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課 論語選.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造型大作戰 ★就是要秀給你看 期末表演 請 自由選擇任何一種角色做裝扮 如: ★特殊穿著的職業 — 警察、護士、郵差、空服員等 ★你的偶像 — 明星、運動員、政治人物等 ★虛擬人物 — 童話、漫畫、卡通人物等.
Advertisements

第 三 課 史記的文學特色與成就 史記的地位、價值 寫作方法.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吳敬梓 記敘王冕失學 、孝親與自學 成功的過程 以第三人稱順敘人 物經歷,藉對話、 行為展現人物特質 ★題目含義:本文故事集中在王冕的少年時 代 ── 王冕孝敬母親、努力向學;善於把 握環境、興趣學習。 主角 + 時期.
第三課 絕句選 ( 一 ) 登鸛雀樓 ( 二 ) 黃鶴樓送孟浩然 之廣陵 ( 三 ) 楓橋夜泊. 第三課 絕句選 作者詩體主旨 文章作法 唐 王之渙 五言 絕句 勉人積極向上 在描繪景 物中寄託 情意 唐 李白 七言 絕句 抒發依依不捨的 離情 唐 張繼 七言 絕句 抒寫濃濃的鄉愁 ( 一 ) 登鸛.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東晉 陶淵明 任真自得的 人物性情 模仿史書傳記的 形式,描述人物 性情 ★文意說明:本文為陶淵明辭官後,模仿史 書傳記形式寫成,是陶淵明稟性志趣的 自我剖析,也是他的自傳。 ( 人物 ── 主角 )( 體裁 )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林良 說明失敗雖然痛苦, 卻能累積經驗、增長 智慧,邁向成功 藉生活中的 小事件說明 道理 ★補充: *失敗: 女兒:成績考壞 作者:第一天教書慘痛的經驗 *生活中的小事件:考試欠佳.
第十課 論語選 ( 一 ) 學而時習之 ( 二 ) 譬如為山 ( 三 ) 三人行. 第十課 論語選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孔子弟 子及再 傳弟子 ( 一 ) 從學習中得到喜悅與 快樂,並養成君子的風度 ( 二 ) 為學要持之以恆 ( 三 ) 人人皆可為我師 以語錄的 形式說明 學習和修 養的重要 ★補注:
第四課 負 荷. 第四課 負 荷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吳晟 新詩表達父親對 孩子的愛 以父親向孩子說 話的語氣,寫出 為人父者的心情 ★題目含義: ⒈本義:承擔的意思。 ⒉詩意:孩子是父親的負擔,但父親因愛而 不以為苦。
第一課 大樹之歌. 第一課 大樹之歌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劉克襄 親近自然、 尊重生命 以父親的口吻,依 時間、地點、對象 、事件的順序,敘 述拜訪雀榕的經過 ★題目含義: 1. 作者對大樹的讚頌。 2. 大樹本身的歌唱。 ★補注:*口吻:說話的語氣。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沈復 回憶孩童時代 由觀察、想像 所得到的物外 之趣 先總寫「物外之 趣」,再就不同 事物,分段記敘 ,以回應首段 ★文意:主旨在記敘作者兒時所獲得的物 外之趣。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洪醒夫 回憶童年 、懷念母 愛 從一般人的記憶,談到 自己童年的「紙船印象 」,最後以期望作結 ★補注: *印象:記憶中留下的痕跡。 ★文意: *紙船:象徵偉大的母愛,代表母親對子女 的疼愛之情。
《論語》中的子路.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又聞。 《論語.公冶長》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 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 《 論語.雍也 》
子罕篇. 1. 顏淵感嘆:「仰之彌高,鑽之彌 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當中的 「之」指的是?這段話在讚嘆誰有 何表現? 2.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中的 「彌」意思是? ( 等同於「日久彌 新」的「彌」 )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论语》选读的高考复习.
第六課 論語選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 「長沮、桀溺」章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中國人壽 徐真真.
《春曉》.
論語‧衛靈公篇 國一乙 s 楊毓芸.
論語選 盍各言爾志賞析.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如果光想著一件事情的難度而遲遲不肯行動 ,那麼將永遠不會成功 ,但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 你就可能成功。
WWE巨人 Big show.
第十六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教學目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吴昌晖.
第六課論語選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徐玉梅 中正大樓C401-3
認識倍數(一) 設計者:建功國小 盧建宏.
愛讀書的人 ---如何成為會思考的大學生 講員:周憲明老師.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坐.
文化差異 Elick Yang.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1/2/ :38 PM 耶利米書 33:1-3 約翰福音 14:12-14 © 2007 Microsof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Microsoft, Windows, Windows Vista and other product names.
詞語的 褒貶色彩 語文學習基礎知識.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設計理念與教學步驟 本簡報可配合翰林英語第五冊第七課或康軒英語第六冊第二課的文法句型使用。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好書介紹   2009年12月14日.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統計學應用~~ 學生心目中的老師.
實用數學 長度單位的認識與換算.
大能勇士 (撒母耳記下23章).
畢達哥拉斯 與 畢氏定理.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正向輔導管教 (國小案例 分享與座談) 基隆市中和國小張意欣老師.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Commando War ★★☆☆☆ 題組:Problem Set Archive with Online Judge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經文:哥林多前書 9 章 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 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注音符號課程綱要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1-1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信息 永生系列 第四講 永生的過程 (2) 約翰福音 6:50-51 牟張大明姊妹.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試行計畫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 黃笑冰.
問句 黃勇仁.
有趣的計算 如果令A、B、C、D……X、Y、Z這26個英文 字母,分别等於百分之1、2、3、4……24、
富爸爸著作 富爸爸實踐家 現金流101活動.
議題: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L3 Dialogue Linda: Hey! What are you guys doing? 嘿!你們倆個傢伙在做什麼?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課 論語選

