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大綱」 的發展與理念 「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大綱」 的發展與理念 幸曼玲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暨碩士班 兒童發展碩士學位學程 教育系博士班
民國63年 (1974) 「幼稚園課程標準」--4th 修訂(21 ys) 將「知能」融入「生活」中 健康(生活)、遊戲(生活)、音樂(生活)、工作(勞動生活)、語文(生活)、常識 (科學生活) 於各項課程活動中,接受該項生活教育 民國76年 (1987) 「幼稚園課程標準」--5th修訂 (13ys) 1981幼稚教育法公佈 1981委託「幼稚園科學教育實驗研究」為修訂課程之基礎 修訂幼稚園教育目標目標 健康、遊戲、音樂、工作、語文、常識
我國幼稚園課程標準的修訂歷史 民國18年(1929) 頒布「幼稚園暫行課程標準」 民國21年 (1932) 「幼稚園課程標準」--1st 修訂 (2 ys) 民國25年 (1936) 「幼稚園課程標準」--2nd 修訂(4 ys) 民國34年 (1945) 「幼稚園課程標準」 民國42年 (1953) 「幼稚園課程標準」--3rd 修訂 (17 ys) 教育部普通教育司 強調「知能訓練」和「生活訓練」 將「遊戲」「音樂」列科,強調保育重於教育
歷年來的相關研究 教育部國教司於民國八十七年所委託之「幼稚園課程標準修訂研究」(楊淑朱等人,1998) 民國八十九年的「幼稚園課程綱要」專案 (黃富順等人,2000) 民國九十二年「我國五歲幼兒基本能力與能力指標建構研究」專案 (盧美貴等人,2003) 民國九十三年內政部委託「幼兒園零到五歲幼兒適性發展與學習綱要研究」(張孝筠等人,2004) 民國九十四年教育部委託「國民教育幼兒班課程綱要研究」(盧明等人,2005)。 「國民教育幼兒班課程綱要之能力指標研究」(幸曼玲等人,2005)
6th 修訂的背景 台灣幼兒教育的發展與轉變----民國76 (1987)課程標準 幼稚園 和 托兒所多年的分立 民國86年 (1997)前行政院蕭萬長先生於院會中提出「研議其幼托統合問題」 民國89年 (2000)正式成立跨部會的「幼教政策小組」,研擬幼托整合問題 民國94年 (2005)教育部成立幼教科,有專門人員及經費預算的規劃與編擬 民國94年(2005) 6.20幼托整合初步結論:2-6歲歸教育部管轄,稱「幼兒園」,預計民98 (2009)實施 「研編小組」民95年一月接受教育部委託
2009.6兒照法通過 2010.2 兒照法通過 2009.9-2010.6實驗 2011年課程大綱公告實施? 成立幼教政策小組 盧美貴教授 專案 張孝筠教授 專案 5月 教育部幼教科成立 06.20 幼托整合初步討論 國民教育幼兒班專案結束 幼托整合研擬 國教向下延伸一年 課程大綱研擬 2000 2008. 2001 2004 2002 2005 2003 2007 2006 2009.6兒照法通過 2010.2 兒照法通過 2009.9-2010.6實驗 2011年課程大綱公告實施?
