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人 是 什 么 金塔县中学 杜志明. 1 、欣赏课文语势充沛、以情动 人、方法多样、层次清晰的写作特点。 2 、进一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 质疑思辩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奉献青 春的崇高思想。 教学目标.
Advertisements

宋朝穿越指南 —p 民的发家致富手册. 宋朝历史概要 北宋( ) 历任 9 位皇帝 陈桥兵变 —— 宋太祖(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 收复中原 —— 宋太祖,宋太宗(灭后蜀、南汉、南唐,北 汉, “ 金匮之盟 ” ) 北御辽夏 —— 辽:真宗(澶渊之盟),仁宗(重熙增币) 西夏:仁宗.
Zhang Qiang 第三章 财务预测与计划 Financial Management.
小说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 凹 ( ) 凼 ( ) 硌 ( ) 涎 ( ) 水 揩 ( ) 嘎 ( ) 筹 ( ) 划 黏 ( ) 撬 ( ) 尴尬 ( ) 过瘾 ( ) 唿 ( ) 嗒 熬 ( ) 住 憋 ( ) 住 门槛 ( ) 微不足道 : 大庭广众 : āo dàng gè xián.
成才之路 · 语文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 自然的年轮 散文部分.
专业课程设计 古祭文赏析 主讲教师:邹自平.
大家好我是数据分析师杜超 ,本次课程和大家分享课程是、、、
第十五章 控制方法.
第五章 主张超尘绝俗的 佛家.
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 《实变函数论 》 绪 论 主讲人:魏勇.
致用高中 黃建霖 Google Sites 協作平台 致用高中 黃建霖
台 阶 李森祥.
谢 旋.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河中石兽 纪昀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义务教育教科书(新疆专用) 6 乌鸦喝水 语文 一年级 下册 说课者:什娜尔·呼王拜 呼图壁县石梯子乡小学.
等你知道 但以理書4.
我的四季 张洁.
01 文化知识概述 1.1 如何理解文化 1)大家都很困惑 文化究竟是什么?似乎谁都知道,又似乎谁也说不清楚…… 对“文化”的定义多达两百多种,但没有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多数定义: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仅指精神财富。 “文化”一词,似乎能够包罗万象,又似乎很虚,虚到无法理解。
以蒙牛事业为己任 不以蒙牛利益为己有 ——蒙牛企业文化大纲.
1、隐居时间总计达二十多年。 2、慷慨磊落(仕)与清高淡远(隐)钟于一身。 3、盛唐诗坛上第一位可以自成流派、独立成家的诗人。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我能“行”.
1 每项都必须完整填写 张 方 ZHANG FANG √ 中国 上海 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保险推销员
嘉義市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團 102年度到校服務工作報告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重视你的报章读后感的总结段 结束段的作用: 1、画龙点睛(内容) 再次强调作文的中心,再次点题触题。 赢得尽量多的内容分。 2、以“段”赢分
EBU实施--行业知识快递 --电线电缆行业基础知识介绍 EBU行业及咨询实施部 姓名:向书章 2010年9月22日 2010/09/5.
秋天 何其芳.
第二章 语音 第六节 音变 轻 声1.
  宋词简介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Financial Management 第十章 企业价值评估 Zhang Qiang 2009.
热菜烹调方法及菜品 讲授人:宋长顺.
欢迎各位领导、同仁来到宁波!.
杜甫(公元712—公元 770),汉族,河南巩 县(今巩义市)人。字子 美,自号少陵野老,盛 唐、中唐诗人,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 拾遗、杜工部。代表作 有“三吏”“三别”。他 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 “诗圣”,其诗被称为“ 诗史”。
水浒传奇 古公檀父 来朝走马 率西水浒 至于岐下 ——《诗经》 黄律引小组
安恩和奶牛 约翰尼斯·延森.
離騷 離騷為屈原的主要作品,「離」是離別,「騷」是歌曲的名稱,「離騷」就是「離歌」。司馬遷解釋:「離」作「遭」解,「騷」作「憂」解,「離騷」是「遭憂」的意思。因此,「離騷」也可以說是屈原遭遇著憂患,為抒發胸中積鬱而寫的一首長詩。全詩長三百七十三句,本篇節錄了一百零五句,是參照各種流行版本校訂的。
论语(侍坐章).
产业物流与供应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戴定一 2010年 10 月 27 日 2017/3/20.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电话: zhang chun hua
第一章 语文基础知识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中国传统政治的演进.
《论语》导读 第十一讲 孔子的中庸之道.
第五章 农业政策的评估及调整 学习目标 农业政策评估的标准、程序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评估原则与标准 第二节 评估方法与程序
第五章 营销调研和预测.
第1期 校园风采 xiao yuan feng cai 风 采 出 版 社.
梳理探究 奇妙的对联.
说说你所知道的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 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巨鹿之战、牧野之战、长勺之战 ……
根根胡须入泥沙, 自造房屋自安家, 地上开花不结果, 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智 取 生 辰 纲.
说一说 现在的你和小时候的你 相比有什么变化?.
何其芳 松泉中学 欧阳明慧.
嘉義巿輔具資源中心 輔具申請,租借,維修,回收宣導
灵敏度分析 (what-if分析)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首先收集有关数据,建立线性规划模型,用Excel求解.
说说看 比较现在的你和四年前的你有什么变化?.
党员干部要争做社会主义 社会公德的表率 党员干部要争做 社会公德的表率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周海涛.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伟大的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是欧洲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书一方面针砭时弊,揭露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一方面赞扬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贫济弱等优良品德,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它可以穿越时空,对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具有永恒的价值,在相隔四个世纪之后,仍感动着每一个读者。
林中小溪 普里什文.
猜一猜 身穿五彩衣, 头上一双大眼睛, 要问我从哪里来, 江河湖海是我家。.
课前活动.
山西大学上网方式说明及常见问题解决方式 山大网络中心
講者:劉福鎔 /台中高農 教務主任 時間: 地點:國立台中高農 弘道二廳
臺北市特殊教育校園融合 資賦優異篇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發行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彙編.
语文百花园八.
第 四 章 迴歸分析應注意之事項.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第四节 会计账 户.
特别的作业.
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家.
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一) 广东省阳江市第一中学周如钢.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相关知识补充 1、孟子与《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 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 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 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孟子》共七章,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 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 《孟子》共七章,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 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 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孟子》中的成语 缘木求鱼 杯水车薪 事半功倍 自暴自弃 一暴十寒 与人为善 赤子之心 当务之急 知人论世 出类拔萃 舍生取义 缘木求鱼 杯水车薪 事半功倍 自暴自弃 一暴十寒 与人为善 赤子之心 当务之急 知人论世 出类拔萃 舍生取义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尽信书不如无书 ……

