,更不研究張三、李四、黃狗、菊花等。它所討論的是所有物的共同點及此共同點所擁有的特性,這就是亞里斯多德在其形上學所說的:「論所有存有物之為存有物及其特性之學。」(There is a science which investigates being as being and the attributes which belong to this in virtue of its own nature)(註一)在此一園地中,討論的是:存有物的特性、第一原理中的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因果律,人是否能找到真理?真理的標準是什麼?何謂善惡?其本質是什麼?何謂美?等問題皆是其研究課題。
2、宇宙論(Cosmology) 在存有學中探討了所有存有物的共同特性之後,很自然的便進一步探求存有物的來源問題,即宇宙的最後根源是什麼?是否有宇宙的創造者?或宇宙是偶然發生的?宇宙是永恒的或是短暫的?宇宙的演變是有目的?或是盲目的?這些皆屬宇宙論的研究範疇。
3、自然神學(Natural Theology) 許多哲學家由存有物的本性,而推知萬物不可能是自己發生的,必有來源,因此推論有一永恒的、絕對的根源──神。而以神的存在、本質及其活動為研究對象,在此探討中,可以找到萬有物的秩序全部解釋與適當說明。 形上學是哲學旳基石,哲學家由其形上基礎而發展出其哲學體糸,因之形上學是各哲學家之起點,亦是哲學派別之分歧點,不同的形上思想自然發展出不同的哲學思想。例如:老子主張道是萬物之根源,道是無為、無爭,一切均順其自然,所以人亦當效法道而無欲、無爭。墨子主張「天」是萬物之主宰,亦能賞善罰惡,所以需順「天意」而行,則需兼愛非攻。
三‧認識論(Epistemology) 簡單來說,認識論即是探討人類的「認識」。即我們的理性是否有認識的能力?我們如何獲得知識?我們獲得的知識是否達到確切性呢?我們認識能力究竟能伸展至多遠呢?這些皆是認識論的研究範疇。 認識論是反省批判我們的認識能力,以尋求知識的有效性,所以認識論是知識可靠性的基礎。
四‧倫理學(Ethics) 倫理學亦稱為道德哲學,乃是以人類的行為為研究的對象,但是這種行為必需發於自由意志與屬於個人人格的,其目的是引人走向至善與獲取幸福。它探討:倫理價值觀、倫理規律、倫理標準、德性行為、良心、人的基本義務、倫理的善惡等問題。 倫理學亦可納入價值論之範疇內,但筆者認為其為中國傳統哲學之主要課題,所以特立一單元討論。
五‧價值論 自古以來,中外思想家都曾關心到生活的價值和價值的生活。什麼是真值得人追求的目標?或許根本沒有這樣的目標?一般的價值經驗之性質和效力是怎樣的?個別真理,如道德上的善、美、宗教信仰及崇拜又是怎樣的?理則學(邏輯)、倫理學、美學與宗教哲學,就是討論這些價值的,有時稱為「規範科學」(Normative sciences)。探究價值之整個園地的,就是價值論。
六‧專門論題 許多學術領域的學者,都感覺需要把他們研究用的方法及所得的結論,加以哲學性的處理;也就是說,指出該領域與更廣之見地的關係,比如審察其所用之方法,它的先設條件,它的限度,它對形上學的貢獻,和它對價值的影響。這樣就有了科學之哲學、歷史哲學、法律哲學、教育哲學,和社會哲學。有些哲學家也把價值論裏的主要科目刊在這裏,即理則學、美學,及宗教哲學。其實,任何一門學問,無論它有多寬或多窄的視野,都可以從哲學觀點去研究(註四)。此處所討論的各門學科之哲學自是不同於前文所提之籃球哲學。
為什麼要讀哲學? 哲學教育能培養多種就業所需要的技能。不過,討論這點之前,讓我們先談談學習哲學的最簡單而明顯的理由:讀哲學既有趣又有意思!哲學本來就充滿趣味,又可以深入思考很多原來已關心的問題。例如:民主政治比專制政治合理嗎?台灣是否一個有公義的社會?婚前性行為不道德嗎?人有沒有自由意志?墮胎和安樂死不道德嗎?神存在嗎?眼見的世界是真實嗎?抑或我們只不過是《廿二世紀殺人網絡》中的「人肉電池」?對這些哲學課題,大部分人都不免感到好奇。讀哲學可引導人深思這些重要的問題,從而令我們對問題的看法,不只是人云亦云,而是有識有據的。
