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 内科教研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 具有消除痰饮作用, 以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 统称为祛痰剂.
Advertisements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 效,常用于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 药或活血祛瘀药。活血化瘀作用较强者,称为 破血药或逐瘀药。 一. 含义:
理血药对. 桃仁 — 红花 桃仁 红花 组成 桃仁:苦甘而平,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 血 1. 配对机理 红花: 味辛而温,破血、行血、和血、调血.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饮食五行与食疗养生 第六课肝、胆食疗方法分析 病因分析 肝炎、胆囊炎 高血压 头痛、失眠、黑眼圈.
第十三章 治风剂 概 述 一、定义 以辛散疏风或熄风止痉药物为主,具有疏散 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头 痛头 痛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第 第十五节 头痛. 一、概述 返回目录 (一)头痛的概念 头痛即指由于外感或内伤,致使脉络绌急 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 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常见 症状,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 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 下篇:内科病证第.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常用中成药 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常用中成药 “ 汤者荡也 ” 、 “ 丸者缓也 ” 。 中成药的剂型种类很多,常用的传统 剂型有丸、散、膏、丹、酒、露、锭 等,先带剂型有片剂、针剂、冲剂、 糖浆、胶囊、橡皮膏等。 中成药:对证又对病,效果才会好.
2008 年世界肾脏日主题 : 神奇的肾脏 !. 浅谈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 佛山市中医院肾内科 郑宝林.
第八章 解 表 药解 表 药. 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表证的 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一. 含义 :
治风剂 学习目标: 掌握:川芎茶调散、大秦 汤、羚角钩藤汤、 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熟悉:治风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应 用注意事项。 熟悉:小活络丹、牵正散、消风散、大定风 珠。 了解:玉真散。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 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称为治风剂。 概述 · 定义.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 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治风剂  概念 :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  痉的药物为主组成, 有  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  的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 称治风剂。  立法依据 : 外风宣散, 内风平熄。  适应范围 : 风证。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咳嗽 喘证 内伤发热 心悸. 咳 嗽 一、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出咳 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病位:肺。
第一章解表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麻黄 - 桂枝 药对出处《伤寒论》 麻黄 桂枝 麻黄 桂枝组成.
痹 病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治要点                         分证论治.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 李瑞红
颤震.
内伤发热.
解表剂 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胁 痛.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节 腰痛 腰痛 返回目录.
腰 痛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张琳琪.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东平县中医院妇产科—闫密桃.
眩 晕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林雪.
第二十二章 平肝熄风药.
头痛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内科 谢 炜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治 风 剂 方剂学教研室.
心 痛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第十五单元 补血药.
感 冒.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中医内科学“九五”教材 头 痛 概述 历史沿革 病因病机 类证鉴别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治疗要点 分型论治 转归、预防与调护.
目的与要求: 掌握:子晕的定义与辨证论治; 熟悉:子晕的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 了解:子痫多由子肿、子晕病情加重发展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王 付 制 作.
肝胆.
凡是由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等作用,以治疗风证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头 痛.
腰 痛.
经行感冒.
痉 病 痉病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气血同病辩证.
痉证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内科教研室 杨少锋
汗 证.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第九章 脏腑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第二节 不 寐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乳衄.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胃阴亏虚.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内伤发热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痿 病. 痿 病 [概述] 一、定义 痿病系指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导致肢体筋脉驰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症。 又称痿躄。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消 食 剂.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头痛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 内科教研室

目 录 概述:定义 源流 西医范围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后与预防调摄 病案分析

【概说】 (一)定义 头痛是指头部经脉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概说】 (二)源流 1、命名: (1)首见于《内经》 亦称“首风”,“脑风” (2)《难经》提出“厥头痛”(气逆于上,痰逆 于上) (1)首见于《内经》 亦称“首风”,“脑风” (2)《难经》提出“厥头痛”(气逆于上,痰逆 于上) (3)《证治准绳》“头风” “浅而近者名头痛….;深而远者为头风”

【概说】 2、病因病机: (1)《内经》责之于外感(风邪、寒邪)及内伤。 《素问奇病论》“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 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 《素问风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 “新沐中风,则为首风” 《素问五脏生成篇》“是以头痛癫疾,下虚上实 ,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