2、《孟子》的思想和当时的社会 任何一种哲学,都会创立自己的理想世界。比起道家的小国寡民、佛家的因果报应来说,儒家的集大成思想家孟子的理想世界则诱人得多。孟子提出了一幅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道乐土和太平盛世的理想图景。这对于王者来说,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有什么比百姓归附,国力强盛更令他们满意的呢?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如此,有谁不乐意做太平盛世的人呢?

孟子的思想能够流传久远的原因还远不只于此。在孟子的大思想的统摄之下,孟子的“王道”思想,宣传仁政,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这充分体现了社会的民主和文明的正当的进步趋势,反映了大多数人的愿望,顺应了时代潮流,这就使他的学说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容易为多数人接受;而作为统治者,既然能够“王天下”,那么,这种学说就正好可以用来作为自己统治社会的工具,所以,他们会极力推行孟子的学说。

孟子的哲学人格也与他人不同,他主张人性本善,进而十分强调个人修养,提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封建士大夫的出世进退准则。这种思想当然是具有更大的麻醉作用,所以,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当时的社会精英)总是缺乏进取精神和改革社会的意识,容易被故纸堆埋没,而封建统治者也正好以此来约束全社会。最后,长期以来,孟子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思想也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中国的士大夫阶层,从而使他的学说得以更加久远地流传。且听听他的一些说法:“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