哲學與大學教育的目的 哲學不單有趣引人,對實現大學教育的目的,還貢獻良多。 無疑,大學教育須培養專業技能及就業所需的知識,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成為成熟、有見識和能力的人。曾受大學教育的人,不但應懂得如何充實一己的生活,還對社會事務有所認識,有所承擔。大學教育應藉藝術、文學及其他文化傳統的薰陶,開闊眼界和提升生活素質,成為謹慎和有見地的公民,能對個人、社會及文化的問題作出獨立而合理的判斷。如此,大學畢業生當能自信地投入社會,應付職業和生活上的種種挑戰。
修讀哲學能大大促進這種教育的過程。哲學課程引導學生認識中西思想與文化傳統,開闊視野;培養出的知識及能力,不僅對學生日後職業有幫助,而且對人生各方面都很重要。哲學訓練能增強學生的分析、批判及詮釋能力。這些能力可應用到各種領域上。受過良好哲學訓練的學生能自我反省,善於表達,樂於論辯和跟人交流。懂得重視別人的觀點,又善於糾正自己想法的弱點,因此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所以也樂於終生學習。研讀哲學會使學生明白到很多問題都無簡單直接的答案,但同時又能鍛練他們應付這些難題的能力。由此可見,無論在個人生活、未來事業或社會事務上,哲學訓練都能有助學生面對各種責任及挑戰。
哲學與人生 修讀哲學的另一大益處,就是幫助我們發揮人獨有的潛能,令人生更充實圓滿。 人之為人乃在於有理性,能自我反省。這使得我們能夠評價及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從而定立目標,自我改善。有了理性與反思能力,我們就有別於禽獸和原始人類,能真真正正的成為生活、社會及文化的主人,而不是渾渾噩噩過一生。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的名句:「未經反省審察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就正好說明了這些能力的重要性。蘇格拉底的意思就是:人若不曾自覺、理性地審查和評價一己的思想及行為,人生就是渾噩白活。 學習哲學主要在於培養分析與批判思考能力,以至面對問題時能夠獨立思考,反省審察,作出謹慎明智的判斷。因此,學習哲學能讓我們發揮身為人而獨有的潛能。
哲學的具體應用 關於讀哲學的理由,上述提及的都比較抽象籠統,但其實也有很多具體的理由。哲學課程除著重訓練邏輯、分析、批判思考及精確的表達能力外,還培養以下幾種在任何領域都管用的技能: 解決問題的能力。哲學訓練能加強解決一般問題的能力。哲學課程訓練如何去分析概念、論證及問題。學習如何從大量資料或不同的觀點中抽出要點,尋找要點間的關聯,並將之綜合為統一的方案。哲學課程引導去發展個人的想法並提出支持的理據,明白對立觀點優劣之處,乃至判斷何者較合理。 研究與分析能力。哲學科訓練將問題釐清,提出相關的解釋,然後去研究這些解釋是否正確以及是否能衍生出新的思考方向。
溝通能力。哲學可培養溝通能力,訓練以清晰、簡潔的語言解釋複雜、艱深的內容。也要學習如何將想法整理為清楚、有條理的論證,以加強說服力及讓人易於明白。 寫作能力。論文寫作是哲學課程的重要環節,所以哲學能提供充分的寫作訓練,鍛鍊不同的寫作技能。寫作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解釋艱深的哲學著作、比較不同的觀點、陳述自己的立場以及提供具體的例證。因此,唸哲學的學生都常常要練習詮釋、比較、議論或描述等寫作技巧。同時,由於論文寫作需要提出個人的觀點和論證,故亦能增強學生的原創能力。