第十課 論語選 題  解 問題討論 孔子介紹 成語辨正 作者介紹 修辭小舖 內容注釋 國學常識 品評鑑賞 仿作練習

題解——孔子與弟子言志   本文選自《論語‧先進》。透過孔子與四位學生間的互動,生動地呈現出孔門循循善誘的教育方式。其義理內涵的豐富與寫作筆法的卓越,在論語諸篇章中極為特出。 孔子施教多從平常生活處入手。在閒談中孔子引導學生抒發己見,解答其疑惑;並且能夠因材施教,隨機啟發,師生之間和樂一片。

題解——孔子與弟子言志   弟子有從具體事功上陳述者,有從生命情調處著眼者,志向襟懷各有不同。最後孔子既肯定了子路等人的淑世抱負,也讚許了曾點祥和悠然的境界。 子路態度率直,冉有坦誠,公西華謙虛,曾皙則從容而狂放。前三者表露出經國濟世的抱負,曾皙只是提出一種生活情趣,卻受到孔子特別的讚美,這是本章最堪玩味的地方。

題解——孔子與弟子言志 子路、冉求、公西華的積極入世,對王道的實現有所幫助,也可能淪為霸者的工具;而曾皙所言,呈現的歡暢悅樂,與孔子的理想正相契合。夫子喟然而嘆,良有以也。   在三子之前,孔子只讚美曾皙;在曾皙獨侍之時,孔子對三子卻又多所肯定。弦外之音,善聽者自當有所領會。能以人之長,彌補己之短,才能日趨完美。

題解——孔子與弟子言志 本章在《論語》中,篇幅雖然最長,文字卻很簡淨,往往寥寥數語,就能將人物、事件勾勒出來。   本章在《論語》中,篇幅雖然最長,文字卻很簡淨,往往寥寥數語,就能將人物、事件勾勒出來。 例如「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十個字,藉「浴」、「風」、「詠」、「歸」四個動詞,即將歡暢悅樂的境界呈現出來,都可看出文字極強的概括性。除了思想,文學的價值也值得重視。

題解——長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席不暇暖,周遊列國,欲救天下,不斷尋求實現理想的機會。他「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泰伯篇〉,看似「辟人」,其實仍然以天下為己任。 由於天下無賢君,他甚至有「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公冶長篇〉之嘆。最後回到家鄉,獻身教育,將希望寄託於弟子後學。 

題解——長沮桀溺耦而耕   隱者則不然,見勢不可為,便斷然放棄救世之念。他們的行徑,如鳳棲高岡,較之熱中名利,奔走鑽營者之如蛾逐夜燈,自然清高;較之孔子視萬物為一體而栖栖皇皇、櫛風沐雨,則孰是孰非,身為知識分子,亦當有所分辨。否則,聖賢豪傑都與鳥獸同群,哀哀蒼生又將如何?孔子怎能不憮然而嘆? 栖 栖 忙碌不安的樣子。

題解——長沮桀溺耦而耕   本章人物的對話雖然不長,卻饒富趣味。孔子要子路問津,長沮不肯相告,卻以「是知津矣」反諷。他認為孔子既然想以「道」濟世,「道」即是人該走的路;既知世人該走的路,如何不知自己的渡口所在? 桀溺則更進一步勸子路棄孔子而隨他們隱居;而孔子感嘆彼此道不同,不相為謀。孔子終究不為所動,依然執著地走在修己治人的道路上。

孔子介紹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他對當時的倫理道德、政治、經濟、教育、軍事等方面都曾提出許多見解與主張。而這些見解與主張,對後代有極重大的影響,一直是中國學術思想的主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陬,音ㄗㄡ)人,根據《史記‧孔子世家》的記載,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西元前五五一年),卒於周敬王四十一年(西元前四七九年),享壽七十三歲。   

孔子介紹   孔子的先世是宋國貴族。在曾祖父孔防叔時,為了躲避宋國內亂而逃到魯國,才成為魯國人。父親叔梁紇是魯國大夫,以勇力聞名。晚年才娶未滿二十歲的魯國望族之女顏徵在,而生孔子。

孔子介紹   孔子的狀貌,古書中有很多的描述。如《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云……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白虎通義》說:「聖人皆有異表……孔子反宇。」 「反宇」就是「圩頂」,中間凹陷、四周隆凸的意思,所以我們知道孔子的頭頂中間較低而四邊高,而且還是一位高個子。  

