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伤寒表实证 (一)   麻黄汤证 论太阳伤寒的主要证候与治疗.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016年7月27日星期三 2016年7月27日星期三 2016年7月27日星期三 1 奔豚病 ---- 阳虚寒逆、阳虚饮动 第三组倾情打造 组长:何乐梅 资料收集 : 张志强、叶露 、易玉辉、何乐梅 资料整理:潘早波、王芳 讲稿:申子里扎、梁凡 PPT 制作:龚海波、何乐梅 讲解:梁凡.
Advertisements

1 本草學 高醫 麻醉科 盧奕丞 醫師 2 參考文獻  中醫學入門 文光  中藥用法十講 啟業  陜西中醫學院 教案.
傷寒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 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第四节 太阳病疑似证 一、十枣汤证 【原文】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 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 心下痞鞕滿,引脅下痛,幹嘔,短氣,汗出 不惡寒者,此表解裏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 152 )
中医系 陈良金 三峡大学医学院 1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 机。 2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 断和鉴别诊断。 3 、熟悉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高热 证的急救处理。 4 、了解外感发热的调护、预后 目的要求.
第2章第2章 — 解表药. 概述 常用单味药 常用中成药 概述 1. 表证的定义 2. 表证的分类 外邪 ( 外界致病因素 ) 侵犯人体 浅表部位所出现的症候群, 相当 于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初期 的症状. 风寒表证(风寒感冒) : 恶寒重, 发热轻, 清涕, 咽痒, 痰稀, 无汗,口不渴或渴 喜热饮.
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 感 冒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高志卿. 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 西班牙流感 1000 万人.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第八章 解 表 药解 表 药. 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表证的 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一. 含义 :
感 冒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系 陈良金 一、概述 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 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 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一种外感疾病。 (一)定义: 病情严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传染迅速 ---- 时行感冒.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辨证论治概述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定义 1、辨证 —— 就是将四诊所得到的患 者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等有关 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 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以及正邪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和 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 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一)桂枝汤证 原文 12/P30 分析:论述了桂枝汤证的主要症状与基本 病机及《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伤寒杂病论》及其思想. 内容提示: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与整理 《伤寒杂病论》的学术思想 要求: 了解《伤寒杂病论》的曲折命运 理解《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学术思想.
伤寒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 2006 年 2 月. (三)寒热错杂痞证 1. 半夏泻心汤证 【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 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 虽以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 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 主之。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
傷寒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 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八、痞证 (一)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第一章解表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麻黄 - 桂枝 药对出处《伤寒论》 麻黄 桂枝 麻黄 桂枝组成.
病 机 概 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l.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 转归的关系 3.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 亡失的病机 【病机】 【本章重点】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解 表 剂.
解表剂 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二、热证  (一)   栀子豉汤类证 .
5 《伤寒论》主症和主脉辨证辨证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杨运高.
第八章 防治法则 王德海 动物医学院中兽医教研室.
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等生理功能的异常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外邪致病的病理变化。
王 付 制作.
中医诊断学 Diagnostics of TCM 第一章 问 诊 Interrogation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英洪友.
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第一章 解表剂.
感 冒.
第九章 外感病辨证.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本篇主要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证的辨证施治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第十 金匮教研室.
第三节:问 诊 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 三:问诊的主要内容.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王 付 制作.
第六单元 解表药.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辨 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宗士群.
第八章 八纲辨证 中医学教研室.
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经行感冒.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李燕梅
痉 病 痉病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七章 病 机.
痉证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内科教研室 杨少锋
③病机分析:风袭皮毛,肺失宣降, 水泛肌肤 皮水 ①名称由来: ②脉证特点:其脉亦浮、肤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 ③病机分析:脾失健运,肺失通调,水停皮中。 正水 ①名称由来: ②脉证特点:腹部胀大,气喘,或伴身.
七、结胸证.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二、阳明病实证 (一)承气汤证.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肺系疾病---感冒 感 冒.
六经病小结与脉诊.
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主讲教师:英洪友.
第五章 八纲辨证 主讲:赵中玮.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一、少阳病变证治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二、伤寒表实证 (一)   麻黄汤证 论太阳伤寒的主要证候与治疗

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脉:浮紧(参考原文1、3) 头痛----经脉运行不畅 太阳病(伤寒) 发热----卫阳被遏,正邪相争 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卫阳不展 营阴郁滞 恶风---理同上 无汗----腠理闭塞 案例录像 喘----肺气不宣 太阳病(伤寒) 证 (八证) 治:麻黄汤-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患太阳病多日,可能出现的三种转归 脉浮细---脉趋缓和,外邪已去 嗜卧 表病初愈,正气未全复 精神疲倦。 (原文37/P54) 脉浮细---脉趋缓和,外邪已去 嗜卧 表病初愈,正气未全复 精神疲倦。 处理 令其静卧,注意观察, 以待正气恢复 患太阳病三种转归 欲愈 胸满胁痛---邪传少阳,经气不利 处理----与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传少阳 脉但浮---表实证未发生变化 处理-----仍与麻黄汤解表。   表实证仍在

