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 兼论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百家争鸣 ”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 百家争鸣 ” 的含义: 所谓 “ 百家 ”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主要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 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 “ 争鸣 ” :指当时不同思想流派的学者或思 想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他们 著书立说,广收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Advertisements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运动热身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从小到大写出 2 的倍数( 10 个): 写出 5 的倍数( 6 个)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5 , 10 , 15 , 20 , 25 , 30.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复习 1 、孔子是春秋时期 人,是我国古 代著名的 、 。是 学派 的创始人。 2 、《论语》是怎样的一本书? 3 、背诵《论语》八则第一则。 鲁国 教育家思想家儒家.
《论语》十则 1 、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 、畅读课文,并且背诵 各则语录。 3 、理解各则语录。 4 、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5 、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
一:中国古代德育方法 二:日本的德育方法 三:美国的德育方法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 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 务、落实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各种手段、方式、途 径和形式。对德育方法进行比较,一般需要对古 今中外的德育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和纵横比较,以 达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目的。
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孔庙举行祭孔大典 2014 年 9 月 28 日. 探究:孔子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价值?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 《论语》六则 孔子(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 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代表人物。 《论语》是 “ 语言的论纂( zuăn )” ,是 语录的意思,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共 20 篇,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把.
《论语》十则 ( 公元前 公元前 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阜市 ) 人。他是我国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还是一位古文.
深圳市高级中学丁要贤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第 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论语》六则 寻梦课件 21 《论语》六则(前三则) 请同学们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 学习的方法、态度、名言、格言、谚 语,每说出一个加一分,看哪一小组 说得又多又好。 第一组:得分 第二组:得分 下一页.
华丰中学 李培珍老师 2 关于《论语》 2 1 关于孔子 3 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论语》十则 (1,2,3,4,4, 5,6,7,8,9,10) 4 练习 返回 6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5 讨论.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孔孟学习论. 孔子(前 51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 人。《论语》是孔子 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 言 行 的记录,共二十篇。它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南宋时,朱熹把它 《大学》《中庸》《孟 子》合为 “ 四书 ”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学习目标: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 改进学习方法。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3 、掌握 “ 而 ” 字的用法。 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文化的长河 1.黄帝和孔子 白鲨小队 张熙童、钱逸洲、胡睿阳、郁海屹.
《论语》十二章 复习. 一、常识 ( 1 )孔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 “ 有教无类 ” 和 “ 因材施教 ” , 起到了 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 “ 太平盛世 ” ,倡导 施行 “ 仁政.
教学总结与反思教学总结与反思 by 张 Andy. 观念转变 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 期末考试 名言警句 教学总结与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 To learn without thinking, one will be lost in his learning. To think.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孔庙俯瞰. 孔庙俯瞰 相传孔子出生地—尼山全貌 孔府历史面貌 山东曲阜——孔府鸟瞰图 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林—孔子墓地.
中国最早的诗书 原名 [诗]或[诗三百] 原点 王宫采诗 周朝的帝王 民间诗谣 孔子删诗 从三千首到三百首 公卿献诗 官臣献给帝王 内容跨越了600年的历史 西周初朝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春秋时期中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至今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职称:***(博导、教授、副教授、讲师)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论语》十则.
Lún 《论语》十则.
机械教研组教学课件 欢迎莅临指导 授课人:王小政 江苏省海安县双楼中等专业学校.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论语》六则.
知识结构 三角函数.
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个问题才让路。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孔子和学生 敏而好学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一、学习目标 论语十则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定积分 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基础知识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教学媒体 朱京曦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 Tel&Fax: Mob:
第二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 桐庐中学 张栋海 Z D H.
BUSINESS POWERPOINT THE Scenery DESIGN.
小学英语phonics教学法的实践和探索 专题系列微课三 ai与ay的发音规则
5 Ecological Environment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在行动 中学习 在研究 中成长 凌 蕙.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研究生? 系列研讨会 张坤龙
Module 2 Unit 1 I helped my Mum.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孔子和学生.
五年级上册 孔子 1 2.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一章 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2).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5=?.
正弦函数图象是怎样画的? 正切函数是不是周期函数? 正切函数的定义域是什么? y=tanx,xR, 的图象 叫做正切曲线;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微课堂 2: 句型升级---巧用what引导的主语从句 微课堂3: 句型升级---杜绝“we should"句型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兼论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生平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尼山附近),因父母祷于尼丘山而生,故名丘,字仲尼。 尼山全景

孔子在母亲颜征在的教育下,自幼好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演习礼仪。 俎豆礼容

孔子29岁时学琴于师襄子。他长时间练习一支曲子,直到理解了乐曲的内涵,进而领悟到作者是周文王,师襄很佩服他,告诉他乐曲名叫《文王操》。 学琴师襄

孔子30岁左右开始创办平民教育,收徒讲学,在最早的弟子当中,比较知名的有颜回、子路、子贡等人。 杏坛讲学

50岁左右,孔子当上了鲁国的中都宰,不久又升为司寇。 夹谷会齐

孔子辞官带着他的弟子周游列国,度过了14年的流亡生活。

晚年孔子专心从事文献整理和教育事业。编《诗》、《书》,定《礼》、《易》、《乐》,修《春秋》。 杏坛礼乐

公元前479年73岁的孔子去世,其弟子皆守墓三年,唯有子贡守墓六年,然后离去。 治任别归

孔子墓

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作用(社会功能、个体作用) 有教无类 论教育目标(士、君子) 论教育内容(六经) 论道德教育原则和方法(立志有恒、自省自克、改过迁善) 论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并重、诚实谦虚)

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 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孟子和荀子的教育思想 性善论(“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明人伦(五伦)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性恶论(化性起伪) 外铄说 虚壹而静 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孟子所讲的人性,是指产生道德规范的社会和个人基础,即同情心、正义感、恭敬态度和是非观念等,因此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天生就不可救药的坏蛋是没有的。但这种善心的萌芽常会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而被扼杀,教育的作用是求放心,放心可不是现代的意思,放是丢失,心自然是善心,求放心就是把丢失的善心再找回来,也就是复归于善,可见教育又是必要的。

荀子所讲的人性,如喜欢好看的、好听的、好吃的、好玩的,追求舒服、安逸等,实际上是指人的生理本能,而这些个人利欲的追求正是为恶的根源,所以必须靠教育来改造恶性,产生善行。可见荀子的性恶论是直接强调教育的必要性,而孟子的性善论则绕了一个弯子,先强调教育的可能性,再强调教育的必要性。

从“性善论”出发,孟子阐述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即找回丢失的善的本性,因此他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人只要接受教育,肯于学习,就可以成为圣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荀子从“性恶论”出发,提出人性本恶,教育的作用在于通过后天人为的努力来转恶的本性,这就叫“化性起伪”。任何人只要肯作出不懈的努力,就可以彻底改变本性,成为圣人,故“涂之人可以为禹”。

提问: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孟子、荀子各有什么特点?

孔子主张学思并重,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者不宜偏废。已初步揭示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孟子把认识看作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因此在学与思的关系上,他强调“思”的作用, “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荀子认为教育是“化性起伪”的过程,是不断地积累知识、道德的过程,因此更侧重于“学”,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

完 二00二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