孔子介紹 孔子三歲時,父親去世,母親顏徵在便帶著孔子從陬邑遷居到魯國國都曲阜內的闕里居住。魯國是周朝禮儀最昌盛的地方,所以孔子幼時,即好以行禮為戲,對古代的禮儀有相當的認識。   孔子十七歲時,母親去世。十九歲結婚,生子孔鯉。二十歲以後的一段時間,曾經做過「乘田」(替貴族管理牛羊)、「委吏」(替貴族管理倉庫)等小官,所以孔子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論語‧子罕篇》)

孔子介紹 孔子十五歲便立志向學,從以下幾件事可窺知其勤奮的學習態度:     孔子十五歲便立志向學,從以下幾件事可窺知其勤奮的學習態度: 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非常好學,沒有固定的老師,所以學問很廣博。他的學生子貢曾說:「周文王、武王的道還沒有失傳,散布在人間。……我的老師到哪裡不能學習呢?又何必一定要有固定的老師呢?」(見論語子張篇) 〈師說〉:「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孔子向師襄學琴、訪古樂於萇弘《孔子家語》、問禮於老子(《史記‧老莊申韓列傳》)

孔子介紹 ▲ 孔子問禮於老子圖 2. 善於把握機會:魯國東南方之小國郯國,郯子來 朝見魯公,魯國大夫昭子問起少皞氏以鳥名官的 情形,孔子得知,便去向郯子請教少皞時代的職 官制度。(見《左傳昭公十七年》)

孔子介紹 3. 非常謙虛:有一次孔子進入祭拜周公的太廟,每 事問。有人就說:「誰說陬邑大夫的孩子懂得禮 呢?進入周公廟,每件事都要問人。」(見八佾 篇)其實這正是孔子謙虛好學的學習態度。 4. 態度認真:孔子曾向師襄學習彈琴,經過十幾天  還是學習同一個曲子,不肯輕易更換,可見其學 習態度的認真。

孔子介紹   孔子是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弟子有三千人。其中較為傑出、身通六藝的弟子有七十二人。他首開平民教育的先河,打破以往只有貴族才能受教育的現象。任何人只要準備了「束脩」(乾肉)以為拜師禮,象徵對老師的敬意,孔子都會加以教導。 孔子有教無類、誨人不倦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

▲ 山東曲阜孔廟「萬世師表」匾額(清康熙皇帝手書)

孔子介紹   孔子離開魯國後,走訪各國,希望能遇到一位賞識他的明君,藉以推行他以仁治國的政治主張。可惜當時政局紛亂,各國國君都不能採行孔子的仁道思想,孔子到處碰壁,始終沒有達到他的目的。   孔子最早訪問的國家是衛國,時間最長,前後十年,其次是陳國三年,其他曹、宋、鄭、蔡等國家所停留的時間都很短。魯哀公十一年(西元前四八四年)回到魯國,一共在外奔走了十四年,當時年紀已經六十八歲。

孔子介紹   孔子回到魯國的時候正值季康子當政。季康子知道孔子要回到魯國,便以禮品布帛迎接孔子回國,尊孔子為「國老」,並維持原來的俸祿。這時孔子雖然年紀已大,但仍舊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述而篇〉。他把主要精力用於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獻上,尤其是對於《六經》——《詩》、《書》、《易》、《禮》、《樂》、《春秋》的刪訂與整理,用力最多。

作 者   《論語》是儒家十三經之一,全書既揭示了儒家理想人格的養成之道,也闡釋了仁、義等儒門義理思想的內涵,實為了解孔子人格及思想最重要的典籍。對後世的思想文化影響至為深遠,受到的重視,          非其他經典所能比擬。

論語的名稱由來 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班固的意思是:《論語》這部書,主要記載了孔子應答弟子及時人的談話。 孔子逝世之後,弟子後學們便把這些紀錄彙集、編纂成書。「論」是「論纂」,「語」是「言語」,「論纂」孔子之「言語」,故稱《論語》。

論語名稱另一說法 陳大齊《孔子學說》:「《論語》所載以孔子言論為主,而孔子言論可分別為兩類:一為與人問答討論,二為未經人問而自動告人。前一類正是『論』,後一類正是『語』,故書名《論語》者,意即孔子的『論』與『語』,用以顯示全書的主要內容。」 此乃直接從《論語》書中分析「論」字和「語」字的用法所得出來的結論,此說頗有創見,亦可參考。

論語的篇章 《論語》是孔子與弟子、時人談論與應答的語錄,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根據記述編輯而成。全書分為二十篇,四百八十餘章,每篇取篇首二或三字為名,成書時間約在春秋戰國之交。上下篇目如下: 上篇 1 學而 2 為政 3 八佾 4 里仁 5公冶長 6 雍也 7 述而 8 泰伯 9 子罕 10鄉黨 下篇 11先進 12顏淵 13子路 14憲問 15衛靈公 16季氏 17陽貨 18微子 19子張 20堯曰

論語的傳本 成書約於戰國初年,由於秦大火禁燬到漢朝經籍漸出,有三種傳本。 1.魯論語 (20篇,與今傳論語相同) 1.魯論語 (20篇,與今傳論語相同) 2.齊論語 (22篇,多問王、知道兩篇) 3.古論語 (21篇,孔子故宅中)(古文) 4.今傳論語(20篇)

