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菌 – 締造健康的好幫手 分享: 馬淑瑩 2006年6月3日 益菌 – 締造健康的好幫手 分享: 馬淑瑩 2006年6月3日
宏觀的健康 – 自然界及眾生物之平衡 中觀的健康 – 個別整體的健康 – 人類: 身心靈平衡發展 微觀的健康 – 微生物之生態平衡
人體 - 共生現象的主要器官: 表面面積 皮膚:2.5㎡ 呼吸道:80㎡ 腸道: 400㎡ 泌尿道:5㎡
細菌與人體 細菌種類 : 對人體有益 (共生性細菌) 對人體有害 (抗生性細菌) 對人體沒有明顯益處,亦沒有明顯害處 (中性細菌) 機會主義細菌,數量過多則會影響人體健康 (雙向性細菌 )
正常情況下的腸道菌叢 共500多種,其中30-40種佔大多數 (90%) 細菌數量約十萬億 (1013-14) 相等於身體細胞總數的10+倍 菌叢的組成相對地穩定,但由於環境之不同,各有其獨特性
腸道細菌與身體器官重量的比較 腸道細菌共重 > 1kg 心臟 1kg 腦 1.3-1.4kg 肝 1.4kg
消化道的菌叢 乳酸菌 鏈球菌 胃部及十二指腸 酵母 101 -103 空腸及迴腸 大腸菌 104 -108 類桿菌 梭形杆菌 結腸 1010-1012 乳酸菌 鏈球菌 酵母 大腸菌 類桿菌 梭形杆菌 雙歧桿菌 大腸菌 鏈球菌 芽胞梭菌 優桿菌 韋榮菌
腸道菌相平衡之重要 腸道菌群處於生態平衡時 (菌相平衡 Balanced/Normal Flora) 則菌群有利於宿主,或互相有利,形成共生互利的良好生態環境 (Symbiosis) 例子: 菌群參與腸道內碳水化合物、脂類及蛋白質的分解及吸收,增進養份之攝取 作為保護屏障,抗衡有害病原的侵入 人體健康
腸道菌相平衡之重要 腸內菌群生態失衡(dysbiosis), 則對宿主的健康有害 加速衰老、生病 例子: 腸內害菌較多而產生毒性物質,加重身體處理有害物質之負擔
慢性腸炎的腸內細菌分佈
神經性皮炎的腸內細菌分佈
導致菌群生態失衡 (Dysbiosis) 的原因 不良飲食習慣/ 營養不均衡 壓力/ 過度勞累 服用抗生素/ 藥物 飲酒/ 暴食/ 吸煙 消化不良 免疫力下降 腸道感染 腸道蠕動下降/ 便秘 食物/ 水/ 空氣污染腸道、身體 PH之改變 菌相失衡 生病 長途旅行 年齡增長/ 衰老
菌群生態失衡的後果
人體內微生態的關係 口腔 食道 胃部 小腸 結腸 食物 腸道環境因素 營養 電解質 礦物質 酵素 維他命 蛋白質 纖維 脂肪 菌叢 口腔 食道 胃部 小腸 結腸 消化 吸收 免疫功能 解毒 生產荷爾蒙 食物 營養 礦物質 維他命 纖維 腸道環境因素 電解質 酵素 蛋白質 脂肪 菌叢 細菌,真菌,病毒,寄生物
菌群生態失衡引致的常見病 慢性腸炎 克隆氏病 (Crohn’s disease) 腹瀉、腸炎 腸道不適、嗝氣 糖尿病 類風濕病 敏感症 免疫力低下 尿道炎/ 陰道炎/ 炎症
菌群生態失衡之對策 加強纖維質之補充,例如蘋果或纖維補充劑 包括水溶性纖維及粗纖維 理想服用量為每天25-30克 改善腸道生態環境(PH) 促進腸道蠕動 促進腸內益菌之繁衍 (尤其是Bifidobacterium)
菌群生態失衡之對策 益菌補充劑 補充消化酵素 改善生活模式及均衡營養 補充益菌之耗損 服用藥物、抗生素後,飲酒或熬夜等之後作益菌之補充 幫助食物之消化及吸收,減低害菌之生存空間 改善生活模式及均衡營養
益生菌之應用 保持身體健康 (包括美容、瘦身之應用) 補充腸道益菌之消耗,維持菌相平衡 補充服用抗生素期間及之後之腸道益菌 減低/ 改善陰道或膀胱感染 防止旅遊期間食物中毒 (雙歧桿菌 Bifidobacterium 和嗜酸菌 Acidophibus 都能有效地防止很多引致肚瀉的細菌) 放射性治療前後 慢性疾病調養 改善敏感及過敏症 (包括對乳糖敏感) 幫助膽固醇的代謝過程,完成膽汁酸及有助降低膽固醇
益生菌的治療作用 提升腸來道內的益生菌 阻止惡菌在腸道內繁殖及攝取營養 治療酵母感染和肚瀉 為免疫力低下者提升免疫力 有助生產維他命B 和 維他命K 幫助分解食物,促進吸收 減少泌尿道感染和膀胱炎復發 改善乳糖吸收 預防陰道感染 緩和腸道過敏的情況
常見的益生菌 菌屬 主要菌種 雙叉桿菌屬 (Bifidobacterium) 短型雙叉桿菌 (B. breve) 分歧雙叉桿菌 (B. bifidum) 長型雙叉桿菌 (B. longum) 乳酸桿菌屬 (Lactobacillus) 乳酪乳桿菌 (L. casei) 嗜酸乳桿菌 (L. acidophilus) 發酵乳桿菌 (L. fermentum) 短乳桿菌 (L. brevis) 保加利亞菌 (L. bulgaricus) 德氏乳桿菌 (L. delbrueckii) 鏈球菌屬 (Streptococcus) 糞鏈球菌 (S. faecalis) 乳脂鏈球菌 (S. cremoris) 乳鏈球菌 (S. lactis) 嗜熱鏈球菌 (S. thermophilus)
如何選擇益生菌補充劑 注意: 不同益生菌有不同的特性,並不可相互替代 同屬的益生菌不同的品種特性及作用亦不一樣
消費者如何選擇益生菌 選擇適當/ 適合的益生菌種 看產品上的標籤、成份 若對益生菌種不太認識,可請教有關的專業人仕 標明成份 列明益生菌種之詳細名稱 保證存活的益生菌種最少數量 高療效益生菌補充劑(以膠囊計算) 應有20億(2x109)的存活益菌 (2 billions/cap) 服用方法及用量 保存方法及存放日期
消費者如何選擇益生菌 須了解產品 如何確保存活益菌可經過強酸強鹼之環境而抵達腸道 品屬之選擇 有膠囊保護 大數量及品種 益生菌補充劑有否包含有其天然培養物及代謝產物(supernatent)
消費者如何選擇益生菌 有否含致敏物質及過量的醣份 例如:乳醣 Lactose,奶類 Dairy base 產品的品質及製造之科技 菌種之來源 菌種不是愈多愈好,應適可而止, 數量則多多益善。
益生菌補充劑之形式 液體 冷凍乾燥之粉劑 (freeze-dried powder) 膠囊裝 添加於食物內 乳酪及益生菌飲料
服用益生菌注意事項 根據指定方法服用 若是粉裝製劑,加入室溫冷水則可,不可用熱水、冰水或冷凍過的水 若沒有註明,最好晨早空腹服用,20-30分鐘後才食用早餐; 亦可晚上空腹用, 以減少大量胃酸分泌補充益菌之損耗
完 謝謝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