补述伤寒的证治及服麻黄汤后可能出现的反应 (原文46/P54) 脉:浮紧 证:无汗、发热身痛 病程:八九日,表证仍在 治:当汗---麻黄汤主之 初发病 太阳病 服药已微除---病必减轻 目瞑、发烦 正邪交争 心烦眼花 必衄,衄乃解 阳郁化热 热伤血络 轻者 服药后反应 及机转 重者

太阳伤寒可自衄作解 (原文47/P54 ) 47条与46条比较: 同点: 机理------太阳伤寒证得衄而解 异点: 一为服麻黄汤的后果(有施加因素) 一是失治的后果(无施加因素)

伤寒失汗致衄,乃须汗解 (原文55/P54) 脉:浮紧-表实证 证(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 失治:不发汗,邪无出路 转化:因致衄---邪郁化热,络脉受损 表证未解 治:麻黄汤 伤寒

比较: 三条均有太阳伤寒表实证 46条:汗---衄---解 47条:未汗---衄---解 55条:衄---再汗----解 总之,血汗同源,汗不解,衄乃解

麻黄汤的灵活运用 (原文51、52/P56) 太阳表实证,脉浮或浮数者可发汗 比较: 两条均以脉代证 51条---以脉代证,属借代笔法 52条---述可见脉象

(二)汗法禁例 阴阳气血虚、阳亢火旺、风热外感者 理由: (1) 发汗的机理(要素) 阳加于阴谓之汗——阴阳 血汗同源,气血互根----气血 发汗一定会损伤阴阳、气血,故诸虚者不可用。 (2) 麻黄汤的性味 辛温能助热,故火旺阳亢,风热外感者不可用。

虚人外感不可发汗,应如何治疗? (1) 后世医家多主张保护正气的基础上,创立扶正解表之法。如孙思邈的滋阴发汗,张景岳的助阳发汗,李东垣的益气发汗。 (2)  非不可发汗,是不可辛温峻汗,如麻黄汤、大青龙汤。但桂枝汤及桂二越婢一汤之小汗还是可以选用的。

(三)麻黄汤证兼证 1.葛根汤证 (原文31/P59) 太阳伤寒兼经输不利的证治 证 项背强几几---邪入经输,经气不利 筋脉失养 太阳病 证 项背强几几---邪入经输,经气不利 筋脉失养 无汗恶风---风寒外束,腠理郁闭 治:葛根汤(桂枝汤加葛根、麻黄) 太阳病

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比较: 同点: 项背强几几 异点: 桂枝加葛根汤证---表虚---有汗(无麻黄) 葛根汤证----表实----无汗(有麻黄)

2.大青龙汤证(原文38/P61 ) 太阳伤寒兼里热的证治及大青龙汤的禁例 太阳中风 脉:浮紧---太阳伤寒脉象 证:发热恶寒身痛无汗---寒邪束表 正邪交争 烦躁---邪入阳明,化热化燥---- (里热) 治:大青龙汤---解表寒,清里热 禁例:脉微弱,汗出恶风----表里俱虚 误治变证:厥逆,筋惕肉 ——亡阳伤阴 救治:真武汤(补) 表里俱实 (表寒) 太阳中风

论述太阳伤寒兼里热证的变通表现及治法 (原文39/P62) 若感邪较重,正邪交争剧烈---脉紧身疼痛(38条) 若感邪较轻,正邪交争较缓---脉缓身沉重(39条) 病偏于表,阳气尚能暂通---身重乍有轻时。

身重 烦躁 少阴病 气血虚衰, 身重无休止之时, 阴寒内盛 伴阴寒内盛之证 大青龙汤证 汗不得出 寒郁气滞 内热相扰 少阴病 气血虚衰, 阴寒内盛 大青龙汤证 汗不得出 寒郁气滞 内热相扰 烦躁 少阴病 阳衰阴盛, 虚阳上扰 大青龙汤证 太阳伤寒 兼内热 身重无休止之时, 伴阴寒内盛之证 身重乍有轻时,伴表实兼内热之象 伴无热、恶寒、脉微、肢厥、下利清谷之证; 伴恶寒发热无汗 表实证。

3.小青龙汤证 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证治 (原文40/P64) 病因 外因—寒邪束表 ;内因---心下有水气 脉(补):多弦紧 伤寒(广义) 干呕---水饮犯胃,胃气上逆 发热---表寒未解,正邪相争 咳嗽---水饮射肺,肺气上逆 主证 渴---水停不化 利---土制不水,偏渗大肠 噎---水饮阻碍胸部气机 小便不利---水蓄下焦,气化失职 喘---寒邪外束,水饮犯肺 或有证 治:小青龙汤---解表寒,温里饮

与大青龙汤证鉴别: 大青龙汤证 表寒里热---以烦躁为特点---解表兼清里热 小青龙汤证 表寒里饮---以喘咳干呕为特点---解表兼温化水饮。  

补述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证治及药后寒去欲解的表现 (原文41/P65) 内因:心下素有停饮 原有证:咳嗽、微喘---水饮射肺,肺气上逆 发热---表邪未解,正邪相争 不渴---内有饮邪 伤寒 治疗:小青龙汤主之 药后反应:渴---发汗之后,温化之余 上焦津液一时不足 机转---寒去欲解---水寒去,而病欲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