論語的內容   《論語》雜記孔門師弟的言行,可分為下列六項:弟子記夫子之言、夫子答弟子之問、弟子自相問答、時人相與言、臣對君之問、師弟子對大夫之問。 或分為八類:關於個人人格修養之教訓、關於社會倫理之教訓、政治談、哲理談、對於門弟子及時人因人施教的問答、對於門弟子及古人時人之批評、自述語、孔子日常行事及門人讚美孔子之語。

論語的思想   全書揭示了儒家理想人格的養成之道,也闡釋了仁、義等儒門義理思想的內涵。宋代朱熹將其編入《四書》之列後,成為士人必讀之書,對後世的思想影響深遠。   孔子的思想,立基於對倫理的肯定和執著。他是人文主義者,認為人的價值須由人來肯定。人的價值在於「成德」,需要學習。所謂學習,包括「學文」與「約禮」。「學文」即是讀書,「約禮」則是在人際活動中磨練品德。

論語的核心價值 「仁」是「成德」的最高理想,也是所有德目的總名。   「仁」是「成德」的最高理想,也是所有德目的總名。 「仁」包括「義」;包括「禮」,孔子答顏淵問仁時說:「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顏淵篇〉;包括「孝」、「悌」,所以要子弟:「入則孝,出則弟。」〈學而篇〉;包括「忠」,所以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八佾篇〉

論語的核心價值   又包括「信」,他曾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為政篇〉;其他還包括「敬」、「愛」、「剛」、「直」等德目。尤其強調「恕」,子貢問「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說:「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篇〉。 總之,「仁」是道德學問的終極境界,因此孔子不輕易以「仁」許人。

論語的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提出「德為政本」及「正名主義」兩個主張。   孔子的政治思想,提出「德為政本」及「正名主義」兩個主張。 所謂「德為政本」,是指統治者不論修己或治人,都應以道德為依歸,以身作則,以德化人,所以答季康子問政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顏淵篇〉 如此,國君與臣民結合為一體,政治才能清明。如果用嚴刑峻法管理人民,並不能解決隱藏的問題,所以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為政篇〉。

論語的政治思想   所謂「正名主義」,指社會中的成員,皆應認清自己扮演的角色,做好自己應盡的責任與義務,不可使角色變質,混淆名實,亦即不可棄責,不可侵權。 孔子在齊,答齊景公問政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篇〉,答子路問為政以何者為先時說:「必也正名乎!」〈子路篇〉

論語的經濟思想   孔子的經濟思想,可藉〈季氏將伐顓臾〉看出:「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孔子認為經濟問題,是要建立公平的經濟制度(均),來安定社會秩序(安)。 孔子本此經濟觀,因此主張薄征賦稅,藏富於民,曾說:「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顏淵篇〉  

孔子與弟子言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 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 路 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魯國人。 曾 皙 姓曾,名點,字皙,魯國人。皙,音ㄒ一。 冉 有 姓冉,名求,字子有,魯國人。 公西華 姓公西,名赤,字子華,魯國人。 以吾一日 長乎爾 因我年紀稍長於你們。以,因為。一日長乎爾,即「長乎爾一日」之意。

孔子與弟子言志 毋吾以也 即「毋以吾長乎爾而不敢直言己」的省文,意謂不必因為我年長而不好意思說出來。 居 平日。 何 以 何 以 如何用世。以,用、表現。  子路  冉有  公西華

孔子與弟子言志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率 爾 不加思索的樣子。 千乘之國 指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乘,音 ㄕㄥˋ,古代用來計算兵車的單位,一輛兵車用四匹馬牽引,稱為「一乘」。 攝 夾處。 加之以師旅 指受到外敵的侵凌。加,施加。師旅,軍隊。

孔子與弟子言志 因之以饑饉 接連鬧饑荒。因,仍、接連之意。饑,穀不熟。饉,菜不熟。 比 及 等到。比、及二字同義。比,音ㄅㄧˋ。 知 方  乘 因之以饑饉 接連鬧饑荒。因,仍、接連之意。饑,穀不熟。饉,菜不熟。 比 及 等到。比、及二字同義。比,音ㄅㄧˋ。 知 方 指民知禮義。方,指禮義。 哂 音ㄕㄣˇ,微笑。

孔子與弟子言志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方六七十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方六七十 本指每邊長六、七十里的土地面積。此指小國。方,平方,計算面積的單位。 如 或者。 足 民 使人民生活富足。 至於。

孔子與弟子言志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宗廟之事 指祭祀。 會 同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宗廟之事 指祭祀。 會 同 指諸侯朝覲天子或諸侯會盟之事。 端章甫 穿著禮服,戴著禮帽。端,玄端,指禮服。章甫,玄冠,指禮帽。 相 音ㄒㄧㄤˋ,贊禮之人。 ▲ 章甫 ▲ 玄端

孔子與弟子言志 「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希   「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希 通「稀」,原意為稀落、零落,此有慢下、停止之意。 鏗 爾 弦振動的聲音。 舍瑟而作 停止彈瑟而站起來。 舍,通「捨」,此有停止彈奏之意。作,起立。 撰 陳述、想法。 傷 妨害。

