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第三节 自然区划.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2 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太阳系是怎样形 成的?太阳等各 种恒星诞生后, 还会发生变化吗? 恒星真的永恒不 灭吗?
Advertisement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综合自然地理学.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第三章 陆地生物群.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第三章 陆地生物群.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章丘一中 袁苗苗.
高中地理复习课件 什么是气候呢?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请分辨下列描述哪些是天气,哪些是气候 1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昆明四季如春。 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 、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5 、在未来 24 小时内,本地区将有 5-6 级的偏 北风,气温下降.
UI(用户界面)集训班 Illustrator 高级班.
整理和建构地理知识系统的方法 ——宁波市余姚第四中学 郑伟大.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定积分 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数 学 分 析 第九章 定积分 第二节 微积分学基本公式 主讲:师建国.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想一想 能否 将天气预报改成气候预报?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中国的地理差异 福州文博中学 冯春欣.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Geophysical Laboratory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ACD/ChemSketch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ATP SLYTYZJAM.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以我国为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学习目标:
解决变化问题的自底向上 流程建模方法 严志民 徐玮.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第五节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 一、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二、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计算法 三、两类曲面积分的联系.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用计算器开方.
3. 分子动力学 (Molecular Dynamics,MD) 算法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多层循环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离散结构》 二元运算性质的判断 西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王爱丽.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理想气体等容过程、定容摩尔热容 --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定压摩尔热容.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ESA)
φ=c1cosωt+c2sinωt=Asin(ωt+θ).
基因信息的传递.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偏微分方程》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1.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章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第三节 自然区划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和空间组合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其中某一要素影响另外要素,某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

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各单独组成要素或各单独组成部分所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因此不能把个别成分各自特征的组合代替整体特征。   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各单独组成要素或各单独组成部分所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因此不能把个别成分各自特征的组合代替整体特征。 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各单独组成要素或各单独组成部分所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因此不能把个别成分各自特征的组合代替整体特征。   强调整体不是部分的总和,并不否定部分对整体的作用,事实上,各个自然要素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然环境整体特征的反映。

二、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 1.自然地理学以整体自然地理环境及其中的“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作为研究对象,这个“整体”的名称就是自然地域综合体,或自然地理系统,或地理耗散结构。

2.所谓地理系统,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即一个动态的多等级开放系统。此概念由E.索恰瓦提出,他还为其定了几条逻辑原则: 1)地理系统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具有某种自由度;

2)地理系统中各种过程或现象之间总是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因果关系; 3) 分异(differentiation)与整化(integration)相互补偿的原则; 4) 地理系统尺度理论; 5) 地理系统中存在关键要素; 6) 地理系统的稳定动态。

3.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任何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都能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而发生非平衡相变,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 (一)物质组成 1.化学元素组成 2.圈层组成3. 要素组成 (二)能量基础 1.化学元素组成 2.圈层组成3. 要素组成 (二)能量基础 地理环境主要和稳定的能量供给来自太阳辐 射,次要能源包括宇宙射线,月球-太阳重力 场引起的潮汐能,构造作用转化而成的势能, 太阳辐射通过蒸发作用转化而成的势能等。

(三)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能量转化 太阳辐射进入地理环境后,被大气、水、地面和土壤吸收并转化为热能,并最终返回宇宙空间,而地理环境则始终保持能量收支平衡。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1.地球的外能和内能作用显著。两种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相互叠加,共同作用,支配了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功能及动态发展。

2.气体、固体、液体三相物质并存。又以同心圆圈层分离形成一定界面。 3.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非生命物质与生命体相互转化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过程。这种转化过程维持了地表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的永恒的永恒发展。 4.人类聚居的场所。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诞生、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也是人类集中活动的空间。

五、自然地理环境内部联系特征 1.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存在着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所建立起来的一定结构,并完成一定的功能和形成一个整体效应; 2.物质循环必然伴随着能量转换与传输; 3.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循环与物质平衡是不可分割的。 4.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不是简单的往复运动,而是旋回发展的复杂过程。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所谓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 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 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 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一般公认的地理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和非(纬度)地带性两类。

   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两种:一是太阳辐射,一是地球内能。他们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空间上或时间上是作用都是不平衡的,其作用的效应呈现出显著的矛盾性。两者在地表自然界中的异质的特殊作用,决定了地域分异的两个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性,即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是地域分异规律的最基本规律,而其他的分异规律则是基本规律的具体体现。

一 地带性分异规律 (一) 地带性规律学说的形成背景 (二) 地带性规律学说的本质含义 一 地带性分异规律 (一) 地带性规律学说的形成背景 (二) 地带性规律学说的本质含义 道库恰耶夫是地带学说的创立者,自然地带学说是地理学的经典理论之一,是用来表征空间地域分异规律的重要学说。

道库恰耶夫自然地带学说的要点: 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带和自然地带形成的能量基础。 由宇宙—行星因素引起的太阳辐射能在地表不同纬度区域的不均匀分布是形成自然带和地带的动力学原因。 带和地带只在理想状态下呈东西方向延伸,并具有环球分布特点,同时沿南北方向发生更替。 地带性规律并非唯一的空间地理规律,客观上应存在另一种规律。

(三) 地带性规律研究的近期发展 查明了不仅各自然地理要素具有地带性特征,而且由这些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也具有地带性,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大致呈东西向延伸的地带性自然区域。 对地带性规律的研究由陆地扩展到海洋,并在海洋上发现大量地理地带性证据。 突破了单纯考虑热量的局限性,发现了水分尤其是水热组合关系在地带和亚地带地域分异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布迪科和格里高里耶夫的意见,辐射干燥指数与地带界限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可以利用这一指数来表示各种地带的理想分布和相互关系; 辐射干燥指数 K=R/Lr R—年辐射差额 L—蒸发潜热 r — 年降水量

