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赫鲁晓夫的工业和政治改革 1、工业: 2、政治: 3、评价:.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冷战的原因 ( 目的) 开始信号 ( 丘吉尔) 开始标志(政治表 现),结束标志 冷战的经济表现 冷战的军事表现 苏联军事应对措施 冷战的实质 冷战的影响 遏制共产主义 (序幕) 铁幕演说 1947 年杜鲁门主义 推行马歇尔计划 建立北约组织 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争夺世界霸权 1991 年 苏联解体 1.
Advertisements

第 15 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 多极化趋势. 一、当今世界的格局 1 、何谓 “ 世界格局 ” 。 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 、当今世界格局 暂时形成 “ 一超多强 ” 的局面,朝 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 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尚未定型.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美苏冷战,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世界经济全球化 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苏联解体 美 苏 两 极 格 局. 苏联解体 美 苏 两 极 格 局.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主讲人:徐蓝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
古巴导弹危机.
历史名校 英才摇篮 -----徐州一中 欢迎各位老师.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第3版 冯特君 主编.
第一篇 共产主义运动史(二) (二战以来若干历史事件和 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介绍).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社会主义建设 【江苏考试说明】 1.俄国十月革命:①二月革命;②《四月提纲》;③彼得格勒武装起义;④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模式”。 3.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①赫鲁晓夫改革;②勃列日涅夫改革;③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解体的原因、教训及影响.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19课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
第18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版权人: 广西桂平市大洋一中 龚为国
第28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缓和与动荡并存 ■多极化趋势加强.
第2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苏联冷笑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
美 苏 争 锋 图片导入.
有这样一个国家…… 她就是——苏联 她曾经是我们的师长和朋友,给过我们很大的帮助,我们亲切的称之为:老大哥!
前言 历史与现状的关系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稳定的、凝结了的社会经历 现状是人类当今的、动荡的、变化着的社会活动 一、当代历史发展概况
1991年12月25日,飘扬了69年的苏联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左)俄罗斯国旗升起(右)。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美 苏 争 锋.
There’s a place in your heart ( 在你心中有一片净土) And I know that it is love
“墙”的故事.
第3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苏联的改革与挫折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第18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科学社会主义》 (第四讲) 授课人:张生泉 2007年3月—6月.
越南战争 米莱大屠杀.
第四章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一节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第二节 世界政治的发展 第三节 世界经济的发展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 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 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民族解放运动 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激荡三十年 胡辰玥 8/5/2013.
第十一章 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 与经济转轨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十单元 第23讲 第23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 模式”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篇 组织工作.
America Russia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讲授者:吕准能.
Berliner Mauer 年东德在东柏林一侧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MO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第六学习主题 第19课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课堂小结.
第三节 常用外贸B2B平台简介 一、阿里巴巴 国际交易市场( 中国交易市场( 日本交易市场( 全球批发平台(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涪陵第十八中学校 张真 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六讲 “东方问题”、俾斯麦同盟体系的扩大与完成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第七单元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标: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重要国别史 三、中俄(苏)关系
第3课 美苏争霸 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貌合神离.
第9课 西欧和 日本经济的发展.
复习 提高 1、二战开始的标志? 2、打破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的战役? 3、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 4、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四、赫鲁晓夫的工业和政治改革 1、工业: 2、政治: 3、评价:

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开始走上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道路。 五、赫鲁晓夫时期的对外政策 “苏美合作主宰世界” 策略上的调整: 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开始走上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道路。

五、赫鲁晓夫时期的对外政策 1、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1)对奥和约 2)日内瓦会谈 3)改善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 4)与西方的对抗

在建的柏林墙

柏林墙附近的封锁区

②古巴导弹危机 1962 年 美 国 佛罗里达州 古 巴

古巴导弹危机 赫鲁晓夫的霸权主义 苏联在古巴的中程导弹基地 古巴导弹危机

五、赫鲁晓夫时期的对外政策 1、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2、对社会主义国家加强控制 1)加强中苏关系 2)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

六、赫鲁晓夫的下台和勃烈日涅夫的上台 1、赫鲁晓夫的下台 2、勃烈日涅夫的上台

2、勃烈日涅夫的上台 1)政治体制上: 2)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方面采取了一些 改革措施 3)意识形态方面,

七、勃列日涅夫的经济体制改革 1、“新经济体制”改革 2、农业方面

八、勃列日涅夫时期外交的进与退 勃列日涅夫的霸权主义 勃列日涅夫

八、勃列日涅夫时期外交的进与退 1、加紧发展军备,与美国争霸全球 2、在对西欧的关系中,勃大力推行缓和战略。 3、向第三世界进行渗透扩张

20世纪70年代,苏联奉行争霸世界的进攻战略 阿富汗 印度 巴基斯坦 埃塞俄比亚 索马里 苏 联 安哥拉

入侵阿富汗 勃列日涅夫的霸权主义 入侵阿富汗 苏联士兵横行在喀布尔

4、加强对东欧盟国的控制 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捷群众阻挡苏军坦克

九、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成就与问题 1、成就: 2、问题 1)经济方面 2)政治的僵化

第二节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一 、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短暂执政 1、勃列日涅夫逝世时的苏联 2、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短暂执政