3、《孟子》的时代意义 社会的进步,常常需要从古代吸收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孟子对于社会出路的探索,应该说在今天还有它的积极成分。孟子生活在战国时代,当时政治上诸侯纷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阶级“庖有肥肉,厩有肥马”,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而广大劳动人民对联“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思想界百家蜂起,“处士横议”。孟子从儒家的“仁政”思想出发,一方面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一方面又要扫清阻碍推行这种主张的各种“邪说”。

首先,孟子这种求真的追求精神就是值得今天我们学习的。 孟子的思想具有着明显的进步性。其思想核心就是“民本思想”。民贵君轻,在今天 看来,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民等多方面的含义。这种社会变革时期的新观念,正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在我们的思想领域里有着重大影响。 另外,《孟子》的散文成就极高,作为文化精粹,我们当然有研究、借鉴、继承和发扬的必要。

4、“王道”和“霸道” 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 “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事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历史到底在什么时候青睐于“王道”,至今都不得而知。孟子是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思想发展而成为一整套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的。《史记》也曾记载“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的事实。

孟子故居位于曲阜城南13公里的凫村内偏西,是孟子的出生地。村内的东西大街为“孟子故里街”,路北坐北向南为孟子故宅,现存正殿一座,高5米,长11米,深7米。殿前一池,名“孟母池”,池西有一南北流向的小河,名白马河,过河上小桥西行,路南为“孟母故井”,井内壁为砖砌,直径约1米,石盖井口约0.6米,深2米,为孟母当年汲水处,后人曾多次重修,清光绪年间立有“重修井台碑”一通,今已不存;井口所覆石盖仍保存完整。

“桑 梓” 的 由 来 孔孟桑梓——邹城,“桑梓”是指故乡的意思。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在孟庙亚圣殿东侧就有这么两棵古老的树,桑树和梓树,据说是孟母当年种下的,孟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见识,善于教子的伟大女性,孟子非常孝顺和尊重母亲,在他周游列国期间,不管身在何地,总会想起故乡的桑树和梓树,想起母亲。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诗·小雅·小弁》

  孟庙棂星门内左右各一木坊,名为“继往圣”、“开来学”,以此表彰孟子“继孔子以往,开儒家之来”的功绩。后人用“继往开来”表示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孟 母 断 机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翻译]孟母姓仉(zhang)氏,是孟子的母亲。丈夫死后,和儿子孟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教育儿子曾经三次搬家。到孟子年龄大一点,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孟母问他:“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孟子说:“为了自己。”孟母非常气愤,用刀砍断织布机,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砍断这织布机。”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学苦读,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 母 三 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翻译]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一、课文悟读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活动于战国中期的一位儒学大师,他也曾周游列国兜售儒家学说,但和孔子一样,他的学说也百不一售。本文记叙的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时和齐宣王的一次关于“王道”问题的谈话。这是一次非常成功和精彩的游说。在孟子的层层诱导之下,齐宣王侧耳恭听了儒家“保民而王”的“仁政”学说,虽然事后齐宣王并没有付诸实施,但这恐怕要归因于当时的社会发展大趋势。在以兼并战争为主要形式的动乱社会中,只有兼并才能实现社会的统一,才能结束战乱,因此孟子所说的“王道”和“仁政”在当时是行不通的。

他一步一步牵着齐宣王的鼻子走到自己的“仁政”之路上来,其中弃“齐桓晋文之事”,谈“保民而王”之术,避实就虚,弃异求同的话题选择;用“以羊易牛”的小事,发掘对方长处,给予对方信心,缩短双方距离的心理战术;要说道理,先举事例,打比方,“引而不发,跃如也”,并逐层推进的启发方式;明知故问,有纵有擒,因势利导,引之人彀,由齐宣王高高在上的问询,到自己承认“吾惛,不能进于是矣”的“围剿”等方法令人叫绝。短短的篇章,波翻浪卷,风云开合,舒卷自如。

