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痛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Advertisements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脏腑兼证 脏腑兼证 中医教研室 黄泽辉 中医教研室 黄泽辉. 1 .心肺气虚:心肺两脏气虚表现的 证候。 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 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 病理分析 禀赋不足 病理分析 禀赋不足 年高体弱 年高体弱 证候分析: 证候分析: v 心悸 宗气不足,鼓动无力。 v 咳喘,气短,声音低怯,动则尤甚.
常用中成药 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常用中成药 “ 汤者荡也 ” 、 “ 丸者缓也 ” 。 中成药的剂型种类很多,常用的传统 剂型有丸、散、膏、丹、酒、露、锭 等,先带剂型有片剂、针剂、冲剂、 糖浆、胶囊、橡皮膏等。 中成药:对证又对病,效果才会好.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辨 证 辨 证辨 证. 辨 证 第二部分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 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 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药 物 ―― 理血药 作 用 ―― 活血祛瘀、止血 病 证 ―― 血瘀证、出血证 定 义 血证血证 血虚 出血 血瘀 — 生成不足或耗散太过 — 血行不畅,瘀蓄内停 — 离经妄行 补血 止血 活血祛瘀 分类分类.
中药复方治疗痛经 的统计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新华医院 中医科 倪建俐. [ 摘要 ]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治疗痛经的用药规律。 方法:收集近二十年来治疗痛经的中药复方 176 首,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用统计学方 法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 结果:在所使用的 62 种中药中,活血化瘀类 中药和理气类中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
第 10 节 安神方. 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 用,治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统称安神 剂。 概念 实证 : 惊恐狂躁 虚证 : 心悸失眠 适应范围 病因 1. 外受惊恐 2. 心肝火盛 3. 忧思太过 -- 损伤心脾 耗伤气血 心神失养 — 属虚。 扰乱心神 — 属实。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刘轲 肥 胖肥 胖. 肥胖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查要点 四、辨证论治 五、预防调护 六、结语.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咳嗽 喘证 内伤发热 心悸. 咳 嗽 一、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出咳 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病位:肺。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 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气剂.
冠心病ICD治疗1例.
【定义】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病证的方剂,统称为安神剂。
第九章 脏 腑 辨 证 王明三 Tel
2017/2/26 心 悸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胁 痛.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东平县中医院妇产科—闫密桃.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 十 一 章 理气剂.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民勤县人民医院 赵伯元.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心 悸 内科教研室 周迎春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王 付 制 作.
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冠心病及高危者诊断评价重点.
实 证 定义: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 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 表现的 病理概括。 包括气滞、血瘀、湿阻、痰、
郭子光教授冠心病心绞痛 辨治思路及经验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杨俐.
安神剂 【概念】   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称为安神剂。.
中医中药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效”学研讨
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下篇:内科病证 第八节 不寐 第八节 不寐 返回目录.
经行感冒.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气血同病辩证.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以治气滞、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王永霞
安 神 剂.
心悸 概述 是指自觉心中急剧跳动,惊惕不安,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常伴有气短、胸闷、眩晕、失眠、脉律失常等症。或阵发性或持续性。
第九章 脏腑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第二节 不 寐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乳衄.
胁痛 中 医 内 科 梁丽娟.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胃阴亏虚.
胁痛 胃脘痛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内伤发热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金匮教研室.
消 食 剂.
胃痛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1概念 2临床表现 3治疗 4护理措施 心内科 包德美.
保健按摩 见 , 封面页 常 不适证.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心 绞 痛 孙 瑜.
第十一章理气剂 【要求】 1 、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心 痛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心 痛 胸痹 概 念 源 流 病因病机 证候特征 诊 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心 痛 病位——在心脉 病机——心脉挛急或痹阻不通 心痛—膻中或左胸部 憋闷、疼痛

病 变 部 位 左胸膺 膻中

左 胸 疼 痛

一、概念 (一)、定义 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寒凝、气滞而引起心脉挛急或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短暂胸闷、隐痛或不适感 重者----剧烈疼痛、压榨样绞痛 伴心悸、气短、喘促、惊恐、面白、冷汗

