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远程教育 内科护理学 第六十六讲 主讲教师:杨文
第三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SLE以病人体内存在有多种致病性自身抗体(特别是抗核抗体)和病变累及全身多系统器官为特征。 SLE以妇女多见,患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性激素、环境等有关。 (1)遗传因素 (2)性激素 (3)环境
2、发病机制 可能是在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下激发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或免疫调节障碍而出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2、发病机制 可能是在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下激发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或免疫调节障碍而出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SLE有多种自身抗体:包括①抗细胞核抗体(ANA),如抗单链DNA(ssDNA)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SSA抗体等;②抗胞浆成分抗体,如抗核糖体抗体、抗心脂抗体等;③抗细胞表面抗原抗体。
【病理】 SLE的病理形态因累及部位不同而异,其本病理变化为结缔组织纤维蛋白样变性、粘液性水肿和坏死性血管炎。 1、狼疮小体(苏木紫小体) 2、“洋葱皮样”病变 3、疣状心内膜炎 4、狼疮性肾炎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约90%的病人在病程中有各种热型的发热、 2、皮肤与粘膜 约80%病人有皮肤损害。最具特征者为面部蝶形红斑。 1、全身症状 约90%的病人在病程中有各种热型的发热、 2、皮肤与粘膜 约80%病人有皮肤损害。最具特征者为面部蝶形红斑。 3、关节与肌肉 约85%病人有关节受累,多表现为关节痛。 4、肾 SLE病人的肾损害很常见。尿毒症是SLE常见的死亡原因。 5、心血管 约30%病人有心血管表现,心包炎最为常见。 6、肺与胸膜 约有10%病人发生急性狼疮性肺炎。 7、消化系统 约30%病人有食欲不振。 8、神经系统 约20%病人有神经系统损伤。 9、血液系统 约60%活动性SLE有慢性贫血表现。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一般检查 2、免疫学检查 2、免疫学检查 本病以存在多种抗核抗体为其特点,对SLE的敏感性为95%,是目前最佳的SLE筛选试验。但其特异性较低。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对SLE的诊断特异性较高。 【诊断要点】
与缓解相交替的自身免疫病,目前虽无根治方法。 【治疗要点】 与缓解相交替的自身免疫病,目前虽无根治方法。 1、非甾体类抗炎药 主要用于发热、关节肌肉疼痛、关节炎、浆膜炎等 2、抗疟药 氯喹口服后主要积聚于皮肤,能抑制DNA抗DNA抗体相结合,具有抗光敏和控制SLE皮疹的作用。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是目前治疗SLE的主要药物, 4、免疫抑制剂 5、其他
【护理评估】 【常用护理诊断】 1、病史 2、身体评估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疾病所致的血管炎性反应等因素有关。 1、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疾病所致的血管炎性反应等因素有关。 2、疼痛:慢性关节疼痛 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3、口腔粘膜改变 与自身免疫反应、长期使用激素等因素有关。 4、潜在并发症 慢性肾衰竭 5、焦虑 与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面容毁损及多脏器功能损害等有关。
【目标】 【护理措施及依据】 1、皮肤完整性受损 2、疼痛 慢性关节疼痛 3、口腔粘膜改变 (1)饮食护理 维持病人良好的饮食平衡 1、皮肤完整性受损 2、疼痛 慢性关节疼痛 3、口腔粘膜改变 (1)饮食护理 维持病人良好的饮食平衡 (2)口腔护理 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4、潜在并发症 慢性肾衰竭 (1)休息 (2)营养支持 (3)病情监测 (4)用药护理 5、焦虑
【评价】 【其他护理诊断】 1、有感染的危险 2、外周血灌注量改变 3、疲乏 4、知识缺乏 5、潜在并发症
【保健指导】 1、树立治病信心,保持心情舒畅,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于恢复身体健康的氛围。 2、避免一切可能诱发本病的因素,如阳光照射、妊娠、分娩、药物及手术等。 3、注意个人卫生,学会皮肤护理 4、坚持严格按医嘱治疗 5、定期门诊复查,争取病情稳定,长期缓解,减少复发。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主要侵犯关节,以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预后】 SLE病人如果能早期确诊,并得到有效的治疗,可使其预后大为改观,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达到85%和75%。 第四节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主要侵犯关节,以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35-50岁为发病高峰。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尚无定论。 (1)感染因子 (2)遗传因素 2、发病机制
【病因】 【临床表现】 滑膜炎是RA的基本病理改变,类风湿结节和类风湿血管炎是RA重要的病变。 1、关节表现 主要侵犯小关节,尤其是手关节,如腕、掌指和近端指间关节。 (1)晨僵 出现在95%以上的病人。 (2)痛与压痛 (3)肿胀 (4)畸形 (5)功能障碍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2、关节外表现 (1)类风湿结节 (2)类风湿血管炎 (3)其他 30%-40%病人出现干燥综合征。 (1)类风湿结节 (2)类风湿血管炎 (3)其他 30%-40%病人出现干燥综合征。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液检查 有轻至中度贫血。RF是一种自身抗体,可分为IgM型、IgG型、IgA型及IgE型。70%病人血清中可出现各种不同的免疫复合物。 2、关节滑液检查 滑液中白细胞明显增多 3、关节X线检查 以手指和腕关节的X线摄片最有价值。 4、类风湿结节活检 典型的病理改变有助于诊断。
【诊断要点】 【治疗要点】 RA的治疗至今尚无特效方法。治疗原则为控制炎症,缓解症状,保护关节功能,降低关节畸形率。 1、非甾体类抗炎药 2、慢作用抗风湿药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1、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关节反复发作、疼痛和关节骨质破坏有关。 1、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关节反复发作、疼痛和关节骨质破坏有关。 (1)饮食护理 宜给予足量的蛋白质、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饮食,有贫血者增加含铁食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休息与体位 急性活动期,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保护关节功能,避免脏器受损。 (3)观察病情 (4)晨僵护理 鼓励病人早晨起床后行温水浴,或用热水浸泡僵硬的关节,而后活动关节。夜间睡眠戴弹力手套保暖,可减轻晨僵程度。 (5)预防关节废用 (6)用药护理
2、预感性悲哀 与疾病久治不愈、关节可能致残、影响生活质量有关。 (1)心理护理 不良心态的认识 鼓励病人自我护理 集体活动的参与 (2)建立社会支持网 给病人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其他护理诊断】 【保健指导】 1、疼痛 2、躯体移动障碍 3、知识缺乏 4、活动无耐力 1、帮助病人及家属了解疾病的性质、病程和治疗方案。 1、疼痛 2、躯体移动障碍 3、知识缺乏 4、活动无耐力 【保健指导】 1、帮助病人及家属了解疾病的性质、病程和治疗方案。 2、避免感染、寒冷、潮湿、过劳等各种诱因,注意保暖。 3、强调休息和治疗性锻炼的重要性; 4、自觉遵医嘱服药。 5、病情复发时,应及早就医,以免重要脏器受损。
第五节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预后】 【病因与发病机制】 内脏血管炎、感染和淀粉样变常是类风湿关节炎死亡的主要原因。 第五节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特发性炎症肌病(IIM)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横纹肌非化脓性炎症。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病毒感染、免疫异常和血管病变可能与发病有关。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