【概说】 (2)《东垣十书》明确将头痛分为外感与内伤 (3)《丹溪心法》认为头痛多属于“痰”与“火”, (4)《证治准绳》“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

【概说】 3、治疗上 (1)《伤寒论》:(三阳、厥阴)“少阳头痛,往来寒热,不可发汗,用柴胡汤调解之”。“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用吴茱萸汤”

【概说】 (2)李杲分经(六经)用药治疗 《兰室秘藏头痛门》“太阳头痛,恶风而脉浮紧, 川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主;少阳经头痛, 脉弦细,往来寒热,柴胡为主;阳明头痛,自汗 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者,升麻、葛根、石膏、 白芷为主;太阴头痛,必有痰,苍术、半夏、南星 为主;少阴经头痛,三阴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为 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为主;厥阴头顶痛者, 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

【概说】 (3)《丹溪心法》则强调头痛需用引经药:“头痛需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4)《医林改错》开创血瘀头痛用通窍活血汤。

【概说】 (三)范围 感染发热性疾病 偏头痛 高血压性头痛 血管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 五官疾病 颅内疾病(炎症、肿瘤、脑血管病)

【病因病机】 1、外感六淫 以风邪为主 风寒 寒凝血脉 风热 上炎清窍 邪壅经络,脉络绌急 风湿 蒙蔽清窍 外 感 头 痛

瘀血内阻,脑脉不通,气血不能上荣,脑失所养 【病因病机】 2、内伤头痛 肝—— 肾—— 脾—— 情志不和,肝郁化火 上扰清窍 肝火伤阴,肝失濡养 肾水不足,水不涵木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上扰清窍 年迈体弱 过度劳欲 伤及于肾,肾不生髓,髓海空虚 脑失濡养 气血生化乏源 营血亏虚 脑窍失养 中气不足,清阳不升, 操劳过度 饮食不节 病后 伤脾 脾失健运,痰湿内生 上蒙清窍 跌仆外伤 久病入络 瘀血内阻,脑脉不通,气血不能上荣,脑失所养

【病机小结】 邪壅经脉,气血不畅,经脉绌急或清窍失养 外感与内伤 病因 病机 病理 病位 头,但与肝、脾、肾密切。 风、火、痰、瘀

【诊断】 1 2 3 以头痛为主症, 部位:全头痛,或局部疼痛, 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跳痛等 发作形式:急性、缓慢、反复 外感头痛者当兼有外感证候,且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暂;内伤头痛者则兼有内伤证候,且起病缓慢,呈反复发作。 3 血常规、脑脊液检查,测血压及经颅多普勒、脑电图、头颅CT或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头痛与真头痛 真头痛: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止,或伴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喷射状呕吐。 见于流脑,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危象等 《灵枢.厥论》“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辨外感内伤 1 辨部位 2 辨头痛性质 3 辨诱因 4 辨虚实 5

【辨证论治】 1、辨外感内伤 内伤头痛:起病、病势皆缓,病程长,反复发作,伴体虚症侯。亦可夹痰瘀。 外感头痛:起病急,病程短,病势剧,伴表症。

【辨证论治】 2、辨部位所属经脉: 太阳头痛:后头部,下连于项 阳明头痛:前额及眉棱 少阳头痛:头两侧、连及耳部 厥阴头痛:巅顶,或连于目系

【辨证论治】 3、辨头痛性质: 风寒:头痛剧烈连项背 风热:头痛如裂 风湿:头痛如裹 痰湿:重坠痛 肝火:跳痛 肝阳:胀痛 气血不足,肝肾阴虚:隐痛、空痛、昏痛 瘀血:刺痛

【辨证论治】 4、辨诱因(影响因素) 劳倦加重:气虚 变天加重:寒湿 情绪变化加重:肝火 失眠加重:肝肾阴虚

【辨证论治】 5 、辨虚实 一般而言,外感头痛属实,内伤头痛多虚实夹杂,当审其主次。 新病,具有重痛、胀痛、掣痛,跳痛、灼痛、刺痛,痛势剧烈者属实; 久病,具有昏痛、隐痛、空痛,疲劳易发者,多属虚证。