孔子與弟子言志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莫 春 即「暮春」,指農曆三月。莫,音ㄇㄨˋ,「暮」的本字。 冠 者 二十歲以上的青年。古代男子年滿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經成年。 浴乎沂 到沂水邊洗浴。沂,音ㄧˊ,水名,源出今山東省濟寧市,西流經曲阜市,合洙水,入於泗水。

孔子與弟子言志 風乎舞雩 在舞雩之下乘涼。風,乘涼。雩,音ㄩˊ,求雨的祭名。古時求雨,必使童男女舞蹈,故稱舞雩。此指祭天禱雨之處,其地有壇坫(音ㄉㄧㄢˋ)、樹林,可以納涼。 喟 然 嘆息的樣子。喟,音ㄎㄨㄟˋ。 與 音ㄩˇ,讚許。

孔子與弟子言志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讓 謙讓。 唯 語首助詞,無義。 安 如何。 赤也為之小 孰能為之大 赤只能做小相,誰又能做大相呢?

長沮桀溺耦而耕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 長沮桀溺 兩位隱者。沮,音ㄐㄩ。 耦 通「偶」,並、一起。 執 輿 在車上拿著韁繩。

長沮桀溺耦而耕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 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 不輟。 滔 滔 滔 滔 本指大水橫流,此比喻紛亂的樣子。 誰以易之 能和誰來改變這種局勢呢?以,與。易,改變。 而 汝、你。 辟人之士 逃避昏君的人,指孔子。辟,通「避」。 辟世之士 避開亂世的隱者,桀溺自謂。 耰而不輟 繼續覆蓋種子而不停止。耰,音ㄧㄡ,以土覆蓋種子。輟,音ㄔㄨㄛˋ,停止。

長沮桀溺耦而耕 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憮 然 失意的樣子。憮,音ㄨˇ。 憮 然 失意的樣子。憮,音ㄨˇ。 鳥獸不可與同 群吾非斯人之 徒與而誰與 人不能和鳥獸共同生活,我如不與世人共同生活,那麼要跟誰共同生活呢?後句本為「吾非與斯人之徒同群而與誰同群」。 天下有道丘不 與易 天下如果太平,我就不必出來改變這種局勢。

長沮桀溺耦而耕  子路問津

〈孔子與弟子言志〉之賞析   本篇生動而形象地記述了孔子和他的四個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議論人生志趣的一次談話,反映了儒家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育態度和方法。從人物的對話和動作中,可以看到孔子和弟子們活生生的形象。 本文僅三百一十五個字,其中用於敘事、描繪人生情態的文字極少,而主要筆墨是師生之間的對話及人物的動作,使本文具有非同凡響的藝術效力。

〈孔子與弟子言志〉之賞析   本篇雖是語體散文,但結構完整,以孔子的啟發性講話開頭,又以孔子的評語作結。「言志」二字貫穿全文,文章通過「言志」這一中心線索來表現「治國以禮」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可分為三段: 孔子問志——從開頭至「則何以哉?」 四子述志——從「子路率爾而對」至「吾與點  也」為第二段 孔子評志——從「三子者出」至篇末為第三段

〈孔子與弟子言志〉之賞析   本文用對話組成全文。師生五人的談話,如同小說中的人物對話一樣,具有鮮明的個性。每個人說的話既表現了各自的不同性格,又表現了各自的身分和專長。 本章在《論語》中,篇幅雖然最長,文字卻很簡淨,寥寥數語就能將人物、事件勾勒出來。循循善誘、親切和藹的孔子,坦率、自信、有勇而知方的子路,審慎謙退的冉求,謙遜而知禮善辯的公西華,悠然灑脫的曾皙,個個形象鮮明,栩栩如生。

〈孔子與弟子言志〉之賞析 子路的一番話及「率爾」的狀態,勾勒出他驕矜、粗豪、好勇的性格。   子路的一番話及「率爾」的狀態,勾勒出他驕矜、粗豪、好勇的性格。 冉有、公西華是在孔子的親切提問下,謙虛謹慎地談自己的志趣。冉有只不過想治理一個小國,公西華謙言只不過是「願為小相焉」。 曾皙「舍瑟而作」,這個動作將曾皙的恭敬之態刻劃得栩栩如生,也間接說明了曾皙有著與眾不同的志向。他的發言描繪了理想中的生活情景。

〈孔子與弟子言志〉之賞析  本章首段可以看出孔子注重因材施教。三子皆有仕進之心,孔子聽後不置可否,卻對曾皙所言春遊風詠的生活大加讚賞;在曾皙獨侍之時,卻又對三子各有肯定與期許,孔子對弟子的循循善誘,由此可見一斑。 他對曾皙的發言,是「喟然嘆曰:『吾與點也』」。這是因為曾皙所描繪的是以禮樂治理的「太平社會」的縮影,與孔子的「風清俗美、人民安樂」政治理想正好相符。