二、戈尔巴乔夫上台及其改革 戈尔巴乔夫从当选总书记到1991年8月24日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共6年5个月零13天。这6年的改革经历了一个极其错综复杂的过程。

1、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3月—88年上半年 1)“加速发展战略”和“二十七大 2)1987年提出了经济改革的完整构想

2、政治体制改革 1)把一切权力归还苏维埃。 三大派 2)从“全部权力归苏维埃”转为实行西方“三权分立”政体

1987年10月,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提出了“新政治思维”,作为对苏联社会制度进行全面改革的理论依据。 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 1987年10月,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提出了“新政治思维”,作为对苏联社会制度进行全面改革的理论依据。

三、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后果 1、政局的失控,政治危机加剧 2、经济改革连连失误,出现经济危机 3、民族矛盾和冲突迅速尖锐和激化

四、苏联的全面危机 1、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的完整性受到严重威胁 2、苏共“28大” 3、全民公决 4、危机进一步加剧 5、 “ 8 ·1 9 事 件 ” 6、苏共分崩离析到经济全面危机

“8.19事件”失败之后,叶利钦控制了局势。

五、苏联解体及其原因 1、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 25日19时 戈尔巴乔夫被迫发表辞职演说。 戈尔巴乔夫被迫发表辞职演说

2、苏联解体的原因 1) 制度性因素 2) 民族矛盾尖锐。 3)苏共集团的路线错误 4) 历史文化原因 5)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3、苏联解体的影响 1)导致两极 两极格局终结。 2)民族分离主义。 3)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战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3、苏联解体的影响 4)推进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六、东欧各国剧变 东欧八个社会主义国家 民主德国 波 兰 捷克斯洛伐克 罗马尼亚 匈牙利 保加利亚 南斯拉夫 阿尔巴尼亚 波 兰 东欧八个社会主义国家 捷克斯洛伐克 罗马尼亚 匈牙利 保加利亚 南斯拉夫 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和转轨图 阿尔巴尼亚

东欧各国经过40多年的努力, 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东欧各国经过40多年的努力, 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东欧各国经济建设成就图片

六、东欧各国剧变 80年代末期,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东欧政局急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 东欧政局剧变

1、波兰 波兰 瓦文萨当选团结工会领导人

1、波兰 波兰团结工会领导人 瓦文萨

2、南斯拉夫 贝尔格莱德 80年代前东欧各国经济 体制模式

2、南斯拉夫 2000年10月,反对派候选人科什图尼察在总统选举中获胜。 南斯拉夫 竞选失利的米洛舍维奇

科索沃总理塔奇和阿族政府总统瑟耶都展示新国旗

3、匈牙利 布达佩斯英雄广场 广 80年代前东欧各国经济 体制模式

3、匈牙利

4、捷克斯洛伐克 总书记雅克什和总理阿达麦茨形成对立, 政局失控

5、民主德国

拆毁柏林墙

6、罗马尼亚 布加勒斯特 80年代前东欧各国经济 体制模式

1991年,保加利亚共产领导人日夫科夫受审

七、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影响 1、东欧剧变的原因 1)历史原因: 2)内部原因 : 3)第三是苏联因素。 4)第四是西方因素。

2、东欧剧变的影响 1)使国际共运处于低潮 2)政治上结束了东西欧对峙的局面 3)军事上为北约东扩提供了条件 4)经济上促使东欧逐步融入西欧

第三节 战后两极格局的终结 1、“新思维”外交提出的背景 2、“新思维”在对外政策领域中的基本观点 3、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对外政策的调整 第三节 战后两极格局的终结 一、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 1、“新思维”外交提出的背景 2、“新思维”在对外政策领域中的基本观点 3、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对外政策的调整 4、“新思维”外交的评价 二、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1、东欧摆脱苏联控制 2、欧洲的重组 三、新国际格局变化的特点

第三节战后两极格局的终结 一、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外交 1、“新思维”提出的背景 1)国际方面 2)国内方面

2、“新思维”在对外政策领域中的基本观点 l)强调“全人类利益优先”,提出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 3)主张国际关系非意识形态化。 2)承认当代世界的多样性 3)主张国际关系非意识形态化。

4、新思维外交的评价 3、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对外政策的调整 3)放松对原有势力范围的控制 2)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1)从争夺军事优势转向主动裁减军备 2)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3)放松对原有势力范围的控制 4、新思维外交的评价

随着美苏关系的缓和,热点地区形势普通降温,几场局部战争走向政治解决。 阿富汗战争 1979-1989.2 尼加拉瓜内战 1990.2 越南入侵柬埔寨 1989.9 外部干涉安哥拉战争 1988.12

二、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1、东欧摆脱苏联控制 2、欧洲的重组

东欧剧变 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 换的时期 终止经互会 解散华约 苏联解体 世界走向多极化

三、新国际格局变化的特点 1、突然性 2、新国际格局变化的方式不同 3、结果不同

随着美苏关系的缓和,热点地区形势普通降温,几场局部战争走向政治解决。 阿富汗战争 1986-1989.2 两伊战争 1988.8 尼加拉瓜内战 1990.2 越南入侵柬埔寨 1989.9 外部干涉安哥拉战争 1988.12