【辨证论治】 (二)治疗要点 1、审证求因,审证论治 外感头痛:祛风散邪 内伤头痛:扶正 祛邪——清肝、平肝、化痰、化瘀 虚实夹杂:虚实兼顾 挟寒——散寒 挟湿——化湿 挟热——清热 气虚——益气升清 血虚——滋阴补血 肾虚——益肾填精

【辨证论治】治疗要点 2、循经用药(引经药) 太阳头痛: 羌活、蔓荆子、葛根; 阳明头痛: 葛根、白芷; 少阳头痛: 柴胡、川芎; 厥阴头痛: 藁本、吴茱萸; 太阴头痛: 苍术; 少阴头痛: 细辛。

【辨证论治】风寒头痛 (三)分证论治--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全头痛,痛势较剧烈,痛连项背,常喜裹头; ②兼次症:恶风寒,口淡不渴; ③舌象:舌质淡红,苔薄白; ④脉象:脉浮紧。

【辨证论治】风寒头痛 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2)治法:疏风散寒。 (3)方药:川芎茶调散。 川芎:辛温气香,上达巅顶。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 风,为治外感头痛之要药; 羌活、白芷:疏散太阳、阳明之风邪寒邪; 细辛、薄荷、荆芥、防风:辛散上行,祛风散寒解表; 甘草:和中缓急。

【辨证论治】风寒头痛 (4)临床应用: 1 寒邪侵犯厥阴:巅顶头痛,干呕,吐涎,甚或四肢厥冷,苔白,脉沉(寒厥头痛),吴茱萸汤加法夏、藁本、川芎。 2 寒犯少阴:头痛,背寒,足寒气逆,苔白脉沉细(少阴头痛),温肾散寒,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3 痛甚——加温经化痰药白介子、法夏、陈皮等

【辨证论治】风热头痛 2、风热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头痛而胀,甚则如裂; ②兼次症:发热恶风,面红赤,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③舌象:舌边尖红,苔薄黄; ④脉象:脉浮数。

【辨证论治】风热头痛 (2)治法:祛风清热。 (3)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 川芎、白芷、菊花、羌活、生石膏、稿本:疏风清热止痛; 黄芩、栀子:辛凉清解; 或用桑菊饮加黄芩、栀子(发热、恶风明显时用)。

【辨证论治】风热头痛 (4)临床应用 1 便秘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泄热,或合黄连上清丸以苦寒降火,通腑泄热。(大便干结,口舌生疮) 1 便秘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泄热,或合黄连上清丸以苦寒降火,通腑泄热。(大便干结,口舌生疮) 口渴欲饮者:加花粉、石斛等。 鼻渊头痛:苍耳子散加减

【辨证论治】风湿头痛 3、风湿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头痛如裹; ②兼次症:肢体困重,身热不扬,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溏薄; ③舌象:舌淡红,苔白腻; ④脉象:脉濡或滑。

【辨证论治】风湿头痛 (2)治法:祛风胜湿。 (3)方药:羌活胜湿汤。 羌活、独活:祛风胜湿止痛; 防风、藁本、川芎、蔓荆子:祛风活血止痛; 川芎:调和诸药。

【辨证论治】风湿头痛 4.临床应用: ①纳呆便溏胸闷:加苍术、厚朴、陈皮; ②恶心呕吐:加法夏、生姜、藿香; ③暑湿:身热汗出不扬,胸闷口渴者,改用黄连香薷饮加藿香、佩兰、京子、荷叶。 ④小便不利:加苡仁、淡竹叶。

【辨证论治】肝阳头痛 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头胀痛,或抽掣而痛,头痛多为两侧; ②兼次症:头晕目眩,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胁 痛,失眠多梦; ③舌象: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 ④脉象:脉弦或弦细数。