〈長沮桀溺耦而耕〉之賞析   本章人物的對話雖然不長,卻饒富趣味。孔子要子路問渡口,長沮不肯相告,卻以「是知津矣」反諷。他認為孔子既然想以「道」濟世,「道」即是人該走的路;既知世人該走的路,怎會不知自己要走的渡口所在? 桀溺則更進一步勸子路棄孔子而跟隨他們隱居,「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句,取譬身邊之水,既生動,又貼切,與「是知津矣」同樣含有不盡的言外之意。

〈長沮桀溺耦而耕〉之賞析   本章在一問一答之間,生動地展示了兩種意義不同的生命進路的相遇。隱士長沮和桀溺選擇了放棄他們的社會責任而「辟世」。但是,如何面對時代的這種失序,孔子的個人選擇卻與大多數人頗為不同。道家致力於培養他們自己的一方「淨土」,以致於能夠享受個人的安寧以及與自然的和諧。 對隱者而言,孔子的「辟人」,顯然是指孔子的不得於君,既不得於君,又如何能有作為呢?

〈長沮桀溺耦而耕〉之賞析   孔子席不暇暖,周遊列國,欲救天下,如與時君理念不合,即轉往他國,繼續尋求實現理想的機會。他「危邦不入,亂邦不居」〈論語‧泰伯篇〉,看似「辟人」,其實仍然以天下為己任。雖然遭遇許多挫折,但他的態度,仍然積極進取。而自認「辟世之士」的隱者,卻寧願切斷與世人的關連,消極不為,而與草木鳥獸同群,任天下擾攘不安。 如果聖賢豪傑都不肯挺身而出,哀哀蒼生又將如何?孔子怎能不憮然而嘆?

〈長沮桀溺耦而耕〉之賞析   有關孔子行道的義無反顧,形象地捕捉到了儒家事業的精神。通過將自身的幸福與整個世界緊密聯繫起來,即使孔子深知自己難以阻遏世界為滔滔的洪水所裹挾而去,他仍然選擇竭盡其所能以揭示避免即將到來的災難的大道。 儘管孔子對於世界的不可救藥亦有悲觀的談論,然而他堅信:通過教育,大道仍然能夠流通灌注到社會甚至政治當中。

〈長沮桀溺耦而耕〉之賞析   而孔子感嘆「鳥獸不可與同群」,乃是針對「豈若從辟世之士」而發;「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則是針對「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而來。 彼此道既不同,自然不相為謀。長沮、桀溺繼續隱身山林田野,孔子依然積極入世,子路仍舊跟隨孔子行道。結尾表達的這些形象,也呈現得非常鮮明。

問題討論 一、讀完第一章,了解孔子四位弟子的志向之後, 你有什麼感觸? 一、讀完第一章,了解孔子四位弟子的志向之後,   你有什麼感觸? 答:(1)三子之志,對國計民生皆有貢獻;曾皙所   言,其自由和樂之境界,亦令人悠然神往。 (2)每個人所擁有的主、客觀條件不同,只要    各盡其才,恰如其分,便有其生命價值。

問題討論 二、面對弟子各言其志,子路發言之後,為何 「夫子哂之」?對於曾皙之言,夫子又為何 「喟然而嘆」? 二、面對弟子各言其志,子路發言之後,為何   「夫子哂之」?對於曾皙之言,夫子又為何  「喟然而嘆」? 答:(1)為國以禮,子路之言不讓,是以夫子哂    之。 (2)曾皙所呈現的和樂悠閒,恬淡自足,與    孔子一貫的理想正相契合,是以孔子喟    然而嘆。

問題討論 三、對於「辟人」與「辟世」二者,你的看法如 何? 三、對於「辟人」與「辟世」二者,你的看法如  何? 答:孔子為「辟人之士」,處於亂世中,他可  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  以速則速」(孟子公孫丑上)。當仕不仕,  是逃避責任,無法展現生命價值;不當仕  而仕,則是熱中功名,眷戀權位。當隱而  隱,是急流勇退,可見品德之清高;長沮、  桀溺「辟世之士」,不當隱而隱,不可謂  明哲保身。

問題討論 四、本課所出現的人物,你最欣賞哪一位?為什 麼? 四、本課所出現的人物,你最欣賞哪一位?為什  麼? 答: (1)子路:「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 饑饉」,這是何等困阨的處境!子路卻能大勇 無懼,「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這是何等氣魄!何等能力!我國眼前亦有種種 困境,我們需要勇氣,也需要能力,子路正可 作為典範。

問題討論 (2)曾皙:要成為第一等人,先要有第一等的胸  襟。子路、冉有、公西華等三人積極入世,  雖各有其表現,然其目標,皆在追求快樂和  諧的人生。曾皙能說出如此的生活情趣,如  能有位於時,必能把握正確的領導方向。 (3)冉有: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要使百姓  知禮節、榮辱,須先使倉廩實、衣食足。民   生富裕,各種建設才不致淪為奢談,冉有的  作為最實際。

問題討論 (4) 公西華:「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  於禽獸。」禮樂是治國的要道,宗廟祭祀、  諸侯會盟,知禮守禮,可顯真誠,也可減  少紛爭。依禮行事,可見君子風範,可致  天下太平。 (5)孔子:孔子學問廣博,道德崇高,循循善 誘,因材施教。他有崇高的理想,也知實踐 的步驟。如遇明君,必可德被眾庶,遭時不 遇,亦為萬世師表。