文章写得很有特色,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孟子的思想;而孟子在游说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高妙的论辩艺术,更使本文成了游说的名篇。凡是高妙的游说,论辩者首先要把握对方的心理,化解对方的敌意,求同存异,掌握主动,蓄谋存势,然后再抓住时机,一举攻破对方。考察烛之武、文种、触龙还有邹忌的游说,虽然各有其风格和特点,但也无不入此规则。孟子比起这些人来,则更显其圣人之胸襟、高屋建瓴之气势和进退自如之能事。尤其是在论说的主动权的把握上和千回百转、迂回前进、游刃有余的说理过程上,更为人称道。

孟子生活在百家争鸣的时代,为了使儒学能够在诸家学说中独领风骚,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君主的采纳,孟子充分表现了他“好辩”的风格、“能言”的特长,游说诸侯,批驳论敌,议论风发,纵横捭阖。《孟子》一书也具备了宗旨宏远、逻辑清晰、气势磅礴、语言生动和技巧娴熟的特点,这不仅使孟子在当时即享有雄辩家的盛誉,而且对后世政论史、文学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 4段 孟子避开齐宣王问询及齐桓公、晋文公所创立的霸业之事,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張。 段落大意:    全文共二十二段,可分四部分: (1)、1— 4段 孟子避开齐宣王问询及齐桓公、晋文公所创立的霸业之事,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張。 (2)、5—14段 孟子举「出以羊易牛」一事,说明宣王有不忍之心,已具备「王天下」的条件。 (3)、15—20段 說明宣王未能王天下,是「不为」,而非「不能」。 (4)、21—22段 孟子通过论证推恩的方法与效果,比较推恩与否的利害,说明能推恩即可实行王道,泽及百姓。

主旨: 孟子避开齐宣王问询及齐桓公、晋文公霸业之事,反而向他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关心人民疾苦,爱护百姓,推广恩德,便能称王于天下。

答:本文是用对话形式写成的议论文,阐述国君如能「推恩百姓」,便能「王天下」的论点。 2. 孟子认为国君要怎样才可以「王天下」?为什么? 思考題: 1. 《齐桓晋文之事》是什么体裁的文章? 答:本文是用对话形式写成的议论文,阐述国君如能「推恩百姓」,便能「王天下」的论点。 2.    孟子认为国君要怎样才可以「王天下」?为什么? 答:孟子认为国君要爱护百姓关心人民疾苦,才可以「王天下」,因为国君以德服人,才会得到百姓的拥戴。 3. 齐宣王如何解释他「以羊易牛」釁钟做法的原因? 答:宣王说他这样做的原因是见到牛临死时恐惧发抖的样子,像沒有犯罪的人被押往刑场处死而产生不忍之心,故用羊替牛釁钟。

4. 齐国百姓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答:齐国百姓认为宣王「以羊易牛」是出于吝啬,因为这样做是以小换大,以价值高换价值低的,否则如说不忍心牛无辜被杀而用羊替换,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分別呢? 5. 孟子又是怎样看待此事的? 答:孟子认为齐宣王「以羊易牛」是非出于吝啬,而是出于不忍。由于宣王见牛未见羊,才会令人以羊易牛,他根本沒有考虑到两者的大小和价值的高低。如果他见到羊恐惧发抖的样子,也会以他物代替羊的。

6.「不能」与「不为」有什么分別? 答:「不能」是指有能力做而不去做的,如替上年纪的人折树枝作拐杖,说「不能」,其实是不愿去做。  7. 孟子为什么说齐宣王不行王道,「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答:齐宣王的「不忍之心」,亦即「仁心」只及于禽兽,而沒「有推恩」于百姓,他欠缺的是「仁术」,即沒有爱护自己的百姓,其实他有能力去做,只不过他不去做罢了。因此对他來說,是「不为」,而非「不能」。