正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 心脉痹阻不畅 膻中、左侧胸膺闷痛 心痛

(二)、 源 流 《素问.痹论》: “心痹者,脉不通...” 《素问.调经论》: “寒气积于胸中...寒独 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 《素问.调经论》: “寒气积于胸中...寒独 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 《素问.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 。” 《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源流 《金匮要略》 设专篇论述 提出“阳微而阴弦”的病机 创栝蒌薤白半夏汤、栝蒌 薤白白酒汤、乌头赤石脂 丸等方剂。 《金匮要略》 设专篇论述 提出“阳微而阴弦”的病机 创栝蒌薤白半夏汤、栝蒌 薤白白酒汤、乌头赤石脂 丸等方剂。 《世医得效方》创苏合香丸 《证治准绳》 创失笑散 《医林改错》 创血府逐瘀汤 源流

(三)范围: 心痛 冠心病 心绞痛 心肌梗塞

1、证候特征 1)年龄:中老年 2)部位:左侧胸膺 、膻中 3)症状:憋闷、疼痛(隐、胀、刺、绞、灼痛) 4)放射:肩、背、前臂、咽、胃脘、无名指、小指 5)时间:突发、短暂 6)伴证:心悸、气短、喘促、惊恐、面色苍白、 冷汗出、脉结代 7)诱因:情志波动、气候变化、暴食、过劳或无 2、心电图:心肌缺血,运动试验阳性 。

二、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 二、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

年迈体虚 饮食不当 郁怒伤肝 气滞痰阻 心脉痹阻 心痛 厥脱 情志失调 寒邪内侵 肾阳虚衰 心气不足 心阳不振 肾阴不足 心阴亏虚 脉道失润 肾阳虚衰 心气不足 心阳不振 肾阴不足 心阴亏虚 脉道失润 心火偏旺 灼津成痰 伤脾生痰 痰浊阻络 忧思伤脾 痰瘀交阻 郁怒伤肝 气滞痰阻 寒凝气滞 胸阳不展 心脉痹阻 心痛 厥脱 饮食不当 情志失调 寒邪内侵

病理小结 病因 病机 病位 病理 性质 1. 年老体虚、饮食不当、 情志失调、寒邪内侵 2. 心脉挛急或痹阻 3. 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 1. 年老体虚、饮食不当、 情志失调、寒邪内侵 2. 心脉挛急或痹阻 3. 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 本虚标实 4. 本虚----气、血、阴、阳虚 标实----气滞、寒凝、痰浊、血瘀 病因 病机 病位 病理 性质

病机转化 ⑴虚实转化 在本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常可发生虚实之间的转化。大多先实而后致虚,亦有先虚而后致实者。但临床表现,多虚实夹杂,或以实证为主,或以虚证为主。 ⑵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瘀血完全闭阻心脉,可致心胸卒然大痛,发为真心痛。 ⑶如心阳阻遏,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可见心动悸、脉结代。 ⑷若心肾阳虚,水邪泛滥,水饮凌心射肺,可出现咳喘、浮肿、心悸等证。

三、诊断与鉴别要点 (一)、诊断 1.突发左侧心前区憋闷、疼痛,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刺痛、绞痛、灼痛,疼痛常可向左肩臂、左前臂甚至中指或小指、咽喉、胃脘部放射。常伴见心悸,甚则可见呼吸不畅,面唇青紫,甚则手足厥冷,端坐不能平卧。 2.多发于中年(40岁)以上的患者,常因情绪波动、暴饮暴食、劳累过度等原因诱发或加重,亦有无明显诱因而于安静或睡眠中发作者。常反复发作,时作时止,持续时间多短暂,一般几秒至十余分钟,经休息、服用芳香通窍中药或硝酸脂类药物可缓解。 3.心电图检查,根据ST段或/和T波的异常变化来判断心肌缺血的部位和程度,同时根据相应导联所出现的病理性Q波及ST段抬高的表现,来确定心肌梗死的部位。冠脉造影、心脏彩超可确诊。 4. 血脂、血糖、心肌酶谱测定有助于诊断。