立基點 考量過去研究針對民國76年版的「幼稚園課程標準」的意見 根據「國民教育幼兒班」的相關研究 根據幼教發展的理念 世界課程發展的趨勢 國民教育幼兒班課程綱要研究」(盧明等人,2005) 領域以「學科」區分方式 領域以「發展」區分方式 領域以「生活」區分 「國民教育幼兒班課程綱要之能力指標研究」(幸曼玲等人,2005) 認知、語文、情緒、社會、美感、身體動作 根據幼教發展的理念 以兒童為中心 自由遊戲 (社會)建構論觀點 世界課程發展的趨勢
參與成員 (各領域召集人) 總綱 楊國賜 淡江大學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 幸曼玲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身體動作 楊金寶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 嬰幼兒保育學系 認知 柯華葳 國立中央大學 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語文 蔡敏玲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社會 金瑞芝 情緒 簡淑真 國立台東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美感 林玫君 國立台南大學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研編小組----總綱組成員 楊國賜 淡江大學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 幸曼玲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倪鳴香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研究所 廖鳳瑞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簡淑真 潘慧玲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專業社群的建立與共構 Learning community
研究進程 I 2005.12---2006.6 實徵研究工具設計,預試 II 2006.6---2007.2 實徵研究施測、資料分析 III 2007.2---2007.8 實徵研究結果轉換—課程目標與能力指標 IV 2007.6---2007.10 教學活動及評量事例的設計 V 2007.9---2007.11 實施通則,各領域實施原則 VI 2007.10---2007.12 各領域課程目標與能力指標 專家諮詢會議 2007.11---2008.1 各領域間的整合,與總綱的呼應,及準備結案
為什麼要分這六大領域? 突顯幼兒階段的全人發展,以「幼兒為主體」的本質 採用關照幼兒全面發展的「發展」領域 不以學科知識作為領域劃分的方式 認知、語文、社會、情緒、美感及身體動作 幼兒教育階段的獨特性 避免幼兒教育淪為小學教育的準備階段 但重視幼小銜接
與76年版 幼稚園課程標準領域區分的差異 健康 語文 常識—數學、科學、社會 音樂 工作 遊戲 身體動作 情緒 社會 (生活自理) 語文 認知 美感 社會
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大綱內容架構 (BOOK I) 總綱 一、台灣幼兒教育課程的修訂背景及其定位 二、本課程大綱的核心價值 三、幼兒園教育的意義和範圍 四、總目標 五、課程大綱架構 六、基本理念 七、課程規劃 八、實施通則
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大綱內容架構(BOOK I) 身體動作領域 領域目標 範圍與內容 實施原則 認知領域 內涵與「認知」「情意」 「技能」的「認知」的差異 語文領域 社會領域 內涵與76年版的差異 情緒領域 美感領域 領域目標 範圍與內容 實施原則
確定名稱所代表的意義 正式名稱的演進 「幼托整合後 幼兒園 教保活動綱要 及 能力指標 研編小組」 「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大綱」 「幼托整合後 幼兒園 教保活動綱要 及 能力指標 研編小組」 正式名稱的演進 「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大綱」 「課程」所代表的意義 「教保」=「教育」和「保育」 「活動」加入的必要性 「幼兒園教保活動綱要及能力指標」→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指引」→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基準」→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基本大綱」 「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大綱」