哲學與其他學術領域 幾乎任何領域的研究,都會引發出一些哲學問題,故哲學與很多其他學術領域都是相輔相成的。任何領域都有一些與之相關的但又非其直接研究的課題——例如該領域的概念及理論的基本性質為何的問題。這些課題卻往往成為哲學研究的對象。舉例說,有些和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相關的問題——如科學理論和我們眼見的世界的關係為何?——其本身不是科學研究的對象,卻正好是科學哲學所探討的。同樣,政治哲學考察各種政治體制的合理性;法律哲學研究法律的性質與理論基礎;美學則探討品美的基礎和提供理解文學和藝術的框架。再者,由於任何學科都需要應用推理和證成的準則,所以邏輯和知識論這兩個哲學的領域與所有學科都有密切關連。
由此可見,哲學可令人對其他學術領域有更深入的瞭解。同時,哲學要探討的問題,若要深入去研究,往往需要其他領域的專業知識,否則難以得出有價值的哲學觀點。舉例說,學者要提出有價值的法律哲學研究,必須對哲學和法律都有深入的瞭解;要完成有深度的科學哲學研究,必須熟識哲學和科學。 由此看來,如果學生能夠將哲學與其他學科融會貫通,必得到更整全且實用的教育。主修哲學的學生應考慮副修與哲學相關的學科,例如政治與行政、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新聞學、法律、歷史、中文、英文或其他外文、翻譯、宗教學、物理學及生物學等。同樣,其他學系的學生若選修哲學課程或副修哲學,對其專業的研習亦將大有裨益。
哲學與事業 修讀哲學固然能幫助學生得到整全、均衡的大學教育。但許多同學和家長最關心的不是這點,而是畢業後的出路。哲學給人的感覺或許是太理想和不切實際。讀哲學究竟對學生畢業後在求職及事業的發展有何裨益? 讀哲學可以在兩方面提昇同學在求職和發展事業的潛能。 一:雖然一般的入職條件都不會列出「哲學訓練」這項,不過許多僱主實際上很注重哲學訓練所培養的能力。哲學科的畢業生一般都思考慎密、周全、獨立,說話簡潔而有條理。他們能細心從不同的角度去剖析和掌握問題;又能組織及評估不同的訊息,自我更新,持續學習。凡此種種才能,都能應用到很多不同的工作之上,例如教育、新聞、傳理、公共關係、出版、行政、商業管理、業務及行銷、社工、人力資源管理、法律,甚至資訊領域。
二:大學教育的價值不只在於替學生謀取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而是幫助他們建立長遠事業的基礎。所以,在評價一學科對學生日後事業的貢獻時,應著眼於其能否提昇他們的長遠發展與「自我增值」的潛能。哲學課程所培養的技能,助畢業生能從起步的職位升遷,有利長遠的事業發展。因為,受過良好哲學訓練的人較懂得處理不同類型的事務,有獨立的思考與原創能力,能持續吸收新的專業知識,在不斷轉變的工作環境中調整自己,以應付僱主的需求。換言之,瞬息萬變的商業社會所要求的最關鍵的工作技能,哲學科的畢業生都具備了。
為了充份發揮哲學訓練所培養的技能和知識,哲學系鼓勵主修哲學的同學同時學習其他的學科,以收相輔相成之效。所以,學生應考慮副修其他學科或多參與各種學術活動。另外,為了擴展基本技能,學生也應考慮修讀中英文以外的外語,或透過暑期工作獲得實際的工作經驗。哲學與事業 修讀哲學固然能幫助學生得到整全、均衡的大學教育。但許多同學和家長最關心的不是這點,而是畢業後的出路。哲學給人的感覺或許是太理想和不切實際。讀哲學究竟對學生畢業後在求職及事業的發展有何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