8.为什么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答:因为有敬老护幼的心,又能推己及人,把爱自己亲人的心推广到爱护百姓,令人民安居乐业,必定会得到人民拥戴。这样治理天下,便好像在掌上运转丸珠那么容易了。

9. 孟子在本文如何用「因势利导」和「逐层推进」的论说技巧?   9. 孟子在本文如何用「因势利导」和「逐层推进」的论说技巧? 答:孟子巧妙地避开齐宣王对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询问,改变话题,向宣王宣传「保民而王」的主张張。 孟子运用的逐层推进技的层次如下: 1)  举出齐宣王「以羊易牛」釁钟之事,说明他有不忍之心具备「王天下」的条件。 2) 孟子替齐宣王开解,认为他並非吝啬只是「见牛未见羊」而已。 3)  孟子举出「力足以举百鈞而不足以举一羽」和「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见輿薪」两个事例,说明宣王之所以不行王道,是「不为」,并非「不能」。又以「挾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長者折枝」作譬喻,说明「不为」和「不能」的区別。 4) 如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然后指出推恩和不推恩的两种效果,清宣王考虑。

归纳写作技巧:   (1) 掌握心理,因势利导。 (2) 结构严谨,说理透辟。 (3) 善用比喻,气势迫人。 (4) 运用对比,加強说理。 (5) 善用修辞,增加文釆:     对比   对偶   排比    反诘   引用   比喻

迂回曲折的论辩艺术(三个波折): 第一个波折: 孟子想向齐宣王道出自己的仁政理想蓝图,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齐宣王的怕难心理。齐宣王认为王天下很难,而霸天下则比较容易,所以,他说“德何如则可以王矣?”“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针对齐宣王的这一认识,孟子从齐宣王的日常生活入手,巧妙地分析了“以羊易牛”的事,别具眼光地指出齐宣王不是吝啬,而是有不忍之心,而这不忍之心正是保民而王的思想基础。再说,孟子的这一番言论,也让人听得顺耳。所以,齐宣王说“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心悦诚服地与孟子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来了。

第二个波折: 齐宣王虽然在思想上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他又怀疑自己的能力。他说:“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意思就是说自己还是没有信心。孟子针对这种思想上的疑难,采用了一组形象而生动的比喻进行说理。这就是“百钧”、“舆薪”、“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等比喻,指出齐宣王完全有能力保民而王,只是没有认真去做罢了。这就进一步从思想上为自己陈述仁政理想学说铺平了道路。

第三个波折 : 在孟子发出了“推恩”然后可以王天下的议论后,齐宣王并没有乐意地表示要去实行,倒是对心中“大欲”念念不忘。那么,他的“大欲”是什么呢?这是孟子必须认识到并扫清的障碍,否则,王天下的大道理还是不能让齐宣王听到心里去的。所谓能破才能立,就是这个道理。孟子善于察言观色,他从两人一开始的谈话中就始终没有敢忘记齐宣王想霸天下的企图,于是,他用“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一激,再故意提出“肥甘”、“轻暖”、“采色”、“声音”、“便嬖”五项,旁敲侧击地衬托出齐宣王的“大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然后,又用缘木求鱼的比喻,彻底击碎了齐宣王的迷梦。

文章中的这三个波折,呈现出迂回曲折的特点,千回百折,摇曳生姿,有时故意避开话题,有时故作顿挫,这都是由齐宣王认识上的曲折决定的,课文的这种准确的记录,正好反映了文章高度的艺术水平。