(二)、鉴别诊断 心 痛 胸 痛 胃痛 胁痛 部位 左胸膺膻中 胸部 上 腹部 胁肋部 疼痛 闷痛 呼吸运动 胀痛压痛 肋下 心 痛 胸 痛 胃痛 胁痛 部位 左胸膺膻中 胸部 上 腹部 胁肋部 疼痛 闷痛 呼吸运动 胀痛压痛 肋下 特点 诱因而发 转侧加剧 持续时间长 压痛 伴证 心悸短气 咳喘痰鸣 纳呆恶心 厌油 黄疸 辅检 EKG X线 胃镜钡餐 B超肝功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疼痛性质 气 滞 ----闷重痛轻,伴胸胁胀满,善太息 ----天阴加重,痰多苔腻 ----刺痛不移,夜间多发,舌质紫暗,瘀斑 ----绞痛,遇冷而发,畏寒肢冷 --灼痛,兼心悸,眩晕,烦热,口干盗汗 --隐痛而闷,劳累而发,伴心慌气短乏力 气 滞 痰 浊 血 瘀 寒 凝 心阴不足 心气不足

轻 重 危 2、辨疼痛程度 ----疼痛持续时间短暂,偶发或遇劳而 发 ,休息、服药可止。 ----疼痛持续不止,频发,休息、服药 不止。 ----疼痛持续数小时,服药不止,甚至 数日不休。 (二)、治疗原则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发作期-----泻其有余(重在活血通络) 缓解期-----补其不足(重在补益心气) 虚实夹杂----通补兼施 脱证先兆----益气固脱 轻 重 危

心痛证候特征是什么? 中老年 左侧胸膺 、膻中 1)年龄: 憋闷、疼痛(隐、胀、刺、绞、灼痛) 2)部位: 肩、背、前臂、咽、胃脘、中、小指 突发、短暂 心悸、气短、喘促、惊恐、面色苍白、 冷汗出、脉结代 情志波动、气候变化、暴食、过劳或无 1)年龄: 2)部位: 3)症状: 4)放射: 5)时间: 6)伴证: 7)诱因:

分 证 论 治 寒凝心脉 心气不足 心阴亏损 气滞心胸 痰浊闭阻 心阳不振 瘀血痹阻

症状: 舌脉: 治法:祛寒活血, 方药:当归四逆汤 阴 寒 极 盛 ---- 乌头赤石脂丸 1、寒凝心脉 心痛如绞, 舌淡,苔薄白 症状: 舌脉: 心痛如绞, 舌淡,苔薄白 心痛彻背, 脉沉紧 背痛彻心, 形寒肢冷, 冷汗自出, 心悸气短, 感寒而发 治法:祛寒活血, 宣痹通阳 方药:当归四逆汤 (桂枝、细辛、当归、芍药、甘草、通草、大枣) 阴 寒 极 盛 ---- 乌头赤石脂丸

气滞湿阻----合丹参饮 气郁化火----丹栀逍遥散 2、气滞心胸 症状: 舌脉: 心胸满闷 , 苔薄, 隐痛阵作 , 脉细弦 痛无定处, 善太息, 脘腹胀闷, 嗳气得舒, 情志诱发 治法:疏调气机, 和血舒脉 方药:柴胡疏肝散 (柴胡、枳壳、白芍、甘草、香附、陈皮、川芎) 气滞湿阻----合丹参饮 气郁化火----丹栀逍遥散 气滞血瘀----合失笑散

治法:通阳泄浊, 胸闷重而痛轻 苔白腻 痰郁化热----黄连温胆汤 痰瘀交阻----合桃红四物汤 3、痰浊闭阻 症状: 舌脉: 豁痰开结 症状: 舌脉: 胸闷重而痛轻 苔白腻 肥胖, 脉滑 痰多气短, 倦怠乏力, 纳呆便溏, 阴雨天易发 治法:通阳泄浊, 豁痰开结 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 加味 (栝蒌、薤白、半夏 、厚朴 、枳实、桂 枝、茯 苓、甘草、干姜、细辛) 痰郁化热----黄连温胆汤 痰瘀交阻----合桃红四物汤

血瘀气滞并重----加沉香、檀香、筚拨 4、瘀血痹阻 治法:活血化瘀 症状: 舌脉: 心痛剧烈, 舌暗或有瘀斑 方药:血府逐瘀汤 通脉止痛 症状: 舌脉: 心痛剧烈, 舌暗或有瘀斑 如刺如绞, 舌下瘀筋 痛有定处, 苔薄,脉弦涩 彻背彻心, 或结代促 夜间多发 胸闷心悸, 怒则加重 治法:活血化瘀 通脉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 (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柴胡、桔梗、枳壳、牛膝、生地) 血瘀气滞并重----加沉香、檀香、筚拨 阳虚血瘀-----加人参、附子、肉桂