問題討論 (6)長沮、桀溺:在汙濁的俗世,改革既已無望, 與其樸樸風塵卻徒勞無功,糟蹋了寶貴的生 命,甚至尸位素餐或同流合汙,哪裡比得上 遠離塵世過簡樸的生活,而保全純真的本性? 人的能力其實有限,將拯救世界的重任一肩 挑起,負擔未免太沉重。長沮、桀溺能了解 自己的能力,在亂世中樹立清高的品格,也 有可取之處。

成語辨正 成 語 詞 義 率爾成章 不經思索,下筆成文。形容文學作品粗疏、草率、不細心。 率爾操觚 成 語 詞 義 率爾成章 不經思索,下筆成文。形容文學作品粗疏、草率、不細心。 率爾操觚 輕率下筆,不加思索,揮筆成文。但也有一義形容文思捷速。 百乘之家 周時大夫有地方十里,兵車百輛,故稱卿大夫為「百乘之家」。 千乘萬騎 形容車馬眾多。 萬乘之國 出兵車萬乘之大國。後世稱天子為萬乘。

成語辨正 成 語 詞 義 章甫縫掖 章甫,禮冠。縫掖,袖子寬大的衣服。章甫縫掖指儒者的服飾。 章甫薦履 成 語 詞 義 章甫縫掖 章甫,禮冠。縫掖,袖子寬大的衣服。章甫縫掖指儒者的服飾。 章甫薦履 指把戴在頭上的帽子,墊在鞋子下面。比喻行事顛倒,是非不分。 喟然而嘆 長聲嘆息。 無人問津 沒有人詢問渡口。比喻事物已遭冷落,無人探問。

成語辨正 成 語 詞 義 對 耦 夫婦。 二五耦 春秋時晉獻公所寵幸的梁五與東關嬖五,二人朋比為惡,禍殃晉室,故晉人稱為「二五耦」。後用以比喻狼狽為奸。 睠以佳耦 指因關心而為他人介紹好的配偶。 齊大非耦 春秋時齊侯欲嫁女給鄭國太子,太子以國力懸殊不敢高攀而辭卻。比喻婚姻門第不相稱,不敢高攀。

修辭小舖 雙 關 定義:雙關就是利用語音和語義的條件,有意使 用某些詞語在特定語言環境中構成雙重意 義。 雙 關 定義:雙關就是利用語音和語義的條件,有意使   用某些詞語在特定語言環境中構成雙重意   義。 雙關可分為諧音雙關、語義雙關、句義雙關。 諧音雙關是利用語音相同或相近的條件構成雙關;語義、句義雙關則有明暗雙重意義,明的是表面的意義,暗的是內藏的意義,說話的人本意是在隱藏的意義之上。

修辭小舖 雙 關 諧音雙關:劉禹錫在〈竹枝詞〉中,最後兩句寫著「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詩中的「晴」和「情」雙關,作者的意思是「道是無情還有情」,描寫如夢似幻,捉摸不定的感情。 語義雙關:利用漢字的多義性構成雙關。曹植著名的〈七步詩〉就是藉豆萁燃燒煮沸鍋子裡的豆子這件事,暗示「同根生」的兄長不要咄咄相逼。

修辭小舖 雙 關 句義雙關:指一句話,或是一段文字,雙關到兩件事物。 雙 關 句義雙關:指一句話,或是一段文字,雙關到兩件事物。 ※道士對弈,虬髯與靖侍焉。俄而文皇來,精采 驚人,長揖就坐,神氣清朗,滿坐風生,顧盼 暐如也。道士一見慘然,斂棋子曰:「此局全 輸矣!於此失卻局,奇哉!救無路矣!復奚  言!」罷弈請去。〈虬髯客傳〉 「此局全輸矣!」既指輸棋,也指虬髯客無法與李世民逐鹿中原。

修辭小舖 雙關例句 美國第三十八任總統福特說話時很喜歡用雙關語,他有句名言:「我是一輛福特,不是林肯。」 林肯既是美國傑出的總統,又是一種最高級的名牌汽車;福特則是當時普通、廉價而大眾化的汽車。福特總統這樣說,一則表示自己謙虛,二則是為了凸顯自己是大眾喜歡的總統。

修辭小舖 雙關例句 「是知津矣」句,諷刺孔子既自以為知道世人應走的道路,則理應知道自己的渡口所在,屬「語義雙關」。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句,表面上是說大水洶湧,不易渡過;實際上是想說明天下到處都很紛亂,這種局勢不容易改變,屬「句義雙關」。 〈長沮桀溺耦而耕〉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長相思」為雙關語,「思」與「絲」諧音,屬「諧音雙關」。〈客從遠方來〉

孔門四科十哲 孔門四科: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言語:宰我、子貢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學:子游、子夏 」《論語‧先進篇》