【辨证论治】肝阳头痛 (2)治法:平肝潜阳。 (3)方药: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 黄芩、栀子:清泄肝火; 天麻钩藤石决明, 牛膝杜仲桑寄生, 栀子黄芩益母草, 安神茯神夜交藤。 【辨证论治】肝阳头痛 (2)治法:平肝潜阳。 (3)方药: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 黄芩、栀子:清泄肝火; 牛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 夜交藤、茯神:养心安神。。

【辨证论治】肝阳头痛 (4)临床应用: ①肝肾阴虚:头痛绵绵日久不愈,腰膝酸软者加何首乌、生地、早莲草、枸杞、白芍等; ②肝火亢盛:清肝泻火,加龙胆草、大黄、夏枯草、栀子等; ③阳亢风动:镇肝潜阳熄风,加龙牡、鳖甲、龟板、地龙等。

【辨证论治】气虚头痛 2、气虚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 头痛隐隐,时发时止,遇劳加重; ②兼次症:头晕,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 ①主症: 头痛隐隐,时发时止,遇劳加重; ②兼次症:头晕,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 面色晄白; ③舌象: 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 ④脉象: 脉细弱或脉大无力。

【辨证论治】气虚头痛 (2)治法:益气升清。 (3)方药:顺气和中汤。(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 当归、白芍:养血 陈皮:理气和中 升麻、柴胡:引清气上升 蔓荆子、川芎、细辛:祛风止痛。

【辨证论治】气虚头痛 (4)临床应用: 气血两虚:气血双补,加熟地、首乌、阿胶等或用人参养营汤。 或八珍汤

【辨证论治】血虚头痛 3、血虚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头痛隐隐,缠绵不休; ②兼次症:面色少华,头晕,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③舌象:舌质淡,苔薄白; ④脉象:脉细或细弱。

【辨证论治】血虚头痛 (2)治法:滋阴养血。 (3)方药:加味四物汤。 生地、当归、白芍:滋阴养血; 蔓荆子、川芎、菊花、黄芩:清头目而止痛; 甘草:调和诸药。

【辨证论治】肾虚头痛 4、肾虚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头痛而空; ②兼次症: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健忘,遗精带下,神疲乏力;偏肾阳虚则见畏寒肢冷;偏肾阴虚则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盗汗; ③舌象:舌淡胖,或舌红,苔薄白,或少苔、剥苔; ④脉象:脉沉细无力或细数。

【辨证论治】肾虚头痛 大补元煎归山药, 枸杞人参杜仲草, 熟地山萸补肝肾, 益气养血功最高。 (2)治法:补肾填精。 (3)方药:大补元煎。 熟地、山萸肉、杜仲、山药、枸杞:滋补肝阴; 人参、当归、甘草:补益气血。

【辨证论治】肾虚头痛 (4)临床应用: ①偏阳虚:加鹿茸、熟附子、肉桂等;或肾阳不足:表现面浮肢肿,心悸气促者右归丸或合真武汤; ②偏阴虚:加二至丸、知柏等。或阴虚内热:表现面部烘热,面颊红赤者用知柏地黄丸; ③精亏较甚:见耳鸣耳聋、昏痛眩晕者用左归丸(或加龟板、阿胶); ④遗精带下:加莲须、芡实、金樱子。

【辨证论治】痰浊头痛 5、痰浊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头痛昏蒙重坠; ②兼次症:胸脘痞闷,纳呆呕恶,眩晕,倦怠无力; ③舌象:舌淡红,苔白腻; ④脉象:脉滑或弦滑。

【辨证论治】痰浊头痛 (2)治法:燥湿化痰,降逆止痛。 半夏白术天麻汤, 苓草橘红枣生姜。 (3)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天麻:平肝熄风; 法夏、伏苓、白术、陈皮、生姜:健脾化痰降逆止呕; 大枣、甘草:调和脾胃。 半夏白术天麻汤, 苓草橘红枣生姜。

【辨证论治】痰浊头痛 (4)临床应用: ①胸脘痞闷—加厚朴、枳实、菖蒲宽胸和中降逆; ②痰浊化热—加竹茹、枳实、黄连等,或用黄连温胆汤;