心 脾 两 虚 ---- 养 心 汤 气 阴 两 虚 ----生 脉散 加味 5、心气不足 症状: 舌脉: 隐痛阵作 舌淡胖,边有齿印 胸闷气短, 苔薄白, 心悸, 脉细或结代 倦怠乏力, 神疲懒言, 面白汗出, 动则尤甚 治法:补养心气 鼓动心脉 方药:保元汤合 甘麦大枣汤 (人参、黄芪、甘草 、肉桂、麦冬、 大枣) 心 脾 两 虚 ---- 养 心 汤 气 阴 两 虚 ----生 脉散 加味

治法:滋阴清热 心痛时作, 舌红少津, 6、心阴亏损 症状: 舌脉: 活血养心 灼痛或闷痛 苔少或剥, 方药:天王补心丹 症状: 舌脉: 心痛时作, 舌红少津, 灼痛或闷痛 苔少或剥, 心悸怔忡, 脉细数或结代 五心烦热, 潮热盗汗, 口干 治法:滋阴清热 活血养心 方药:天王补心丹 (生地、玄参、天冬、麦冬、 人参、甘草、茯苓、柏子仁、酸枣仁、五 味子、远志、丹参、当归、桔梗、辰砂) 阴虚火旺----酸枣仁汤合黄连阿胶汤 心悸怔忡----炙甘草汤 心肾阴虚----左归饮

虚阳欲脱----四逆加人参汤、参附龙牡汤 7、心阳不振 症状: 舌脉: 胸闷而痛, 舌淡胖, 心悸气短, 苔白腻, 神疲怯寒, 脉沉细迟 面白肢冷, 汗出肢肿 动则更甚 治法:补益阳气 温振心阳 方药:参附汤合桂 枝甘草汤 (人参、附子、桂枝、 甘草) 心肾阳虚----合肾气丸 阳虚水泛、水气凌心----真武汤 虚阳欲脱----四逆加人参汤、参附龙牡汤

经验方介绍: 组成:党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0g、黄芪15g、黄精子15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赤芍10g、全瓜蒌15g、薤白10g、半夏10g、酒大黄10g。

我们临床观察认为,心绞痛本虚多为气虚,阴虚;标实多为痰浊,瘀血。治疗以益气养阴,化痰祛瘀组方,切中多数心绞痛患者的病机。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中的黄芪、党参、黄精子补宗气、肺气,朝百脉以促血行;麦冬、五味子酸甘化阴;全瓜蒌、半夏、薤白宣痹祛痰化浊;川芎、桃仁、赤芍、酒大黄以活血化瘀止痛,兼能通腑泻浊。

全方诸药相伍,共奏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止痛之效。由此说明,心绞痛患者病机有虚实两个方面,单用化痰祛瘀只能祛其邪,难以取得较好疗效;益气养阴,化痰祛瘀组方治疗心绞痛,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因而其治疗作用更为显著。除此之外,该方药也适用于心梗的治疗。但对其心绞痛的长期预后的治疗作用如何,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及实验研究。

急 救 药 物 1)心痛气雾剂 8)补心气口服液 2)麝香保心丸 9)滋心阴口服液 3)九龙丹 10)川芎嗪注射液 1)心痛气雾剂 8)补心气口服液 2)麝香保心丸 9)滋心阴口服液 3)九龙丹 10)川芎嗪注射液 4)冠心苏合胶囊 11)丹参注射液 5)复方丹参滴丸 12)血栓通注射液 6)心血康 13)葛根素注射液 7)心灵丸 14)脉络宁射液

病 例 分 析 李某,男,60岁,干部,就诊时间:09.3.12 主诉:左胸发作性闷痛3年,加剧2天。 患者有冠心病史3年,每逢春季多发。近2天来,气候潮湿多雨,患者自觉左胸部发作性闷痛,放射至左前臂、小指,一天发作2—3次,每次持续3—5分钟,休息后能缓解,伴头晕、心悸、恶心欲呕、气短乏力、纳呆便溏、舌淡黯,苔白厚腻,脉滑。 患者形体肥胖,平素喜吃肥甘厚味。心电图示“心肌缺血”。 诊断: 分型: 治法: 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