地带 K 苔原 K<0.35 森林 K=0.35-1.1 草原 K=1.1-2.3 半荒漠 K=2.3-3.4 荒漠 K>3.4

揭示了沿岸和内陆腹地纬度地带谱完全不同的事实。 确认了非地带性区域内仍有地带性分异存在。 许多学者致力于地带性规律的量化和模型化研究。

热能基础-辐射平衡 kJ/㎝2·a 湿 润 条 件-辐 射 干 燥 指 数 <0 极度过度湿润 0-1 1-2 中度湿润不足 2-3湿润不足 >3 极度湿润不足 过度湿润 适度 湿润 0-0.2 0.2-0.4 0.4-0.6 0.6-0.8 0.8-1 (高纬度) Ⅰ多年积雪 - 0-209 (南极、亚北极和中纬度) Ⅱa 北极荒漠 Ⅱb 苔原(南部有岛状 疏林 ) Ⅱc 北泰加林和中泰加林 Ⅱd 南泰加林和混交林 Ⅱe 阔叶林和森林草原 Ⅲ 草原 Ⅳ 温带半沙漠 Ⅴ 温带荒漠 209-313.8 (亚热带纬度) Ⅵa具有大量沼泽的亚热带半希列亚群落 Ⅵb 亚热带雨林 Ⅷ 亚热带半沙漠 Ⅸ 亚热带荒漠 313.8 热带纬度 Ⅹa 赤道沼泽占显著优势地区 Ⅹb 强度湿润(强度沼泽化)赤道林 Ⅹc 中等过度湿润(中度沼泽化)赤道林 Ⅹd 过渡为明亮热带森林和多林萨王纳的赤道林 Ⅺ 干旱萨王纳 Ⅻ 荒漠化萨王纳(热带半荒漠) XII I热带荒漠 Ⅶb亚热 带草 原 Ⅶa 亚热 带硬叶 林与灌丛

根据蒋忠信(1982)提出的正态频率分布函数曲线模型的计算结果绘出的自然地带分布高度H随纬度Φ的变化

二、非地带性规律 地球的内能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能量 基础。非地带性分异主要包括: (一)海陆分异 海陆分异是地球表面最大尺度的非地带性 地域分异——海陆分异的外在表现形式。

(二)陆地干湿度分带性与所谓“经度地带性” 干湿度分带性与大陆广狭和海岸带走向有 着密切的联系。 经度地带性概念不能反映地域分异的客观 实际,不具备科学性,主张予以摈弃。 陆地自然界的干湿度分带性,主要是指在热量背景相同或近似的各纬度区域内部,以年降水量由沿海向大陆腹地方向递减为契机,所引发的区域自然景观及其各组成要素的变化。

(三)具有构造-地貌成因的区域性分异 一个大地构造单位首先形成一个地貌区, 在这个地貌区内还可发生次级分异并形成 次级自然区。

(四)具有地方气候背景的地域分异 近海岸区、湖区、森林区、灌区和城市 都有其气候特点这类地方气候造成的地域分 异,涉及范围不大,但是作用却不可忽视。 在有些地区,地方风也是一个重要的地域分 异因素。

(五)垂直带性分异 这是山地特有的地域分异现象。 山麓所在的水平地带湿垂直带的基带,基带以上各垂直带按一定顺序排列,就构成了垂直带谱。垂直带谱有以下性质: 1.基带为海洋性纬度地带,垂直带谱也将具有 海洋性特征,即各类森林带在带谱中占显著优 势;反之,如基带为荒漠或半荒漠带,则垂直带 谱呈大陆性特征。

2.垂直带谱中不出现比基带纬度和海拔偏 低的带。 3.垂直带谱上部是否出现高山冰雪带,取 决于山地海拔是否突破当地雪线高度。 4.山地垂直带在数千米高度内完成了水平 地带需要数千千米才能完成的地带更替。 5.同一山地的不同地段和坡向,带谱组成 或同一垂直带的分布高度都有很大的差别。

三、地域分异的尺度 全球性地域分异 大尺度分异 全海洋和全大陆地域分异 区域性地域分异 中尺度分异 小尺度分异 大尺度分异 全海洋和全大陆地域分异 区域性地域分异 中尺度分异 小尺度分异 不同尺度的地域分异间,具有从属关系。大尺度分异构成较小尺度分异的背景,小尺度分异则是大尺度分异的基础

四、地域分异的相互关系 上述各种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既是截然对立的,“非此即彼”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亦此亦彼”的。它们在整个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具有相互制约性。纬向地带性规律和非纬向地带性规律是两种基本的、互不从属的区域分异规律,从全球讲,它们是第一级的区域分异规律,它直接反映纬向地带性因素(生物、气候因素)和非纬向地带性因素(地质、地貌因素)对地理环境结构的影响。

布迪科与格里高里耶夫为了阐明自然地带分布与水热对比的关系,做了左图:

3.我国青藏高原研究者在20世70年代发现,珠穆朗玛峰地区作为热带北缘山地,其垂直带从热带季雨带开始至高山冰雪带,引人瞩目地缺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苔原带。

π.C.马克耶夫所提出的两类垂直带有较强 的理想色彩。

5.地域分异表现形式多样,相互关系复杂,它们共同作用于地表,形成水平地域结构、垂直结构及水平地带与垂直带相结合的多维空间结构:

作业 1 试述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原因。 2 试述自然带水平地带性规律的表现形式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