排比的运用: 排比的运用,也是文章的一大特色。它是散句中的整句,首先形成文章参差错落之美,又声调铿锵,富于音乐性,在内容上既对文章进行拓展,又突出思想,加强感情,使文章气势盛壮。这种方法运用得好,则能使文采斐然,行而远矣。如“然一羽之不举……为不用恩焉”,这一组排比句,以不可辩驳的气势说明“不能”是有别于“不为”的。它的浅显易懂,还由于排比之中兼用了比喻的手法,真正是以简御繁地把难懂的道理轻松自然地讲得清楚明白。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这一组排比句,则是不厌其烦地故意揣度,既扩充了文章的内容,又使齐宣王为生活奢侈而自感惭愧,并进而去检点自己,包含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又迫使齐宣王朝着王天下的方向迈进;“今王发政施仁……皆欲赴诉于王”,这一组排比句,从“仕者”、“耕者”、“商贾”和“天下之欲诉其君者”等四个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发政施仁”  的好处,在齐宣王面前显示了巨大的诱惑力,展开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美丽远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四个排比句,形象地写出了小农生产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情景,不但加强了思想上的说服力,而且加强了情绪上的感染力。

孟子的经济思想在课文中的反映: 孟子的经济思想在课文中的反映,就是“制民之产”。与讲求霸道的学说比起来,孟子的“仁政”学说,如果没有经济作为基础,必将缺乏底气,所以,孟子非常详尽地解说了自己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民之产”的经济思想。这一部分内容在阅读时容易忽视,因为课文较长,这就造成我们对孟子思想理解上的极大的欠缺。在理解孟子的经济思想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分析一下,为什么孟子的这么优秀的思想却始终不能被各国君主采用并推广实行。可以说,这首先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各国互相攻伐,强者称霸,列国分立开始趋向统一,这种现实由不得君主们去讲究理想的治国方法,他们倾心于武力争霸实在是身不由己,而孟子的那一套学说自然就因其不合时宜而不被采纳。所以,孟子的经济思想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理想的蓝图终究只是理想而已。

孟子“仁政”思想与自己的学养 孟子认为人都有不忍之心,仁义礼智皆由此而来,每个人都应该扩充自己的不忍之心,“苟不充之无以事父母”,扩而充之则“足以保四海”,而扩充的办法就是养浩然之气。认为“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在这里,孟子特别强调了人的修养与“义”与“道”的密切关系,换句话说,孟子是特别重视人的内在修养的。正是由他的这种内在修养,决定了他的学说的核心内容——“仁政”,这里的关键是一个“仁”字。这个“仁”是发展孔子思想而来的,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同情广大劳动人民。所以,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认为凡人都可以为尧舜,每个国君都可以为圣王,所以,他抨击暴政,宣扬仁政。另外,也正因为孟子的这一层学养,决定了孟子正言厉色地抨击“邪说”,极力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拓展思考: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一文所用「以羊易 牛」、「为长者折技」、「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三例,分別属于论说上的哪种例证?又三者分别讲了什么道理? 答:「以羊易牛」属于事例,说明齐宣王具有「仁心」,他看到牛恐惧发抖无辜被宰,而产生不忍之心;「为長者折技」属于设例,说明齐宣王虽然具备仁心,但沒有施行仁政,其实不是做不到,而是不肯做;「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为语例,引自《诗经》意思是说,如以身作则,作妻子和兄弟的榜样,可以推广到治理国家。  

文言句式 宾语前置: (1)臣未之闻也 (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1)臣未之闻也 (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2)夫子之谓也 (“之”是宾前标志) (3)何由知吾可也 (疑问代词 作宾语,前置) 主语后置: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介词短语后置: 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省略句: 将以(之)衅钟 被动句: 百姓之不见保

找出句中不含有谦称的两项 A、臣请为王言乐 B、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 乐耳 C、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D、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 也 E、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F、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孟子》的语言言近旨远,生动诙谐,常常迸射出哲理的火花。其中不少被后人以最简单的短语形式总结成人们喜闻乐见的成语,流传至今。请指出下面的语段分别被概括为什么成语。 A、“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概括成语为:( ) B、“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作业: 1、重要语段:仁政理想蓝图的描绘和几个比喻段和几个排比段,可以熟读成诵。 2、课外阅读:本单元只读《孟子》即可,完成对该书博大精深思想体系的大致了解。古人不是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吗?当然,如果找到有关《孟子》的欣赏、解析文字读一读,那就更好。 3、小作文:以“批评要讲究艺术”为题,采用比喻或寓言故事等方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制作: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 孙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