幼兒教育的定位 本課程中幼兒教育的定位
本課程大綱的定位---教保機構中的「教育」 幼兒園教育非義務教育 沒有固定的教科書 各個幼兒園也有其獨特的教學取向 在尊重幼兒、以幼兒為本位的基礎下 幼兒園宜規劃適宜的課程 促進幼兒全人發展 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幼兒園屬教保機構兼顧教育與照顧的內涵 透過有計畫、有目的的課程規劃,實施幼兒學習的內涵 「照顧」---由「服務實施準則」中規劃
本課程的宗旨 在基本人權下,幼兒有受教的權利,幼兒園內課程的建構與運轉需成為確保幼兒全人發展的基石。 課程的實踐需仰賴對幼兒發展狀態與學習能力的掌握。 幼兒園課程的實踐不只是如何教的問題,它亦是社會文化中「孩童圖像」轉化成「人類圖像」的建構工程 本課程立基於「仁」的教育觀, 承續孝悌仁愛文化, 以陶養幼兒成為能愛人愛己、關懷環境、面對挑戰、踐行文化的未來社會公民, 並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以「覺知辨識」、「表達溝通」、「關懷合作」、 「推理賞析」、 「想像創造」 「自主管理」為六大能力
幼兒園教育的意義和範圍 (一) 幼兒園教育 提供幼兒群體活動的機會,以支持幼兒學習在文化社會情境中生活。 透過教保人員的引導,幼兒不但要學習與人相處,同時也願意關懷周遭環境,培養對週遭人、事、物的熱情與動力。 此階段教育的範圍不僅限於幼兒園,仍需在與家庭、社區的密切配合下,達成對幼兒成長的全面關注。
幼兒園教育的意義和範圍 (二) 幼兒園教育以達成「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規定的目標,根據二歲到入小學前幼兒的特性,透過教保情境的安排而實施。 在幼兒園中,教保人員與幼兒間應建立充分的信賴關係,致力於經營良好的教保環境,以支持或幫助幼兒的成長。 且幼兒園是一個多元的社會,教保人員可提供各種文化實踐的機會,讓幼兒從自己的文化出發,進而包容、尊重及體認各種文化的價值和重要。
幼兒園教育的意義和範圍 (三) 幼兒園教育不以學科知識的教學為主要目標,而需重視此階段幼兒獨特的發展任務,以關注幼兒在認知、語文、社會、情緒、美感及身體動作各方面的成長。 然在幼兒進入小學前,幼兒園宜主動與小學聯繫,謀求幼兒園與小學間在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上的溝通與交流,以促進幼兒園到小學的順利銜接。
總目標 為培養未來自由社會的公民而努力 自由社會的公民需是重溝通、講道理、能思考、懂合作、有信心、會包容的健康個體 *幫助幼兒擁有安定的情緒與健康的身心,養成自主的生活態度、習慣與技能。 *建立幼兒的自信,陶養豐富的情感,學習情緒的調適與表達。 *重視幼兒語言的理解與敘說,啟發在人際溝通中友愛合作的情懷。 *支持幼兒對自然環境與人文世界的好奇與探索,發展思考及表現創意。 *豐富幼兒的文化經驗,建構在地文化的認同,認識並欣賞多元文化。 *拓展幼兒的美感經驗,培養幼兒對環境的覺知,愛護環境與珍惜自然。
基本理念 (一) 我們怎麼看幼兒 (幼兒的本質) 幼兒本來就是主動的,對週遭充滿好奇和探索的動力 幼兒本身浸淫在不同的文化內涵、社會習性和生活經驗中 (勤奮、樸實、圓融、信義、謙卑、仁愛)
基本理念 (二) 幼兒不斷發問、主動試驗、尋求答案 親身參與,和週遭人、事、物互動,觀察現象,尋求關係,解決問題 我們怎麼看幼兒的學習 (幼兒的學習) 幼兒不斷發問、主動試驗、尋求答案 親身參與,和週遭人、事、物互動,觀察現象,尋求關係,解決問題 透過真實的體驗,以過去經驗為基礎,逐步建構新知識 喜歡遊戲,自發的探索中學習 與同儕、或成人的互動中學 在參與社會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幼兒主動解讀訊息 透過訊息的內化,幼兒重新組合與創造,建構新文化
基本理念 (三) 我們怎麼看課程 (課程的內容和範圍) 課程是指有計畫的提供幼兒的學習機會,目的在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能力 教保人員隨時觀察幼兒和學習環境的互動而隨時調整其課程(動態課程) 提供幼兒統整的學習機會,培養全人的發展 強調美感和情緒領域
基本理念 (四) 教保人員是教保情境文化的經營者 教保人員是幼兒生活與學習的夥伴 教保人員是幼兒學習的引導者 教保人員與家庭應建立夥伴關係
基本理念 (四--1) 我們怎麼看教學 (教保人員的角色) 建構溫馨和諧的班級文化,與孩子建立互信關係 教保人員是班級團體的一份子,參與幼兒的活動,與幼兒一起扮演、一起遊戲 建構合宜的學習環境,提供幼兒直接經驗 提供幼兒嘗試和體驗的機會,給予幼兒真誠的接納和鼓勵 教保人員提供幼兒多樣的社會文化經驗及自然環境經驗,範圍從學校、家庭到其生活的社區 教保人員提供與幼兒生活相符合的學習經驗,並協助其統整與歸納 教保人員觀察幼兒的表現,評估幼兒的舊經驗,引導幼兒新經驗與舊經驗的整合與連結。 教保人員提供同儕互動的機會,鼓勵幼兒在與同儕的互動及協商中學習 教保人員與家庭共同建立夥伴關係,鼓勵家長共同參與幼兒的學習