【辨证论治】瘀血头痛 6、瘀血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头痛剧烈,或刺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 不移; ②兼次症:日轻夜重,头部有外伤史,或长期头痛史; ③舌象:舌暗红,或舌边尖夹有瘀斑、瘀点,或舌下 静脉充盈,苔薄白; ④脉象:脉弦细或细涩。

【辨证论治】瘀血头痛 (2)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3)方药:通窍活血汤。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麝香、葱:通窍散瘀止痛; 黄酒:辛窜活血; 大枣:甘温益气、缓和药性。

【辨证论治】瘀血头痛 (4)临床应用: ①气虚血瘀:加参、芪以益气; ②头痛剧烈:加虫类药搜风通络。

相当于西医颞动脉炎或闭角型青光眼等疾病。 【辨证论治】其它 相当于西医颞动脉炎或闭角型青光眼等疾病。 7、其它 (1)雷头风 风邪湿毒上攻头目:头痛如雷鸣,头面起核或红肿痛,憎寒壮热者,治宜祛风除湿、清热解毒,选用清震汤合普济消毒饮。 (2)偏头风 肝经风火上扰:头痛暴发,痛势剧烈,局限于头部一侧,或痛连眼、齿,痛止如常人,治宜平肝熄风,选用天麻钩藤饮加菊药、川芎、全蝎、蜈蚣等。若夹痰热,佐以清热涤痰,加黄连、半夏、胆南星、枳实等;若久病不愈,瘀血阻络,佐以活血通络,加桃仁、红花、丹皮、赤芍、蜈蚣、全虫等。 一种以单侧为主的反复发作性的血管性头痛 。

【临证经验】 (1)配伍风药 高巅之上,唯风可到,风药轻扬,易达病所,故临床治疗头痛,不唯外感,即使内伤头痛,亦常配伍风药,如防风、羌活、白芷、荆芥等。但风药走散,久服伤气;风药多辛散,易伤阴津,故阴血亏虚之人当慎用。

【临证经验】 (2)重用川芎 中医有“治风先治血,血行则风自灭”之说。川芎为血中气药,能上则行头目,下达血海,通行诸经气血,为治疗头痛之要药。临床用量多在15-30克。 多配以细辛或牛膝,细辛具芳香通窍止痛为功,两者合用,效果卓著,牛膝主活血通经,引血下行,与川芎相配,使升降有序,防止川芎升散太过。川芎亦可与生地、白芍为伍,以防辛散太过。

【临证经验】 (3)头痛经久不愈者,当注意以下几点 ①久病及肾,肾精亏虚,治当益肾补髓; ②久痛入络,一般草木、金石之品难以搜逐,当佐以虫类药物以搜风、通络、祛瘀、止痛。 ③灵活使用活血化瘀法 常用活血化瘀药有:川芎、桃仁、红花、丹参、赤芍等,根据血瘀系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血虚血瘀、血热血瘀、阳虚血瘀的不同,分别伍以理气益气,养血、凉血之品。

【预后及预防、护理】 (一)转归预后 1、外感头痛:治疗较易、预后较好 2、内伤头痛:治疗较难 3、肝阳头痛:可并发中风、目盲或眩晕

【预后及预防、护理】 (二)预防调摄 1、发作期:休息、调情志,忌刺激性食品 2、缓解期:加强煅炼、防风寒、适寒温

【病案分析】 赵女,38岁,农民。 患者有头痛病史15年,每遇情绪波动后头痛发作,疼痛剧烈,甚者伴有恶心呕吐,曾多次住院治疗,诊为神经性头痛。此次发病头痛剧烈,胀痛欲裂,且伴有恶心呕吐,口干,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数。

【小结】 1.头痛是指头部经脉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2.病位在头部,由外感风寒热湿或内伤肝脾肾引起。 3.辨证应分外感内伤。 4.治疗原则以审证求因,审证论治。 5.分型论治:外感头痛:风寒头痛,川芎茶调散;风热头痛,芎芷石膏汤;风湿头痛,羌活胜湿汤;内伤头痛:肝阳头痛,天麻钩藤饮;气虚头痛,顺气和中汤;血虚头痛,加味四物汤;肾虚头痛,大补元煎;痰浊头痛,半夏白术天麻汤;瘀血头痛,通窍活血汤。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