人物補充──子路 仲由,字子路,一字季路。春秋時魯之卞人,生於西元前五四二年,少孔子九歲,為孔子之及門弟子,性好勇,孔子之「野哉,由也」,即謂其有剛猛之氣勢。子路曾屢從孔子遊歷,對孔子敬愛不已,曾為季氏宰,頗著政績,曾治衛之蒲邑,孔子三稱其善,南遊於楚,從車百乘,仍不忘事親時之粗食,孔子曾謂仲由之事親:「可謂生事盡力,死事盡哀者也」。 左傳哀公十五年,衛國動亂,子路為衛人碎屍成肉醬。

人物補充──冉有 小孔子二十九歲,是孔子之及門弟子,性謙和,多才藝,尤擅政事。 冉求之才能,雖屢為孔子所讚賞,但有些作為,孔子亦隨時予以糾正。冉求之仕季氏,是季氏請孔子未果,始由冉求出仕。冉求為季孫氏家臣,替季氏聚斂,孔子以季氏已很富有,要學生們指責冉求之不是。 冉求非獨文治上有所表現,在武功上亦有可圈之處。

人物補充──公西赤 《孔子家語》謂:「齊莊而能肅,志通而好禮,儐相兩君之事,篤雅有節,是公西赤之行也」。是時人均認為公西赤已達於「經禮三百,威儀三千」。 據《禮記》所載,孔子之喪,公西赤治喪禮,其棺飾、葬祭、旌旗等,分採夏、商、周三代之禮制,備三王之禮。 今人尚親子關係如朋友,或始創於公西赤,據《淮南子》載:「公西華之養親也,若與朋友處,曾參之養親也,若事嚴主烈君,其養一也」。

人物補充──曾點 曾點是一位奮發進取之士,雖狂而性暴,孔子仍喜愛之。《說苑》略謂,曾參於瓜田除草,不慎割斷瓜根,曾點大怒,用大棍將曾參打昏,曾參起而向父認罪,繼則回家鼓琴而歌,意在使其父知其如平常,並未被打傷也。 孔子聞之,要門人不准曾參再進門,曾參自思並無過失,孔子則謂「小杖則待,大杖則走,以逃暴怒,今曾參委身以待暴怒,殺身以陷父之不義,實大不孝也。」曾參聞之,謂其過大矣,遂拜見孔子以謝過。

四書簡介   南宋朱熹合《論語》、《孟子 》、《大學》、《中庸》為四書,並作集注。 元、明、清以《四書章句集注》取士,故數百年學術政治深受影響。

論語簡介 作者: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 文體:語錄體之祖。 傳本:秦火後漢有今文魯論、齊論與古文古論。 作者: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 文體:語錄體之祖。 傳本:秦火後漢有今文魯論、齊論與古文古論。 貢獻:孔子學說的代表文獻。 主旨:以仁為中心。 篇章:今本《論語》乃張侯論共二十篇,分上下   論各十,起於學而,終於堯曰,計四百八   十二章。

孟子簡介 作者:孟子弟子筆記,孟子潤飾而成。 篇章:孟子七篇,分上下,計十四卷。 學說要旨:性善、尊王賤霸、貴民輕君,先富     後教、重仁義輕功利、距楊墨放淫     辭。

大學簡介 篇章:分為經一章,傳十章。 作者:經是曾子作,傳乃曾子弟子作。 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 治國、平天下。 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    治國、平天下。 三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 六步驟:止、定、靜、安、慮、得。 出處:本為《禮記》中之一篇。

中庸簡介 作者:相傳孔子之孫子思所作。 人生哲學:性、情、中和、忠恕、智、仁、勇、誠。 篇章:共三十三章,孔門傳授之心法。 中心思想:中庸之道是支配中華民族數千年主要的     思想。 步驟:「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出處:本為《禮記》中之一篇。

文體的探討── 「語錄」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散文集。「語錄」作為一種文體,乃《論語》所首創。 其特點主要表現為: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散文集。「語錄」作為一種文體,乃《論語》所首創。 其特點主要表現為: 一、文辭貼近口語,通俗、自然、淺顯,因  而令人有親切之感。 二、所錄要言不煩,多非長篇大論,因而令  人有精粹之感。

文體的探討── 「語錄」 三、《論語》大多有感而發,不作無病呻吟,因 而令人有真實之感。語錄體屬於散文文體發 展史上的早期形態。 三、《論語》大多有感而發,不作無病呻吟,因  而令人有真實之感。語錄體屬於散文文體發  展史上的早期形態。 這種文體對後代影響頗為深遠,《孟子》、《墨子》中可見語錄之存,漢代揚雄的《法言》、隋代王通的《中說》,直摹《論語》之體。至於宋代程顥、程頤的《二程粹言》、朱熹的《朱子語類》,也都不外乎是仿效《論語》文體之作。

仿作練習──找尋出處 許多學校的名稱或取義於《四書》 。例如:格致中學、誠正高中、家齊女中,其校名出自大學;及人中學、大成高中,則出自孟子。請查明以下校名之出處。 ※校名取自論語範例: 弘道國中──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衛靈公篇〉 輔仁大學──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 『輔仁』。」 〈子路篇〉

仿作練習──找尋出處 ※校名取自孟子範例: 及人中學──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梁恵王篇〉 大成高中── 孟子曰:「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 『大成』。」 〈萬章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