實施通則 (一) 根據課程目標編擬課程計畫,選擇適宜的教材,實施統整課程 根據 幼兒園所在地選材讓孩子探索 選材時須重視文化架構下,流傳在社會中的文化資產 配合統整課程計畫,規劃動態的學習情境,在其中多元的學習活動經驗可以開展 充滿意義的學習情境須由教保人員預先規劃,並隨著課程的變動而變動 根據幼兒園所選擇的課程取向規劃學習情境 教保人員須對自己有信心,有身為教保人員的價值感,喜歡幼兒,願意與孩子溝通 對幼兒有敏銳的覺察力,理解每個幼兒存在的價值
實施通則 (二) 重視幼兒的自由遊戲及在遊戲中學習的價值,提供幼兒能在其中自主地產生探索、操弄與學習的遊戲活動 年齡越低的幼兒越需要有自由遊戲的機會 安排情境,讓幼兒有充足遊戲的機會 每天都提供一段充足遊戲的時間 根據學習目標,提供引導性的遊戲 嘗試建構學習社群,以分齡、混齡或融合教育的方式進行,在協同溝通中,延展幼兒的學習 學習社群的意義 異質性團體的意義 體諒、接納、分享、克己、包容
實施通則 (三) 教保人員在課程進行中根據目標扮演多重角色;並隨時在課程規劃前、課程進行中、和課程進行後省思自己 不同的活動中,教保人員扮演的角色不同 隨時的觀察和省思 理解自己對不同文化內涵的認識
實施通則 (四) 幼兒園的評量主要在藉由在幼兒日常的活動中,持續的收集資訊,定期的整理與分析,瞭解幼兒的能力與學習狀況,規劃接續的課程活動。 評量結果不做同儕間的比較,作為自我進步的參考 多種方法、多重資訊來源收集 根據結果,調整課程 評量是動態的課程
實施通則 (五) 幼兒園到國民小學是幼兒從非正式教育到正式教育的一大轉變。幼兒園宜主動扮演銜接的角色,使幼兒有能力適應新的情境 非正式教育到正式教育的轉換過程,其社會關係、社會角色、角色期待、機構的規範不盡相同 主動聯繫小學,以期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的溝通與交流 有計畫性的進行幼小銜接活動,提供幼兒親近新情境,讓國民小學老師了解幼兒 家長為幼兒園與國民小學間相互溝通的橋樑 建立幼兒園、家庭與社區的網路,經營夥伴關係。透過社會文化活動,培養幼兒對在地文化的投入和認同。面對多元的社會,培養幼兒面對、接納和欣賞不同文化的態度。 幼兒園、家庭和社區成為夥伴關係 教師須辨識與覺察生活情境中的社會文化活動 以實際行動參與社區,以加深幼兒對社群的情感與認同,成為社區文化的參與者和共構者 幼兒園作為促成家庭、幼兒園與社區間社會網絡連結的中介
此次課程大綱 特色 (一) 總目標納入本國文化的思維,以仁的教育觀出發 強調核心價值,為培養自由多元社會的公民而努力 此次課程大綱 特色 (一) 總目標納入本國文化的思維,以仁的教育觀出發 強調核心價值,為培養自由多元社會的公民而努力 非以「學科」作為領域的劃分,而以「能力」作為領域的區分 以幼兒的處理事情的能力為主軸,串結各領域,進行統整 強調社會文化的重要,將孩子的個別差異視為常態 強調在地性取材,規劃課程,進而認同當地文化 針對過去研究,提出「美感」領域作為孩子學習領域之ㄧ 針對現代社會需求,強調「情緒」能力的培養 強調「課程」的概念,區別「課程」與「活動」的區別
此次課程大綱 特色 ( 三) 重視幼小銜接,提出銜接的策略 此次課程大綱 特色 ( 三) 強調動態的課程設計,動態的學習情境,教保人員須根據幼兒的需要隨時調整課程內容和學習情境 重視幼小銜接,提出銜接的策略 以2-3歲、3-4、4-5歲和5-6歲三個年齡層呈現課程目標與能力指標,但在「實施說明」中提醒教保人員,避免誤用 強調教保人員的省思,強化以幼兒的學習評量作為修正教學的觀念,並提出教保人員省思的面向
此次課程大綱 特色 (三) 出版可供教保人員參考的「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大綱實施說明 此次課程大綱 特色 (三) 出版可供教保人員參考的「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大綱實施說明 修正過去課程標準的缺失,更清楚規範「評量」的方式、情境和內容,並在「實施說明」中舉例說明 課程進行時,根據幼兒的發展特性,以「統整」方式實施,並在「實施說明」中舉例說明 」 以本土的實徵研究建構課程目標與能力指標 由總綱組每月召開「聯席會議」,進行各組的橫向與縱向聯繫 建立專業的學習社群
結語 什麼是高品質的幼兒教育? 老師扮演的角色
課程大綱的配套措施 針對「課程大綱」於各縣市選定種子園,進行實驗課程相關研究 (2009.1---2010.9) 各縣市進行在職教保人員研習 針對「課程大綱」對「師資培育」的機構的課程進行檢視,並規劃整體培育計畫。 家長手冊的編擬 課程網站的設立 推廣網路的建置 Etc…..
感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